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开

美味罗宋汤

首页 >> 金鳞开 >> 金鳞开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这县衙深藏不露国士秦歌一曲从绝地求生开始的抗日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刀尖上的大唐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锦衣血途明末:从土匪到列强退婚后,高冷女帝后悔了
金鳞开 美味罗宋汤 - 金鳞开全文阅读 - 金鳞开txt下载 - 金鳞开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六八零 旌旗荡野塞云开(3)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崇祯、隆景两个时代或许是大明文武官员们最为向往的时代了。

在文官而言,大明连年开疆拓土,几乎疯了一样吞并藩属,打击蒙鞑、瓦剌,每个月就多出一个县,甚至一个府。这些地方都需要官员治理,乃至于只要识字就能吃皇粮。

对于武官而言,北伐国策坚持到了第三年,兵部给了更多的编制,百分之八十的军官职位都虚位以待,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升迁问题。尤其大明的战术战法武器装备,根本不是蒙古人能够抵御的,战役上的获胜毫无悬念。

对于百姓而言,生活却未必十分惬意。

按照《皇明通报》的说法,大明百姓在隆景三年摆脱了赤贫线,全体进入温饱线,美好得让人几乎不能相信。南方一直唱对台戏的《士林报》为此还特意深入山陕甘边疆,果然没有找到赤贫人家。

既然大家都能吃饱饭,为什么还不惬意呢?

因为在这道光彩炫目的光环之下,是所有赤贫人家都被强制迁徙去了河套、辽宁、海西、台湾、澳洲、安南——如今恢复了交趾布政使司的编制。

支持这种做法的士人认为,既然有些地方贫困得无法养活生民——有的地方数年不曾下雨,百姓每天只能喝一口水,更别提洗漱了——国家出钱将他们迁徙安置,这是千古德政。

这种看法多在牧民官中传播,因为他们走下去之后,发现人若不走,只能在当地熬死。根本不可能有其他任何办法解决问题——难道还能让老天爷下雨?谁都知道祈雨只是心理安慰,当不得真。

然而也有许多人表示反对,认为人生于斯死于斯,这份故土情节是应该被理解的。就算他们渴死饿死,也是求仁得仁。朝廷以强制手段,近乎流放地将他们送去边疆、蛮荒之地,这根本谈不上德政,反而是暴政!

朱慈烺并不介意这种声音,但凡说这种话的人多是不掌握资源的闲人。在这个国家里,只有掌握了军事、民生资源的人才有资格和能力对国策产生影响。至于那些杂音。权当给他们一个发泄口,消耗多余的精力罢了。

而且一旦这些人进入官场,牧守一方,他们也会立刻转变思想,为了百姓的生计。或是为了自己的政绩,将治下赤贫百姓押送去朝廷指定的遣送点。

在如今的技术条件之下,大规模的移民安置肯定不会和《皇明通报》上鼓吹的那样幸福美好,尤其是前往台湾、澳洲和交趾的百姓,虽然他们大多是南方人,但仍旧会死在地方传染病和瘴疠之下,这种“阵痛”恐怕要到第三代移民才能缓解。

不过大规模人口迁徙,以及严苛的移民、流放标准。却带来了社会稳定,几乎到了路不拾遗的程度——当然,这也与警察局为了完成指标采用的钓鱼执法有很大关系。

大明人口的稀释。使得地价进一步下跌,农民继续耕种中下等的田地已经显得得不偿失,往往在地里撒一把最易活的苜蓿种子,然后让它们自生自灭。若是丰收了,除了家里喂牲口,还能拿去卖。也算一笔额外收入。

曾经只种在边角废地的番薯、土豆、玉米,如今也开始堂而皇之地占据了成片的土地。

虽然它们的用处已经不再是当初的救命粮了。

时光如梭。朱慈烺终于在一连串的好消息之下等来了冬至。许多地方仍旧将冬至视作新年的开始,对于朱慈烺而言。冬至则是一年辛苦劳作终于结束标志。

在隆景三年,货币发行量终于能够满足广大国土的需要了,当然,这也有朝鲜、日本的功劳。大明从这两国进口了大量的钞票纸,质量并不比大明自己生产的差,而量却更多。

只要钞票能够稳定下来,朱慈烺也就不用担心国内的白银储备了。后世百姓都只关心手里的钞票,谁会关心国库里的黄金白银?只要大家淡忘了黄金白银,那么大明在对外的金融战中就有了可以动用的武器。

因为现在的欧洲还是金银本位,而且根本没有金融防御的意识。大明要想派兵打过去还不现实,但通过金融商贸对他们进行一轮不见血的掠夺,却并不困难。

这件大事了结之后,朱慈烺的心事就放了一半。

剩下那一半,就是太上皇帝出巡的事了。

崇祯和周后眼巴巴地又等了一年,还好宫中有皇太孙可以逗弄,也不觉得无聊,但对于久久不能成行还是颇有怨念。

“又是一年了,你那个天气预报还没弄好么?”周后催着朱慈烺道。

朱慈烺对崇祯和周后的拖延借口主要就是“天气预报”。开始只是采集气象信息,找到各地的气象规律,比如温度变化、旱季雨季、降雨量如何。在朱慈烺的说法里,只有掌握了这些信息,才能让南幸更安全舒适,是皇帝儿子的一片孝心,希望能够得到成全。

实际上气象局的设立则是为了指导农业耕作,也能防止地方官员滥报灾荒,借着天高皇帝远欺瞒朝廷,骗取救济粮。

至于预报本身则纯靠有经验的农老进行预测,可靠度极低,也属于“搭架子”的工作。

“气候问题倒是解决了,不过儿子觉得,如果明年再南幸大概更好些。”朱慈烺道。

周后不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瞬间就被朱慈烺转移了注意力,问道:“为何会更好些?”

“母后,明年朝廷要在京师推行一种大机器,值得一看。”朱慈烺笑道。

周后对此毫无兴趣,抿了抿嘴唇,长长地一眨眼,目光却已经斜向飞了出去。崇祯倒是很好奇儿子到底弄出了什么机器,连声追问。

“是用蒸汽机驱动的犁机,车腹下方有铁钩。刺入土中之后,犁机启动,铁钩自然犁出一道道田垄,一日之间能做出两倍于牛耕的活计。”朱慈烺说道。

在田间,两牛加一个壮劳力,一天也就能犁个二亩、三亩地。若是再加大工作量,牛也吃不消。如今换上了蒸汽机,虽然行得慢,但犁得更深,不需要停机休息,只要不断加煤就能一直干下去。

之所以只是两倍的产量,一则是田地不够大,二则是蒸汽犁机吃煤吃水,而且还时常会出现故障。

“只要两个人,哪怕是女子都能驾驭。”朱慈烺道。

崇祯听了十分激动,连声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看了这犁机之后再商议南幸之事吧。”

一旁的王承恩听了心里偷哭:奴婢们整日介被那些商贾缠着问何时南幸,好像骗了他们的银子一般。求皇爷饶了奴婢,早点走完这一遭吧!

朱慈烺当然应声承旨。

其实蒸汽犁机真正要大显身手的地方还是在海西黑土地上。

那里地广人稀,积年冻土,还都是荒地,人工开垦成本太高,利用机器开荒才是信价比最高的选择。何况现在的蒸汽犁机优势还不明显,在华北平原这样的熟地,说不定还会被牛比下去——牛虽然要休息,但不会突然之间掉链子。

等来年春耕只是用犁机在京师附近弄一片实验田,看看效果罢了。

现在蒸汽机车虽然能够走起来,但速度太慢,再多承载点东西就彻底趴窝了。总算大明科学家对农业并不陌生,所以想到用它的自重来耕地和轧路,倒也算是物尽其用。

在推广数学教育之后,蒸汽机的改良进展喜人,故障率和动力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至于太上皇帝陛下看了是否会失望,那就是他自己的事了。反正朱慈烺本人并不指望这种蒸汽犁机能够瞬间解决大明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肯定是个长达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漫长过程。

土地上的劳动力也并不会因此彻底解放出来,因为大明还没有发明出收割机。他们仍旧需要在丰收的季节下地干活,与天候抢时间。唯一的改善就是乡勇每年多了一个月的训练时间,对于民兵而言战斗力又上去了一截——这种训练强度,已经超过万历之后的京师三大营了。

一切都在缓慢而有序地朝前挺进,越来越多的农家子弟放下锄头,步入课堂。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进入技校,学习木、铁等技艺,成为未来的产业工人。相比他们更有优势的富家子弟则选择了法政学院,走向更广阔的仕途。

杏林大学的规模也逐年扩展,为整个帝国培养出更多的医生。只是因为中医对执业医师的要求太高,所以各省的医学堂只能培养出医生这一级别,解决一般常见病症,疑难杂症则只有指望杏林大学的医师出手。

如果只看京师和江南地区,大明的确焕然一新,彻底从国变的阴霾中走了出来,展现出欣欣向荣之姿。

“他们的新生儿不需要担心天花肆虐,他们的老人有朝廷负责赡养,他们的年轻人只因为是这个国家的子民就可以享受教育,通达事理。即便寻常人家也如贵族一样富有涵养。如果让欧洲的贵族们来这里看看,肯定会让他们羞愧地无地自容。”

布莱士?帕斯卡在他的日记中记录道。(未完待续)

ps:求月票,求推荐票!!谢谢大家支持~~!另外抱歉今天第二更可能有点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七零穿越:最强军官的锦鲤妻一不小心赖上你万古神帝飞天鱼无弹窗四合院之我是刘光齐还没穿越,我就有神级资质了?斗罗:唐三带我加入武魂殿豪门第一少奶奶吞噬神域凡仙飘渺传曹贼穿书后,极品丈母娘她靠空间暴富重生之冷面王爷的娇俏王妃柠檬精老公的马甲掉了游戏制作:论玩家为何又爱又恨嫌我累赘分家,哥嫂肠子都悔青了最强帝尊在都市逝者敲门慕林宇宙职业选手原神:我南宫问雅,摸谁谁傻
经典收藏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三国开局就送大礼包大唐:属于我的贞观盛世日月余晖三国:签到三年,成为绝世战神回到大汉打天下唐哀帝,中兴大唐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天下长安王爷深藏,妃不露乱世黑马明末好国舅超神妖孽兵王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秦时之七剑传人春风玉露战神薛仁贵,大唐第一猛将亮剑:一亿碎片
最近更新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三藏还俗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万浪孤舟,沧海一粟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铁骑红颜:大秦霸业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寒门状元路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冰临谷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大楚武信君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金鳞开 美味罗宋汤 - 金鳞开txt下载 - 金鳞开最新章节 - 金鳞开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