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首页 >> 汉祚高门 >> 汉祚高门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秦歌一曲国士大明日不落,开门,自由贸易大明第一吏三国:我,神谋鬼算李伯川回到明朝当王爷我的谍战岁月凤破龙榻:腹黑皇叔,请宽衣殿下,请离开我的棺材锦衣血途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 汉祚高门全文阅读 - 汉祚高门txt下载 - 汉祚高门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0322章 大誓三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四月中旬,准备良久的京口行台终于正式建立。

清晨时分,以庾怿、沈充等为首的一众重臣徒步来到位于岘山庄园的行宫,再拜叩请皇太后出行设坛郊祭,祷天祭祖,犒赏三军,共约讨逆。

沈哲子亦在队伍之中比较靠前的位置,他如今也是一名假节督护,轻甲披身,身后则跟着几名班剑甲士,气势反比前排的老爹还要足一些。

在沈哲子身后不远,乃是荆州来的使者。荆州使者虽然姗姗来迟,但人员却是最多,包括陶侃二子一孙并荆州部将数人,也算是态度诚恳。

在沈哲子那几名班剑之后,便是陶侃的儿子陶夏,因父功而得授五等侯,乃是陶侃诸子之中除早先战死的陶瞻之外最知名者。只是此时陶夏望向沈哲子背影的目光却颇多不善,对左右随员小声道:“小子何勋?班剑侍立,竟敢居我之前!”

身边人听到这话,脸色便是一变,忙不迭摆手阻止道:“四郎慎言……”

陶夏冷哼一声,不再说话,只是脸色仍有几分阴郁。

此时在行宫之内,皇太后已经装扮停当,正安坐等待众臣前来请驾。突然她似乎想到什么,环顾左右片刻,而后才问道:“琅琊王在何处?”

周遭几名台臣家眷暂充的女官听到这话后愣了一愣,一人疾行出殿询问片刻,而后才匆匆返回禀告道:“昨日丹阳长公主请琅琊王去观雅戏,至今未归。”

“我家这娘子倒是爱护幼弟,不过今日不同以往,怎能因玩戏荒废正事。快去将琅琊王请来,稍后与我一同出发郊祭。”

皇太后微笑一声,然后吩咐女官道。

两名女官领命退出,过了大半刻钟才匆匆行回,只是并没有带来琅琊王,只有兴男公主随行来。

“兴男,你兄弟怎么还没来?若是再晚,可就要错过吉时了。”

皇太后看看天色,脸上隐有焦虑,她早得通传,群臣已经进了行宫,过不多久就要到达。

“母后,阿珝昨夜玩得尽兴,到现在还没起身呢。今天正礼之日,他这么小的年纪去了若是出错,还要遭受责难,不如待在园中惬意。母后你放心去吧,我会照顾好二弟。”

兴男公主上前施礼,而后回答道。

皇太后听到这话却有几分不悦:“阿珝他素来沉静稳重,较之……”

“咳咳……请诸位女史稍退片刻,我有一些私话要同母后讲。”

兴男公主咳嗽两声,摆摆手屏退左右人等,只余两名信得过的女史,继而才正色对皇太后说道:“母后,皇帝已是履极,已经不是怀抱中物,哪能这么在人前作比较!”

得了提醒,皇太后才自觉失言,不免有几分懊恼,待见到女儿略显嗔怪的眼神,便又有几分尴尬:“我近来也是思虑太多,一时疏忽,幸得兴男你提醒。不过阿珝他素来知礼沉静,让我省心,你倒不用担心他失礼人前。今日祷天祭祖之后,尚要飨宴三军。母后终究是个女流,我家总要有男丁在场,才好礼下内外。”

兴男公主听到这话,忍不住叹息一声,上前道:“母后你怎么计浅如此,阿珝他虽然得爵,至今没有出阁任事,你让他以何身份随你通行?”

“他是皇帝嫡亲兄弟,先帝嫡子,如今皇帝尚在都中,由他代劳有何不可?”

接连被女儿诘问,皇太后脸色也有几分僵硬。

兴男公主闻言后则顿足道:“今次创建行台,本就为传诏勤王讨逆。母后你携阿珝入场参祭,旁人会做如何想?天无二日,皇帝缺席正要拷问群臣是否已尽臣责臣礼,这种事怎么能够代劳?如今外间尚有几位舅舅,尚有我家阿翁并夫郎。母后你携阿珝外出,让阿珝如何自处?让外间那些人如何自处?他们来日是要讨逆,还是要拥立?”

“兴男你越发放肆了!”

皇太后脸色一沉,语调也彻底冷了下来,不过兴男公主这番话却让她心绪受到极大震撼。她让琅琊王随行,确实是作寻常妇人之想,长子既然不在,次子代劳有何不可?

见母后发怒,兴男公主也自觉态度有些不妥,跪拜下来低声道:“我一时情急冲撞母后,还望母后见谅。只是今日郊祭,阿珝是无论如何不能随行的,还请母后三思啊!”

皇太后闻言后默然,脸色变幻不定。兴男公主的规劝她已经听到了心里去,也觉得自己这念想过于天真,没有考虑到此举会给旁人传递怎样的讯息。心中懊恼之余,更多的则是悲伤,哀于自身的悲惨身世。早年先帝在时,她只要安居苑中教养儿女即可。先帝驾崩后,又有大兄打理内外政事。

到了现在,她所依靠的尽皆倒下,才觉世事之艰难,人心之险恶。就是这么一点小念头,内中都包涵诸多考量才能做出决定,益发让她有精疲力尽之感。

想着想着,皇太后眼角已经有泪水滑落下来。她仅仅只是一个恪行守礼的妇人而已,这纷纷扰扰的大势,于她而言实在是太沉重,难以担当啊!对于时势的认知,甚至不如自己的女儿见解深刻。

沉默良久之后,皇太后才开口道:“兴男,母后……”

正在这时候,门外鼓吹声大作,旋即便响起群臣山呼叩首之声。

“母后不要再无谓多思了,你信不过旁人,该信得过女儿。我深信我家夫郎之言,来日必能扫平叛乱,收复京畿!”

兴男公主深深下拜,然后才疾行退下,由侧门离开殿堂。

皇太后深吸一口气,强打起精神来,待到门外再作请言,才长身而起,在一众复行入殿中的女官们簇拥中,缓缓行出殿堂。而后又在庾怿等人的护拥中,登上了大辇。

看到皇太后身边并无琅琊王身影,沈哲子也松一口气,看来自家娘子办事还是稳妥。早先皇太后无意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态度,让他有所警惕。

自家这岳母对政治信号有多迟钝,沈哲子也是多有领教。假使琅琊王在今天露面,在有心人眼里不啻于皇太后默认或暗示琅琊王可为国继,不乏有人会妄动肝肠,比如自家老爹。勤王救驾,亦或拥立新君,一旦有了两个选择摆在眼前,再落实到行动上,便会有极大的不同。

接了皇太后之后,一众人再徒步行到京口南郊。这里早已经用土石搭建起高高的祭坛,群臣于坛下跪拜,庾怿则登台趋行上前由皇太后手中接过祷文,立在台前高声吟咏。

祷天之后便是祭祖,司马家的祖宗们也算是开了眼界,由洛阳转到长安,在长安到了建康,如今又在京口露了露面,阅历可谓丰富。

这一场冗长的礼节后,沈哲子也是跪得腰膝酸软,待到祭坛下鼓响,便与其他职任统兵之将一同退场。

三通鼓响毕,群臣也已经尽数转移到祭坛下的望台上坐定,接下来便是各军入场。首先入场的乃是如今归属行台直辖的南徐军队。这一支军队成分比较复杂,除了淮北军和京口本地招募之外,还有吴中各家帮忙凑起。像徐茂等早先的流民帅,如今也被分入这支军队中。庾翼如今也在军中担任督护,只是不得假节。

步骑甲士们缓缓行过祭坛,对上叩首山呼,而后徐徐退到右边列阵。接下来便是沈哲子暂任督护的东扬州军队,那豪奢的军备一俟登场,便吸引了所有人目光。看台上不乏有人高呼“壮哉吴中儿郎!”

各方军队统统列阵完毕后,庾怿再次登台,面对众军高声诵读讨逆檄文,刑白马而誓三军。檄文之后,军乐响起,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铿锵的鼓点,壮烈的鼓吹,几首军乐行过之后,整场仪式便将近尾声。沈哲子等受节统兵之将则被指引上台,接受正式的任命。

荆州刺史陶侃进号征西大将军,使持节,大都督,为勤王各军之首,统领平叛事宜。江州刺史温峤进号骠骑将军,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中军将军王舒进号卫将军,持节职事如故。徐州刺史郗鉴、东扬州刺史沈充亦如故。

随后又是其他各州郡长官,或加侍中,或加散骑,像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吴兴、义兴、晋陵、襄城等郡,也都各领持节督本治军事。那么一通节杖发下来,等到沈哲子再去领他这个假节时,便颇感索然无味。

然而看在其他人眼中,却都不免有些眼热,十五岁假节而领军,简直是国朝未有之厚遇。假节之外,沈哲子应该有的政治待遇也终于发下来了,驸马都尉,行丹徒太守。虽然只是比两千石,但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两千石大员了。

其实本来皇太后还打算再加一个四等将军衔,但沈哲子也知道他现在有多扎眼,能推的还是推了。否则来日战场上混战,或许就要小心提防背后冷箭。

即便是如此,当沈哲子领封下场之后,也感觉到不少冷飕飕的目光向他投射过来。比如代表其父到场的王允之,比如陶侃的两个儿子等等。

王允之对自己怀有怨念,沈哲子还可以理解。可是陶侃那俩儿子对自己不顺眼,沈哲子便有些不能理解了。不过再想一想陶侃这些儿子有多极品,他便也释然,心内还念着稍后要见一见同行而来的陶弘,问一问他们为何来得这么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三国:赵云师兄,简化技能就变强我就是能力多点你们慌啥女主她恶毒且万人迷2最后一个发丘天官后代一不小心赖上你万古神帝飞天鱼无弹窗穿书后,极品丈母娘她靠空间暴富综漫空间只有我知道剧情顶级Enigma的专属抑制剂神王令愚弟奥丁我家的厕所通异界霸道首席嗜宠妻异世东京,携美丽式神驱邪除灵宠妻狂魔:快穿之男神宠上身跪在老婆女儿坟墓前哭,重生八三嫁死人?她随军一夜怀双宝了坑爹萌宝已上线从遇见云韵开始灵气复苏华娱从男模开始
经典收藏我爹是奸臣续命大明朝乱世黑马我在汉末当后浪殿下,请离开我的棺材陛下,不能嫁公主抵债啊!龙飞凤儛我保驾带着系统做胤禛替身秦时之七剑传人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特种兵之至尊高手三国懒人穿越1840年到美洲建立大明帝虎啸三国三国之飞将再世日月余晖超神妖孽兵王大明最后一个大帝
最近更新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清宫秘史十二章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寒门状元路道藏辑要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明朝的名义史上最强县令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铁骑红颜:大秦霸业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英烈传奇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水浒之往事随风大唐躺平王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穿越之原始之路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 汉祚高门txt下载 - 汉祚高门最新章节 - 汉祚高门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