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戈转身,见项羽从主位走下,来到他面前。
“赵王今日为章邯说话,是出于公心,还是私谊?”项羽直视赵戈,似要看透他的内心。
赵戈坦然回视:“皆为联军大局。项将军既为统帅,自当明白:统兵之道,攻心为上。”
项羽默然片刻,忽然笑道:“好一个攻心为上!赵王高见。”
离开统帅府,韩信早在门外等候。见赵戈出来,急忙迎上:“赵王,议事结果如何?”
赵戈简要说明战略部署,韩信听后眉头紧锁:“项羽这是将我们置于险地。右翼直面秦军主力骑兵,却只给我们三万人马。”
“我何尝不知?”
赵戈苦笑,“但联军统帅既已推举,军令不得不从。”
二人边走边谈,回到赵戈军营。刚入大帐,却见刘邦已在帐中等候。
“沛公?”赵戈略显惊讶。
刘邦屏退左右,低声道:“赵将军不觉得今日项羽答应得太痛快了吗?”
赵戈示意刘邦坐下:“沛公的意思是?”
“以项羽性格,岂会如此轻易放弃让章邯部众打头阵的打算?”
刘邦目光闪烁,“我怀疑他另有图谋。”
韩信忽然插话:“我刚收到探报,项羽秘密调派两万楚军精锐,伪装成章邯降军,混入城防部队。”
赵戈与刘邦对视一眼,均感震惊。
“他想干什么?”刘邦喃喃道。
赵戈沉思片刻,面色凝重:“我明白了。项羽是要在决战关键时刻,以这支伪装部队控制巨鹿,断我们后路!”
帐内一时寂静。若真如此,一旦前线战事不利,赵戈和刘邦的部队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好个项羽!”
刘邦咬牙,“表面推举他为统帅,暗地里却行此毒计!”
赵戈走到帐边,望向远处项羽大营的点点火光:“既然如此,我们也不得不防。”
“赵将军有何良策?”刘邦急切问道。
赵戈转身,目光坚定:“将计就计。韩信,你立刻挑选五千精兵,混入百姓中,秘密控制巨鹿西门和南门。同时派人监视那支伪装部队的一举一动。”
“是!”韩信领命而去。
刘邦略感安心,又问:“那前线战事如何应对?右翼三万对秦军铁骑,凶多吉少啊。”
赵戈微微一笑:“沛公忘了,我部虽只有三万,但巨鹿水淹后,城东大片地区已成沼泽。我已命人暗中加深拓宽水道,届时可将秦军骑兵引入沼泽区。”
刘邦恍然大悟:“妙啊!如此一来,秦军铁骑优势尽失!”
“不过此计需沛公配合。”赵戈正色道
“待秦军骑兵陷入沼泽,请沛公伏兵立即出击,切断其退路。”
“自然!”
刘邦慨然应允,“我这就回去调整部署。”
送走刘邦,赵戈独坐帐中,心潮起伏。
联军表面团结,实则各怀异心。对抗王离已是不易,还要防备背后冷箭,这乱世争霸,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凶险。
亲兵送来的晚饭早已凉透,赵戈却毫无食欲。
“将军,夜深了。”亲兵为他披上外袍。
赵戈点点头,却仍伫立不动。远处,巨鹿城墙上火把摇曳,那是章邯的部队在巡防。
北方黑暗的地平线,王离的十万北部军正日夜兼程,向巨鹿扑来。
三天,最多三天,这场决定天下命运的大战就将爆发。
赵戈深吸一口冰凉的空气,转身回帐。
他需要休息和思考,如何在强敌环伺中杀出一条生路,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与追随者的性命,这一切都需要他谨慎谋划。
烛光下,他摊开地图,目光落在巨鹿城东那片新形成的沼泽区。
“就在这里,决定我们的命运吧。”赵戈轻声自语,手指重重按在地图上。
三天时间转瞬即逝。
巨鹿城头,联军主要将领肃立城墙之上,目光望向北方地平线。
一条细密的黑线,缓缓漫过地平线。
没有震天的战鼓,喧嚣的呐喊。随着黑线逐渐推进,众人终于看清——那是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黑色的铠甲在苍白日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
“来了。”
项羽低沉的声音打破寂静,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赵戈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
起义至此,经历大小战役数十场,却从未见过如此军容。黑色军阵好似移动的金属堡垒,每个方阵都整齐划一,士兵们迈着统一的步伐,铠甲摩擦声有规律的轰鸣。
“这才是正规的秦军之师...”刘邦喃喃自语,一向从容的面容此刻也显出苍白。
韩信站在赵戈身侧,声音凝重:“王离的长城军,果然名不虚传。”
黑色军阵在距离巨鹿城三里外的平野上停下,动作整齐。
这时众人才看清军阵前方,身材魁梧,满面虬髯的将领端坐马上。
他并未穿着将领特有的华丽铠甲,而是一身与士兵无二的黑色战甲,唯独头盔上那簇红缨格外醒目。
“那不是王离。”
章邯不知何时也来到城头,声音低沉,“那是王离的副将,蒙恬旧部苏角。”
项羽挑眉:“王离本人未至?”
章邯摇头:“王离用兵谨慎,必是分兵而行。苏角所率应是先锋,约五万人。”
“苏角…”赵戈仔细观察秦军阵列,喃喃自语。
这让他想起来起义之初九江郡的守军也是苏角的军队,看来那应该是苏角的一队先锋军。不然他们当初就被灭了。
眼前地平线这些士兵与之前交战的秦军截然不同,他们静立如松,纹丝不动,整个军阵散发出冰冷的杀气。
相比之下,联军虽然人数占优,却显得杂乱无章,各部队旗帜不一,士兵们窃窃私语,已然在气势上矮了一截。
“五万先锋...”项羽忽然大笑
“好!正好让我试试长城军的斤两!”
刘邦急忙劝阻:“项将军不可轻敌。观其军容,可知是百战精锐。不如固守待机,等王离主力到来再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