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坐在格子间里,指尖悬在鼠标上,屏幕上是修改了第三遍的变电站初步设计图纸。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斜切进来,在蓝图上投下斑驳的阴影,像极了她此刻的处境——在华东电力设计院这座人才济济的“豪门”里,她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个。
入职三年,王媛一直是同事眼中的“老好人”。谁手头忙不过来,只要开口,她总会放下自己的工作帮忙;领导临时加派的任务,哪怕超出职责范围,她也从不说“不”;就连会议室里被人随手乱放的图纸、茶水间里没人收拾的咖啡杯,她都会默默整理好。她以为,只要踏实肯干、与人为善,总能被看见。可现实是,她的辛苦成了理所当然,她的成果常常被资深同事“借鉴”,甚至连本该属于她的晋升机会,都被一个善于抢功的同事捷足先登。
“王媛,这份配网线路的计算书你帮我核对一下呗,我下午要赶项目评审会。”隔壁工位的李姐又一次把一摞厚厚的资料推了过来,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随意。
王媛看着自己电脑上还没完成的主变选型分析,心里一阵憋闷。这已经是李姐这周第三次把自己的工作甩给她了。以前,她都会咬咬牙接下,可这次,晋升失利的委屈和长期压抑的不满突然涌上心头。她深吸一口气,抬起头,迎上李姐的目光,第一次没有妥协:“李姐,不好意思,我现在手上的主变选型分析今天必须提交给主任,实在抽不出时间。您的计算书涉及的参数比较复杂,我怕仓促核对会出纰漏,影响您的评审。”
李姐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一向逆来顺受的王媛会拒绝。她脸上的笑容僵了僵,讪讪地说:“哦,那行吧,我自己弄。”说完,悻悻地把资料拉了回去。
王媛低下头,心脏还在怦怦直跳。她以为拒绝会引发冲突,可没想到李姐竟然没再纠缠。这一刻,她忽然想起入职时导师说过的话:“设计院里不缺努力的人,但缺懂得为自己争取的人。你的善良要带锋芒,否则只会被当成软弱。”
原来,她一直以为的“与人为善”,不过是自我消耗的“软柿子”行为。
没过多久,院里接到了一个重点项目——城市新区智能电网规划。这个项目技术难度高、资金投入大,一旦成功,不仅能提升设计院的行业地位,参与人员也能获得丰厚的奖金和晋升机会。消息一出,办公室里炸开了锅,资历深的工程师们纷纷找领导毛遂自荐,就连平时不怎么出头的同事也都跃跃欲试。
王媛也心动了。她在大学时主修的就是智能电网方向,入职后也一直关注相关技术发展,还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智能电网高级工程师证书。这个项目,正是她擅长的领域。可一想到自己之前的处境,她又有些犹豫:自己资历尚浅,会不会被领导忽视?主动争取,会不会被同事笑话自不量力?
纠结了一夜,王媛想起了上次拒绝李姐后的轻松,也想起了晋升失利时的不甘。她告诉自己:与其被动等待被忽略,不如主动出击,哪怕失败,也比后悔强。
第二天一上班,王媛就拿着自己整理的智能电网技术分析报告,敲开了主任办公室的门。
“主任,我想申请加入新区智能电网规划项目组。”王媛的声音虽然有些紧张,但眼神坚定。
主任放下手中的文件,打量着眼前这个平时总是默默无闻的年轻工程师,有些意外:“王媛,这个项目难度很大,你有把握吗?”
“我有把握。”王媛把报告递了过去,“这是我做的技术分析,里面包括了新区电网的负荷预测、网架结构设计、智能设备选型等内容。我大学主修智能电网专业,还考取了相关高级证书,入职三年来也参与过多个配网优化项目,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相信自己能胜任这个工作。”
主任翻阅着报告,脸上渐渐露出了赞许的神色。报告内容详实、分析透彻,很多观点都很有见地,完全不像一个工作三年的年轻工程师能完成的。他抬头看着王媛:“你的报告做得很专业,看来你确实做了不少准备。这样吧,你加入项目组,负责智能设备选型和网架优化部分的工作。”
走出主任办公室,王媛的心情无比激动。她终于明白,主动提要求不是脸皮厚,而是对自己能力的认可,也是让别人看到自己价值的有效方式。
然而,加入项目组后,挑战才刚刚开始。项目组组长是院里的资深工程师老张,他经验丰富,但思想比较保守,坚持采用传统的电网规划方案,认为智能电网技术还不够成熟,风险太大。
在项目组第一次讨论会上,老张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大部分成员都表示赞同。王媛仔细听着,发现老张的方案虽然稳妥,但存在投资成本高、后期运维难度大、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不符合新区“绿色、智能、高效”的发展定位。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说出自己的想法:“张工,我觉得这个方案有些地方可以优化。”
老张皱了皱眉,带着一丝不屑:“哦?你有什么不同意见?”
“首先,传统网架结构在应对新区未来的负荷增长时,可能会出现供电瓶颈,而采用环网+微电网的结构,不仅能提高供电可靠性,还能降低损耗;其次,在设备选型上,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电表等设备,虽然初期投入会增加,但能大幅降低后期运维成本,还能实现电网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王媛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同时拿出了详细的技术参数和成本核算表。
老张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没想到这个年轻后辈竟然敢公开质疑自己的方案。“小王,你太年轻了,没考虑到实际施工中的难度。智能设备的兼容性、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这些都是问题。”老张反驳道。
“张工,这些问题我都考虑过了。”王媛不卑不亢地回应,“我已经联系了几家智能设备厂商,他们能提供全套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而且我做了详细的兼容性测试,所选设备都能与现有系统无缝对接。”
双方僵持不下,其他成员也不敢表态。这时,主任刚好来项目组了解进度,看到这种情况,便让王媛把自己的方案整理出来,下次会议上进行专题讨论。
会后,有同事悄悄劝王媛:“小王,你别太较真了,张工是老资格,你得罪他没好处。”
王媛笑了笑:“我不是要得罪谁,只是想把项目做得更好。如果我的方案确实有问题,我愿意接受批评;但如果我的方案更合理,我就不能因为怕得罪人而放弃。”
接下来的几天,王媛加班加点完善自己的方案,不仅补充了更多的技术数据,还做了详细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在第二次讨论会上,她的方案得到了大多数成员的认可,就连主任也认为她的方案更符合新区的发展需求。最终,老张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也不得不接受了王媛的优化方案。
项目推进过程中,王媛遇到了更大的挑战。负责设备采购的部门为了压低成本,选择了一家价格低廉但技术不成熟的厂商,导致部分智能设备在安装调试时出现了兼容性问题,严重影响了项目进度。
老张把责任推到了王媛身上:“都是你坚持要用智能设备,现在出了问题,你自己解决。”
王媛没有辩解,而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与厂商技术人员一起排查问题。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但要彻底解决,需要厂商更换核心部件,这会耽误更多时间。
王媛意识到,不能再被动等待。她直接找到了采购部门的负责人:“李经理,这次设备出现兼容性问题,主要是因为所选厂商的技术不够成熟。现在项目进度已经滞后,如果继续使用这家厂商的设备,不仅会影响项目交付,还可能留下安全隐患。我希望你们能更换符合技术要求的设备,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我会向院领导如实汇报。”
采购部经理没想到王媛会这么直接,他试图敷衍:“小王,更换设备会增加成本,而且时间也来不及了。我们再和厂商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解决。”
“李经理,我已经和厂商沟通过了,他们的技术能力有限,短期内无法解决核心问题。”王媛的语气坚定,“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至关重要,不能因为成本问题而妥协。如果你们坚持不更换,我会提交书面报告,说明情况。”
面对王媛的强硬态度,采购部经理终于妥协,同意更换设备。问题解决后,老张对王媛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他开始认可王媛的能力,在工作中也愿意听取她的意见。
项目进行到关键阶段,王媛发现老张在计算电网损耗时出现了一个错误,如果按照这个错误的数据推进,会导致项目成本大幅增加,还可能影响电网的运行效率。她没有直接在项目组会议上指出,而是私下找到了老张:“张工,我在核对数据时发现,电网损耗的计算好像有个误差,您看一下是不是这里的参数输错了。”
老张仔细一看,果然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他有些尴尬地说:“多亏了你,不然麻烦就大了。小王,你确实很专业。”
王媛笑了笑:“张工,您经验丰富,我还有很多地方要向您学习。以后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王媛的真诚和专业赢得了老张的尊重,也让她在项目组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经过半年的努力,城市新区智能电网规划项目顺利完成。项目不仅提前交付,而且在试运行期间表现优异,供电可靠性、智能化水平等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为设计院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在项目总结会上,主任特别表扬了王媛:“这次项目能取得成功,王媛功不可没。她不仅专业能力强,而且敢于坚持原则、主动担当,为项目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决定,晋升王媛为项目主管,负责智能电网方向的相关工作。”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李姐看着王媛,眼神里充满了敬佩;老张也对她竖起了大拇指。王媛站在台上,心里百感交集。她终于明白,设计院的生存智慧,从来不是一味忍让和讨好,而是要学会主动提要求、敢于坚持原则,用自己的专业能力证明价值。
成为项目主管后,王媛并没有变得骄傲自满。她依然保持着踏实肯干的作风,但也不再是那个逆来顺受的“软柿子”。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她会果断拒绝;对于自己的合法权益,她会主动争取;对于工作中的问题,她会敢于发声。
有一次,院里接到一个紧急项目,需要在一个月内完成某工业园区的电网改造设计。这个项目时间紧、任务重,而且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调,很多人都不愿意接手。
主任找到王媛,希望她能负责这个项目。王媛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认真分析了项目的难度和所需的资源:“主任,这个项目我可以接手,但我需要两个条件:第一,给我调配两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第二,协调相关部门在一周内提供工业园区的详细负荷数据和现有电网资料。如果这两个条件能满足,我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主任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答应了王媛的要求。有了足够的人力和资源支持,王媛带领团队加班加点,有条不紊地推进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她遇到了部门协调不畅的问题,于是直接找到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明确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和时间节点,最终顺利解决了问题。
一个月后,项目按时完成,而且设计方案得到了甲方的高度认可。王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再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在华东电力设计院的五年里,王媛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工程师,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项目主管。她的经历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在设计院这样人才密集、竞争激烈的环境里,生存的关键不是做一个逆来顺受的“软柿子”,而是要学会主动提要求,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和观点,用专业能力和责任担当证明自己的价值。
你越是敢于主动争取,别人就越会重视你;你越是坚守底线、不卑不亢,别人就越不敢轻视你。你的态度,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你的价值,才是你最硬的底气。在设计院的浮沉中,只有守住锋芒、彰显价值,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