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新一代生物传感系统仿生加密通信机制等关键词时,在场知情的几位核心成员不禁热泪盈眶。
而那些第一次听说苔藓计划的年轻学者,则露出恍然大悟又无比自豪的神情。
说实话,陆时羡也有些意外。
因为给军方做事情,对个人而言可能出力不讨好。
这些他早已有心理准备了,哪知道还有这一出。
正想着,就听见郑建国继续说道。
陆时羡院士。郑将军的声音充满敬意:您在项目中展现出的战略眼光和科学洞察力,为苔藓计划指明了方向。您提出的智能生物防御网络构想,将深刻影响未来生物安全领域的发展。
陆时羡上前接过证书,平静地说:这只是科学家应尽的职责。
更惊喜的则还在后面。
郑将军又取出三份个人获奖证书,依次念出曲溪、赵栋梁等核心成员的名字。
被点到名的研究员无不惊讶地站起身,他们同样对此毫不知情。
曲溪研究员,您在生物传感器优化方面的贡献至关重要。郑将军向第二位获奖者致敬,您带领团队完成的传感器稳定性提升方案,让系统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达到了97.3%。
曲溪的眼眶微微发红,她深知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
赵栋梁博士,您在生物计算加密算法上的突破性工作,为整个系统构筑了坚实的安全屏障。郑将军对第三位获奖者表示赞赏。
年轻的赵栋激动地接过证书,双手微微颤抖。
郑将军在随后的讲话中,特别强调了这次合作的意义:苔藓计划的成功,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军民融合战略的典范。”
“因为它证明,当最前沿的基础科学研究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时,能爆发出何等强大的创新力量。
他转向在场所有科研人员:你们在实验室里的每一次突破,都可能转化为守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
“科学家虽然不穿军装,但同样是保卫国家的战士。
到了最后,陆时羡只好站出来代表团队发言。
他没有谈论成绩,而是着眼于未来:这份嘉奖令不属于某个人,它属于每一个在科研道路上默默耕耘的同行。”
“它告诉我们,科学家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论文发表上,更体现在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中。
他特别提到:这次经历让我们更加理解科研国家队的深刻内涵。未来,繁缕研究院将继续深化与各方的合作,在更多关乎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领域贡献力量。
仪式结束后,郑将军握着陆时羡的手说:故意保密了一个月,就是要给你们一个惊喜。”
“你们在基地的付出,祖国永远不会忘记。
当天的组会不得不延长了一个小时,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这个突如其来的表彰,如同秋日里最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每一个科研工作者的初心。
而对年轻学子来说,这堂的思政课,让他们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这份迟来的认可,比即时的奖励更显珍贵。
因为它证明了,真正的贡献,纵使暂时不为人知,也终将获得历史的铭记。
......
初冬的燕京,华国农业大学校园内银杏金黄。
校长秦远明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楼下匆匆走过的学子,手中拿着一份刚印好的聘书草案。
这份聘书,他酝酿了整整一年,今天终于到了发出邀请的时刻。
陆院士。电话接通后,秦远明开门见山:我是农大秦远明。不知您下周是否方便来农大一趟?我们想请您出任新成立的作物病害防控学院荣誉院长。
电话那头的陆时羡略显诧异,没想到华国农业大学真的把这个学院给鼓捣出来了。
秦校长,这个职位责任重大,我恐怕......
请您先听我说完。秦远明语气诚恳:这可是您当时答应过我们的,而且我们不是要您离开繁缕研究院,而是希望借助您的学术影响力,为农大学子树立一座灯塔。”
“现在的年轻人都知道您是诺奖得主,是顶尖科学家,但很多人不知道,您的科研之路正是从植物病理学起步的。
这下,陆时羡算是没话说了。
到了他现在这个影响力,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来的水,根本不可能更改。
于是一周后,陆时羡如约来到农大。
走在熟悉的校园小径上,他不禁想起之前时参加全国生物竞赛的往事。
秦远明亲自在校门口迎接,两人并肩走向新落成的植物科学大楼。
在院长办公室。
这是我们新建的智能温室。秦远明指着远处一片玻璃建筑群:里面应用了您团队研发的‘超敏生物传感器’技术,用于早期病害监测。
紧接着,秦远明详细阐述了构想:这个新学院将打破传统农学的学科壁垒,融合分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而你,就是最好的领路人。
聘任仪式很快在农大礼堂举行。
能容纳千人的会场座无虚席,连过道都站满了学生。
当陆时羡和秦远明步入会场时,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秦远明在致辞中动情地说:今天我们聘请的不仅是一位荣誉院长,更是一位能让同学们看见未来的引路人。陆院士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研究植物病理学同样可以站上世界科学的巅峰。
轮到陆时羡发言时,他走到讲台前,目光扫过台下年轻的面庞:
同学们,我接受这份聘书,是因为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农业科学不是次要的科学,它是关乎人类生存的首要科学。我的一切成就,都始于对一种植物的好奇。
他身后的大屏幕亮起,展示着从最初的植物免疫受体研究,到如今的智能沉默弹头系统的完整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