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雷霆手段与宫闱的魍魉伎俩,让朱由检深感变革之艰难,亦更坚定了他破釜沉舟的决心。
李代民在华亭县的行动虽遭遇强烈反弹,甚至引发了数起针对清丈吏员的暴力事件,但在皇帝毫不动摇的支持下,终究是艰难地打开了局面。
徐家这棵大树的倾倒,不仅清查出隐匿田亩数以万计,其家产抄没更是充实了府库,更重要的,是极大地震慑了其他观望乃至抵抗的士绅。
一些较为识时务,或本就与徐家有隙的家族,开始态度软化,主动配合清丈,虽仍不免虚与委蛇,但僵局总算被打破。
朝堂之上,因皇帝接连处置了几名跳得最凶的言官,反对新政的声浪暂时被压制下去,转为更加隐蔽的暗流。
朱由检知道,这并非胜利,只是将矛盾暂时压入了水面之下。
他必须给予那些被迫妥协的势力新的出路,否则反弹只会更烈。
这一日,他特意在御花园暖阁召见了皇家商行总办王承恩、研究院山长徐光启以及刚刚押送一批抄没物资返京的陆青岩。
暖阁内炭火融融,与窗外春寒料峭形成对比。
“江南之事,阻力重重,根子在于利益。”
朱由检开门见山,目光扫过三人,“朕动了他的田亩,断了他的非法之财,他们自然要跟朕拼命。光是打压,并非长久之计。”
王承恩躬身道:“皇爷圣明。只是,若要让步,新政恐将名存实亡。”
“非是让步。”
朱由检摇头,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是给他们找一条新的财路,一条与国同休戚,而非损国肥私的路。”
他看向徐光启,“徐先生,研究院近日所出之肥皂、白糖、还有那即将量产的水泥,可能保证品质,稳定供货?”
徐光启自信回道:“陛下放心,工艺已趋成熟,匠作苑扩大生产后,供应京师及北直隶绰绰有余。”
“好!”朱由检眼中精光一闪,“王承恩,以皇家商行名义,在江南,特别是松江、嘉兴等地,设立分号。”
“不仅售卖这些新物,更要招募当地商贾,合作经营!告诉他们,只要守法纳税,拥护新政,这玻璃、肥皂、白糖乃至日后更多新巧之物的江南经销之权,朕可以给他们!利润,分他们三成!
甚至…以后谁表现的好,交给他们生产也不是不可能!”
这是一招釜底抽薪,亦是利益捆绑。
用皇家商行的垄断技术和新产品,去换取江南士绅在土地和税收上的让步。
当然,皇家商行不可能永远把持技术,那既不可能也不利于国家长期发展。
等过了财政难关的时候,还是要全民参与工业化的。
让他们知道,跟着皇帝走,有新的、更体面、更庞大的财源,远比死守着那些隐匿的田亩和特权要划算。
王承恩瞬间明白了皇帝的深意,这是要将敌人的一部分,转化为盟友,至少是暂时的合作者。
“老奴明白!此事老奴亲自去办,定将皇爷的恩典,晓谕江南贤达。”
“陆青岩,”朱由检又看向沉默的锦衣卫指挥使,“江南官场、士林,仍有不少人对新政阳奉阴违,甚至暗中串联。你的任务,便是盯死他们。
对李代民大人的安全,要加派人手,万无一失。对那些冥顽不灵、企图破坏新政者,搜集罪证,雷霆击之!明白吗?”
“臣,明白!”陆青岩言简意赅,眼中厉色一闪而逝。
他知道,自己依旧是陛下手中最锋利的那把刀,负责清除那些不肯上船的顽固者。
安排完江南的软硬两手,朱由检的思绪又飘向了北方。
辽东的袁崇焕需要安抚与制衡,而宣府、大同的孙传庭,则是他寄予厚望的新生力量。
“徐先生,燧发枪如今月产多少?”
“回陛下,匠作苑全力运转,月产已可达八十杆。水泥亦已开始批量烧制。”
“八十杆……优先装备孙传庭的新标军!朕要他在三个月内,练出一支千人规模的纯火器部队!”
朱由检下定决心,要在宣府方向打造一个样板,让朝野上下,尤其是辽东的某些人看看,什么才是真正忠于朝廷、装备精锐的新式军队。
就在朱由检于深宫运筹帷幄之际,宣府镇外,一场小规模的冲突,意外地成为了新式武器初试锋芒的舞台。
孙传庭得到皇帝密旨和首批运抵的两百杆燧发枪后,如获至宝,立刻在三千新标军中挑选最机敏可靠的士卒,编成两个纯火器把总队,日夜加紧操练新式射击战术。
这一日,一队约三百人的蒙古鞑靼部游骑,趁着春荒,窜至宣府镇外围堡寨掳掠。
孙传庭闻报,并未派遣大队骑兵出击,而是命令这两支火器队,在一个名为野狐岭的隘口设伏。
当蒙古骑兵呼啸着冲入隘口,进入不足百步的射程时,迎接他们的不再是稀稀落落的箭矢,而是来自两侧山腰的、如同爆豆般密集而连续的铳声!
燧发枪无需火绳,不受微风影响,射速远超旧式鸟铳。
更重要的是,孙传庭采用了朱由检通过密旨提示的“三段击”雏形,队伍分为三列,轮流装填、瞄准、射击,火力几乎连绵不绝!
冲在最前面的蒙古骑兵如同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壁,人仰马翻,瞬间倒下二三十骑。
铅弹破空的声音与中弹者的惨嚎交织在一起。
蒙古人被打懵了,他们从未遭遇过如此猛烈而持续的火力。
试图冲锋,却在密集的弹雨下寸步难进;
试图用骑射还击,却发现明军火铳手躲在简易工事后,他们的弓箭难以造成有效杀伤。
战斗持续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蒙古骑兵丢下数十具尸体和伤员,狼狈不堪地溃退而去。明军方面,仅因流矢有数人轻伤。
野狐岭小捷的战报迅速传回宣府,再以六百里加急送入京师。
孙传庭在奏疏中详细描述了燧发枪在此战中的惊人表现,盛赞此乃“破虏利器”,并请求陛下能继续拨付,以期尽快全面换装。
消息传开,朝野为之侧目。
以往明军对阵蒙古游骑,虽胜多败少,但往往需要付出不小代价,且多以击退为主,难以取得如此干脆利落的杀伤效果。
燧发枪与“三段击”战术的结合,首次展现了其超越时代的威力。
朱由检接到这份战报,脸上终于露出了些许真切的笑意。
他立刻下旨,嘉奖孙传庭及有功将士。
并命令研究院与匠作苑,进一步扩大燧发枪产量,不仅要满足宣府新标军,也要开始逐步替换京营火器营的装备。
科技的降维打击,终于在这明末的战场上,初露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