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建筑样式,上承宋代营造法式的传统,下启清代官修的工程作法。无显着变化,但建筑设计规划以规模宏大、气象雄伟为主要特点。明初的建筑风格,与宋代、元代相近,古朴雄浑,明代中期的建筑风格严谨,而晚明的建筑风格趋向繁琐。
受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限制,大明帝国建筑都不会太高。通常不过两层,高不过三层,能建到四层建筑,已可用豪华、奢侈来形容。
三杨内阁正是一座四层建筑,一层留给豪商、富户享用,二层则专用来接待各种达官贵人。没有专人允许,那些豪商、富户怎么都不可能入到二层。三层却被三杨内阁蓄留下来给一些姑娘居住,当然,这些姑娘并不是妓女,但她们若是定要行些类似勾当,也与三杨内阁无关。
若是吴用在这里,肯定能识得这种大明帝国流行的挂羊头、卖狗肉之道。不过换成学究吴用在京城应考时,却也只上过一次三杨内阁四层。
不能进一层,没人邀请入二层,也不可能被留宿三层,但却能登上最高的四层,这就是三杨内阁的经营之道。
三杨内阁四层并不是用来接待什么客人,而是专用于各种诗会、歌会的聚会之用。只要你拥有足够才学,能被三杨内阁看入眼中,不管你是贩夫、走卒或是老少、妇孺,同样有资格进入三杨内阁四层,也仅是三杨内阁四层。
雅俗共赏,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共容,这就是三杨内阁所追求的最高意境。
当大明乐安长公主朱徽媞朱徽媞来到三杨内阁四层时,不仅天色已经入夜,渐渐开始被浓云遮挡的明月更是早早升上了柳梢头。
但知道大明乐安长公主朱徽媞的习惯出行时间,三杨内阁四层的人流不仅不见少,却更见多了起来。
里面不仅有从早上开始就待在场中的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王子平等人,更有一些晚间才特意赶来参与诗会的达官贵人。可由于这是王子平发起的诗会,与三杨内阁无关,里面来客自然尽都是些达官贵人、高勋贵眷,却没有一个真正的平民百姓流窜其中。
至于柳如是等风尘女子,原本她们在官营青楼妓院中也都是主要服侍这些达官贵人,自然用不着离开。
“大明乐安长公主朱徽媞殿下到!”
随着楼梯外的唱和声传来,屋中众人先是一同望了一眼洋洋自得的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然后才一起将目光投向会场大门。
被众人用眼睛一扫,特别是被那些曾在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心中无比觊觎,却又一直无法得亲芳泽的贵妇人一扫,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的整个人都有些酥软了。
郑关西虽然是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父亲,郑小二虽然是郑府管家,但他们却从不知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心中的真正所爱。
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与一般年轻男人不同,并不喜欢那些青葱嫩滑的幼稚小女子,反而更看中那些雍容华贵的贵妇人。以前在江州县时,没有这样的女人去给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表现绵绵情意,来到了京城,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却又一直找不到表现的机会。
没想到今天机会终于来了,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不仅在心中惦记着席上一个个腰肢润滑,身形丰腴的锦衣贵妇,更是无比惦记那芳华绝代的大明乐安长公主朱徽媞。
“大明乐安长公主朱徽媞殿下到!”
公主出行自然不同凡响,一次唱喝不够,还得来第二次。
随着会场大门外的二次唱喝,朱徽媞的身形终于出现在众人视线中。
不敢去细细打量,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心中虽然充满对大明乐安长公主朱徽媞的无限期望,但却仍和众人一起跪迎下去道:“臣等恭迎公主殿下。”
“平身,都起来吧!本宫不喜欢多礼。”双眼甚至都未平视一下,直到在会场中预先留下的主位上安稳坐下,朱徽媞才慢悠悠说道。
“臣等谨遵懿旨。”
跟着众人一起慢慢抬起头来,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心中就充满了激动。双眼视线沿着桌面上平摆的柔夷,渐渐移到那纤腰、那丰胸、那玉项,再到……
再,再就没有了。
怅然若失中,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根本没想到朱徽媞参加诗会居然还要蒙着面纱。即便那面纱再怎么轻薄,再怎么隐隐约约看到一些艳丽无双的芳华面容,一般人或许会满足,但以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心中的期待,根本就无法满足。
当然,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的不满丝毫不会落入朱徽媞眼中,朱徽媞甚至都不知道席中还有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这么一个人。
诗会上所用的桌子都是刚刚过膝的矮桌,盘腿坐在矮桌后,即便女人也会显得稳当又威严。
环顾一下席中怀着各种眼神、各种目的望着自己的众人,朱徽媞说道:“众卿想必都已知晓,本宫最好寻幽访胜,探求各种名诗佳句。天幸本宫这次出巡又觅得一句好词,本打算在今日与诸君共赏,不过恐怕有碍大方。”
“所以,本宫还是依往日所例,先听听诸君给本宫备了什么好诗句吧!有人先吟上一首吗?”
突然听到这话,众人都是一怔,特别是那些熟悉朱徽媞参与诗会习惯之人。
例如柳如是就知道,朱徽媞虽然有时也会带一些诗句到诗会上共赏,但那往往都是听完其他人诗句后,最后才遮遮掩掩说出来,从没有过这样一开场就表明自己要献诗的先例。
因为不管朱徽媞再怎么遮掩,所有人都能在听了那些诗句后知道全是朱徽媞自己所作。
可今天这事却不同,柳如是虽然不知朱徽媞这样做的用意,但却敢肯定,朱徽媞待会要说出来的好词,绝不是朱徽媞本人所作。
究竟什么人的作品才会让大明乐安长公主朱徽媞如此推崇,柳如是越发期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