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度边缘的能量矿脉泛着五彩霞光,像打翻了三叔公的颜料盒。金行光苗的尖刺凿刚触碰到矿层,就激起一串火星 —— 混合矿的硬度远超预期,普通尖刺凿下去只留下浅痕。我调出青铜镜里的 “五行工具套装” 方案,金凿的设计参数正闪烁着红光,显然需要优化。
“得按矿脉特性调整工具配方。” 张叙舟的指尖在镜面上滑动,将金凿的金性占比从 70% 降至 50%,加入 30% 土性增强耐磨性,20% 火性提升导热性,“就像铁匠打铁,得根据矿石软硬调整淬火温度。” 银簪立刻将新参数投射到光苗们的叶片上,那株擅长改良尖刺的年幼光苗率先领悟,用复合尖刺的技术重新锻造金凿,凿头瞬间泛起暗红的火土光泽。
鹅尾的紫微斗数命盘显出 “武曲星化权”,主 “器物攻坚”,她指挥木行光苗按方案编织木筐:“筐壁要编三层,内层用柔韧的气根防水,中层掺金性纤维防刮,外层裹火行薄膜防潮 —— 这样才能装住提纯后的能量结晶。” 木行长老的大弟子很快编出样品,装着矿石晃动时果然滴水不漏,连最细小的矿渣都没漏出来。
一、工具显威:五行协作破矿层,流水线成提效率
三日后的矿脉开采现场已像个小型工坊。金行光苗握着改良后的金凿,每凿一下都能激起环形的能量波,在矿层上开出碗口大的坑;木行光苗的木筐成队穿梭,将矿石运往火行区域;火行光苗围着临时搭建的火炉忙碌,炉温被精准控制在 “熔金不熔木” 的区间,刚好能分离矿石中的杂质;土行光苗则用湿润的能量泥制作模具,将提纯后的能量液倒入其中,冷却后就成了规整的能量块;最后由水行光苗用水刷清理模具,同时收集冷却时蒸发的能量水汽 —— 整套流程行云流水,效率比最初提升了三倍。
“这就是工具的力量。” 精修尾的扫描仪显示,光苗们的劳动强度下降了 40%,但开采量反而增加了两倍,“就像拖拉机取代耕牛,不光省力,还能开到人力到不了的地方。” 他指着矿脉深处的暗河,那里的混合矿纯度最高,却因地势陡峭难以开采 —— 直到木行光苗发明了 “折叠木梯”,用可弯曲的气根连接成梯,金行光苗才能沿着梯子下去作业。
可新的问题出在能量分配上。提纯后的能量块中,金、火属性占比达 60%,而负责运输和冷却的木、水行光苗却更需要土、水属性的能量。长老议事会召开紧急会议时,震位的均衡光苗提出 “等价交换”:木筐运输 10 块金火能量块,可兑换 3 块水土能量块;水刷清理 5 次模具,可兑换 2 块木属性能量块。这个方案让聚灵禾的光粒算盘爆出稳定的绿光,交易很快在矿脉与村落间形成循环。
二、交易生智:能量流通促分工,市集初现显繁荣
矿脉旁渐渐形成了临时市集。光苗们在土行光苗筑成的平台上摆放各自的产出:金行的能量块、木行的工具、火行的提纯液、水行的能量水汽…… 最受欢迎的是木行光苗制作的 “便携火炉”,小巧到能挂在叶片上,让外出开采的光苗随时能加热食物(能量结晶)。
“这已经是‘商品经济’的雏形了。” 张叙舟看着光苗们用叶片记录交易的样子,想起爷爷说的 “赶集”,“以前村里没市集,换东西得走东家串西家;有了市集,谁有啥、谁要啥,一眼就清楚。” 青铜镜显示,市集的出现让光苗们的能量利用率提升了 25%,原本闲置的低纯度能量块,通过交易成了其他属性光苗的宝贝。
更重要的是,光苗们开始意识到 “稀缺性”。矿脉中的水属性矿石最少,水行光苗的能量水汽价格因此一路上涨,倒逼木行光苗发明 “节水装置”—— 在木筐内壁覆上吸水性气根,能回收运输中蒸发的水汽,再交给水行光苗提纯,从中赚取差价。这种 “降本增效” 的思路,让银簪的灵识检测值跳升了 10 个点。
一个月后,矿脉入口的巨石上长出了枚新符牌,符面刻着 “交易符”,符纹是五种属性的能量块环绕成圈。银簪解析显示,这枚符能稳定能量交易的比值,避免出现 “哄抬价格” 或 “恶意压价”,就像市集里的 “公平秤”。
三、惊喜:交易符稳流通脉,护江力涨拓疆域
交易符融入聚灵禾的瞬间,光苗村落与矿脉间的能量流形成了完美的闭环。金火能量块从矿脉流向村落,水土能量块从村落流向矿脉,连最偏远的北方私田都能通过交易获得急需的火属性能量。长老议事会趁机通过 “疆域拓展” 方案,在矿脉旁建立 “采矿营地”,用土行光苗筑成的围墙防御可能出现的能量兽。
“护江力数据更新!” 通讯器里的声音带着疆域拓展的豪迈,“五行工具应用 + 能量交易体系 + 交易符生效 + 采矿营地建立,净增
点!当前护江力 += 点!”
五行星坛上,交易符与前四枚符牌形成五角共振,“文明进阶树” 的下一级亮了起来:“文字诞生”,属兑卦,主信息标准化,能用统一符号记录交易、技艺和规则;再上是 “历法制定”,属离卦,主时间管理,能按能量潮汐规律安排生产。银簪建议优先发展文字,“交易需要记账,技艺需要记录,没有统一文字,这些都难长久。”
四、传承与拓展:工具不止于用,文明在于交换
育苗台旁,张叙舟正看着那株年幼光苗用新造的 “刻字刀” 在能量块上做标记 —— 这是它发明的 “商品标签”,不同纹路代表不同纯度。“你看,它们已经在创造符号了。” 他对鹅尾说,“就像甲骨文最初也是为了记账,后来才成了文字。”
鹅尾在 “宇宙暖种日志” 里画下市集的场景,光苗们用叶片比划着讨价还价,旁边批注:“工具解放了双手,交易打开了思路,接下来该用符号留住智慧了。” 她指着一枚被反复交易的能量块,上面已刻满各光苗的标记,像个小型的 “交易史”。
“我让村里的先生寄了本《说文解字》。” 三叔公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刚开始写字都歪歪扭扭,练着练着就顺了。” 青铜镜突然投射出光苗们在营地墙壁上刻下的符号,其中几个竟与东巴文的 “金”“木”“水” 有些相似。
星舰飞离时,采矿营地的第一座 “仓库” 刚建成,土行光苗正用新发明的 “能量锁” 锁门 —— 那是个需要木、金两种能量同时驱动的装置,防住了试图偷能量块的野生能量兽。张叙舟知道,当智慧开始被记录和保护,这个文明就有了对抗时间的力量。
青铜镜的编辑界面更新为 “文字创造体系”,第一个方案是 “五行符号系统”,建议从 “金凿、木筐、火炉、土模、水刷” 的形象入手,创造基础符号。下一章,该看这些光苗如何用刻在石头上的符号,写下属于自己的文明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