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关于“文明整体性跃迁”的诏令,像一道狂暴的能量冲击波,席卷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其影响最先、也最深刻地体现于帝国工程院。以往按部就班、论资排辈的研发模式被强行打破,一个临时的、扁平化的“跃迁计划指挥部”在工程院内成立,公输衡挂帅,李信、墨等一批年轻或曾经边缘化的学者被破格提拔为核心成员,拥有直接调动资源、组建团队的特权。
而指挥部面临的第一个、也是最紧迫的挑战,正是嬴政诏令中隐晦指出的、制约一切跃迁的根基——能量。
“龙鳞”的挫折,表面是防御系统过载,深层原因之一便是能量供应与消耗的失衡。新型共振单元对灵能和特定粒子流的需求是海量的,而帝国现有的能量核心,无论是聚变、湮灭还是恒星汲取,都存在着转换效率已近极限、能量密度难以提升、输出形式与新需求不匹配的根本性瓶颈。正如之前的报告所言,帝国被锁死在了四维能量体系的天花板下。
指挥部第一次全体会议,气氛异常活跃,也异常尖锐。传统的能源专家提出的种种改进方案,无论是提高反应堆温度压力,还是优化能量传输网络,都被指出是“边际效益递减的优化”,无法带来质的突破。
“我们就像在试图用木材烧水去推动蒸汽轮机,无论把木头劈得多细,炉膛砌得多好,其能量上限早已注定!”李信毫不客气地指出,“我们必须找到‘核能’,甚至是超越‘核能’的能源!我们必须跳出‘转化’和‘利用’现有物质的思维定式!”
“但宇宙间所有已知能量形式,归根结底,都源于物质……”一位老物理学家皱眉道。
“已知?”李信打断了他,眼中闪烁着他在提出维度褶皱假说时的同款光芒,“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局限在‘已知’的四维宇宙物质里?陛下的诏令说得很清楚,我们要的是跃迁!是超越!”
他大步走到中央全息台前,挥手间,构建出两个并立的模型。左边,是传统能量核心的简化模型,展示着物质投入、能量转化、废热与有用能输出的过程。右边,则是他基于维度褶皱理论,勾勒出的一个极其大胆的构想。
“诸位请看,这是我们的宇宙,充满了维度褶皱,如同海绵充满了孔洞。”他指着右边的模型,那是一个复杂的、充满细微褶皱的网状结构,“我们现有的能量技术,只在这‘海绵’的实体部分做功。但根据理论,这些‘孔洞’——也就是维度褶皱本身——并非空无,它们连接着更高维度的‘能量海’,那里蕴含着远远超乎我们想象的、近乎无限的背景能量!”
会场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个疯狂的想法攫住了。
“我的构想是,”李信的声音带着一种创造者的狂热,“我们不再从四维物质中‘榨取’能量,而是直接‘凿穿’维度壁垒,从更高维度的能量海中,‘汲取’能量!”
他放大了模型中的一个褶皱节点,在那里,构想出一个奇特的装置。“我们称它为——‘维度熔炉’。”
“它的核心原理,并非聚变或湮灭,而是‘维度共振穿刺’!”李信快速解释道,“利用高度集束、特定频率的灵能-粒子流,如同最锋利的探针,在精确定位的维度褶皱节点上,瞬间打开一个极其微小、可控的‘孔洞’,建立一个短暂的能量虹吸通道。让高维能量,如同决堤的洪水,涌入我们的四维宇宙!”
全息影像上,模拟出高维能量涌入的壮观景象,那并非常规的光和热,而是一种更本源、更狂暴的、呈现出瑰丽色彩和复杂几何形态的纯粹能量流。
“然后,”李信继续道,语气更加激动,“我们可以利用这涌入的、近乎无限的能量,在一个受控的‘锻造腔’内,并非进行简单的发电,而是进行更伟大的创举——‘物质创造’!”
他调出了从“文明墓碑”中破译的、关于能量场协同与物质结构蓝图的部分信息,以及从“擦除者”碎片中分析出的、基于维度粘性的材料结构数据。
“看!我们有物质的‘蓝图’(来自文明墓碑),我们有‘粘合剂’的原理(来自擦除者碎片),现在,我们又将拥有无限的‘原料’(来自高维能量)!”李信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按照我们的需求,直接使用能量,‘打印’出任何我们想要的、具有特定物理性质的物质!从修复‘龙鳞’装甲的特殊晶体,到建造新型战舰龙骨的超结构材料,甚至可以是我们从未想象过的、拥有奇异属性的新材料!”
“维度熔炉”,不仅仅是一个能量源,它更是一个“物质创造器”!它直接从根源上,解决了帝国面临的能量瓶颈和高端材料稀缺的双重困境!
会场炸开了锅。质疑声、惊叹声、兴奋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这构想太过超前,太过颠覆。如何稳定控制那个微小的“孔洞”?如何防止高维能量的狂暴特性摧毁熔炉本身?如何精确引导能量,按照蓝图“编织”物质?每一个问题,都代表着巨大的、未知的风险与技术挑战。
公输衡大匠死死盯着那个构想中的“维度熔炉”,干瘦的胸膛剧烈起伏。他知道,这可能是帝国唯一真正超越四维桎梏的机会,但也可能是一个操作不当就会将整个文明都吞噬掉的潘多拉魔盒。
良久,他用力一拍控制台,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理论依据?”他盯着李信,只问了四个字。
“维度褶皱理论可提供穿刺坐标与共振频率的计算基础。‘文明墓碑’信息与‘擦除者’材料分析,可提供物质蓝图与粘合原理的部分验证。”李信回答得异常简洁坚定。
公输衡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仿佛在权衡整个文明的重量。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眼中已是一片决然。
“集中所有资源,成立‘维度熔炉’专项组,李信任总工程师。我要你在三个标准周期内,拿出可行性论证与初步实验方案。”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帝国能否实现真正的跃迁,在此一搏。我们……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维度熔炉”的构想,这棵孕育着无限能量与创造可能的幼苗,开始在帝国工程院这片饱经磨难的土地上,破土而出。它的成败,将直接决定大秦文明,是能真正拥有缔造神话的基石,还是被自己点燃的、无法控制的烈焰所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