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月麒麟

首页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周神相:不信东风唤不回长生界我在神话三国当仁君退婚后,高冷女帝后悔了凤破龙榻:腹黑皇叔,请宽衣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带着农场混异界鹰视狼顾弘农杨氏,恭送大汉!我就一昏君,能有什么坏心思?
皇兄何故造反? 月麒麟 - 皇兄何故造反?全文阅读 - 皇兄何故造反?txt下载 - 皇兄何故造反?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七百八十一章 想必你们也看出来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送走沉翼等人离开行宫,看着面前摇动的烛火,朱祁玉陷入一阵沉思。

任何一个王朝走到末期,逃不开的就是财政问题,大明自然亦是如此。

当然,这句话反过来说,也同样成立。

当财政问题严重到火烧眉毛的地步的时候,一个王朝也就该走到穷途末路了。

游荡百年,朱祁玉亲眼见过,自己那位穿着打补丁龙袍的后辈皇帝,是如何的勤俭,但是,要知道,就在那位登基前二十年的时候,朝廷还能起万历三大征。

都说万历荒废朝政,苛收矿税,天启宠信阉党,一手遮天,可他们在位的时候,大明固然积弊重重,却不至于被逼的没有钱粮可用。

可到了崇祯年间,短短十年,大明的国库便空空如也,钱到哪里去了?

当然不会在百姓手里,不然的话,各地也不会烽烟四起。

朱祁玉虽然盘桓在紫禁城中,但是历经百年沧桑,他的目光比崇祯要透彻的多。

这些钱粮,无非是进了各地官员的囊中,进了那些走南闯北的商贾手中。

想那徐阶谓之清流,可家中田亩竟能超过二十万亩,数万织工,这样的人,被称为官场楷模,可以见得嘉靖朝的官场,已经烂成了什么样子。

数遍整个大明晚期,真正能称得上清流的,实际上也就海瑞一人。

不为别的,就因为这个人,敢说实话!

治安疏里,海瑞写‘天下人不直陛下久已’,这是实话,事实上,最迟从嘉靖的时候起,大明的皇帝,就已经掌控不了大臣了。

嘉靖以权术闻名,将朝堂上下玩弄于鼓掌之上,但是,作为一个皇帝,朱祁玉仍旧觉得他是可悲的。

诚然,他能够稳坐帝位,和能够控制朝堂脱不了关系,但是,控制和掌控是不同的。

大礼议让所有人认清楚了嘉靖是一个怎样的皇帝,所以,嘉靖朝的大臣,一边畏惧帝威,一边又胆大包天,欺上瞒下。

一边阿谀奉承,海晏河清,一边又自谓清流,不与严党为伍。

嘉靖能控制朝堂,但是,控制不了人心。

整个嘉靖朝,看似歌舞升平,一切尽在皇帝掌控之中,但是实则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满朝上下,只有海瑞敢说实话。

那时初到淳安县上任,海瑞便揭开了官场上最大的一块遮羞布。

区区一个七品县令,每年的常例银核算下来,近两千两银子,是俸禄的十余倍,这还是在‘两袖清风’,不贪渎,不受贿的情况下,官场上下默认的收入。

全国一千四百二十七个县,一百六十三个府,三十二个州,一个个的官员,趴在百姓的身上吸血盘剥,恶之若此。

然而在嘉靖的耳边,日日回荡的却是皇上圣明,天下太平,万民称颂,海晏河清。

日子久了,嘉靖自己都相信了,安心在道观修道,岂不知,大明社稷,已在他手中走向了倾覆的道路。

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也是朱祁玉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话。

朝无正臣,天子必受蒙蔽,即便帝位坐的再稳,眼不见百姓苦难,耳不闻天下真相,则社稷终将崩塌倾覆。

正因于此,很多的手段,朱祁玉不愿去用,有些底线,朱祁玉也不愿去破,所以很多时候,他选的是更难走的路。

可是路越难走,或许正意味着,那是对的方向。

道德经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须得时时刻刻谨慎小心,不可放肆妄为。

所以即便是看过了百年风云,朱祁玉在推行每一项政令的时候,依旧斟酌再三。

母庸置疑,这其中,财政问题是重中之重。

治国之道,说难也难,说易也易,最紧要的,无非财政与吏治而已。

国库有钱有粮,官员能奉公自守,国力自然蒸蒸日上。

上林苑一事,说白了,是吏治的问题。

朱祁玉心里清楚,像是陈庸这样的人,朝廷里大把大把的。

身在一个冷清衙门,前途无望,满脑子只想着怎么捞银子,保官位,贪腐行贿两项全能,但是唯独不会好好做事,这其实是如今很多衙门的现状,尤其是地方上,这种状况并不罕见。

而且说起来,这种风气之所以会兴起,其实和王振脱不开关系。

往前倒太宗,仁宗,宣宗朝,别的尚且不说,至少吏治尚算清明,这其中既有洪武朝严刑峻法的威慑,也有历代天子的约束。

但是到三杨逝世,朱祁镇偏听偏信,任由王振擅权,短短几年的时间,吏治便受到了彻底的破坏。

王振大肆收受贿赂,凡入见者,少则需进百两,多则上千两,令官场之上,行贿之风盛行。

卖官鬻爵,将朝廷官职明码标价,更是让铨选制度形同虚设,无数德行不修,只知熘须拍马之辈走马上任。

这些人到任之后,对上阿谀奉承,大行贿赂之风,对下盘剥百姓,消耗民力,令官场风气污浊不堪。

朱祁玉当然能看得出来,刚刚在殿中,陈镒感叹于他对吏部的轻拿轻放。

但是,除开对王文的偏宠,朱祁玉更清楚的是,去岁的京察,本质上并不是一次彻底的以澄清吏治为目的的行动。

那个时候,他刚刚登基,朝中有大量顽固的太上皇一党,与其说那是一次整饬吏治的行动,其实更像是以吏部为尖刀排除异己。

不管外界如何议论,但是朱祁玉自己,对于这些事情,认知是很清晰的。

那次京察,衡量官员的标准除了才能,德行,更重要的是立场。

借着那次机会,他把一些德行不修,才能不足,更重要的是,立场坚定支持太上皇的大臣,给统统贬谪了出去。

但是,出于稳定朝局的考虑,很多立场中立或者是亲近新天子的大臣,哪怕存在问题,也依旧没有过分苛责。

如果纯粹以朝政的角度而言,这样做其实是有问题的。

可是,朱祁玉心里也同样明白的是,很多时候,道理和利益,是要取平衡的。

他当然不是朱祁镇那样任性妄为的君主,也不是嘉靖那样只顾利益的权谋之徒,但是,这不代表,他是一个只会拘泥于道理的君子,该变通时变通,该持正是持正。

朱祁玉清楚自己的方向是什么,也知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目的是什么,坚守本心,一切就不会出错。

至于这其中的取舍得失,是一个君王也必经之路,没什么好说的。

既然京察的核心目的并非整饬吏治,那么,拿这一点来苛责王文,显然是不妥的。

只不过,这些话,明面上不能说出来而已,落在朝臣的眼中,也只能是天子对王文的偏爱了。

当然,即便京察的核心目的不是整饬吏治,但是,也对澄清官场是有一定作用的。

至少,朱祁玉能够担保的是,如今的朝堂上,重臣当中,大多是能够持正的。

似于谦这种纯纯两袖清风,家无余财,全心全意为大明奉献的道德模范就不说了,其他的重臣,诸如沉翼,陈镒,乃至是江渊,朱鉴这些人,固然性格各有不同,立场也有殊异,但是至少在德行一道上,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当然,身为朝廷重臣,他们也不可能跟于谦一样,纯靠俸禄过日子,常例银子,炭敬冰敬之类的灰色收入,该有还是有的,不过贪污受贿这种事情,基本是不存在的。

这一点,朱祁玉是有把握的。

这也是他迄今为止,除了于谦和王文之外,鲜少对大臣有所偏宠,或者说基本没有将很多大臣收为左膀右臂的原因所在。

天子的信任,很多时候其实是双刃剑,稍有不慎,若是宠信的人德行不修,那么,便是奸臣奸宦,对于朝堂社稷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天子居九重,不偏不倚,实际上才是最理想化的状态,可惜,这基本不可能做到。

而且,即便是朱祁玉能够谨慎自守,但是,如今能够保证的,也只有朝堂上重臣的基本操守,底下的很多官员,依旧旧习难改,上林苑之事,就是一次典型事件。

京城官员尚且如此,更不要提地方上,只怕更是严重。

这些事情,朱祁玉心中都有数,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帝王,最重要的,就是要沉着冷静,不能任性妄为,哪怕做的是对的事,也是一样。

借着上林苑监一事,朱祁玉原本可以掀起一场吏治整顿,但是,显然,现在并不是一个好的时机。

吏治固然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军屯,互市,漕运,赋役,朝廷当中亟待处置的事情有很多,还是要一件件来。

至于财政问题,它跟吏治息息相关,但又不尽相同。

还是那句话,历来财政,无非开源节流,所谓节流,实际上就是整顿吏治,清查账目。

吏治若清明,百姓身上的担子轻了,国力自然就会渐渐恢复,这也是大多数的继任之君,首要整饬吏治的原因所在。

但是,朱祁玉的身份和普通的继任之君不同,所以,相较于节流,他选择的是开源。

互市是一次尝试,如今看来,还是比较成功的。

那么,接下来,开海也是一条路子。

朱祁玉有往后百年的眼界,自然能够看得出来,大明在嘉靖末年,实际上已经气数将尽,但是生生出了个张居正,又为大明续命数十年。

而事实上,张居正改革,并非他一人之功,更重要的,其实是有隆庆开关的基础支撑。

一条鞭法,说白了,也是澄清吏治,其核心是将所有的赋税归一,缴纳银两。

很多人都会将注意力放在推行一条鞭法的难度上,但是事实上,一条鞭法最难的地方,不在怎么推行下去,而在于大明需要有这么多的银两,百姓手中需要有这么多的银两,才能真正实施起来。

而这一切,和隆庆开关脱不开关系。

所以,开海对于大明来说,不仅仅是互通往来,商贸繁荣,更重要的是,只有开海,才能真正的革除苛捐杂税的积弊,重整吏治。

更不要说,开海本身带来的经济利益,就足以让人动心。

但是,道理谁人都懂,可真要做起来,却并不简单。

且不言海禁乃是祖宗家法,就算是绕过这一条,单论开海的实际难度,也并不小。

和互市一样,开海首要考虑的,不是别的,就是安全问题。

当初朝廷禁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海盗肆虐,这个问题,迄今为止,也没有解决。

郑和七下西洋,除了煊赫国威之外,其中也不乏要剿灭海盗的意图在。

但是,这显然很难,海上风波诡谲,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加之海疆辽阔,远胜于陆地,海盗零零散散,想要将其彻底剿灭,其难度不亚于要在茫茫草原上剿灭各个草原部族。

所以从理性角度来看,最好的办法,就是禁绝海上贸易,大明的子民只要不出海,在陆地之上,安全自然可保无虞。

这是无奈的办法,但是,也是最稳妥的办法。

事实上,若不是朱祁玉看到了隆庆开关给国家带来的好处,看到了一条鞭法改革的基石所在,他也不会有这个想法。

但是还是那句话,想要付诸实施,实在是太难了。

他不可能将这番道理,说与诸大臣听,而想要开海,必要解决的就是海上安全问题, 想要解决,就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落到实际的政务当中,其实就是下西洋!

可就连朱祁玉也不得不承认的是,如今的下西洋,对于朝廷来说,就是赔本的买卖,而且,是大赔特赔。

所以,他能够在登基之初,就推行互市,但是,关于开海一事,却迟迟没有任何的风声。

甚至于,就是下西洋,也只能趁着这次上林苑监之事,先旁敲侧击的铺垫一番。

真正想要做起来,不花个几年的时间,怕是没有什么希望。

但是,还是那句话,再难的事,只要方向是对的,也要去做!

揉了揉眉心,朱祁玉收了收纷乱的思绪。

虽然说,饭要一口口吃,事情要一步步做,但是,时不我待啊……

“舒良?”

“奴婢在。”

空旷的行宫当中,不知何时,已经多了一个躬身侍立的东厂提督。

“朱仪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陛下放心,一切照您吩咐的进行,小公爷那边,已经开始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福妻嫁到快穿之作精美人又被男主盯上了貌美继室摆烂后,禁欲权臣他慌了慕林凡仙飘渺传绿茵三十六计万古神帝飞天鱼无弹窗嫁死人?她随军一夜怀双宝了三国:赵云师兄,简化技能就变强原神:执行官可以疯批但你别变态逆天萌兽:绝世妖女倾天下我毒士圣体,女帝劝我冷静我靠键盘征服黑化大佬上门女婿叶辰绝代武神修仙界的捡尸人侧妃每天都想逃跑透视牛医虚竹传人的足球之旅北明不南渡
经典收藏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军婚燃烧:媳妇太彪悍晋风圣雄之名三国之武皇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三国之汉室再兴三侠五义,开局反派小王爷王爷深藏,妃不露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红楼群芳谱虎啸三国大唐:属于我的贞观盛世三国开局就送大礼包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制霸大宋之奸臣传三国懒人
最近更新穿越之原始之路寒门状元路巨宋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冰临谷云起惊鸿客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明朝的名义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高门庶子
皇兄何故造反? 月麒麟 - 皇兄何故造反?txt下载 - 皇兄何故造反?最新章节 - 皇兄何故造反?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