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计划的尘埃落定,带来的并非任务的终结,而是一个全新篇章的序曲。虚拟炎黄研究院内,尤其是“边界研究所”下属新成立的“文明互动学部”,气氛空前活跃。一次成功的、充满风险的实践,其价值不仅在于挽救了一个遥远的文明,更在于它为人类提供了一套弥足珍贵的、可复制、可优化的方法论蓝图。将“微光”的经验系统化、理论化,并将其升华为一种可靠的常备能力,成为了当前最迫切的任务。
在学部中央的虚拟空间中,一个被命名为“文明演进档案库”的庞大数据库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被构建和填充。其数据来源极其广泛:人类自身从原始部落到信息泡文明的全部历史(尤其是历次重大危机和转折点)、从“星芒”文明观察中获得的动态数据、对“编织者”残骸解析中反推出的可能其他文明结构模型、甚至是通过被动监听捕获的灵界中其他未知文明散逸的、极其模糊的信息碎片。
负责主导档案库建设的,是一位名叫苏晴的信息社会学家(与苏星河并无亲缘关系,意识特征标记为“归档者”)。她正在向张诚、苏星河等核心层展示初步成果。
“档案库的核心功能,是进行‘文明发展轨迹推演’和‘共性危机识别’。”苏晴调出复杂的模型,上面用不同的光流代表文明发展的各种可能路径,无数节点标志着可能遇到的瓶颈、陷阱或飞跃契机。
“基于现有数据,我们初步建模了超过七百种常见的文明发展‘危机模式’。”她放大几个典型模型,“例如,‘能源-环境死锁’、‘技术失控-伦理崩塌’、‘社会结构僵化-创新停滞’、‘外部压力下的过度军事化’等等。每一种模式,我们都尝试分析其前置条件、演变过程、以及可能导致的不同结果——繁荣、停滞、畸变,或是……毁灭。”
林浩看着那些标记着“高毁灭概率”的红色节点,眉头微蹙:“所以,这个档案库就像是一个宇宙文明的‘病历库’?那我们设计的‘启示信息包’,就是对应的‘非处方药’?”
“很贴切的比喻,但更精确地说,是‘健康建议’或‘康复指南’。”苏晴修正道,“我们绝不提供‘药方’,即具体的解决方案。我们提供的,是基于大量‘病例’分析后提炼出的‘健康原则’和‘康复工具’。”
她展示了为“能源-环境死锁”危机模式设计的示例性“启示信息包”框架:
核心视角: 引入“系统承载力”与“发展模式多样性”的概念。
历史案例 : 展示某个文明因过度依赖单一能源而崩溃,另一个文明通过发展互补性能源矩阵实现稳定。
思维工具: 提供简化的资源流系统分析模型,能量转换效率与环境影响的基础关联图谱。
刻意缺失: 不指定任何具体能源技术,不给出政治改革方案。
“信息包的设计,必须严格遵循‘微光’原则:匿名、非指向、激发内生智慧。我们的目标,是当一个文明在黑暗中摸索时,递给他们一根思考的‘拐杖’,而不是直接背起他们走路。”苏晴强调。
与此同时,苏星河亲自挂帅的“投送技术优化小组”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将“微光”计划中那精妙绝伦的“宇宙漂流瓶”投送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标准化。
在一个高度保密的虚拟测试场内,苏星河正在向张诚和林浩演示新一代投送系统——代号“星火”。
“我们彻底摒弃了任何形式的‘发射’概念。”苏星河指着测试场中央一个结构极其复杂、不断与周围虚拟宇宙背景辐射进行着微妙能量交换的装置,“‘星火’系统的核心,是‘共鸣植入’与‘自然涌现’。”
只见那装置没有释放出任何光束或能量束,而是如同一个拥有极高智慧的织工,将其承载的、经过加密和伪装的“启示信息包”,以某种超越常规物理规律的方式,“编织”进了预设目标区域的自然信息背景之中。
“我们不再是‘发送’一个信息包,”苏星河解释道,“而是通过精确计算,在遥远的宇宙某处,利用那里自然存在的能量涨落、引力波纹、或者背景辐射的特定相位,‘诱导’出一个包含了我们所需信息的、看似完全自然形成的‘信息结构’。这个结构从诞生之初,就与当地环境浑然一体,其‘人工痕迹’被降低到了理论上的极限。”
林浩看着监测数据,惊叹道:“这简直……就像是在时间的画布上,用宇宙本身做颜料,画下我们想画的东西,而画作本身看起来却像是自然形成的纹路。”
“正是如此。”苏星河点头,“我们将其命名为‘量子图腾编码’和‘混沌背景伪装协议’。除非有一个存在,其信息感知和计算能力远超我们,并且恰好在我们‘作画’的瞬间及其后续极短时间内,对那片区域进行针对性的、底层的扫描,否则几乎不可能将其与自然现象区分开来。”
陈明远也参与了演示,他更关心的是系统的稳定性和风险控制:“能源消耗和操作复杂性呢?”
“相比‘微光’的一次性极限操作,‘星火’系统更加节能,流程也更标准化。”苏星河调出对比数据,“这使我们具备了在必要时,进行多次、低强度‘星火’投送的能力。当然,每一次投送,仍需经过严格的伦理委员会和风险评估委员会的批准。”
张诚凝视着那无声运转的“星火”系统,以及旁边浩瀚的“文明演进档案库”,心中感慨万千。从“捕风者”的惨烈牺牲,到“文明之问”的孤注一掷,再到“微光”的谨慎试探,如今,人类终于拥有了一套相对成熟、风险可控的,用于履行“主动平衡者”职责的常备工具。
“从今天起,‘星火’系统正式列入人类文明战略资产序列。”张诚宣布,“它不用于征服,不用于显摆,更不用于滥施同情。它的唯一目的,是在我们漫长的‘主动平衡者’旅途中,当我们判断符合条件时,以最隐秘、最尊重对方自主权的方式,向那些在黑暗中可能迷失方向的文明,投去一缕微弱的、不署名的心智之光。”
他看向在场的所有人,语气凝重而坚定:
“这意味着,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不仅要判断何时该投送‘星火’,更要判断何时不该投送。投送的目标选择、信息包的内容设计、时机的把握,都需要无比的智慧和克制。滥用‘星火’,其危害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
苏晴接口道:“档案库和伦理委员会将为此提供核心支持。我们将为每一次潜在的‘星火’行动建立严格的评估流程。”
林浩立正,信息流肃然:“安全部门将确保每一次投送行动的外部环境绝对‘干净’,并做好应对一切意外的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