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苦着脸对赵桓说道:“另外还有两个候选人,其中一个我们已经自行确定她与长公主有密切关系,而且是暗地进行的。
还有一个性格太过柔弱,担心她立不起来,要是这样的话,那咱们唯一的选择就是那个性格柔弱的女人。”
赵桓没有表态,这种事他不好说太多,对方拿主意就好。
两人也不是想征求赵桓的意见,他们提到的那个性格软弱的人,赵桓没有提出她与长公主有关联,说明他们的调查跟大宋这位提刑官的是一致的。
这个女人和她的家人与长公主没有勾连在一起,至少确保她不是长公主的人,至于性格软弱这一点,时间已经不等人,他们没有时间再去找其他人。
因为背景调查就需要占用大量时间,而皇帝说了要三天之内确定,只能赌一把,于是两人决定将那性格软弱的女子作为唯一的候选人报给皇帝辽仁宗,看皇帝怎么说。
赵桓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于是两人又向砚秋求了一颗吊命丸。
砚秋把药丸给他们的时候,说道:“这个药皇帝陛下服用之后固然可以清醒,甚至可以下床走动,但是会耗去他大半的生命潜能。
接下来皇帝会陷入深度昏迷,而且可能再也不会醒过来,你们一定要确定是不是已经准备好让他服用,如果不那么快服用的话,他还可能多活些时日。”
宰相和枢密使已经没有选择,谢过之后拿着那吊命丸便进宫去拜见皇帝。
他们进到了皇帝的寝宫,见到了麻公公,得知皇帝依旧昏迷不醒,麻公公已经多次尝试唤醒皇帝,但没有用,又不敢告诉太医院的太医,就只能干着急。
好在皇帝的呼吸虽然已经极度微弱,但依旧持续不断,并没有断绝。
终于等到了第三天,宰相和枢密使来了,还带来了最重要的吊命丸,马上由麻公公将吊命丸用水化开之后,小心地给皇帝灌了下去。
服下药之后又等了好半天,终于辽仁宗醒来了,他艰难地睁开眼,又用了好半天时间才聚焦。
麻公公担忧地对宰相和枢密使说道:“这一次陛下醒过来的时间比上一次要延迟了许久,可见那位砚秋大人说的是实话。
这种药多服用一次,效果就减弱一分,而且陛下的精神明显比之前萎靡得多。”
两人点头,终于等到辽仁宗神智基本恢复清醒,他看见宰相和枢密使,勉强挤出一抹笑,说道:“皇后确定了吗?”
宰相说道:“我们选了三个,但经过确认其中有两个实际上暗中与长公主有关系,所以最终确定了这一个。”
说着把那叠资料递给了辽仁宗。
辽仁宗苦笑说道:“我眼睛是花的,看不清字了,念给我听吧。”
宰相便把资料递给了麻公公,麻公公小心地念了一遍资料。
皇帝对这种中下级官员的女眷当然是没有什么印象的,都没有见过面,这种女眷因为级别太低,皇宫的宴会她们也是没法参加的,也就没有机会见到皇帝。
辽仁宗说道:“既然已经确定是她,那就定下来吧,朕已经没有时间再拖延了,尽早组织册封大典。”
宰相和枢密使忙答应,随即皇帝下旨,娶这女子为皇后,第二天举行册封大典。
办完这一切,辽仁宗再次体力耗尽,陷入深度昏迷,这次昏迷的时间比上次要短了很多,可见那吊命丸的效果越来越差了。
只希望能够顺利地将皇后娶入皇宫,接下来会如何,到底这个女人能不能顶上去,现在谁也说不清楚。
第二天早上,仪式已经一切准备妥当,长公主破天荒没有作妖,还一身盛装地准备出席这场皇后册封大典,而且她像一只花蝴蝶似的在群臣中四处打招呼,与官员攀谈。
而且还不时地表示,终于又有新皇嫂了,她这颗心就放下来了,也不用去操心江山社稷的事了,以后一切都交给新皇后来料理了。
完全是一副她并不在意这个江山的样子,仿佛之前都只是赶鸭子上架、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没得选,现在既然有了皇后,自然就把摄政王的位置交给皇后了。
一众官员见她这么表态,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只能打着哈哈。
皇宫里辽仁宗依旧深度昏迷,麻文远一大早就离开了皇宫,前去赵桓他们所在的宅院求取吊命丸。
砚秋听对方说了上一次辽仁宗服用了吊命丸之后清醒的过程和时间之后,她摇头说道:“这一次的吊命丸药效会更短,而且几乎可以肯定,用了这次吊命丸之后,皇帝就会断气。
因为会耗光他最后所有的生机,他会在今天死去,你们确定要用这药丸吗?”
麻文远苦笑说道:“若是不用又能如何?就算是饮鸩止渴也只能如此了,册封大典皇帝必须参加。
没有皇帝宣读册封诏书,长公主和群臣是不会认可这位皇后的,他们必须亲眼看到皇帝还活着,把皇后娶过门,而不是去世之后才娶。
假如皇帝起不来,无法参加庆典,长公主就会有说辞,她不会认可这位皇后的,朝中大臣也不会认可。”
这说的是实话,于是砚秋只好点头说道:“如果要完成整个过程,一次服用是不行的,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分次服用,这样才能确保他是清醒的。
虽然会很虚弱,但说话和做动作,比如说拜天地,都不受影响,但是要把药力留在拜天地的那一刻再服下,而且药物的量要根据皇帝陛下当时的情况来增减,多和少都不行。
不能把药力浪费在无用的时间上,要集中到最关键的时刻,这个度要把握好。”
麻文远不由着急起来,他说道:“到底什么时候是恰当的时候?老奴可拿不准,能否麻烦砚秋大人跟我一起进宫?由你来掌控什么时候下药为好。
这可是最关键的时刻,可容不了任何差错。”
砚秋便把目光望向赵桓。
赵桓点头说道:“那你就去吧。”
随后他让杨再兴带着雏菊,又带了十个大宋特战队员,作为砚秋的护卫,前去辽朝皇宫帮助处理这件事。
很快他们来到了皇帝寝宫,而皇帝已经换上了婚庆的衮服,册封的诏书也已经起草完毕,就等着把皇帝唤醒,然后立刻前往勤政殿举行册封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