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剑庐”特种训练区的合金闸门在身后缓缓合拢,将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高强度适应性训练产生的硝烟、汗水与能量残留彻底隔绝。七名身着哑光黑色“影武者”II型装甲的身影站在略显空旷的准备区,装甲表面流动的幽蓝纹路逐渐黯淡,如同蛰伏的猛兽。没有人说话,只有循环系统低沉的嗡鸣和面罩内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林骁(“锋刃”)感受着装甲内衬传来的微弱能量脉动,这脉动与他体内18%的系统能量形成一种奇异的共鸣,既带来强大的力量感,也带来一丝被无形锁链束缚的滞涩。他的目光透过镜面头盔,扫过每一名队员。陈锋(“磐石”)下意识地活动着覆盖装甲的指关节,发出细微的金属摩擦声,眼中是压抑的兴奋与对新力量的渴望;李瑶(“灵雀”)的手指在虚拟界面上快速滑动,显然仍在尝试破解战术终端的更深层权限;张启明(“鹰隼”)、王超(“铁壁”)、赵海(“穿山甲”)和刘芸(“白芷”)则默默检查着武器和装备,适应着身体与装甲深度融合后的新平衡感。
而孙磊(“猎犬”),依旧是那副沉静如水的模样,他抱着那把经过改装、线条更加凌厉的狙击步枪,如同雕塑般站在角落,头盔下的视线低垂,仿佛刚才那场与林骁险象环生的高强度对抗未曾发生。但林骁的超感感知中,孙磊那凝练的能量场核心,那个微小而诡异的“核”,如同黑暗中的余烬,散发着难以言喻的冰冷存在感。还有那个下意识的、按下不存在按钮的动作…… 这些细节像毒刺般扎在林骁的意识深处。
刚才的训练中,林骁已经将装甲的“灵子”感应阵列催动到极限,试图更清晰地捕捉孙磊的异常,但那“核”的屏蔽极其高明,只有在极近距离、对方精神高度集中或出现瞬间波动时,才会泄露出极其微弱的一丝异样。孙磊的伪装,完美得令人心悸。
“适应性训练结束。原地休整十分钟,补充能量和水份。十分钟后,进行最终综合战术推演。”林骁的声音通过内部频道传出,平静无波,听不出任何情绪。他必须表现得一切正常,不能打草惊蛇。
队员们依言散开,各自找到位置,取下头盔,露出带着疲惫却眼神锐利的面孔。他们取出高能营养棒和功能饮料,默默补充消耗。气氛有些沉闷,新装备带来的力量感,并未完全驱散“先驱者计划”和未知任务带来的沉重压力。
林骁走到控制台前,调出“深潜”行动的预设区域地图——一片位于南中国海与西太平洋交界处、航线稀疏、海底地形复杂、拥有大量无名岛礁的广阔海域。根据“守夜人”提供的、经过UctF验证的有限情报,“清道夫”势力在那片区域活动频繁,曾有多起船只失踪和异常能量波动记录与之关联。
“最终推演想定。”林骁将地图投影到中央全息沙盘上,“我小组乘坐改装侦察船‘海巡-77’号,伪装成海洋科研船,前往目标海域进行例行水文调查。根据线报,疑似‘清道夫’运输船‘黑潮号’将于48小时内途经该区域。推演目标:发现、识别、追踪‘黑潮号’,并伺机实施隐蔽登船侦察,获取其目的地、货物及人员情报。”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重点:一、‘清道夫’可能拥有先进的反侦察和预警技术,行动必须绝对静默。二、目标船只有可能搭载非常规武装或拥有超常防护手段。三、不排除遭遇第三方势力(如‘先驱’pmc)或未知超常现象干扰。推演将引入高强度电子干扰、模拟能量屏障攻击及精神污染环境。”
林骁一边讲解,一边暗中观察孙磊的反应。当提到“清道夫”和“超常防护手段”时,孙磊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只是专注地看着地图,但林骁捕捉到他能量场核心那一丝微不可查的、仿佛被关键词触动的轻微涟漪。
“推演角色分配。”林骁开始点名,“‘磐石’、‘铁壁’,负责突击登船与控制关键区域。‘鹰隼’,操控潜航器与接应艇。‘穿山甲’,负责爆破与技术破障。‘白芷’,医疗与异常生物样本采集支援。‘灵雀’,全程电子压制、情报获取与通讯保障。”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孙磊身上:“‘猎犬’,你负责前出侦察、目标识别确认、以及登船后的路径指引与危险预警。你的判断,将直接决定小组的初始接触方式和风险等级。”
这是将最关键的“眼睛”和“触角”角色交给了孙磊。既是信任,也是试探。在充满未知和欺骗的环境下,孙磊如何运用他超乎常人的侦察能力?他的情报判断,是否会带有某种倾向性?
“明白。”孙磊抬起眼,目光平静地与林骁对视,简短地回应,听不出任何情绪波动。
“推演开始后,所有指令通过加密频道传达,模拟真实战场通讯环境。我会在指挥位观察全局。记住,这是最后磨合,暴露问题,解决问题。”林骁说完,按下了启动按钮。
训练场灯光骤暗,全息投影系统启动,周围环境瞬间转变为摇晃的船舱内部景象,耳边传来模拟的海浪声和船舶引擎的轰鸣。队员们迅速进入角色,各就各位。
推演在高度拟真的环境下展开。“海巡-77”号在复杂的海况中航行,“灵雀”李瑶不断报告着周边电磁信号和声纳接触,真假混杂。孙磊(“猎犬”)如同真正的猎犬,利用装甲增强的感知和其本身的侦察天赋,在纷乱的信息流中精准筛选出可疑目标,引导船只悄然接近一片被雷雨云笼罩的岛礁区。
“检测到微弱异常能量散射信号,源点位于3-1-5方向,距离15海里,与‘黑潮号’已知引擎特征频谱有5%吻合度。信号源处于静默状态,伴有高强度背景辐射干扰,疑似主动伪装。”孙磊冷静的声音在频道中响起。
“能确认是‘黑潮号’吗?”林骁在指挥位问道。
“概率65%。信号伪装技术很高明,但能量散射的底层调制方式,与‘海螺号’事件中记录的、疑似‘清道夫’使用的技术有相似特征。建议抵近侦察。”孙磊的分析客观、严谨。
“批准抵近。‘鹰隼’,释放‘水鬼’微型潜航器。‘猎犬’,提供实时引导。”
推演继续进行。在孙磊的精准引导下,微型潜航器成功捕捉到了隐藏在一处天然海蚀洞深处的“黑潮号”模糊影像,确认了目标。然而,就在小组准备制定登船方案时,推演系统突然注入了新的变量!
“警报!检测到高强度、广谱电磁脉冲(Emp)攻击!来源不明!所有电子设备受到严重干扰!通讯中断!导航失效!”
“警报!检测到大规模精神污染场扩散!范围内人员出现方向感迷失、幻觉、攻击性增强等症状!”
训练场内,灯光疯狂闪烁,刺耳的警报声和扭曲的、充满恶意的低语声同时响起,模拟着极端恶劣的战场环境。队员们眼前的显示屏瞬间雪花一片,头盔内的传感器数据紊乱,甚至连平衡感都受到了影响!
“稳住!启动应急通讯协议!‘灵雀’,尝试恢复基础通讯!‘白芷’,评估精神污染影响,准备镇静剂!其他人,依靠目视和手势联络,向预定集结点靠拢!”林骁在强烈的干扰中,凭借强大的精神抗性,强行下达指令。
混乱中,林骁的感知力全力张开,密切关注着孙磊。在Emp和精神污染的双重打击下,孙磊的能量场出现了短暂的剧烈波动,那个核心的“异物”仿佛被刺激到,散发出更加清晰的冰冷光泽,但很快又被一股强大的意志力强行压制下去,恢复了之前的凝练状态。孙磊的动作没有丝毫慌乱,他迅速切换到光学观察模式,依靠惊人的直觉和方向感,在混乱中率先找到了掩体,并用手势引导附近陷入混乱的王超(“铁壁”)和赵海(“穿山甲”)。
“东北方向,岩石后方,安全!”孙磊的声音在断断续续的应急频道中传来,异常镇定。
他的表现,堪称完美。甚至在精神污染环境下,他还能保持如此清晰的判断力和领导力,这已经超出了普通人类精英的范畴。
推演在极度艰难的条件下继续。队员们凭借着新装备的优异性能和过硬的本能,勉强重新集结,但登船计划已无法执行。最终,推演以小组成功撤离干扰区域,但未能完成登船侦察任务结束。
灯光恢复,全息投影消散。队员们瘫坐在地,大口喘息,模拟精神污染带来的恶心和眩晕感尚未完全消退。
林骁站在控制台前,看着推演数据总结。任务失败,但暴露出的问题很有价值——对高强度电子战和精神污染的应对能力仍有不足。而孙磊……他的表现无可挑剔,甚至在绝境中展现了超越常人的稳定。但那种“超越常人”本身,就是最大的疑点。
“推演结束。任务失败。”林骁的声音打破寂静,“问题在于:一、对超常规电子战手段准备不足;二、对精神污染环境的适应性训练欠缺;三、在极端信息隔绝下的应急指挥体系不够流畅。这些,必须在实战前解决。”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孙磊身上:“‘猎犬’,你的侦察和判断很出色,在干扰环境下的应变能力是小组存活的关键。但……”他话锋一转,“在最后阶段,你建议向3号撤离点撤退,而不是更近的2号点,理由是直觉判断3号点更安全。依据是什么?在缺乏数据支持的情况下,直觉需要更充分的解释。”
这是一个尖锐的问题,直指孙磊那近乎预知的直觉。
所有队员的目光都看向孙磊。
孙磊平静地回答:“2号点位于下风口,且地形较低。在遭遇未知能量攻击和精神污染时,污染物和能量残留更容易在低洼处聚集。3号点地势较高,且岩体结构能提供一定物理屏蔽。这是基于基础战场生存法则的判断,并非单纯直觉。”
合情合理的解释,无懈可击。
林骁深深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分析合理。但下次,希望你能将分析过程更及时地共享给团队。解散,回去休息。明天凌晨四点,基地机场集合,出发执行‘深潜’行动。”
没有掌声,没有动员。最后的训练,在失败和更深的疑虑中结束。队员们默默起身,离开训练场。
林骁走在最后,看着孙磊消失在通道拐角的背影。试探的结果,是孙磊的伪装更加完美,完美得让人不安。最后的训练结束了,而真正的考验,即将在浩瀚而危险的南海之上拉开序幕。那把藏在鞘中的利剑,究竟是会刺向敌人,还是……反噬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