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演启动后,意外接踵而至。
联合侦察阶段,我方无人发现一股“恐怖分子”,依托跨国山林的复杂地形构建据点,不仅配备重型武器,还设置了多处诡雷区,更棘手的是,据点周边有平民被挟持,清剿行动需兼顾战术打击与平民安全。
联合指挥会议上,外军指挥官提出“饱和火力覆盖后强行突入”的方案,认为这样效率最高。
海涛立刻摇头反对:“平民安全是底线,就像阅兵时我们既要追求气势,更要守住安全规范,不能为了胜利忽视生命。”
他当场铺开地图,结合卫星侦察数据,提出“多点渗透、精准解救人质、分区清剿”的方案——由我方特种分队利用地形隐蔽渗透,在外军火力掩护下解救人质。
三国部队按区域划分清剿责任,通过统一的数字化指挥平台共享实时态势,确保火力不重叠、行动无冲突。
方案起初遭到部分外军军官质疑,认为我方战术过于保守。但海涛坚持用实力证明,他抽调团里经验丰富的特战骨干,联合外军侦察兵开展模拟演练,将阅兵时的“精准走位”转化为渗透时的“毫厘不差”,队员们在复杂地形中如同猎豹般隐蔽移动,动作整齐划一,精准避开模拟诡雷区。
外军教官看后不禁赞叹。
“这种协同精度,堪比阅兵分列式!”
正式行动当天,天刚破晓,联合部队按预定方案展开行动。海涛坐镇联合指挥车,通过多语种指挥终端同步调度三国部队。
我方特战分队如利刃般潜入据点外围,凭借精准的战术配合,悄无声息解决了外围警戒的“恐怖分子”,成功将12名平民转移至安全区域。
就在清剿主力准备推进时,突发意外。
一处诡雷区被触发,外军一支分队陷入困境,退路被炸毁,正面遭遇“恐怖分子”火力压制。
情急之下,外军指挥官用生硬的中文呼喊支援。
海涛立刻下令:“王勇带装甲分队从侧翼迂回,用烟雾弹掩护;我方无人机提供实时火情引导,外军火力分队按标定坐标实施压制!”
命令下达后,各部队协同如行云流水。
王勇率领的装甲分队迅速穿插,烟雾弹在战场上空形成一道屏障。
无人机实时传输“恐怖分子”火力点位置,我方与外军的火炮同时开火,精准摧毁目标。
被困外军分队趁机突围,全程仅用18分钟,无一人伤亡。
突围成功后,外军指挥官握着海涛的手,由衷敬佩。
“海团长,你的指挥精准又果断,就像你们阅兵时的节奏,分秒不差!”
海涛笑着回应:“联合行动,就该像一个方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后续清剿中,海涛将“阅兵协同”发挥到极致。
我方步兵分队的灵活穿插与外军装甲部队的火力突击互补,我方无人机的持续侦察与外军特战分队的精准狙击配合,短短三天就完成了山林据点的全面清剿,抓获全部“恐怖分子”,收缴大量武器装备。
军演收官仪式上,联军总司令亲自为海涛颁发“联合反恐卓越指挥勋章”。
称赞道:“海团长带领的部队,用‘极致协同’打破了跨国作战的壁垒,是这次军演最亮眼的存在!”
归建途中,王勇不解地问:“团长,你怎么总能把看似不相关的阅兵经验,用到各种复杂任务里?”
海涛望着车窗外掠过的军旗,轻声道:“阅兵练的不只是步伐,更是纪律、协同与担当。不管是营级作战、跨军种协同,还是跨国联合任务,守住这些核心,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刚回到团部,新的任务已接踵而至。
上级要求该团组建专项分队,参与国际维和行动,赴某战乱地区执行人道救援与安全警戒任务。
不同于军演的模拟对抗,这次是真实的战乱环境,面临的是不明武装的骚扰、复杂的地缘局势,以及繁重的救援任务。
“维和是军人的另一种战场,既要展现实力,更要传递和平。”
海涛迅速抽调骨干力量,组建维和分队,针对性开展防爆、救援、跨文化沟通等专项训练。
他将阅兵时的“形象意识”融入维和准备,要求队员不仅军事素质过硬,还要熟悉当地习俗、掌握救援技能,一举一动都要展现中国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抵达维和任务区后,分队刚搭建好营地,就遭遇局部冲突升级,大量难民涌向营地寻求庇护。
海涛立刻下令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设置临时安置点、搭建医疗帐篷、分发物资,同时部署警戒分队防范武装分子偷袭。
深夜,一名难民儿童突发急病,情况危急。
海涛当即安排医疗骨干携带急救设备,冒着零星枪声前往救治,全程护送儿童安全返回营地。
期间,不明武装多次在营地周边挑衅,试图干扰维和行动。海涛始终保持克制与警惕,一方面按国际规则开展警戒巡逻,用无人机监控武装分子动向,展现强大的防御实力。
另一方面通过当地部族首领沟通协调,阐明维和宗旨,避免冲突升级。
有一次,武装分子的流弹击中营地围墙,战士们情绪激昂,请求还击。
海涛冷静下令:“我们的使命是和平,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使用武力,就像阅兵时再难也要守住队列,维和也要守住和平底线。”
在维和任务区的一年里,海涛带领分队累计救助难民3000余人次,修复当地道路20余公里,协助重建学校3所,多次化解武装冲突风险。
当地民众为分队送来锦旗,用生硬的中文喊着“中国军人,谢谢!”
当海涛带领维和分队凯旋归建时,迎接他们的是鲜花与掌声。
上级再次表彰该团,称赞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铁血担当与和平情怀”。
站在团部的荣誉墙前,看着从营长到团长的一路勋章,海涛的目光愈发坚定。
从阅兵场的荣光到战场的磨砺,从高原驻训的坚守到跨国军演的协同,再到维和战场的担当,他始终带着“极致协同、永不言弃”的初心,在强军路上稳步前行。
他知道,军人的征程永远没有终点。
下一场任务、下一次挑战已在等待,但只要心中装着国家与人民,带着这支凝聚着忠诚与血性的部队,就没有跨不过的山、没有完成不了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