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炒菜不放油,那炒出来的肉菜很容易发干发苦,糊了以后黑乎乎的,根本没法下嘴。
而眼下这年头,油大多是靠动物脂肪提炼出来的。
对寻常百姓来说,油和盐一样,都属于金贵的紧俏物。
所以,哪怕把炒菜的做法教给百姓,他们也未必用得上,或者说舍不得用。
一次炒菜所需的油量,就够普通百姓一家用上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
这也注定了炒菜只能流行于王公贵族之间。
虽说它确实丰富了贵族的餐桌花样,但对寻常百姓来说,意义并不大。
远不如白玉豆腐、豆芽,还有改良后的面食制作方法那样,能让百姓实实在在地改善生活。
毕竟豆腐、豆芽和新式面食推广开来后,百姓家里确实能靠这些吃得更好、更饱。
所以嬴政和扶苏也只是口头表扬一番,再赏点小物件,就到此为止了。
除非哪天百草司的农家弟子真能找到让油变多的办法,把油从稀罕物变成寻常百姓也能天天用的东西。
那样的话,炒菜才能像豆腐、豆芽、面食一样,真正改变百姓的生活。
到时候,嬴政和扶苏自然也会给予相应的封赏与爵位。
天幕下,嬴政看着另一个“自己”与扶苏对“炒菜”的评价,微微点头。
没错,在油不够的情况下,炒菜再好吃,也难以在百姓中普及。
一项技术,如果不能普及到百姓中间,那就只是个稀罕玩意儿罢了。
对一个国家来说,稀罕玩意儿可以有,但不是必须有。
如果让他在炒菜和豆腐、豆芽、改良面食之间二选一。
嬴政肯定会在这三者中犹豫,而不会考虑炒菜。
当然,既然天幕把“炒菜”白送给他,他自然也不会拒绝。
百姓缺油,但他不缺,尝尝这道让另一个“自己”和扶苏都赞不绝口的炒菜,又有何不可?
于是嬴政再次看向一旁的尚食令,尚食令会意点头。
炒菜嘛,看着也不复杂。
天幕之后赐宴百官时,定会奉上这道“奇味”。
巡视完农部六司后,嬴政与扶苏继续查看其余六部诸司的事务。
比如说,工部下属的冶炼司、耕器司、灌溉器司、造船司、工程司、无定司。
不过相较之下,工部的这六个司目前尚无太多实际成效。
就拿冶炼司来说,目前也只是刚刚建起了冶炼炉,开始进行初步的熔炼工作而已。
毕竟太子六部各司的设立与建设,至今也不过半年时间,如此短暂的周期内,想要冶炼司立刻拿出显着成果,显然不太现实。
造船司的情况也差不多,短短半年时间,连造船所需用的木材都还没完全阴干,更别提真正造船了。
即便对外采购已经阴干的木材运回,但截至目前也尚未全部到齐。
在连原材料都尚未齐备的情况下,造船司就算想要做出一点成绩,也无从下手。
总不能让造船司的墨家弟子们,划着一条破旧的小木船,就去渭河或沛河上打鱼吧?
至于工程司,倒是确实做出了些实事。
比如太子六部的整个营建规划与施工,就是由工程司的墨家弟子主持完成的。
但正因为太过平常、太过理所当然,所以即便有成果,也显得不那么突出。
而无定司的墨家弟子,目前所做的研究都是基于个人兴趣展开的。
这意味着他们到底在研究什么,又会研究出什么东西,谁也无法预料。
因此,无定司目前来说,也可以说没有什么实际成果。
灌溉器司虽然暂时也没有显着成果,但他们已经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
他们正在设法解决一个问题:如何在不挖掘沟渠的前提下,把河水引到较远的田地之中。
这样一来,百姓就可以省去开挖水渠的劳力,轻松完成灌溉作业。
虽然灌溉器司目前还在研究阶段,但无论是秦王嬴政,还是太子扶苏,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鼓励。
因为一旦这项技术成功,毫无疑问将极大造福秦国,惠及天下百姓。
为此,太子扶苏也明确表示,只要灌溉器司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直接上报,他来协调解决。
甚至他还打算在巡视完六部之后,专门去找相里季,系统学习墨家学派的理论与技艺,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至于耕器司,则有些被太子扶苏“抢先一步”的意味。
原本耕器司的墨家弟子,也是致力于研发更加省力高效的耕作器具。
但等到太子扶苏亲自设计改进了耧车和曲辕犁,再加上农家与墨家弟子联合研制出脚踏式纺织机后。
耕器司的墨家弟子们便开始围绕这些已有成果进行深入研究。
当然,耕器司并非毫无建树,他们也确实研发出了一些小型农具。
比如耙,这是一种用于耕地之后打碎土块的工具。
还有耖,这是一种用于搅动水田泥浆的农具。
这两样工具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具的种类,也略微提升了耕作效率。
只是提升的幅度有限,相较于耧车与曲辕犁那样的突破性进展,自然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
对于这两项发明,秦王嬴政虽然没有赐予爵位,但也给予了丰厚的奖赏,以资鼓励。
参观完工部六司之后,秦王嬴政与太子扶苏继续前往巡视其他各部。
比如接下来的吏部。
吏部下设四司:考核司、荐才司、名录司、品衔司,在纲成君蔡泽的统领之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毕竟蔡泽曾是秦国的丞相,如今统领一个吏部,对他而言不过是手到擒来之事。
因此,秦王嬴政与太子扶苏巡视完吏部四司之后,都表示满意,随即离开。
紧接着便是户部,其尚书一职由太子扶苏早年随侍的属官章邯担任。
虽说章邯年仅十六、七岁,外表看起来还略显青涩,但他却展现出远超年纪的治理才干。
至少在户部下属的尚食司、尚衣司、俸禄司、统筹司、外商司与杂务司这几个部门,章邯的调度管理井井有条,各司其责,运转顺畅。
就连秦王嬴政亲自查看过后,也挑不出什么明显纰漏。
这让嬴政在赞赏章邯能力之余,也不禁感叹扶苏太子的机缘实在不凡。
虽然在他麾下的众多臣僚之中,能妥善管理户部六司的并不止章邯一人。
但像他这般年纪轻轻就能胜任此职的,却是凤毛麟角。
毕竟章邯眼下才十六、七岁,若再假以时日,给他二十年历练,嬴政甚至觉得他足以担当九卿之任!
倘若再有三十年的磨砺,丞相之位,章邯也未必不能问鼎。
更何况,若三十年后自己退位,扶苏登基,只要章邯在这期间不出大错。
凭借自身才干,以及作为扶苏太子最早近臣的资历,将来左右丞相之中,必然有他一席之地。
因此嬴政才会感慨扶苏的运气实在不错——当初看似随意安排的一个中书谒者,竟可能是九卿、甚至是丞相级别的奇才。
看完户部六司的运转情况后,秦王嬴政和太子扶苏接着前往刑部巡视。
刑部尚书是蒙毅,也就是秦王近臣蒙恬的弟弟,同样是一位嬴政十分看重的青年才俊。
如果说章邯日后可能是扶苏的得力重臣,那么蒙毅,便极有可能成为嬴政本人的股肱之臣。
正因对蒙毅寄予厚望,嬴政才特意把他派到太子六部中锻炼一番。
待其历练成熟之后,再调回自己身边委以重任。
而蒙毅也的确没有辜负嬴政的期望,在他的统领下,刑部下设的律例司、督查司与刑罚司各司其职,各守其责,使得整个太子六部都能依律循规、稳定运行。
天幕之下,咸阳宫中的一众文武百官,目光纷纷落在了章邯与蒙毅二人身上。
蒙毅自然不必多言,虽说如今还未位列九卿,但以他目前的上卿身份,地位仅略逊于左右丞相,其他九卿并不在他之下。
一旦哪天升任九卿,众人也不会觉得意外。
对他而言,那只是时间问题。
若真一步登天坐上左右丞相之位,或许才会让人略感惊讶。
而真正令众人感到震撼和意外的,反而是章邯。
顺便说一句,自天幕第一次播放结束后,原本只是中书谒者的章邯,已经被始皇随意找了个理由,升为了中书谒者令。
也就是说,章邯从原本少府下属十几个部门中一个部门的副职,如今已升为该部门的主官。
原本在众臣眼中,他的身份地位还排在末席,如今却一下跃升至中下层官员的行列。
几乎省去了他数年乃至十几年的奋斗过程。
这本已让人咋舌,可更令人吃惊的,是天幕上那位“秦王”对章邯的评价!
竟称他有九卿之才,甚至可能具备丞相之能!
这是何等高的赞誉!
这些文武百官辛辛苦苦一辈子,未必能攀上九卿之位,更别提丞相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