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林晓小队与伦敦建立直接联系,并在森林洼地里焦急等待、搜寻雷诺主力信号的同时,远在伦敦白厅地下一间戒备森严的办公室里,一场关于他们的紧急评估会议正在上演。空气中弥漫着雪茄烟雾和凝重的气息。
主持会议的是SoE的负责人,代号“m”的孟席斯爵士,一位头发花白、眼神锐利如隼的老者。围坐在橡木长桌旁的,有军情六处的代表,陆军情报局的官员,以及几位穿着皇家空军和海军军服的高级军官。墙壁上巨大的欧洲地图布满了各种颜色的标记和图钉。
“先生们,”孟席斯爵士敲了敲桌面,将一份刚刚译出的电文副本推到桌子中央,“‘夜莺’已成功接应‘包裹’,目前与‘包裹’及那支自称‘东方旅’的游击队在一起,位置不明,正等待撤离指令。他们报告,其主力部队在牵制行动后失联。”
一位身材微胖、戴着金丝眼镜的陆军情报局官员拿起电文,眉头紧锁:“‘东方旅’?就是那份之前由‘自由北方’网络转来的、声称袭击了德军磨坊中转站和黑森林运输队的报告里的那支队伍?由一个中国人领导?”
“正是。”孟席斯爵士点头,“根据‘夜莺’和‘自由北方’零散传回的情报汇总,这支部队成分复杂,包括中国劳工、法国溃兵、波兰、捷克等国的流亡者,规模估计在几十人到一百人之间。”
会议室内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充满了怀疑与难以置信。
“一个中国人?在法国敌后组织起一支多国部队?还连续成功袭击了德军目标?”一位海军将领摇了摇头,“这听起来更像是一份经过精心加工的冒险小说,而不是可靠的情报。有没有可能是德国人的圈套?‘包裹’的身份太过重要,不容有失。”
“我们核实过‘自由北方’早期关于磨坊袭击的报告,”军情六处的代表,一位面容冷峻的中年女士开口道,“当地德军后勤部门确实出现了对应的损失记录和内部追责文件,这不像是伪造的。而且,‘夜莺’是我们最顶尖的特工之一,她的判断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但他们的战果……黑森林伏击,据说摧毁了一个运输车队,缴获大量物资;袭击野战仓库,再次得手。这完全不像是一群乌合之众能做到的。”陆军情报官依旧坚持他的怀疑,“尤其是,他们如何在克鲁格加强连的围剿下,不仅接应到了‘包裹’,还能让主力成功摆脱?这需要极高的战术素养和指挥能力。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人?”
质疑的核心,聚焦于林晓的身份和能力。在这个白人至上的殖民时代尾声,一个黄种人领导并取得如此显赫(如果报告属实)战绩,确实超出了大多数与会者的认知范畴。
“或许,我们不应该过分关注指挥官的肤色,而应该关注他们实际做了什么。”孟席斯爵士缓缓开口,他拿起另一份文件,“这是我们信号情报部门截获并部分破译的,德军后方司令部发给克鲁格的一份斥责电文。里面明确提到了‘一股高度机动、战术刁钻的匪徒’,‘对其后勤线造成持续且严重的困扰’,并要求克鲁格‘不惜一切代价清除该威胁’。电文里使用的某些措辞,充满了 frustration(挫败感)。”
他将电文传给众人观看。“先生们,德国人可不会为了配合一个圈套而如此大动干戈,甚至在自己的通讯中流露出如此情绪。这支‘东方旅’,无论其领导者是谁,他们确实在给我们的敌人制造实实在在的麻烦。”
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敲响,一位年轻军官快步走进,将一份新的电文直接交给了孟席斯爵士。爵士迅速浏览,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将其放在桌上。
“这是刚刚收到的,来自‘夜莺’通过‘包裹’的紧急加密频道转发的,由‘东方旅’指挥官林晓亲自口述的一份简要战情通报和……一份物资需求清单。”
众人传阅这份新的电文。通报简要说明了采石场牵制战的经过(未提及具体伤亡,只说明主力已分散突围),以及小队目前面临的困境。而那份物资需求清单,则详细列出了他们急需的武器(指定了型号,以统一弹药为标准)、药品、电池以及……一本《敌后无线电侦听与反侦听技术手册》。
这份清单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再次让在场的一些人感到意外。这不像是一支胡乱拼凑的匪帮能提出来的要求。
“先生们,”孟席斯爵士环视会议室,“事实越来越倾向于证明,这支‘东方旅’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是一支具有相当战斗力和潜力的敌后武装。他们保护了‘包裹’,证明了他们的忠诚和能力。现在,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斩钉截铁:“我提议,立即启动应急撤离程序,优先确保‘包裹’和‘夜莺’的安全。同时,授权向‘东方旅’空投其所急需的物资。并且,考虑与他们建立更直接、更密切的合作关系。我们需要这样的力量在欧洲大陆的敌人后方活跃。”
会议室里沉默了片刻。尽管仍有疑虑,但接连的证据和孟席斯爵士的权威,逐渐压倒了最初的“难以置信”。
“我同意。”军情六处的女士首先表态。
“皇家空军可以安排夜间空投,只要他们能提供安全的着陆场坐标。”空军代表也表示了支持。
最终,方案被确定下来。
当伦敦的决定通过加密电波,穿越英吉利海峡,再次传回那片森林洼地时,林晓和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支援即将到来!
然而,就在他们刚刚选定了一处相对开阔、适合空投的林间空地,并将坐标发回伦敦后,负责在更高处警戒的斯坦尼斯瓦夫连滚带爬地冲了下来,脸色煞白:
“林!东北方向!发现大批德军!有步兵,有摩托车……还有……还有几辆坦克(可能是装甲车)!正朝着我们这个方向展开搜索队形!距离不到三公里!”
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瞬间被冰冷的现实几乎扑灭。德军的反应速度远超他们的想象!空投尚未开始,他们却已经快要被敌人的钢铁洪流碾碎!
盟军的“难以置信”刚刚转化为初步的认可和支持,而“东方旅”却已陷入了成立以来最危险的绝境。他们能否在德军的大规模搜捕下,坚持到盟军援助的到来?刚刚建立的脆弱联系,是否会就此中断?生存的考验,从未如此残酷和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