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雅加达的“星链出海”本地运营中心,上午九点的例会刚开场,就被一则紧急通知炸得人心惶惶。印尼贸易部官网突然挂出《跨境电商产品准入新规》,要求所有非印尼本土注册企业的跨境产品,必须额外提供“本地质量认证”“环保检测报告”“原产地溯源文件”三项新增材料,否则一律下架——而这份新规的生效时间,竟是“即时生效”。
“夏总,我们在印尼平台的3200多款产品,已经被系统自动下架了!”运营经理的声音带着颤抖,手指划过后台的下架提示,“客服电话已经被打爆,120家本地经销商发来质问邮件,要求我们赔偿因下架导致的损失!”
话音未落,马来西亚区域的紧急汇报接踵而至:“吉隆坡海关刚刚扣留了我们20个集装箱的货物,理由是‘涉嫌低价倾销’,要求补缴30%的反倾销税,否则不予放行!”
更致命的是泰国的动作。泰国商务部宣布,对“非东盟成员国跨境电商平台”启动为期90天的反垄断调查,星辰科技的“星链出海”被列为重点调查对象,调查期间,平台的交易额被限制在日均500万泰铢以内,远超部分将面临强制下架。
短短48小时,星辰科技的东南亚业务遭遇“连环杀”。原本蒸蒸日上的跨境交易额断崖式下跌,从日均3300万人民币跌至800万,跌幅超75%;12个海外仓的库存积压量突破5万立方米,其中印尼仓的美妆、3c产品积压最为严重,部分保质期短的美妆产品面临过期风险;18家核心海外经销商提出暂停合作,其中包括东南亚最大的家居零售商“宜家东南亚”(注:此处为剧情设定,非真实品牌关联),直接导致月度合作订单损失1.2亿人民币。
新加坡海外分公司的会议室里,陈默盯着墙上的东南亚业务地图,上面用红色标记出受阻区域——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已完全沦陷,越南、菲律宾也出现了政策收紧的苗头。“这不是巧合,是有组织的打压。”陈默的手指重重敲在印尼区域,“新规的条款针对性极强,完全是为了卡我们的脖子。比如‘本地质量认证’,要求必须由印尼本土机构出具,而整个印尼只有3家机构有资质,且预约周期长达3个月,这明摆着是不让我们短期内恢复上架。”
话音刚落,情报部门就传来了关键线索:“陈总,我们查到,黑石资本的亚太区负责人马克·施瓦茨,在新规出台前一周,分别会见了印尼贸易部长、马来西亚海关总署署长和泰国商务部官员。会面后,黑石资本向这三个国家的本土电商平台‘tokopedia’‘Lazada malaysia’‘Shopee thailand’各注资1亿美金,要求他们配合政府的‘监管政策’。”
更让人愤怒的是林坤的卑劣行径。情报显示,林坤向黑石资本提供了大量虚假证据——伪造星辰科技“低价倾销”的价格对比表(将国内出厂价与印尼零售价恶意对比,忽略物流、税费成本)、编造“产品质量不合格”的检测报告(篡改第三方机构数据)、甚至散布“星辰科技通过跨境电商转移资产”的谣言,为贸易壁垒的出台提供了“借口”。
“黑石资本想通过贸易壁垒,把我们挤出东南亚市场,然后扶持本土平台取而代之。”陈默的语气冰冷,“林坤则想借刀杀人,让我们的海外业务崩盘,从而影响国内市场的信心。”
海外分公司的困境很快传导至国内。“星链出海”的入驻商家开始恐慌,一周内有3000家商家申请暂停合作,其中不乏之前受益于全链路服务的制造业、农业企业。浙江聚力电器的负责人发来紧急邮件:“我们在印尼的库存已经积压了5000台小家电,再不解封,资金链就要断了!如果短期内没有解决方案,我们只能转投其他平台。”
山东绿源农业更是雪上加霜,其出口泰国的100吨有机蔬菜,因海关政策收紧导致清关延误,已经出现了部分腐烂变质,直接损失超800万人民币。“我们信任星辰科技才把全部海外业务交给你们,现在出现这种情况,你们必须给我们一个说法!”李建国的电话里满是焦急和不满。
国内的舆论也开始发酵。在黑石资本和林坤的暗中推动下,#星辰科技海外业务崩盘# #跨境电商遭遇滑铁卢# 的话题被送上热搜,部分自媒体开始唱衰星辰科技:“没有本地化根基,靠资本和技术扩张终究是空中楼阁”“黑石资本出手,星辰科技的全球化之路恐终结”。资本市场也给出了负面反应,星辰科技的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市值蒸发600亿人民币,c轮融资的谈判也被迫暂停,多家投资机构表示“需观望海外业务进展后再决定”。
海外分公司的员工也陷入了焦虑。部分本地员工担心政策持续收紧导致公司裁员,开始私下寻找新工作;核心运营团队连续熬夜应对危机,有人因过度劳累晕倒在岗位上;物流部门的员工每天要面对经销商的质问和海关的刁难,压力巨大。
“陈总,我们要不要妥协?”分公司的运营总监提出建议,“比如在印尼成立本地子公司,重新申请认证;或者接受反倾销税,先把货物提出来。”
“妥协解决不了问题。”陈默摇了摇头,“黑石资本的目标是把我们彻底赶出东南亚,这次妥协了,下次他们还会想出其他招数。而且,林坤提供的是虚假证据,我们一旦妥协,就等于默认了‘倾销’‘质量不合格’的罪名,对品牌声誉的打击是致命的。”
他立刻召集分公司核心团队开会,制定应对策略:“第一,法律反击。联系国际商会仲裁院,对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的贸易壁垒发起仲裁,同时起诉林坤伪造证据、恶意诽谤;第二,政策沟通。借助海外华人商会、中国驻东盟大使馆的力量,向三国政府提交申诉材料,澄清虚假证据,说明星辰科技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比如创造就业、带动本土物流发展);第三,技术适配。赵磊团队紧急开发‘本地合规快速适配’模块,针对新规要求,自动生成符合标准的认证材料模板,帮助商家快速申请认证;第四,库存疏导。将积压在印尼、马来西亚的库存,转移至政策相对宽松的越南、菲律宾仓,同时启动‘海外仓直播清仓’,通过tiktok直播,将积压产品以折扣价卖给当地消费者,减少损失。”
国内的团队也同步行动。夏晚晴带领客服团队成立“海外业务应急小组”,一对一联系受阻商家,说明情况并承诺“因政策导致的损失,星辰科技承担50%”,稳定商家信心;苏晴整理林坤伪造证据、黑石资本干预他国政策的证据链,提交给中国商务部和国际反垄断机构;林辰则亲自带队前往北京,对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寻求政策支持。
应对措施很快取得了初步成效。中国驻东盟大使馆出面协调,印尼贸易部同意将“本地质量认证”的预约周期缩短至15天;赵磊团队的“合规快速适配”模块上线后,已有800家商家成功提交认证材料,300多款产品恢复上架;“海外仓直播清仓”首战告捷,印尼仓的1000台小家电在3小时内售罄,缓解了部分库存压力;国际商会仲裁院受理了星辰科技的仲裁申请,要求三国政府提供贸易壁垒的合法依据。
但黑石资本的反击也很快到来。马克·施瓦茨通过游说,推动越南、菲律宾出台了类似的“跨境电商监管新规”,要求新增“本地服务网点证明”“数据本地化存储”等条款;同时,黑石资本联合多家国际机构,开始在资本市场上做空星辰科技的股票,导致股价再次下跌5%。
林坤更是得意忘形,在林氏集团的内部会议上高调宣布:“星辰科技的海外业务已经崩盘,用不了多久,林辰就会走投无路!到时候,我们就能趁机夺回市场,甚至收购星辰科技的核心资产!”
陈默在得知黑石资本的进一步动作后,脸色愈发凝重。“他们是铁了心要把我们赶出东南亚。”他拨通林辰的电话,“现在的情况比我们预想的更严重,黑石资本的能量太大,仅凭我们自己的力量,很难短期内彻底破解贸易壁垒。”
林辰的声音传来,依旧沉稳:“我知道。但我们不能退缩,东南亚市场是我们全球化的根基,一旦失守,欧洲、北美市场的扩张也会受到影响。”他顿了顿,语气坚定,“我已经联系了国内的几家大型国企,他们有意向与我们合作,共同开拓东南亚市场。国企在海外有更深厚的政策资源和本地化根基,有了他们的加入,黑石资本的贸易壁垒就很难再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