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底考试在午后拉开序幕。窗明几净的教室,是同学们上午辛勤打扫的成果,但此刻已无人回味那份劳动的喜悦,空气里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黑板上,“开学摸底考试”六个粉笔大字苍劲有力,无声地宣告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正式打响。
对于大多数刚刚告别寒假悠闲节奏的同学来说,这场不期而至的考试,无疑是一次精准的“偷袭”。靠窗的男生无意识地啃咬着笔帽,眉头紧锁;前排梳着马尾辫的女生轻轻叹了口气,揉了揉尚未完全清明的睡眼,仿佛还沉浸在假日的慵懒余韵里。整个教室被一种无形的低压笼罩,紧张、焦虑,以及对新起点的一丝茫然,在沉默中交织弥漫。
然而,在这片普遍低迷的氛围里,许年却坐姿挺拔,显得格外沉静。他深吸一口气,接过前方传来的试卷,目光迅速扫过题目,嘴角随即牵起一抹难以察觉的微笑。整个寒假,他与刘夏未曾有一日虚度。当窗外爆竹喧天、万家团圆之时,他们始终与习题、讲义为伴,在孤灯下默默耕耘。此刻,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夜,仿佛都化作了试卷上似曾相识的题型和清晰无比的解题思路。他提笔作答,动作流畅而笃定。
两天的考试时光转瞬即逝。当班主任将成绩单最终张贴在教室后的公告栏上时,立刻引来了层层叠叠的围观。人群中顿时泛起阵阵骚动,叹息、惊呼与窃窃私语此起彼伏。
“最后那道物理大题,简直全军覆没啊!”
“我数学怎么退了这么多分……”
“英语完形填空竟然错了一半!”
许年挤进人群,视线在名单上急切地搜寻,最终定格在自己的名字后方——年级第120名!一股热流霎时涌遍全身,心脏因激动而狂跳不止。他下意识地握紧拳头,寒假里每一个伏案疾书的深夜,每一次攻克难题后的欣喜,在这一刻都获得了最好的回报。喜悦如同破茧的蝴蝶,在他明亮的眼眸中欢快振翅。他侧过头,恰好迎上不远处刘夏同样洋溢着兴奋的目光,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地击掌庆祝。旁边的常明神情虽相对平静,但那微微上扬的嘴角,也悄然泄露了他内心的满意。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能分享这份喜悦。有同学盯着成绩单,面色惨白;有人默默回到座位,将脸深深埋进臂弯;更有甚者,眼圈已然微微泛红。教室里的空气仿佛被无形地割裂,一边是成功的暖流,一边是失意的寒潮。
班会课上,班主任李老师手持成绩分析表走上讲台。他目光如炬,总能精准捕捉台下每一丝细微的情绪波动。
“同学们,”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却极具穿透力,瞬间压下了所有嘈杂,“这次摸底考试的成绩,大家都看到了。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全班,在几位成绩明显滑坡的同学脸上略有停留。“我想说,这次考试,更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我们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是如何度过的。是松懈放纵,还是自律坚持?结果,从不说谎。”
他的语气逐渐加重:“我理解,年节刚过,大家的心或许还没完全收回来。但是!”他用手重重敲击讲台,发出“咚”的一声闷响,震得所有人心头一凛,“我必须提醒各位,也请你们务必清醒地认识到——距离中考,满打满算,已不足四个月!下个月,就是决定性的第一次模拟考试!那将是你们填报中考志愿的最关键依据!时间不等人,竞争,更不等人!”
他刻意停顿,让话语的分量沉沉坠入每个心底:“有些同学,如果成绩仍不理想,如果名次持续下滑,那么现在,此刻,就是你必须立刻、马上绷紧那根松弛之弦的时候!从今天起,每一分钟都无比珍贵,每一次练习都必须全力以赴。中考这场硬仗,已经从此刻,正式打响!”
班主任的话语如同重锤,敲碎了部分同学尚存的侥幸,也彻底驱散了教室里最后一缕年节的松懈气息。一种大战将至的紧迫感与严肃氛围,开始牢牢笼罩这间毕业班的教室。
接下来的日子,彻底进入了“复习、复习、再复习”的高速轨道。课程表被主科和习题课填满。每日,各科试卷如雪片般纷至沓来,迅速在每个人的课桌上垒起小山。晨读的琅琅书声愈发响亮,晚自习的灯光也熄灭得更晚。教室里常是静默一片,只闻书页翻动与笔尖演算的细响,空气里混杂着咖啡与风油精提神醒脑的气息。
在这高强度的节奏中,“铁三角”学习小组的作用愈发关键。许年、刘夏、常明三人,在学霸婉宁的引领下,结成了高效的复习联盟。每日午休及放学后,四人总会聚在一处。
“许年,你这道二次函数综合题思路没错,但辅助线添得可以更巧妙些。你看,如果从这里连接……”婉宁指着试卷,声音温和而清晰。她讲解极具耐心,善于引导,总能切中要害。
在这样的互帮互助下,三人的成绩稳步提升。一模考试,许年与常明携手冲入年级前110,刘夏也跻身前100。待到二模放榜,更是捷报频传:许年位列年级第100名,刘夏第88名,常明则凭借扎实底子(毕竟是曾经的偏科王),超越许年升至第95名。依照往年情况,这个梯队报考本校高中部,已是胜券在握。
成绩出来的那个周末,许年与刘夏的家中,几乎同步上演着相似的温馨场景。
许年母亲捧着成绩单,眼眶微微湿润:“小年,这次真多亏了婉宁和常明他们!没有大家帮忙,你哪能有这么大进步?咱们得好好谢谢人家,这个周末请他们来家吃顿饭吧,妈妈给你们做最拿手的红烧排骨!”
刘夏父亲也用力拍着儿子的肩膀,语气激动中带着欣慰:“好小子!这次考得真不赖!得好好谢谢你的小伙伴们,特别是人家婉宁。跟你妈说,周末咱家也摆一桌,必须把他们请来热闹热闹!”
然而,这份感激之情却被孩子们理智地劝阻了。许年对妈妈说:“妈,你的心意我们领了。但婉宁说了,最后一个月最关键,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她说现在最重要的是保持节奏,不能分心。等中考完,我们好好庆祝,怎么样?”刘夏也以类似的理由说服了父母。家长们虽然遗憾,但也深感欣慰,孩子们真的长大了,懂得了孰轻孰重。
最后的冲刺阶段,在一种近乎白热化的气氛中到来。午休时间,学校食堂人声鼎沸,空气中混合着各种饭菜的味道。许年、刘夏、常明和婉宁四人挤在一张靠墙的餐桌旁,匆匆吃着午饭。
婉宁扒拉完餐盘里最后一口饭,放下筷子,神情认真地看着另外三人。周围的喧闹反而更衬出她语气的凝重:“许年,刘夏,常明,接下来我想说几句。”
三人立刻放下碗筷,坐直了身体,像等待命令的士兵。
婉宁的目光逐一扫过他们:“首先,真的要恭喜你们,二模成绩非常棒,证明了我们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但是,”她话锋一转,“越到后面,想提升一分都越困难。基础的知识点我们已经反复夯实了,现在要想在最后关头再挤点分数出来,策略必须调整。”
她压低了声音,仿佛在分享什么重要的作战计划:“接下来这最后一个月,我们不能再漫无目的地刷题了。我们要做的是两件事:第一,精准押题。我会结合最近三年的一模、二模和中考真题,还有班主任李老师他们透露的一些风向,整理出最可能出现的重点、难点和题型,我们重点攻克。第二,高效刷题。只做高质量的模拟卷和真题卷,严格限时,模拟考场氛围。做完后,不是对完答案就结束,而是要精析——每一道错题,为什么错?是概念不清?是计算失误?还是思路偏差?必须彻底搞懂,保证同类题绝不再错。”
她的眼神里闪烁着冷静与智慧的光芒:“细节决定成败。书写规范、答题步骤、时间分配,这些非智力因素,往往能决定一两分的得失。这一两分,可能就是区重点和市重点的区别。”
她最后端起桌上的饮料,举了起来:“最后一个月,也是最难熬的一个月。我们会很累,压力会很大,但请一定坚持住!咬紧牙关,冲过去!我们一起加油,一定能行!”
“加油!”四只盛着饮料的水杯、饭碗轻轻地碰在一起,发出并不清脆却无比坚定的声响。四个年轻人的眼中,都燃烧着为梦想做最后冲刺的火焰。他们知道,终点线已经遥遥在望,最后的决战,即将到来。食堂的喧嚣仿佛远去,这一刻,只有共同的信念和支撑彼此的力量,在四人之间静静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