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都忙,压力大,能睡个好觉就是福分。修行不是自虐,非得五点起床才算修行。关键是醒来后那片刻的功夫。
我每天醒来,不急着抓手机。先在被窝里伸个懒腰,感受一下身体哪个部位不得劲,哪儿舒坦。这就叫“内观”,听听身体想跟你说啥。有时候肩膀酸,那是提醒你别老坐着看手机了;有时候胃里空落落,那是催你按时吃饭。
睁开眼后,也别急着起。静躺三两分钟,想想今天要做些啥,有哪些香客的事要处理,心里有个数。这就跟出门前看天气预报一样,先摸清楚今天的“气”往哪儿走。
再说说这“一个人”的修行。
没人师领着,确实少了个引路的。但现在资讯发达,只要有心,处处是老师。
我每天必做三件事:
第一件,翻翻经典。不用正襟危坐地读,就泡杯茶,随手翻几页《清净经》或者《道德经》。有时候一句话就能琢磨半天。
第二件,看看天。我家阳台养了几盆花,每天总要抽空去看看。不光是看花,是看天。天阴天晴,云厚云薄,这都是天地在跟你说话。看得多了,慢慢就能感觉到天气变化前的那种“气”,这对看事也有帮助。
第三件,写几个字。不是练书法,就是拿支笔在纸上随便写。有时候写“静”字,有时候写“安”字,有时候写仙家的字。写着写着,心就静下来了。这比硬打坐管用,特别适合闲不下来的人。
第三桩,说说这“微信看事”的门道。
现在全靠手机看事,这里头的讲究可多了。其实有很多事你都可以去感应,比如
我发现我这个功能,是从一个人的微信名开始。今天咱们说头像,都能感应到什么,香客的头像很有讲究。用风景的,多半心里有事不想说;用卡通人物的,往往还带着几分天真;用本人照片的,一般都是实在人。
再说这语音。听语音不能光听内容,得听语气、听停顿、听背景音。你能感受到对方,是疲惫,兴奋,暴躁等等
文字也一样,能感受到很多东西,情绪激动;心里有难言之隐;心思细腻,是否纠结,还是起了咔嚓的性格。这些都能感受到
不信你们试试
我每次看事,都要求香客先发转账,不拘大小,就是个诚意。但是有的人就是看不见转账俩字,非要发红包,其实红包是因为我有时候忘了收,不是因为别的,也不是图钱,是个仪式。他发了转账,就表示真心求问;我看完事收了钱,就表示接下这个因果。这一来一去,缘分就结下了。
第四桩,说说这“现代生活”里的修行。
咱们不是出家人,得在红尘里修,孩子,家人,父母,朋友,糟心事等等,这些都是道场。
我有个心得:开车等红灯时,正好练耐心;超市排队时,正好观呼吸;做饭炒菜时,正好练专注。修行不用刻意找时间,生活处处是修行。
特别是咱们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老人唠叨,你就当是消业障;孩子叛逆,你就当是还债。这么一想,心里就舒服了,也不会暴躁了。
处理家务也一样。拖地时,你就想着这是在扫除心尘;洗碗时,你就想着这是在洗涤烦恼。把这些日常琐事都变成修行的机会,日子就好过多了。
第五桩,说说这“独处”的功夫。
没人师带着,更要学会跟自己相处。我每天总要留出一两个小时,完全属于自己,这段时间,可能听听轻音乐,可能摆弄摆弄花草,可能就单纯地发呆,要么逗逗鸟,要么刷剧,要么网上逛街。关键是让心静下来,让脑子空出来。这时候,往往会有灵感闪现,有些想不通的事突然就通了。
晚上睡前,我还有个习惯:把今天处理过的事在脑子里过一遍。哪个看得准,哪个有偏差,为什么。这不光是总结经验,更是在清理能量。把今天的“缓存”清空,明天才能轻装上阵。
最后说说这“与时俱进”的修行。
咱们这行,也不能太死板。现在人都信科学,你跟他说鬼神仙家,他可能不信。但你说能量、磁场、心理暗示,他就懂了,所以话要学会变更方法,但是不改变最终的结果来给别人展现,你就算有再大的能力,你说的话,别人听不懂,那等于白说,有啥用呢?
我经常看些心理学、中医的书,把古老的法门用现代人能理解的方式说出来。比如“冤亲债主”,你可以说是“磁场混乱”;“化解”,可以说是“清理磁场”。
这么一说,年轻人也愿意听,也愿意试。效果一样,说法不同而已。
修行这条路,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难的是要坚持,容易的是它就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里。不用刻意,不用勉强,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细水长流,才是真修行。
按自己的方式来。修行本就没有定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关键是心里装着修行,处处都是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