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引下来的泉水,清甜甘洌,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灵气,浇地是好,可水量比预想的还大点,光浇地有点用不完。
王铁柱看着那哗哗流淌的泉水,觉得白白流回河里有点可惜,心里头就琢磨开了。
村里头靠山脚那边,有个早些年挖的小鱼塘,后来不知道咋的废了,水都快干了,长满了杂草。
王铁柱溜达过去看了几次,觉得这地方不错,稍微修整一下就能用。
他寻思着,这泉水既然能养菜,说不定也能养点别的?
说干就干。
他找来三叔公,带着几个干活利索的女工,把鱼塘里的淤泥清了清,杂草拔了,又把塘埂加固了一下。
然后从引下来的泉水主管道上,接了根细点的塑料管,把水引了一小股进鱼塘。
他没敢直接引那浓度高的泉水,怕太扎眼,而是让泉水先在塘里跟原来的积水和雨水混合稀释了。
鱼塘弄好了,他去镇上赶集的时候,顺便买了几百尾最普通的草鱼和鲢鱼苗,小心翼翼地放了进去。
也没指望真能养成啥样,就当是个试验。
日子一天天过,王铁柱忙着地里和药圃的事,差点把这鱼塘给忘了。
偶尔路过,就瞥一眼,看到那些鱼苗在水里游得挺欢实,也没太在意。
过了约莫个把月,有天他正好从鱼塘边过,下意识往水里瞅了一眼。
这一瞅,可把他吓了一跳!
只见水里那些鱼,个个长得溜光水滑,身子肥硕,游动起来格外有劲,甩尾巴都能带起不小的水花!
那个头,比同时期别人家鱼塘里养的,大了可不是一星半点!
他蹲下身,仔细看了看。
好家伙!这鳞片光泽,这精神头,看着就喜人!
他捞起一条掂量了一下,沉甸甸的,起码比别人家同期的鱼重一半!
“好家伙!这泉水养鱼也这么厉害?”王铁柱心里又惊又喜。
他没想到,这稀释过的龙气泉水,对鱼的效果也这么好!
李秀娟有天跟他一起来看,惊得合不拢嘴:“铁柱!你这鱼是吃了啥仙丹了?咋长这快?看着真喜人!”
王铁柱心里有数,这是龙气和那灵泉水的功劳。
他笑了笑:“可能这塘水肥吧。”
他看着塘里那些游弋的、明显比同类大一圈的鱼,心里头那个念头越来越清晰--这养鱼,说不定真是条好财路!
鱼不比蔬菜,价格更稳定,也好存放。
要是真能养出这种品相好、长得快的鱼,拉到镇上甚至县里,肯定不愁卖。
镇上饭店,县里杨雪艳的分店,不都需要鲜鱼吗?这又是一条来钱的路子啊!
他心里头立刻活泛开来。
这鱼塘现在是村里的,荒着也是荒着。
要是能承包下来,正经八百地养上鱼,那收益肯定不比种菜差!
虽然养鱼不像种地那么累人,但这鱼塘弄起来,还得有人专门看着。
喂食、看水、防偷,都是活儿。
他自个儿肯定忙不过来,地里那一摊子就够他忙的了。
得找个可靠的人来管。
王铁柱脑子里过了一遍。
李秀娟?她管着女工和账目已经很辛苦了。
张巧花?性子太跳脱,不够细心。
三叔公?年纪大了……
他心里有了几个人选,都是村里老实巴交、家境比较困难的,比如桂香的男人腿脚不好,干不了重活,但看个鱼塘应该还行;
或者春兰家,婆婆瘫着,她也不能走远,就近看鱼塘正合适。
这事得好好琢磨琢磨,选个最稳妥的。
看着塘里那些欢实肥硕的鱼,王铁柱仿佛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在水里游。
这意外之喜,真是挡都挡不住!
他当下就做了决定,得去找村长谈谈承包鱼塘的事。
价格应该不高,毕竟荒了这么多年了。
这养鱼要真搞成了,他那“农业帝国”可就又多了一根柱子!
种菜、种药、养鱼……这产业是越铺越开了。
王铁柱越想越兴奋,蹲在鱼塘边看了好久,越看越觉得这些鱼可爱。
那扑腾起来的水花,在他眼里都像是银元宝在闪光。
“行!就这么干!”他拍拍屁股站起来,心里有了谱,“先把塘包下来,再找人!这养鱼的事,必须搞起来!”
这龙气,真是挖不完的宝藏,随便漏点边边角角,就够他开辟出一条新财路了。
这种植业刚有点模样,养殖业又看到了曙光。
王铁柱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