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墨色江南

首页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风云1200妖孽九皇子我老婆大宗师,这谁不躺平锦衣夜行唐伯虎现代寻芳记弘农杨氏,恭送大汉!诡三国凤破龙榻:腹黑皇叔,请宽衣厂公威武奇门医圣在都市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墨色江南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全文阅读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txt下载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无干私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我不准再荐,但我愿再听。”

“听其悔心,察其本意。”

“若此人真心可改,我亦不拒其再仕。”

顾清萍眼中微现惊异:“这……非但不伤东宫威仪,反显其容人之德。”

朱标点头:“太子不是审判者,是秉政者。”

“我可以拒你,但不能诛你心。”

夜落宫阙,禁钟未响,东宫后苑雪光如镜。

朱标立于假山之巅,身后侍者早已退去,只留顾清萍一人立于不远处。

“你看这棋局。”朱标一手抚袖,一手执黑子落于棋盘,“是‘角’。”

顾清萍微笑:“东南为角,为生,为守,也是困。殿下是欲困敌?”

朱标并未即答,反问:“若敌不入局,而我先困己,该如何破?”

顾清萍凝视棋盘片刻:“若困己为引,引敌破形,困可转为势。”

朱标一笑,将白子轻轻推入中腹:“我设三案,以断人心,又设复席,以收士望,如今东宫虽立,却也因此身在棋局之中。”

“我知他们在看,在试,在推。”

“但我更知,我不能再只是‘太子’。”

“我要成为那个——在他们心中不可取代的人。”

他言语轻缓,却句句落石如雷,顾清萍凝视着他的背影,眼中神色悄然微变。

她轻声:“殿下已至此地,下一步当为何?”

朱标目光向西,一字一句:“我欲——设‘问器堂’。”

顾清萍神色一凝:“这是要入军器、礼制、律例之外的实政了?”

“不是政,而是事。”朱标语气仍平静,“我设讲堂、开讲席、立三案、审复席,皆为人心。”

“可天下不止有人,还有器。”

“礼器制度、礼数法度、兵器粮储、文策律签,皆需有处统筹。今日设之,为太子府;他日移之,为中枢之骨。”

顾清萍沉默须臾:“殿下,您这是要将‘问政’,落地成‘政器’。”

朱标道:“心为源,器为形。无器承心,皆为空话。”

消息传至王府,黄祁几乎是带着惶然之色进门:“王爷,太子欲设‘问器堂’,统事政之器——”

“此举若成,东宫势必从‘问’转入‘治’!”

朱瀚坐于榻前,双眸微敛:“他终于要开始抓‘事’了。”

“比我料中早了一年。”

黄祁咬牙:“王爷,要阻么?此堂若设,必惹朝中旧臣非议,诸司六部岂容太子染指‘器物事政’?”

朱瀚却缓缓摇头:“我不动。”

“朱标若不试,谁能知他的底?若我今朝替他铺平,他永远只是我朱瀚的侄儿,不是这个朝堂真正的‘储君’。”

“你去探探户部、工部、兵部三堂,有谁暗中与韩冀接触,再去查韩冀近一旬之往返。”

黄祁应命而去。

朱瀚却独自起身,踱步至庭前梅下,仰望星空。

“他要设堂,我便为他守局。”

“看他如何以‘器’为桨,渡朝堂一江风浪。”

问器堂设址于建德堂东翼,不悬匾、不显名,朱标亲自选址,亲署初规,唯令顾清萍执掌首任“堂录”。

堂中不设常议、不招士子,仅以“事目”为纲,凡政务中涉及制度、器物、条例之处,皆可呈问。

而首问,便是——

“宫中贡器之制,何以年年耗银加倍,而器不增不新?”

此问一出,宫廷中三司一律警动。

工部、内府、礼部交相上书,皆称“制有章可循,岁无亏漏”。

朱标却只一令:“召三司司正至东宫,逐器对问。”

东宫内殿设低案三席,朱标不穿冕服,仅以青袍临问。

工部尚作、内府器正、礼部仪令依次列坐,对案而立。

朱标拈起一卷贡器之册,轻声问道:“去年正贡,铜炉十二,金钗三十六,玉匣二十二,对否?”

工部尚作点头:“是。”

朱标缓缓又问:“银耗折为一千三百四十两,对否?”

“是。”

朱标忽而抬眸:“今堂中所陈三样贡器,是贵司三部年贡中所余之器,对否?”

三人皆道是。

朱标起身,走至堂前,一指铜炉:“此炉底铸为‘官模’,为何为泥胎掺铜?炉身裂缝何以补漆而不重铸?”

又指玉匣:“匣盖松动,以糊布绷缝,是礼器,岂可敷衍?”

堂中无声。

朱标冷笑一声:“三司之上,贡器为仪。是仪,便是国面。”

“今我问,不为查错,不为责人。”

“而是请三位告诉我——此器若再贡,如何不污我朝之制?”

工部尚作面露惶色:“太子恕罪,此等旧器,原本拟为试样……”

朱标摆手打断:“我不罚人。”

“我只问:此制当如何改?”

三人相视片刻,终于内府器正躬身而出:“殿下,臣请恕直言。”

“贡器之弊,不在于制作,而在于——命制之人非用器之人。”

“我朝制度,贡器每年由内府择器单,转至工部复模,礼部核仪,而真正用之于祭、赏、赏赐之地者,未曾参议。”

“器用不一,人各其规,令贡器年年增耗,而不适所需。”

朱标闻言,眼神微动,缓缓坐回主席,拂案道:“此言有理。”

“当以用者为请,以制者为辅,以核者为裁。”

“明日起,设‘器请一册’,每岁先由宫内、礼仪、兵堂等‘用器者’列需;再由工部作图,器司定料;最后由礼部修仪、太子准裁。”

“东宫之责,不是制器。”

“而是审需。”

“需若不审,器若浮云。”

众人肃然。

夜归之时,顾清萍手持新录之章程,轻声道:“殿下今日一言,朝中已有三封私札递至建德堂。”

“赞者曰太子问器有识;讥者称‘殿下入事之速,恐伤朝纲’。”

朱标淡淡道:“那便让他们讥。”

“我从设三案之日,便知凡我所为,皆逆水。”

“但我若不行,谁替我立这条通往中枢的桥?”

顾清萍望着他,忽而一笑:“我只知殿下今日所作,不问人,只问器。”

“而器之所以器,在于其用。”

“您已然——用起了自己这柄器。”

朱标神色不动,只抬头望向窗外那轮朗月。

他低语:“皇叔为我遮风多年。”

“如今,我也要成为,能为天下遮风的人。”

王府内,黄祁奉茶至堂中,低声劝道:“王爷,再不劝一句,东宫怕要有人扛不住。”

朱瀚却未即刻作声,只手中慢慢翻阅着一封来自户部的调器旧案。

半晌,他才淡声一句:“他若真能被几日劳顿压垮,那还谈什么东宫之主?”

黄祁犹豫:“可太子毕竟年尚不惑,承事太急,是否该有些分担之人?”

朱瀚缓缓合上文册:“不,他不能‘分担’。”

“他要学的,不是如何靠人,而是如何让别人——主动来靠他。”

黄祁一怔:“靠他?”

朱瀚目光微沉:“你可知今日之朝堂,其实最乱的,不在政,不在器,而在人。”

“朝中五部,旧人尚在,然各心各思,或托旧主,或结朋党——人心散而不能聚,正因他们不知道该向谁靠。”

“而今,朱标设三案审士,又问器定制,是要告诉他们——‘靠东宫,可得事;近太子,可得行’。”

“这是立势。”

黄祁恍然,复又低声道:“那……若真有人主动靠来?”

朱瀚看他一眼,淡笑:“那便是这场棋局,最开始动的那一子。”

三日后,一份由翰林院侍讲谢景书所呈“器用与人任之论”入东宫。

谢景书非东宫旧臣,素不言权事,今忽上章,直言:

“器由人用,法由人执,倘若东宫之器不设职掌,不分责限,终成挂名之局。”

“臣愿设一试官制,由东宫择才署职,于问器堂试任三月,以器定责,以责定职。”

此言一出,朝中再震。

不少朝臣即日递章言:“此举恐扰六部序列”、“太子未冠朝位,不当行署职之制”。

而朱标却于当晚书批一封,传至文华殿。

其言仅十二字——

“器无用不显,人无责不成,朕欲试之。”

朱元璋阅毕,沉默片刻,唤来程守义:“拟旨,准其设‘试署三职’。但,三月而终,复由内阁评之。”

程守义低声问:“陛下,若三月之后诸臣不服?”

朱元璋冷笑:“不服又如何?能立局而不覆者,便是东宫之主。”

建德堂正厅,试署之议设于主席。

朱标亲列器堂三事——兵器成制、礼仪器度、内务度量;并以试官三人之制,署三月之职。

凡三月内,三人可自行决断所署之器制、设议之规,但每旬须报两案一议于东宫。

三人分别由工部、礼部、内府推举,而朱标仅点其一人。

令人侧目的,是他所点之人——

内府司器正司属,赵文宽。

一名仅五年从六品的中层,却为器物详识、度数精准者。

顾清萍私下问朱标:“为何点他?不怕惹议?”

朱标却只答:“我不是要选声名。”

“我要选一个,能真把规矩,写在尺上的人。”

试职初开十日,赵文宽所署“器度试准”一案,引来诸部目光。

其所修器准,不求新制,反列十年内旧器之耗材、耗银、耗工,细至寸厘、银两、时辰,编列《度录三十篇》,呈予器堂。

朱标观毕,未言一语,只当日夜召三案会同者十人至东宫,设案评比。

凡观录者皆叹:“此录虽不言法,却处处有法。”

“可惜出自庶吏,不为正编。”

朱标闻之,却笑道:“若今朝之政,还靠正编出法,那便不用设我这东宫。”

翌日,朱标手批一道:“赵文宽试职之录,即为器堂之准。”

“若有异议,三月之末,可堂前公议。”

此言落下,朝堂无声。

三日内,竟无人上章言异。

顾清萍一夜未眠,翌日晨起对朱标道:“您今日以一庶吏之笔,破了朝中人望之说。”

“此举虽隐,却实为‘破坛’之式。”

“您将权力,从官望中夺出,归于事。”

朱标却语气极轻:“人心既散,我便以器为线,一根一根缝回来。”

“今日缝一线,三月缝三尺,终有一日,我要让这整个朝局——不再靠名望、血脉、恩宠为尺,而是靠一把尺,一个规矩。”

朱标立于建德堂内庭,面色如常,手执一卷绢帛,缓步而入正厅。

他今日不披青袍,而换了一袭玄绫素纹直裰,未着金饰,不带佩玉,惟显肃然。

“东宫试署三职,今日三旬之期至。”

堂中列座十余人,皆是由内阁与六部所选之长吏、执政、翰林学士。

顾清萍与吴琼分立案后帷幕,静听不语。

朱标抬手,将赵文宽所撰《器度三十篇》摊于案前,朗声道:

“赵文宽,一介中吏,三旬之中,不问人情、不通外事,唯以度量为尺、器制为骨。”

“其所列三十篇之中,凡有旧案重修者七,新制补缺者九,节工三十七日,省银二百七十两,器物误耗下降一成五。”

“今日我只问一事:诸位,若此人再任三月,有无不可?”

殿内静默。

有人欲语,未发声。最终,礼部尚书年信公缓缓起身,长揖到地:

“臣,年某,请代朝言一句。”

“此人能效一吏之责,行一部之法,且无干私情,无染人誉。”

“若此人不可署职,那我朝六部之中,有几人能胜?”

堂中顿起低声议论。

朱标望向他,轻声道:“年公,您年高望重,却愿先为一庶吏请言,可知这正是‘器为政本’之意。”

“有些人,不该只留在史馆案角。若能执尺画规,就该立于堂上。”

当日午时,朱标亲手书《器堂试录》,列赵文宽为首,另二人并列,署之“东署三典使”。

此册随即送入御前。

御书房内,朱元璋翻阅完奏册,眉头紧锁半晌,突问:

“程守义,此人赵文宽,你可曾听说?”

程守义恭谨道:“是内府庶吏,曾从工部借调一年,因言辞直率,未获擢升。”

朱元璋轻嗤一声:“倒是我那太子有眼。”

他沉吟片刻,道:“拟旨——赵文宽升户部主事,署内度量司。三旬后,再呈评。”

程守义顿首:“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三国之袁术家臣神级小坏蛋顾道长生真千金修仙内卷回归后飒爆了乱世枭臣我有修真界绿卡读心救全家,我拿稳神棍人设四合院之我是刘光齐庶女当家日常总裁令,头号鲜妻休想逃上门女婿叶辰七零穿越:最强军官的锦鲤妻慕林透视牛医游戏制作:论玩家为何又爱又恨我家的厕所通异界顶级Enigma的专属抑制剂不从圣跪在老婆女儿坟墓前哭,重生八三宠妻狂魔:快穿之男神宠上身
经典收藏带着系统做胤禛替身龙飞凤儛我保驾田园大唐乌龙召唤:冷情妈咪三国之巅峰召唤什么时候更新重生悍卒:开局官府发媳妇穿越1840年到美洲建立大明帝大唐:从攻略长公主开始回到大汉打天下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乱世才子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大唐:开局摆地摊卖面膜NBA万界主教新闯王七煞侍魂超神狂兵乱世黑马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
最近更新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万浪孤舟,沧海一粟大明辽国公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寒门状元路大乾风云起苍穹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云起惊鸿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墨色江南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txt下载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最新章节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