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于新区产业规划的研讨会正在进行。
投影仪上展示着新区的产业布局图,绿色的是生态绿地,蓝色的是水系,红色的是行政办公区,黄色的是商业和产业园区。
“新区的定位要高,不能走老城区的老路。” 发改委主任谢天宇指着地图上的产业园区:“我们计划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低碳、环保、高效的产业集群。”
“政策优惠要精准。” 张立新接过话头:“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三年税收减免;对入驻的总部企业,提供办公用房补贴;对带动就业多的项目,优先保障用地和信贷支持。”
参会的企业代表们低声议论,脸上带着期待。
一家来自江宁的科技公司负责人举手提问:“新区的人才政策怎么样?我们公司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担心招不到人。”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考虑到了。” 张扬的声音突然响起,他不知何时站在了会议室门口:“新区将与省内三所重点大学建立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企业可以参与课程设置,定向培养人才;同时,出台人才公寓、子女入学、科研经费补贴等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热烈起来。
市长亲自前来了,企业代表们纷纷提问,涉及用地、税收、配套等各个方面,张扬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一解答,条理清晰,态度诚恳。
“我们的目标是,让新区不仅成为嘉和市的新中心,也成为地区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高地。” 张扬的目光扫过全场,语气坚定:“政策一旦出台,绝不轻易变动,政府会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让大家在新区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这场研讨会持续了三个小时,最终有八家企业当场签订了投资协议,总投资额超过五十亿元。
消息传开后,更多的企业主动联系市政府,表达了投资意向。
新区的建设不仅吸引了企业,也牵动着嘉和市民的心。
老城区的居民们常常骑着电动车,沿着新建的主干道来到新区,看着一天天长高的楼房,脸上满是期待。
“听说新学校明年就能招生,我家孩子正好赶上,不用再挤老城区的破学校了。” 一位中年妇女站在学校工地外,跟同行的邻居说道。
“新医院是三甲分院,以后看病不用跑江宁了,多方便。”
另一位老人感慨道:“我儿子在外地工作,总担心我看病不方便,等新区建好了,他也能放心了。”
顾维安抓住市民的期待,策划了“新区建设开放日”活动。
每月的第一个周末,市民可以报名进入工地参观,由工作人员讲解建设进度和规划蓝图。活动一经推出,报名人数远超预期,不少家庭全家出动,带着孩子来感受城市的变化。
“叔叔,这里以后会有公园吗?” 一个小男孩拉着施工负责人的衣角问道。
“有啊。” 负责人指着规划图:“那边会建一个大型城市公园,有湖泊、草坪、健身步道,还有儿童游乐区,以后你可以来这里放风筝、踢足球。”
小男孩的眼睛亮了起来,拉着父母的手说:“爸爸妈妈,我们以后搬到这里来住吧,这里有公园、有好学校,还有大超市。”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新区上演。
市民的期待,成了建设者们最大的动力。
工地上的工人们加班加点,放弃了节假日,只为早日让新区建成。
魏浩然和周明轩几乎住在了工地,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眼睛里布满血丝,却依旧精神饱满。
张扬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巨大的新区规划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图钉标注着各个项目的进度。
红色代表完工,黄色代表在建,绿色代表待开工。
随着时间推移,红色的图钉越来越多,黄色的图钉逐渐向红色转变。
他常常站在地图前,一看就是半个多小时。
眼前的规划图,在他脑海里早已变成了鲜活的画面:宽阔的马路上车水马龙,学校里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医院里秩序井然,商业中心人声鼎沸,居民们在公园里悠闲散步,高楼大厦之间点缀着绿地和水系,一座宜居宜业的新城,在他的手中慢慢成型。
有人说他野心太大,一个地级市的新区,竟敢对标省会城市建设。
张扬从不辩解,他心里清楚,嘉和市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地处江宁腹地,交通便利,毗邻江宁,只要规划得当、政策到位、执行有力,完全有潜力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引擎。
他要的不是简单的城市扩张,而是一次彻底的城市升级。
老城区承载着历史和记忆,新区则代表着未来和希望。
两者互补共生,才能让嘉和市真正崛起。
为了这个目标,他推掉了无数应酬,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新区建设中。
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桌上的文件堆了一层又一层,保温杯里的茶换了一遍又一遍。
章永年每天都会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把文件整理好,泡好他习惯喝的明前龙井,看着他日渐消瘦的身影,心里既敬佩又心疼。
“市长,您该休息了,已经凌晨一点了。” 章永年提醒道,手里拿着一份刚整理好的招商汇总表。
张扬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拿起汇总表快速浏览:“知道了。这份表明天早上给张部长送过去,让他根据这个情况调整招商策略。”
他放下表格,站起身,走到窗边。
窗外的嘉和市一片宁静,老城区的灯光星星点点,新区的工地上,夜间施工的灯光依旧明亮,像一片璀璨的星河。
两者遥相呼应,勾勒出城市发展的轨迹。
张扬的野心,不是为了个人的政绩,而是为了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好,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过上更幸福的日子。
这个过程注定充满艰辛,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挑战,刘俊峰的暗中作梗、资金的压力、建设中的技术难题,但他从未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