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曙光基地。
防御战已过去数日。冰原上的硝烟散尽。同盟的溃败是彻底的,至少短期内,南方战线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基地修复工作以惊人的效率完成。受损的防御工事被加固甚至升级,能量网络恢复稳定并有所优化,参战人员得到了充分的休整。空气中弥漫着的,不再是战前的凝重,而是一种劫后余生、奋发图强的蓬勃朝气。
主控中心内,一次决定基地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会议正在召开。林风坐在首位,周维清、青岚、夜枭、罗根、伊芙琳、苏愈,以及伤势初愈的老猫等核心成员悉数在座。全息沙盘上,展示着基地及周边区域的详细立体地图。
各位,林风开门见山,我们赢得了生存的空间,但远未到高枕无忧的时刻。同盟的报复不会止步于此。我们必须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让自己变得更强,根基扎得更深。今天的会议,确定我们下一步的重点方向!
他挥手调出规划图,指向基地外围。
第一,防御纵深拓展。夜枭,由你负责。
将我们的警戒和监控范围,向外推进至基地方圆一百公里。在五十公里、三十公里、十公里半径上,依托地形,建立三层梯次配置的常驻监察防御站。这些站点要具备隐蔽、自持、实时数据传输和一定的独立防御能力,构成一道预警和迟滞敌军的有效屏障。记得做好人员保障工作!
明白!夜枭目光锐利,我会利用这次缴获的同盟侦察设备和技术,优化监控网络。确保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
第二,生存空间扩容。青岚,由你主导。
以现有基地为核心,向外拓展半径一点五公里,规划建设。外城主要功能为生活区、农业扩展区、非核心工坊及新吸纳人口的安置区。核心区内人口已近三千容量上限,将非关键生产部门和部分人员逐步迁往外城,确保核心区专注于研发、指挥和战略防御。记得主要设施避开可能成为战场位置。
青岚点头,调出初步设计图:设计方案已初步完成。外城将采用模块化建造,优先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防御。这将极大缓解我们的居住和发展压力。
第三,盟友助力与情报网延伸。林风看向伊芙琳,掘进者的联络如何?
沟通顺畅。伊芙琳回应,磐石首领对我们的计划非常感兴趣。他们擅长地下工程,提出可以协助我们构建外城的地下结构,甚至开发地下农场和避难所,作为资源交换的一部分。同时,已向他们打听冰风旅的消息,他们表示会留意,但暂无确切情报。
很好。接受他们的帮助,加快外城建设,特别是地下部分的坚固性和隐蔽性。同时,继续保持对冰风旅等潜在幸存者团体的信号搜寻。
第四,技术扩散与盟友支持。周教授,由你跟进。
基于我们的护罩技术,研发一种简化版的环境护罩,主要功能是抵御极地严寒和风暴,为外城和生活站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即可,能耗和成本要大幅降低。
同时,整理一批淘汰下来但性能尚可的单兵能量武器和基础医疗包,准备交付给苔丝长老的教团和海狼的兄弟会。他们面临同盟压力增大,需要增强自保能力。作为交换,象征性收取一些他们的特产资源即可,重在维系同盟,共抗压力。
没问题。周维清推了推眼镜,简化护罩的技术难度不高,很快可以出原型。武器和物资也已清点完毕,随时可以准备启运。
议题一项项推进,高效而务实。最后,林风将目光投向了关乎长远未来的两个核心问题。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两件事:校正与基地。林风的声音变得异常严肃,他看向了苏愈和伊芙琳(代表回响),低语森林的状况持续恶化,沉默之地的边界监测到不稳定的扩张迹象。是我们应对未来可能更大生态危机的关键。现在基地初步稳定,是否有必要,以及是否有能力,启动对的深层校正,以更好地引导其修复力量?
苏愈沉吟片刻,答道:莱恩的状态恢复良好,与种子的融合度创新高。从技术层面看,具备进行更深入引导和微调的条件。但蕴含的生命规则极其复杂,任何校正都存在未知风险。需要极其谨慎的方案和万全的准备。
伊芙琳接口道,转达的分析:回响评估认为,风险可控,但收益巨大。一次成功的校正,可能显着提升对特定类型生态污染的净化效率,尤其是应对侵蚀。建议在做好充分备份和安全隔离的前提下,启动前期可行性研究。
林风做出决断,由周教授、青岚负责人、苏愈医生组成技术小组做好原型机的调试,联合联系苔丝长老获取低语森林的生态数据进行分析,制定详细的校正可行性研究方案。我要看到最全面的风险评估和收益分析,再决定是否启动。
最后,林风顿了顿,说出了另一个重磅议题,伊甸基地。回响有何具体建议?
伊芙琳再次转达:回响提议,向基地派遣一支精干的常驻技术工程小队。主要任务有三:一、维护保养的基础设施,确保这座人类文明火种库的长期稳定;二、利用保存的部分工业母机和技术资料,尝试小批量生产工程和维护机器人原型,缓解我们未来发展中的人力瓶颈;三、……(稍作停顿)更深入地了解的隐藏协议和可能存在的、未被激活的模块。认为,的价值远不止我们目前所知的这些。
派队重返?这意味着一支队伍将长期远离主基地,独立行动,但潜在的回报也可能是巨大的。
人员遴选和派遣方案,由夜枭和罗根共同拟定。林风最终拍板,要确保小队具备足够的自保能力、技术全面性和绝对可靠性。这可能是我们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又一关键一步。
会议结束,各项计划迅速部署下去。基地如同上紧发条的钟表,开始了新一轮的高速运转。
数日后,基地外围,象征性的奠基仪式举行,外城建设正式启动。与此同时,前往生态教团兄弟会的支援车队也已准备就绪,即将带着曙光基地的友谊与力量,驶向远方的盟友。
一切都按部就班地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傍晚,林风在医疗中心看望了莱恩。他的气色已基本恢复,左臂的共生绿光温润而稳定。
感觉怎么样?林风问道。
前所未有的好。莱恩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这次……感觉和之间的联系更清晰了。它似乎很。
林风点点头。莱恩的快速恢复和成长,是基地最大的财富之一。
他走到观测窗前,眺望着远方。冰原依旧寂静,但基地内外,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内部,根基在巩固,技术在进步,伙伴在增加。
外部,威胁在潜伏,谜团在等待,世界在变化。
曙光基地,这艘从废墟中启航的方舟,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后,不仅没有沉没,反而变得更加坚固,并将航向,指向了更加深邃和壮阔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