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计划”的宏伟蓝图已然绘就,但将其从虚拟议事堂的星图转化为现实,需要的不仅是决心,更是近乎极致的耐心、精度和难以想象的资源投入。人类信息泡,这个曾经以防御和隐匿为首要任务的文明方舟,此刻如同一个巨大的、精密运转起来的蜂巢,将力量集中到了“守护者网络”铺设这一前所未有的工程上。
在信息泡边缘,一片经过特殊加密和物理 隔绝的广袤虚空中,新建造的“守望者之心”巨型信息投射阵列,如同沉默的星空巨兽,其无数个棱镜般的聚焦单元调整着角度,锁定了目标星域的各个预设坐标。这里,将成为“蒲公英种子”启航的港口。
在虚拟炎黄研究院下属的尖端制造中心,苏星河亲自督阵,与数千名顶尖的工程师和信息架构师一起,进行着首批“守望节点”的最终调试。
每一个“守望节点”,其物理体积在物质宇宙层面或许微不足道,但其内部结构之复杂,堪称人类信息科技与从“静默者”礼物中领悟的“逻辑美学”融合的巅峰之作。
“能量签名模拟自然脉冲星辐射背景,波动幅度必须控制在基准值的正负0.0001%以内!”一位能量系统首席工程师紧盯着频谱分析仪,声音嘶哑却充满不容置疑的权威,“任何超出范围的周期性波动,都可能被未知的高等文明探测器标记为‘非自然’!”
年轻的助手们紧张地调整着微型零点能萃取单元的反馈参数,试图让节点的能量散发模式,更像是一颗遥远而真实的、正在规律性“呼吸”的中子星在目标区域投下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影子。
在另一个实验室,材料 学家们正在对节点的外部信息结构进行最后的“做旧”和“环境拟态”处理。“不仅仅是反射和吸收背景辐射,”一位女科学家解释道,她的意识投影正在微观层面引导着信息流,“我们要让节点的外壳,能够与目标区域的引力微澜、暗物质流乃至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特定偏振模式,产生极其微弱的、但完全符合物理规律的‘互动’。让它成为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环境中的一个‘物体’。”
这个过程,如同为一件精密的仪器披上一件完全由环境本身编织而成的“隐形斗篷”。
林浩派出的安全专家小组,则在对节点的核心逻辑协议进行最后的安全审查。
“确保所有主动探测功能在抵达指定位置后永久锁定!只保留被动接收和记录模块。”安全主管语气严厉,“‘星火’投送模块的激活指令,必须经过三重加密,且只能由‘星火特遣队’在获得伦理委员会和最高指挥部双重授权后,通过超维密匙远程解锁。节点自身,绝无可能主动‘开口说话’!”
节点的智能被严格限制在基础的数据筛选、压缩和应急自毁逻辑上,杜绝任何产生“自我意识”或“主动性”的可能。
当第一批一万个“守望节点”通过所有严苛测试,整齐地悬浮在“守望者之心”阵列前方的虚空中时,整个投射控制中心的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张诚、苏星河、林浩、陈明远等人的意识投影齐聚于此,透过巨大的观测窗,凝视着那些即将远行的、承载着文明新使命的“种子”。它们散发着极其微弱、几乎与虚空融为一体的辉光。
“投射序列最终校准完成。”主控官的声音在寂静中响起。
“目标星域背景参数稳定,未发现异常扫描波动。”监测员报告。
“伦理委员会最终投放许可确认。”陈明远履行了最后的程序。
“安全帷幕已提升至最高等级,所有对外信息通道进入静默状态。”林浩完成了安保部署。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张诚。
张诚凝视着那片微光,仿佛看到了未来可能因这些节点而得以延续的文明火光。他深吸一口气,没有激昂的演说,只有一句沉静如水的命令:
“开始播种。”
命令下达的瞬间,“守望者之心”阵列没有爆发出毁天灭地的能量洪流,而是如同一位最顶级的微雕大师,开始了它精妙绝伦的操作。
阵列的无数聚焦单元亮起柔和的光芒,并非发射,而是“引导”。它们构建起一个个极其复杂、短暂存在的超维“滑流通道”,这些通道巧妙地嫁接在目标星域自然存在的时空褶皱和能量流之上。
下一刻,那一万个“守望节点”动了。它们并非被“推”出去,而是如同被无形的引力丝线牵引,轻盈而精准地滑入那些“滑流通道”,其动作柔和得如同水滴从荷叶边缘滚落。
没有耀眼的尾焰,没有震动的轰鸣。在主屏幕上,只能看到代表节点的微弱光点,沿着一条条计算好的、与环境背景完美融合的轨迹,悄无声息地向着深邃的星空深处“漂流”而去。它们的速度被精确控制,确保其抵达目标区域时,不会因动能产生可探测的冲击或涟漪。
这仿佛不是一次科技造物的发射,而是一场宇宙尺度的、无声的芭蕾。
投射过程持续了数个小时。控制中心内,只有仪器运行的微弱嗡鸣和操作员们压抑的呼吸声。
“节点Alpha-734进入预定滑流……信号稳定……”
“节点beta-189遭遇预期内微型引力透镜效应,轨迹修正完成,隐匿性未受影响……”
“节点Gamma-552……能量签名出现0.00005%的异常波动!”一个监测员突然低呼。
瞬间,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分析原因!”苏星河立刻命令。
“是……是与一颗路过的彗星冰核释放的微弱等离子体尾迹产生了非预期共振……”
“启动应急阻尼协议,立刻平复波动!”林浩几乎是在吼。
只见屏幕上,那个节点的微光极其轻微地闪烁了一下,随即恢复了稳定,仿佛刚才的波动只是幻觉。
“波动已平息,节点状态正常,继续航行。”
虚惊一场。但这也提醒着所有人,这项工程的容错率有多低。
当最后一个节点的信号确认进入稳定滑流,消失在探测范围后,控制中心内依旧是一片沉默。然后,不知是谁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接着,一种混合着巨大疲惫和初步成功的释然,才如同暖流般在众人意识间传递开来。
第一批“种子”已经播下。它们将在未来的数月乃至数年内,陆续抵达预定位置,如同最耐心的哨兵,融入星空的背景,开始它们漫长而沉默的“守望”。
没有凯旋的欢呼,只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每个人都知道,这仅仅是“守护者网络”的第一块基石。要覆盖整个目标星域,需要投放的节点数量将是天文数字,这项工作可能需要数代人的持续努力。
“这只是开始,”张诚望着恢复平静的虚空,轻声说道,既是对同伴,也是对自己,“我们播下的不仅是节点,更是我们对宇宙、对生命的一份承诺。前路漫长,但我们迈出了这坚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