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半月、横跨数省的大规模全域作战实兵演习,不仅检验了海涛带领某师锤炼的全域作战硬功,更让他在演兵场上展现的战略视野、指挥艺术与攻坚魄力,被前来观摩指导的上级首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演习落幕次日,一纸越级提拔的命令打破常规——海涛由师级指挥员直接晋升为集团军领导,跻身战略战役指挥层级,开启了军旅生涯的全新篇章。
这场演习堪称新时代全域作战的“实战预演”。
蓝军凭借复杂电磁环境、立体防御体系和跨域袭扰战术步步紧逼,红军则需在数千公里战线上完成多域力量集结、跨兵种协同突击、全域保障衔接等一系列高难度任务。
作为红军地面作战核心指挥,海涛全程坐镇联合指挥所,既精准把控战略意图,又灵活调度战术力量。
突发战况一:蓝军电磁压制+无人机蜂群袭扰。
演习进入第三天,蓝军突然启动全域电磁干扰,红军指挥通信链路瞬间中断,同时数十架侦察无人机蜂群抵近指挥所上空,企图窃取指挥密密、定位核心枢纽。
海涛临危不乱,一边下令防空分队启用激光反制设备拦截无人机,一边果断切换至“星地一体+前沿潜伏哨接力”的备用指挥链路,依托预设的隐蔽通信节点,仅用十分钟便恢复全域态势共享,同时指令电子对抗分队实施反向压制,成功扭转通信被动局面。
突发战况二:关键桥梁被毁+纵深火力点顽抗,红军装甲集群向蓝军核心阵地推进途中,蓝军引爆预设炸药摧毁必经的跨江大桥,同时依托对岸山地部署多组远程火箭炮和反坦克导弹阵地,形成“断桥阻路+火力封锁”的双重屏障。
海涛没有硬拼,而是迅速调整部署:令工程兵分队在下游隐蔽水域搭建浮桥,吸引蓝军火力注意力。
同时调度陆航直升机搭载特战分队,从侧翼山谷超低空突入,摧毁蓝军火箭炮阵地。
再协调远程炮兵实施覆盖射击,压制反坦克导弹点位,最终装甲集群借浮桥快速过江,顺势撕开防御缺口。
突发战况三:后勤补给线遭特种部队破袭,蓝军特战分队潜入红军后方,炸毁一处关键油料补给站,导致前锋部队油料仅够维持2小时作战。
海涛当即启动应急保障预案,一方面令附近保障基地启用模块化油料集装箱,通过直升机空投至前沿集结点。
另一方面,调度伴随保障分队携带便携式加油设备,分批次为装甲车辆实施机动补油,同时指令后卫部队围剿蓝军特战分队,仅用40分钟便恢复补给链路,确保部队持续作战能力。
演习中,海涛展现的“三个超越”让首长们印象深刻:超越传统兵种界限的协同思维,将步兵、装甲、防空等力量拧成“一股绳”,实现1+1>2的作战效能。
超越单一战场空间的全域视野,同步把控陆、空、电、网多域态势,精准预判蓝军行动轨迹。
超越常规指挥模式的决断魄力,在多次突发战况中临机决策、快速响应,展现出极强的战场驾驭能力。
“这样能统筹全域、善打硬仗的指挥员,就该放到更重要的岗位上担重任!”
演习复盘会上,上级首长的评价一语中的履新集团军领导岗位,海涛深知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集团军作为联合作战中的重要战役兵团,不仅要统筹下辖多个师旅的全域作战能力建设,更要承接战略意图、衔接战术执行,成为全域作战体系中的“中坚枢纽”。
上任伊始,他没有急于烧“三把火”,而是带着演习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各师旅调研座谈。
他发现,相较于单师级别的全域协同,集团军层面更需要解决“多师联动、跨区协同、军种衔接”的深层问题——部分单位存在作战理念滞后、协同机制不健全、新质力量融入不深等短板,难以适应大规模全域联合作战的需求。
针对这些痛点,海涛牵头推出三项核心创新举措。
创新举措一:构建“全域作战云指挥平台”,整合集团军下辖各师旅的侦察、通信、情报、火力等数据资源,接入军种联合作战数据库,实现“态势一张图、指挥一条链、保障一盘棋”。
平台搭载自主研发的“战场态势AI分析系统”,可实时处理卫星侦察、无人机回传、前沿哨位上报的多维数据,自动标记蓝军核心目标、薄弱环节及机动轨迹,3秒内生成3套以上兵力部署方案供指挥员选择。
同时打通跨军种通信壁垒,与空军、火箭军指挥系统实现“一键互联”,火力申请流程从原来的“逐级上报-多层审批-指令下达”简化为“终端申请-平台审核-直接调度”,曾在一次应急演练中,成功实现12分钟内调用空军战机完成对突发出现的蓝军装甲集群的精准打击。
平台还配套开发了“离线应急模式”,即使遭遇强电磁干扰,仍可通过加密卫星信道保持核心指令传输,确保指挥不中断。
创新举措二:推行“新质力量模块化嵌入”机制,将无人机、电子对抗、网络攻防、无人作战车辆等新型作战单元,按“任务需求+能力互补”原则,拆分编组为12个模块化作战模块,每个模块配备专属指挥、保障人员,可根据不同作战场景,灵活嵌入各师旅作战体系。
在某次高原全域攻防演练中,“无人机侦察-电子干扰-无人破障-网络突击”的组合模块率先发力。
长航时无人机群对蓝军纵深阵地进行连续4小时抵近侦察,生成三维地形模型和目标分布图。
电子对抗模块实施定向干扰,瘫痪蓝军前沿通信节点。
无人破障车集群携带爆破装置,在雷区开辟3条安全通路。网络攻防模块远程渗透蓝军指挥系统,篡改其兵力调度指令。
随后,传统装甲集群与特战分队紧随其后,仅用2小时便攻克蓝军核心防御阵地,新质力量的嵌入使攻坚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50%。
创新举措三:打造“跨区全域保障联合体”,打破军种、区域界限,与沿线3个战略保障基地、5家地方交通集团、2家军工企业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签订《全域保障联动协议》,明确物资储备、运力调配、装备抢修等18项协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