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寒奥纪,第216个旧历日。
深灰色的雪地车静静地蛰伏在阴山山脉深处那片背风的谷中谷内,如同冬眠的巨兽。
距离上次与那伙幸存者的短暂交集,已经过去了五天。
这五天里,林淼没有急于赶路。
而是选择了在这个相对隐蔽的临时驻地,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休整,舒缓连日来奔波、战斗积累的疲惫与紧张。
他甚至暂时告别了玉符空间里那些现成的、热气腾腾的美食。
这几天,他更倾向于从空间里取出新鲜的番茄、肥牛卷、手打虾滑、鸡蛋和面条,在小厨房的嵌入式电磁炉上,亲手为自己烹饪。
当红色的番茄在锅中熬出浓稠的汤汁,肥牛卷变色翻滚,粉嫩的虾滑沉浮其间。
最后卧上一个边缘焦脆、蛋黄流心的荷包蛋,盖在煮得恰到好处的面条上时,一股熟悉而令人安心的香气便弥漫在整个车厢。
这是林淼末世前在医院忙碌一整天后,回到家中经常给自己做的快速晚餐。
简单,却充满了治愈的力量,他自己非常喜欢吃。
在这与世隔绝的冰原山谷中,复刻这份记忆中的味道,别有一番感触。
他也时不时地带着布丁走出车厢,在这片被冰雪覆盖的丘陵间有限地活动。
当然,每一次外出,他都极为谨慎。首先必定会放飞导航无人机,升至一百米高空。
对以驻车点为中心、半径数公里的区域进行不间断的实时扫描和警戒。
他和布丁都戴着微型骨传导耳机,一旦无人机侦测到任何异常生命体征或移动物体。
会立刻通过耳机发出警报,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反应和撤回。
充足的睡眠、自己烹饪的食物、适度的户外活动,让林淼的精神和体力都恢复到了最佳状态。
这天清晨,林淼起床洗漱完毕后,没有立刻开始新的行程。
他坐进驾驶座,目光投向控制面板。休整了几天,是时候了解一下外界的风声了。
他操作按钮,车顶那根高增益的无线电天线在电机驱动下缓缓展开、竖起,如同敏锐的触角伸向冰冷的天空。
随后,他将车载电台调整到仅接收模式,只听取信息,绝不发射任何可能暴露位置的信号。
电台里传来一阵沙沙的电流噪音,随后断断续续地捕捉到了一些广播信号。
由于距离遥远,且受到阴山山脉的层层阻挡,信号非常不稳定,时强时弱,大部分时间都淹没在噪音中。
勉强能听清的,是来自呼合浩特基地的官方广播。
林淼耐心地调整着频率和降噪等级,仔细聆听了十几分钟。
广播内容乏善可陈,无非是些基地内部的日常通告:
进出人员管理规定、不同区域的限电时间安排、通往禹城基地的几个主要入口近期的开放限制与检查级别,以及周边区域与流窜劫掠者发生零星交火的安保简报……
这些信息对于早已远离基地、深入山脉的林淼来说,几乎没有任何价值。
广播里没有提及任何关于禹城基地追捕“逃犯”或太岳区骚乱后续的消息。
这或许意味着那件事的风头正在过去,或者被刻意压了下去。
“看来,暂时是安全的。”
林淼自语道,随即干脆地关闭了车载电台,并将无线电天线重新收回。
信息的闭塞固然不便,但也意味着其他人的视线不会聚焦于此。
他今天有一个重要的计划:在夜晚降临之前,对他之前圈定的三个潜在长期扎营点,进行实地考察。
调出平板电脑上的地图和行车笔记,三个候选地点的情况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一号区域: 位于末世前与蒙古国的国境线附近,地处山脉最深处,周围高山巍峨,人迹罕至,隐蔽性极佳。
但缺点也同样明显:地势过于险峻,最后一段山路异常狭窄陡峭,重型雪地车甚至雪地摩托都无法通行,只能依靠林淼徒步进入。
二号区域: 位于一片山脉间的低矮丘陵区,地势相对平缓,重型雪地车可以轻松驶入并驻停。
但缺点是地形过于开阔,隐蔽性不足。 一旦有人从外围的山脊爬上来,很容易就能将整个区域的活动和布置一览无余,存在被监视的风险。
三号区域: 一个末世前的大型露天矿坑所在地。
尽管被冰雪覆盖,但矿坑本身依旧规模宏大,长宽深度都超过两百米,置身其中颇为壮观。
周围有山脉环绕,隐蔽性较高,背靠大山也利于防守。
缺点则是,这里曾经是人类工业活动的区域,虽然末世后废弃,但不能完全排除有原矿场人员或其他幸存者偶尔返回的可能性,存在潜在的、被发现的高风险。
权衡再三,林淼决定了考察的顺序:
先易后难,先考察可能存在变数的,最后考察最难进入的。
“首先,三号矿坑区域。”
他发动雪地车,低沉有力的引擎声再次打破山谷的宁静。
“咔嚓”声中,所有的车窗防暴网和裙板防暴网被收起,车顶的导航无人机升空,在前方盘旋引路。
庞大的雪地车缓缓驶出暂驻的山谷,沿着无人机规划出的安全路径,向着三号区域进发。
三个小时的山路穿行后,眼前的景象发生了变化。
一片更加开阔、但布满巨大凹陷地形的区域出现在眼前。
这里就是末世前的矿场所在地。
曾经轰鸣的机械、忙碌的矿工、高耸的设施,如今全部被深埋在数百米厚的冰层之下,无声无息。
只有那一个个如同大地伤疤般的、被冰雪填埋但仍能看出轮廓的巨大矿坑,还在默默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忙与辉煌。
林淼小心地操控着雪地车,如同巨兽在陷阱密布的棋盘上移动,谨慎地穿行在一个个矿坑的边缘。
他必须时刻留意车前的冰面,避免因冰层厚度不均或坑边缘结构不稳而发生陷落。
他一边缓慢行驶,一边透过车窗和监控屏幕,仔细地巡视着这片区域。
目光扫过几个规模适中、坑壁相对稳固、且位置足够隐蔽的矿坑,他默默地在心中记下了这些适合将来放置空间中那个整体庇护所的地点。
同时,他也敏锐地标记了几处可能存在的、通往其他区域的岔路口,以及一些冰裂缝或结构松散的坡体等潜在风险区域。
对三号区域有了一个初步的、直观的了解后,林淼不再停留,转战二号区域。
二号区域位于大约120公里外,更接近山脉的边缘地带。
林淼根据导航,先驾车返回到相对好走的山间大道,随后转入一条新的峡谷,最后拐进一条蜿蜒的山间小路。
行驶了约半个小时后,一片起伏平缓的丘陵地带展现在眼前。
然而,林淼几乎在第一眼,就对这片区域产生了强烈的排斥感。
这里的地势比他预想的还要开阔,四周环绕的山脊虽然不算极高,但坡度平缓,易于攀登。
他几乎可以想象,一旦有人从任意一侧的山脊爬上来,架起望远镜,就能将他在这片区域内的任何活动。
比如车辆停放、人员走动、甚至生篝火的火堆和烟雾,都看得一清二楚。
“隐蔽性太差了。”
林淼摇了摇头,甚至连车都没有完全停下,只是缓缓绕行了一小圈。
确认了最初的判断后,便毫不犹豫地调转车头,毫不留恋地离开了这个在他心中已经被排除的选项。
最后的目标,一号区域。
随着车辆不断向北行驶,接近末世前的国境线,山路明显地变得愈发狭窄和崎岖。
两侧的山峰更加高耸陡峭,如同冰冷的巨人俯瞰着闯入者。
路面不再平坦,出现了更多的冰坎和坡度,对车辆的通过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过,这对于拥有四组完全独立的宽体履带驱动系统、爬坡能力极其优秀的军用级雪地车来说,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
宽大的履带提供了强大的抓地力和浮力,强劲的动力输出使得攀爬这些冰坡显得游刃有余。
在颠簸前行了大约90公里后,雪地车终于抵达了它所能到达的极限。
前方,山路彻底收窄,变成了仅容一人通过的、覆盖着厚厚冰雪和裸露岩石的羊肠小道,坡度也更加陡峭,车辆无论如何也无法继续前行了。
导航显示,距离他选定的那个位于山脉深处山谷的目的地,大约还有最后五公里的山路。
这段路,林淼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了。
他将雪地车稳稳地停在一处相对平整的冰台上,熄火。
并没有立刻下车,而是先回到生活区,从空间里取出一碗热气腾腾、辛辣驱寒的姜汤,慢慢地喝了下去。
温热的液体顺着食道流入胃里,随即一股暖意向着四肢百骸扩散开来,驱散了深入骨髓的寒意。
整个人都感觉暖洋洋的,充满了力量。
接着,他开始仔细地穿戴装备。
厚实的多层防寒内衣、专业的极地防寒外套、防寒裤、雪地靴……
最后,他戴上那顶整合了护目镜和内部通讯器的重型防寒头盔,拉下加热呼吸面罩。
检查了大腿侧快拔枪套里的m1911手枪和备用弹匣。
准备就绪后,他心念一动,从玉符空间中取出了全套专业的极地登山装备:
冰镐、带前齿的专业冰爪、登山绳、一系列岩塞和冰锥、以及折叠登山杖。
“布丁,你留在车里看家,爸爸去去就回。”
他摸了摸凑过来的布丁的脑袋,小家伙懂事地“呜”了一声,舔了舔他的手指。
林淼推开厚重的车厢门,跳入外面冰冷彻骨的山间空气中,反手将车门锁好。
他迅速地将冰爪固定在雪地靴上,调整好登山杖的长度。
然后,他走到车辆侧前方,抬手按在冰冷粗糙的车身上,心念集中。
下一刻,庞大沉重的雪地车瞬间从原地消失,被安然收回了玉符空间。
原地只留下履带碾过的压痕,以及空气中尚未完全散去的、微弱的引擎余温。
深吸一口凛冽而稀薄的空气,林淼开始沿着陡峭的山坡,向上缓慢攀登。
这段路程远比看上去更加艰难。
脚下是光滑坚硬的冰面与松软积雪的混合,需要冰爪牢牢咬住冰层才能防止滑坠。
他时而需要使用冰镐辅助攀爬陡峭的冰壁,时而需要小心地横切过覆盖着浮雪、下方可能是空洞的岩檐。
两个小时后,林淼的护目镜上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白霜,呼吸也因为持续的运动而略显急促,他终于成功地攀登到了这道山脊的顶端。
站在这里,视野豁然开朗,连绵的雪峰在脚下铺展,如同凝固的白色浪涛,壮丽而肃杀。
但他没有时间欣赏风景。
他借助登山杖和冰爪,以及在某些危险路段打入冰岩混合体中的安全钉和挂片。
沿着狭窄而起伏的山脊线,稳稳地、缓慢地继续向前跋涉。
又一个半小时在专注而艰辛的行走中流逝。
当林淼绕过一块如同鹰嘴般突出的巨大冰岩后,眼前豁然开朗。
一个被高耸雪峰环抱的、相对封闭的山谷,如同世外桃源般展现在他的眼前!
这个山谷形状非常奇特,大致呈一个V型的倒圆锥状,底部相对平整,但四周的岩壁向内倾斜收拢。
这个形状,与他玉符空间里,那个承载着完整庇护所的、巨大冰岩混合基座的底部形状,竟然惊人的契合!
就是这里了!
林淼心中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激动。
这个山谷,不是为了停放雪地车,而是专门为了容纳他空间中那个漂浮的、包裹庇护所的丘陵冰岩块而存在的!
他强压下兴奋,仔细勘察了一下周边环境。
山谷入口狭窄,易守难攻。四周的山峰海拔远超山谷底部,形成了天然的屏障。
他估算了一下山谷的尺寸,与庇护所基座对比,确认放置下去应该严丝合缝,不会过于拥挤也不会留下太多无用空间。
下定决心,说干就干!
林淼并没有直接在山谷边缘进行操作。
他小心地沿着来路退回一段距离,爬到了山谷侧上方的一处山坡上,找到一块坚固的冰岩。
他熟练地打下五个高强度安全钉,将登山绳和自己身上的安全锁扣牢牢地固定在上面,双脚也在冰面上踩出稳固的支撑点。
这个位置,既能清晰观察到整个山谷,又能保证自己在庇护所放置时不会被可能的冲击或飞溅的碎冰波及。
准备就绪后,林淼屏息凝神,将全部精神力高度集中起来。
他的目光如同扫描仪般,仔细地勾勒出下方整个V型山谷的精确轮廓、深度、以及每一处岩石和冰层的起伏。
同时,他的意识沉入玉符空间,清晰地“看”到了那块承载着庇护所、如同小型岛屿般的巨大冰岩混合体,感受着它的重量与形状。
当精神力的勾勒与空间内的感知完美重合的瞬间。
林淼心念一动,低喝一声:
“出!”
轰!!!!
一声沉闷到极致、仿佛源自大地深处的巨响猛然爆发!
整座承载着庇护所的、重达数百万吨的冰岩混合基座,凭空出现。
然后精准无比地、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巨手安放般,轰然坐落在了那个V型山谷之中!
虽然高度不高,但巨大的质量撞击地面,还是引发了小范围的地面震动。
山谷两侧的雪峰上,簌簌地滑落下一些积雪,形成了小规模的雪崩,但并未造成大的影响。
或许是因为山谷底部深厚的冰层和积雪起到了极佳的缓冲作用,
也或许是空间转移的神秘力量抵消了部分冲击,这次放置产生的动静,远比预想中要小。
等激起的漫天雪尘缓缓散去,呈现在林淼眼前的,是他熟悉的景象。
一座完美融入周围环境的、覆盖着冰雪的“丘陵”!
庇护所的主体结构完全隐藏在这座人造丘陵的内部。
从外部看去,几乎与周围的山体几乎是没有任何区别,浑然天成。
更让林淼惊喜的是,由于庇护所基座落下时的冲击和其本身的形状,在正前方大门入口的位置,恰好挤压形成了一片面积约半个篮球场大小、相对平坦坚实的冰面平台。
而这个平台的下方,就是数十米高的、近乎垂直的冰崖断壁!
没有专业的攀冰工具和极强的体能,根本不可能从山谷底部直接攀爬上来!
这无疑为他的庇护所增添了一道极其强大的天然屏障,大大增强了隐蔽性和安全性!
林淼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和安心感。
他解开安全钉,收好登山装备,然后凭借着冰爪和丰富的经验,一步步沿着陡峭的冰崖壁,
小心而稳定地向下移动,最终稳稳地落在了那片新形成的冰面平台上。
脚下传来的触感坚实而稳固。
他站在平台边缘,俯瞰了一下下方深谷,然后转身,目光灼灼地望向眼前这座熟悉的、却又在一个全新地点重生的庇护所丘陵。
经过近两百个旧历日的漫长跋涉,跨越了数千公里的死亡冰原,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危机与离别。
林淼,终于又可以踏入这个他精心打造、储存了无数设备与希望的末日堡垒。
真正地安心生活,远离外界的纷扰与追捕。
新的篇章,在这片与世隔绝的冰雪山脉深处,悄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