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屿将《后来》的电子稿通过“鱼知乐”这个马甲匿名发送出去后,就像随手往湖里扔了颗小石子,连水花都懒得看,就继续沉浸在他的钓鱼、游戏、锻炼的三点一线生活中。
他甚至都没再去查看那个临时注册的邮箱,彻底将这事抛在了脑后。
对他而言,这只是一次基于“还人情”心态的随手为之,成与不成,皆看天意,与他这个只想躺平的钓鱼佬再无瓜葛。
然而,他低估了《后来》这首歌本身所蕴含的惊人能量,以及苏晚晴团队在绝境中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后所爆发出的执行力。
苏晚晴在听到demo小样后,几乎是瞬间就确定了这就是她苦苦寻找的转型突破口。
歌曲中那份淡淡的忧伤、成长的遗憾和最终的释然,完美契合了她当下的心境,也极易引起广泛共鸣。
她力排众议,说服了依旧将信将疑的赵玫,调动了所能调动的所有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歌曲的编曲、录制和mV拍摄。
mV拍得很有意境,没有复杂的剧情,主要是苏晚晴在不同场景下(空旷的教室、雨天的街道、宁静的海边)的深情演唱,画面干净,突出她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相较于演戏时更放松、更真实的状态。
制作算不上顶级奢华,但诚意十足。
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在沈屿扔出“石子”大约一个月后,在一个看似平常的周五晚上零点,苏晚晴工作室毫无预兆地发布了单曲《后来》及其mV。
发布之初,并未立刻掀起巨浪。毕竟,一个演技备受质疑的演员转型唱歌,大多数人并不看好,甚至有不少唱衰的声音。
但,酒香不怕巷子深。
最先是在一些小众的音乐爱好者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开始有人自发分享这首歌:
“无意中听到苏晚晴的新歌《后来》,意外的好听!”
“旋律抓耳,歌词扎心,单曲循环一晚上了。”
“苏晚晴唱歌居然有点东西?比演戏有感情多了!”
“这歌是谁写的?‘鱼知乐’?没听过啊,但歌是真的牛!”
口碑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酵。越来越多的人被朋友安利,或者偶然听到后,被歌曲中真挚的情感所打动。
《后来》的旋律简单优美,极易上口,歌词直击人心,几乎每个人都能从中听到属于自己的故事和遗憾。
苏晚晴的演唱或许在技巧上不算完美,但那份投入的真情实感,恰好弥补了技巧的不足,显得格外动人。
短短几天,《后来》就像一场无声的瘟疫,席卷了各大音乐平台!
试听量、下载量、评论数呈指数级增长!空降新歌榜榜首!热歌榜榜首!飙升榜榜首!
各大短视频平台,瞬间被《后来》的副歌部分刷屏!
无数人用它做背景音乐,搭配自己的情感故事、怀旧照片、旅行vlog……“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成了最新流行梗。
主流媒体也迅速跟进报道:
“演技翻车,歌技惊艳?苏晚晴凭《后来》成功逆袭!”
“神秘音乐人‘鱼知乐’一曲救场,苏晚晴转型音乐获满堂彩!”
“《后来》现象级走红,揭秘其背后打动人心的力量!”
乐评人也纷纷给出高度评价,盛赞歌曲的创作水平和苏晚晴演唱的情感表达。
之前质疑苏晚晴演技的声音,很大一部分转化为了对她音乐尝试的鼓励和认可。“唱而优则演”常见,“演而优则唱”却少有成功案例,苏晚晴这次堪称漂亮的翻身仗!
苏晚晴的人气,如同坐上了火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飙升!之前丢失的商务合作不仅迅速回来,还接到了更多高端品牌的橄榄枝!
她的形象从一个“演技遭遇瓶颈的演员”,成功转变为“拥有代表作的唱演双栖艺人”,事业迎来了第二春!
而这一切风暴的中心,那个化名“鱼知乐”的始作俑者沈屿,在干嘛呢?
他正对着游戏屏幕骂娘:“我靠!这队友是傻子吗?这都能输?”
直到某天,他慢悠悠地去镇上信用社取点现金(他习惯身上放点现金),在Atm机上查询余额时,看着屏幕上那一长串远远超出他预期的数字,愣住了。
“嗯?我记得上次看没这么多啊……”他揉了揉眼睛,以为是机器故障。又查了一遍,数字依旧。
他疑惑地回到小屋,打开手机银行,仔细查看流水记录。然后,他看到了。
从上个月开始,除了苏晚晴工作室固定打来的“合约费”之外,他的账户里,开始出现多笔来自不同公司的汇款,备注名目五花八门:“《后来》网络传播版权收益”、“《后来》彩铃下载分成”、“《后来》商业授权使用费(某品牌)”、“《后来》KtV点播版权费”……金额从几千到几万不等,加起来,已经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字!而且,汇款还在持续不断地进来!
沈屿盯着手机屏幕,半天没反应过来。
这……这就是《后来》的版权收入?这么多?!
他知道前世的经典歌曲很赚钱,但没想到在这个平行世界,版权保护似乎更完善,收益分成来得如此迅猛和直接!
他当初匿名投稿时,只想着“无偿授权”给苏晚晴唱,根本没想过赚钱这回事!平台账号他都弃用了!
现在看来,应该是音乐平台和版权管理机构根据他投稿时留下的(虽然是假的)信息和歌曲的爆火程度,自动将产生的各项收益,按照规则打到了他当初绑定的(也是用真实身份办的)银行卡上!
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躺平收钱钱自来!
沈屿看着账户里不断增长的数字,心情复杂。有点懵,有点意外,还有一点……暗爽?
这比他辛辛苦苦(并不)扮演“合约男友”半年赚的“软饭钱”多多了!
而且这钱来得名正言顺,是他“创作”(抄袭)所得,拿着一点也不烫手!
他摸了摸下巴,开始认真思考这笔“横财”的用法。
换个大点的房子?
没必要,这小屋他住着挺舒服。
买辆好车?更没必要,他又不爱出门,小电驴够用了。
环球旅行?太累,拒绝。
那么……似乎只剩下……
他的目光缓缓移向墙角那根陪伴他多年的鱼竿,又看了看桌上的游戏主机和屏幕。
嗯,是时候升级一下装备了。
顶级鱼竿来一套!
各种型号的,海竿、手竿、路亚竿,都要最好的!
专业钓箱、防晒服、偏光镜……全部配齐!
游戏设备?最新款主机、顶配显示器、机械键盘、电竞鼠标……买!
还有……那个看了好久一直没舍得买的、带按摩功能的豪华人体工学椅!必须安排上!
沈屿第一次对“花钱”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当然,他的消费观依旧很“躺平”——所有的消费都是为了让他能更舒服、更持久地躺平。
至于苏晚晴因为这首歌获得了怎样的事业新生,外界对神秘音乐人“鱼知乐”有多么好奇,他一点也不关心。
他甚至有点恶趣味地想,如果哪天苏晚晴知道这个帮她逆天改命的“鱼知乐”,就是那个她曾经名义上的、“烂泥扶不上墙”的合约男友沈屿,脸上会是什么表情?
想想还挺有趣的。
不过,也就是想想而已。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上网下单买装备!
于是,在苏晚晴风光无限地参加各种庆功宴、接受媒体专访、身价倍增的同时,真正的功臣沈屿,正窝在翠屏湖的小屋里,兴致勃勃地对比着不同品牌鱼竿的参数,计算着怎么花钱才能把他的“躺平装备”升级到顶级配置。
《后来》的旋律还在大街小巷回荡,带给无数人感动与回忆。
而创作了这首歌的人,只关心他的新鱼竿什么时候能到货,以及今天游戏里的日常任务还没清。
湖面依旧平静,但沈屿的“躺平”生活,因为这笔意外之财,似乎即将步入一个更……奢华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