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孤才六岁,等他们知道是被孤请来的,难道还会对一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生气不成?”
“年纪小,也有年纪小的优势。”
“趁年纪尚小,做一些不拘礼法的事,等再长大些,就算想做也不合适了。”
“而且,这只是一个最不得已的下策。”
“有蔡师这位上上人选亲自出马,相信孤准备的这个下策根本用不上。”
听太子说“时间不多”,蔡泽脸上不由露出几分哭笑不得的表情。
若连六岁未满的孩子都说“时间不多”,那他这位年过半百的人又算什么?
怕不是已经埋进土里又被挖出来的人精了吧?
不过听到扶苏最后一句对他的奉承,蔡泽也只是轻叹一口气。
太子都说到这份上了,他这位“蔡师”还能如何?
自然只能尽力辅佐,务求不让扶苏动用那所谓的“下下策”,以免坏了太子的名声。
天幕之下,大秦群臣看着被太子扶苏哄得晕头转向的纲成君蔡泽,忍不住又一次感叹:这位太子,真是太会收揽人心了。
在太子六部的几位主事之中,纲成君蔡泽无疑是身份最尊贵、见识最深远的一位,毕竟也曾担任过秦国的相国。
这样一位功成名就,又能及时抽身的老臣,如今却被扶苏几句“蔡师”叫得心甘情愿地为太子鞍前马后。
即便是“秦王嬴政”也需对其礼敬三分,不可随意驱使,更遑论尚且年幼的太子扶苏,一个才五岁的孩童。
在这样的背景下,若“纲成君蔡泽”仅是安于吏部主事的职责,对其他事务不闻不问,安心度日的话……
那么以太子扶苏的身份,也无法多说什么,更谈不上要求什么。
然而扶苏偏偏借着一次求教的机会,对“纲成君蔡泽”行了半师之礼,硬生生地给他冠上了“蔡师”这一称谓。
哪怕最初“纲成君蔡泽”便清楚表明不愿接受,可太子扶苏依旧不肯放弃。
之后每一次相见,扶苏都会恭敬地称呼“纲成君蔡泽”为“蔡师”,而且是在众人面前大声行礼。
“纲成君蔡泽”可以推脱一次、两次、三次,但次数多了,他自己也渐渐疲了。
再加上扶苏确实聪慧伶俐,举止有礼,又对他极为尊敬,让“纲成君蔡泽”也慢慢对他生出了几分真情实意。
因此,随着扶苏一次次称呼“蔡师”,“纲成君蔡泽”也不再否认,算是默许了这层身份。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师生”之间的关系极为重要。
某种程度上,这种关系甚至比“父子”还要深厚,有时候比血缘关系更为紧密。
作为吏部主事的“纲成君蔡泽”,倘若只是履行职责,自然可以对其他事务袖手旁观,安享余年。
但一旦成了太子扶苏的“蔡师”,那就不同了,除了完成分内之事,还得多为太子考虑,为他谋利、护名。
这也是为何当太子扶苏第一次邀请农家无果时,“纲成君蔡泽”便主动请缨前往的原因。
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位学生用强拉硬拽的方式去请人,即便扶苏年纪尚幼,行为可以用天真幼稚来解释,也不合适。
而太子扶苏,仅用一句“蔡师”的称呼,便赢得了这样一位足以担起秦相重任的智者相助。
可以说,这真是一桩无比划算的交易。
咸阳城另一头,“纲成君蔡泽”望着天幕上的画面,也不禁轻哼一声,嘴角微撇。
别人不了解自己,他自己还能不清楚?
表面上看,似乎是太子扶苏死缠烂打赖上了自己,实则,自己又何尝不是顺势而为。
毕竟扶苏年仅五岁就被立为太子,还被允许设立属于自己的六部机构。
这一件件事,无一不显示出“秦王嬴政”对太子的宠爱。
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太子亲近一些,显然利大于弊。
虽说他已经从朝堂隐退,远离纷争。
可他的后辈子孙还在秦国,将来或许还要求事于太子麾下。
如今与太子结下一段师徒情分,说不定日后他的后代便能在太子手下谋得一席之地。
更何况,“秦王嬴政”亲自登门,邀请自己担任太子六部之一的吏部主事,这其中自然也有让自己辅佐太子之意,只是未曾明说罢了。
再者,太子扶苏的种种表现,也的确让他颇为满意。
于是,在多种因素交织之下,他也便顺水推舟地接受了扶苏这个弟子。
可以说,太子扶苏赚了,但他“纲成君蔡泽”也并未吃亏。
毕竟,师生之间,本就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
而在乡野田间,农家的陈相、陈辛望着天幕中太子扶苏竟真的派出一千秦军精锐,随“纲成君蔡泽”一同前往。
两人嘴角,不由自主地微微抽动。
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啊!
想要他们农家入秦,好好谈谈就是了。
一次谈不成,那就再来一次,多劝几次,终究会答应的。
可一旦邀请失败就准备动手绑人,未免太显粗暴了些。
更重要的是,一旦他们真的被太子扶苏捆着进入秦国,消息传出去,他们农家的脸面也会丢得差不多了。
即便他们被绑后心中恼怒,但正如太子扶苏所说。
在得知背后指使他们的是一个年仅五岁的孩童之后,他们还能对一个五岁的小孩动怒吗?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否则,他们农家就真的连最后一丝体面都保不住了。
因此,陈相、陈辛也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天幕上的“纲成君蔡泽”能不负盛名,成功说服天幕上的“他们”主动入秦。
他们可不希望天幕上的“自己”是被绑进去的,要不然他们日后也没脸再踏足秦国了。
【纲成君蔡泽果然不负众望,成功劝动了许子一行人入秦看看。】
【至于是否答应效忠秦国,那还要等他们亲眼看过了再做决定。】
【但对纲成君蔡泽来说,这已经足够,不然他真怕许子等人拒绝之后,真的被他身后的一群秦军精锐给强行押走。】
【毕竟临行前,太子扶苏确实对秦军锐士下令:劝不动就绑人。】
【当许子带着陈相、陈辛等弟子进入秦国,看到接待他们的竟是年仅五岁的太子扶苏时,顿时觉得被耍了。】
【“纲成君,不是说邀请我们入秦的是秦王吗?”】
【许子皱起眉头,神情不悦地望着坐在太子扶苏旁边的纲成君蔡泽。】
【纲成君蔡泽则微笑着回应:“我自然是奉秦王之命邀请诸位入秦。”】
【“但最初提出要改善百姓的衣、食、住、行以及耕种方式的,是这位太子。”】
【“同时,请求秦王派遣我来邀请农家的,也是太子扶苏。”】
【“而且后续所有事务,都是经秦王同意,由太子亲自负责。”】
【“换句话说,农家入秦后,将由太子全权统筹。”】
【“所以,你们若有任何条件,自然应向太子提出,由他来决定是否接受。”】
【许子看着眼前稚嫩的太子扶苏,满怀疑虑地问:“你确定这位太子真的能做主?”】
【这次不用蔡泽开口,太子扶苏便神情沉稳地答道:“孤是当今秦国太子,未来的秦王!”】
【“又有父王授权,还有蔡师作证!”】
【“许子又为何怀疑孤做不了决定?”】
【听到太子这番话,许子略感兴趣地追问:“既然你能做主,那你打算给农家什么好处?”】
【“又打算怎么重用我们农家?”】
【太子扶苏摇头道:“孤不能给农家什么,但孤能为天下人带来温饱。”】
【“孤也无法许诺如何重用农家,但听说昔日孔子有三千弟子,孤可以允诺,将来农家门徒可有三万!”】
【听闻此言,许子立刻神色严肃,端坐正身,继续问道:“你打算如何让天下人吃饱穿暖?”】
【比起门徒数量超过儒家,许子更关心的是如何让百姓吃上饱饭、穿暖衣!】
【或者说,农家最大的目标,正是让天下人都能吃饱穿暖!】
【太子扶苏也郑重回应:“派遣人手搜寻天下作物,效仿神农尝百草,为百姓找到更多可食用的谷物与蔬菜,或者产量更高的粮食作物。”】
【“同时召集众多农家弟子,对现有作物进行改良育种,优化耕作方式,提升单位亩产。”】
【“等新的作物和耕种方法有了成果后,再由朝廷组织大量农家弟子深入各地郡县乡村,亲自指导百姓耕种。”】
【“此外,还可召集墨家弟子,对现有的农具进行改良,研发更加省力高效的耕作与灌溉工具,提升耕种效率。”】
“总而言之,秦国愿意为了能让百姓安居乐业,投入大量的时间、心力、人力与资源,去思考如何改善百姓在衣食住行以及农耕等方面的生活条件!”
太子扶苏的话说得朴实无华,没有那些高深玄妙的大道理,只是平实地讲述了他打算具体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