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

脱水大笨象

首页 >> 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 >> 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我家动物园通大唐,爆宠小兕子陪葬傻驸马,竟是绝代军神鹰视狼顾锦衣夜行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穿越占座山恶汉我老婆大宗师,这谁不躺平
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 脱水大笨象 - 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全文阅读 - 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txt下载 - 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9章 科举改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京城的街头巷尾,最近都弥漫着一股别样的气息,这股气息里既有对未知变革的期待,又夹杂着一丝担忧与不安。而引发这一切的,正是朝堂上热议的科举改革之事。在大魏,科举本就是选拔人才的关键途径,如同一条无形的绳索,串联起了无数寒门子弟的梦想,可如今,这绳索却要被重新编织,自然引得各方侧目。

金銮殿上,阳光透过琉璃瓦的缝隙,洒下一道道明亮却又带着几分肃穆的光柱。皇帝李世隆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凝重,目光缓缓扫过殿下一众大臣,清了清嗓子说道:“今日,朕想与诸位爱卿商讨一下科举改革之事。如今大魏内忧外患,柔然在边境虎视眈眈,国内又有诸多事务亟待处理,朕以为,现行的科举制度需做出变革,以选拔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在空旷的殿内回荡,如同洪钟鸣响,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像炸开了锅一般,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陛下,这科举制度可是我大魏立国之本,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怎能说改就改?”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颤颤巍巍地站出来,声音带着几分急切与惶恐,仿佛守护着什么珍贵的宝物,生怕被人夺走。他的脸上满是皱纹,此刻因激动而微微泛红,眼睛瞪得滚圆,直直地盯着皇帝,似乎想用眼神说服陛下收回成命。

“是啊,陛下,” 另一位身形富态的大臣也附和道,肚子随着他的动作微微起伏,活像一个正在充气的皮球,“科举关乎天下士子的前途,贸然改革,恐会引起混乱,动摇国本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帕擦拭着额头冒出的汗珠,神色紧张,似乎这改革之事已经让他如临大敌。

然而,也有一些大臣持有不同意见。“陛下,老臣以为,时代在变,科举制度也应与时俱进。如今我大魏面临诸多挑战,急需能文能武、有真才实学的人才。现行科举过于偏重经史子集,对实务和谋略方面的考察不足。若能改革,定能为我大魏选拔出更多可用之才。” 一位身着蓝色官袍的中年大臣站出来,言辞恳切,目光坚定,他的眼神里透着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望,仿佛在向众人描绘一幅美好的蓝图。

李天泽站在殿下,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暗自思忖。他深知科举改革的重要性,在如今大魏面临柔然威胁,内部又有吕家危机等诸多复杂局势下,改革科举,选拔出更多优秀人才,无疑是增强国力、应对危机的关键。想到此处,他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臣附议改革科举。如今大魏正处多事之秋,火器营的组建需要懂技术、善谋略的人才,边境防御也需有勇有谋之士。科举改革,可增设实务、军事等科目,广纳天下英才,为我大魏所用。” 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如同利剑出鞘,划破了朝堂上的嘈杂。

皇帝李世隆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二皇子所言极是。朕意已决,科举改革势在必行。但具体如何改革,还需诸位爱卿细细商讨。”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林正风林相站了出来。他身着华丽的朝服,身姿挺拔,脸上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陛下,老臣以为,科举改革虽好,但也需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可先在部分地区试点,观察效果后再逐步推广。同时,对于士子们的安抚工作也需做好,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动荡。” 他的声音不高,但沉稳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吐出,让人不得不信服。

皇帝李世隆微微颔首:“林相所言甚是。此事就交由林相牵头,二皇子协助,尽快拿出一个详细的改革方案。”

“臣遵旨!” 林正风和李天泽同时跪地领命。

退朝后,李天泽和林正风并肩走在御花园的小径上。春日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暖融融的,可两人的心情却并不轻松。“二皇子,此次科举改革,意义重大,但阻力也不小啊!” 林正风微微叹了口气,眼中透着忧虑,“那些守旧的大臣,定会想尽办法阻挠,我们需得小心应对。”

李天泽微微点头:“林相所言极是。不过,为了大魏的未来,再大的阻力我们也要克服。此次改革,不仅关乎科举,更关乎大魏能否在这乱世中崛起。” 他的眼神坚定,望着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改革成功后大魏繁荣昌盛的景象。

经过数日的精心谋划,李天泽和林正风带着详细的科举改革方案再次踏入朝堂。“陛下,关于科举改革,臣等已有初步方案。” 林正风上前一步,恭敬地呈上一本厚厚的折子,“首先,在考试科目方面,除保留传统的经史子集内容外,增设‘实务策论’科目,要求考生针对当下大魏面临的民生、经济、水利等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此考察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可出题让考生论述如何改善农田灌溉以提高粮食产量,或是应对突发灾荒的救灾策略等。”

“再者,” 李天泽接着补充道,“增设‘军事谋略’科目。鉴于当下柔然威胁,大魏急需军事人才。此科目中,考生需分析经典战例,阐述战略战术运用,甚至模拟战场局势给出应对之策。像分析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探讨将领如何排兵布阵、利用地形等,以此选拔出有军事才能的人才,为我大魏军队注入新鲜血液。”

“另外,” 林正风继续说道,“为了选拔出真正有才能的工匠人才,设立‘技艺专长’科目。对擅长器械制造、建筑营造、医术药理等技艺的考生进行专门考核。比如,让擅长器械制造的考生现场设计并制作一件简单实用的工具,以此检验其技艺水平。通过这一科目,为火器营、工程建设等领域输送专业人才。”

“在考试形式上,” 李天泽补充,“除传统的笔试,对于实务、技艺等科目,增加面试和实操环节。比如,实务策论面试时,由朝中相关部门官员组成评审团,针对考生的答卷进行现场提问,深入考察其思路和能力;技艺专长科目则需考生现场演示技艺,确保选拔出有真才实学之人。”

“而在录取机制方面,” 林正风进一步阐述,“打破以往单一按成绩排名录取的方式。综合考量考生在各个科目中的表现,不同科目设定不同权重。对于在某一科目表现极为突出,虽其他科目略有不足的考生,也给予破格录取的机会,以选拔出偏才、专才。”

朝堂上再次议论纷纷,有的大臣面露惊讶之色,对这些新颖的改革措施感到意外;有的则低头沉思,似在权衡利弊。但皇帝李世隆听后,眼中露出赞赏之意:“此方案甚妙,既保留了传统科举的精华,又融入了适应时代的新元素。就依此方案,先在京城及周边地区试点推行,观察成效。”

然而,科举改革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民间引起了轩然大波。京城的茶楼酒肆里,人们都在谈论着此事。“听说了吗?朝廷要改革科举了,以后考试可不光考四书五经啦!” 一个年轻的书生兴奋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

“是啊,可这改革到底是好是坏呢?我们这些苦读多年的学子,会不会因此前功尽弃?” 另一个书生忧心忡忡地说道,脸上满是焦虑,手中的茶杯也不自觉地微微颤抖。

与此同时,吕家府邸内,吕蒙也在为科举改革之事发愁。“这科举改革,看似与吕家无关,可如今吕家深陷危机,若不能在朝堂上争取到更多支持,如何洗清冤屈?” 吕蒙眉头紧锁,在书房内来回踱步,脚步急促而沉重,仿佛每一步都踏在自己的心尖上。“这改革之事,说不定也是一个机会,只是,我们该如何把握呢?” 他的眼神中透着迷茫与思索,像是在黑暗中寻找着一丝曙光。

而在城外的一处秘密据点内,几个神秘人也在谈论着科举改革。“这大魏皇帝,竟然想改革科举,看来是察觉到危机了。” 一个声音低沉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不过,这对我们来说,或许也是个机会。”

“哦?此话怎讲?” 另一个声音好奇地问道。

“科举改革,势必会引起各方势力的争斗。我们正好可以从中搅和,让大魏更加混乱,为柔然的进攻创造机会。” 那个低沉的声音冷笑着说道,笑声在黑暗中回荡,让人不寒而栗。

一时间,科举改革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各方势力都在围绕着它,或谋划,或担忧,或期待。而李天泽和林正风,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们如同在荆棘丛中开路的勇士,虽前路艰难,但为了大魏的未来,必须勇往直前,将科举改革进行到底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貌美继室摆烂后,禁欲权臣他慌了四合院之我是刘光齐医武狂兵浪迹在诸天世界都穿书了,谁还走剧情真千金修仙内卷回归后飒爆了宇宙职业选手逝者敲门透视牛医修仙界的捡尸人上门女婿叶辰斗罗:唐三带我加入武魂殿慕林原神:我南宫问雅,摸谁谁傻华语金曲肆虐,pdd反向抽烟血日降临:我靠宝箱升级庇护所都摆烂了,谁还管那贞节牌坊北明不南渡给勇者们添麻烦的勇者暴力军嫂有点甜
经典收藏我们家的小静静红楼群芳谱蛇蝎太后之男色妖娆明末好国舅殿下,请离开我的棺材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田园大唐三国:季汉大都督,有妻蔡琰带着淘宝去抗日将军夫人,请吃回头爷!魏虎走进唐朝日月余晖利刃无声圣雄之名重生唐末之祸乱天下误入红楼,修仙人生大唐:属于我的贞观盛世汉官炮灰"攻"养成系统
最近更新这个师爷很科学朱棣:什么?咱家老四是全球球长魂归三国:孙绍的崛起之路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这就是你的宿命北境之王:从假死开始寒甲御天三国:开局种田,捡的白毛丫头竟大明:哈密卫百户,富可敌国黑风寨主成帝路大秦帝国:铁血文明女帝的社畜生存法则骏驰青霄成语大搞笑杨凌传之逆袭家主大唐风流小厨师开局大秦小兵,我为始皇炼不死军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秦时:截胡所有,多子多福
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 脱水大笨象 - 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txt下载 - 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最新章节 - 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