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三国志

诗韵拾梦人

首页 >> 白话三国志 >> 白话三国志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明末好国舅刷刷视频,古人说不要停步步生莲奇门医圣在都市平瑶乐红色苏联天下长安厂公威武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
白话三国志 诗韵拾梦人 - 白话三国志全文阅读 - 白话三国志txt下载 - 白话三国志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23章 王昶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王昶,字文舒,是太原晋阳人。他家的家谱里记载,他的伯父叫王柔,字叔优;父亲叫王泽,字季道。郭林宗曾经说过,王柔和王泽小时候就知道郭林宗有识人的本事,就一起去拜访他,问自己适合做什么,好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郭林宗笑着说:“你们俩都有当大官的才能,不过,叔优适合通过做官来出名,季道适合通过研究学问来进步。如果你们不按照自己的长处去做事,也不会有大成就。”王柔、王泽听了他的话。后来,王柔当了北中郎将,王泽当了代郡太守。

王昶年轻时就和同郡的王凌都很有名。王凌比他大,王昶像对待哥哥一样对待他。曹丕当太子的时候,王昶是太子文学,后来升为中庶子。曹丕当了皇帝后,王昶被调任散骑侍郎,又当了洛阳典农。当时,京城附近树木很多,王昶就开垦荒地,鼓励百姓种田,开垦出来的田地特别多。后来,他又升任兖州刺史。明帝曹叡即位后,王昶又被加封为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虽然王昶在外地做官,但他心里一直想着朝廷的事。他认为,魏国继承了秦汉的弊端,法律制度太繁琐,不大大修改国家的制度,按照古代圣王的风范来治理,却想让国家的治理和教化复兴,那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写了《治论》,大致按照古代的制度又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写了二十多篇文章,又写了十多篇兵书,讲打仗时用正兵和奇兵的方法,青龙年间,他把这些书都献给了朝廷。

他给侄子和儿子起名字,都按照谦虚实在的原则,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侄子一个叫王默,字处静;一个叫王沈,字处道。他儿子一个叫王浑,字玄冲;一个叫王深,字道冲。他还写了一封信告诫他们:

一个人当儿子的道理,最重要的就是珍惜自己的身体,保全自己的品行,来显扬父母。这三件事,人人都知道是好事,可是却有人不珍惜自己,破坏自己的家庭,陷入灭亡的灾祸,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从小学的东西不对。孝敬父母、仁爱、讲义气,这是所有好行为里最重要的,做到了这些,才能立身,这是做人的根本。你孝敬父母,家族里的人都会安心;你仁爱讲义气,乡亲们都会敬重你。这些是在心里做到了,名声自然就会传出去。如果一个人不好好做根本的事情,却违背这些根本的东西,去追求那些虚浮华丽的东西,去结成小团体;追求虚浮华丽就会有虚伪的毛病,结成小团体就会有内部矛盾的祸患。这两样东西的害处,是很明显的,可是还是有很多人重蹈覆辙,追求那些次要的东西,这都是因为被眼前的名誉利益迷惑了。富贵和名声,是人人都喜欢的,可是君子有时候得到了也不会去享受,为什么呢?因为君子讨厌那些不正当的手段。人们害怕的是,只知道前进不知道后退,只想要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有受辱的祸患,后悔也来不及了。俗话说:“如果不知道满足,就会失去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才会永远满足。看看过去的事情,想想将来的事情,从来没有靠追求名声利益、贪得无厌,还能保全自己的家业、永远享受福气的。我希望你们立身行事,要遵守儒家的教导,实践道家的言论,所以我给你们起的名字都和清静谦虚有关,希望你们看到自己的名字,就能想到它的意思,不敢违反。古代的盘子、盂子上有铭文,手杖上也有告诫的话,低头抬头都能看到,用来防止自己做错事。何况是自己的名字,能不警惕吗?事情做成了却很快失败,是因为做事情太急躁;事情慢慢做成,才能有好的结果。早上开花的草,到晚上就凋零了;松柏却很茂盛,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会枯萎。所以,有远大志向的君子讨厌急躁,告诫自己不要犯这种错误。如果范匄在秦国的客人面前炫耀,他父亲武子就会打他,打断他帽子上的簪子,因为他讨厌儿子在别人面前炫耀。古人说:一个人有了优点,很少不自己夸耀的;有了才能,很少不自己骄傲的;夸耀就会掩盖别人,骄傲就会欺凌别人。掩盖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掩盖他;欺凌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欺凌他。晋国的三郤被杀,周朝的王叔获罪,不都是因为喜欢炫耀自己的优点、骄傲好争的过错吗?所以,君子不自己夸耀自己,不是为了谦让别人,而是讨厌那种掩盖别人优点的做法。能够委屈自己才能伸张正义,谦让才能有所得,示弱才能变强,很少有不成功的。诋毁和赞誉,是产生爱和恨的原因,也是产生祸和福的关键,所以圣人很谨慎。孔子说:“我对别人,没有诋毁过谁,也没有赞誉过谁;如果要赞誉谁,一定要先考验考验。”又说:“子贡总爱议论别人。赐啊,你真的比别人强吗?我没有时间做这些事。”像孔子那样的圣人,都还这么谨慎,何况那些平庸的人,怎么能轻易地诋毁和赞誉别人呢?

从前,伏波将军马援告诫他的侄子们说:“听到别人的坏话,应该像听到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可以听,但嘴里不能说。”这句话说得太好了。裴松之认为,马援的这个告诫可以说是极其恳切的教导,不可更改的训诫。一般来说,说别人的过失,是指在家中私下说的,别人还不知道,是从自己嘴里说出来的。如果是已经做了的事情,得失已经暴露在世人面前,根据别人的善恶来作为自己的警戒,那和马援说的就有所不同了。然而马援告诫说称赞龙伯高的美德,说杜季良的坏话,导致事情传到当时的皇帝那里,杜季良因此而失败。说话伤害人,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吗?这与他所告诫的,自相矛盾。

如果有人诋毁自己,应当退而反思自身。如果自己有值得诋毁的行为,那么别人的话就是对的;如果自己没有值得诋毁的行为,那么别人的话就是胡说八道。如果是对的,就不要怨恨别人;如果是胡说八道,也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又何必报复呢?而且听到别人诋毁自己就生气的人,是讨厌听到难听的话加在自己身上,如果去报复,反而会让人更加诋毁自己,不如沉默而自我修养。俗话说:“抵御寒冷最好的办法是穿厚衣服,停止诽谤最好的办法是自我修养。”这句话说得太对了。如果和那些喜欢搬弄是非、凶险狡诈的人交往,即使是接近他们都不行,更何况和他们对抗呢?那危害就更大了。那些虚伪的人,说话不讲道理,做事不顾及自己的言行,他们很浮浅,比较容易识别;但世上的人却被他们迷惑,还不用他们的言行来检验他们。最近济阴的魏讽、山阳的曹伟,都因为邪恶而失败,迷惑了当世的人,挟持奸邪之人,煽动年轻人。虽然他们最终被处以极刑,成为明显的警戒,但他们所污染的人已经很多了。能不谨慎吗?

像那些隐居山林的人,像伯夷、叔齐那样的人,甘愿在首阳山长期挨饿,安心在绵山赴火自焚,虽然可以激励贪婪的人,改变风俗,但圣人也不会这样做,我也不愿意这样做。现在你们的祖先世代都有官职,以仁义为名,以谨慎着称,在家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在外面努力学习。

我和当时的人一起做事,虽然出处不同,但各有可取之处。颍川的郭伯益,喜好通达,聪明又有知识。他为人不够宽宏大量,轻视权贵有余;遇到值得尊重的人,重视他如山;遇到不值得尊重的人,轻视他如草。我因为了解他而亲近他,但不希望你们这样做。北海的徐伟长,不追求名声,不追求不正当的利益,淡泊自守,只追求道义。他有所是非,就借助古人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当时并不褒贬别人。

我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东平的刘公干,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忠诚有大节,但性格行为不够稳定,很少有所顾忌,得失可以相互补充。我喜爱他,尊重他,但不希望你们仰慕他。乐安的任昭先,淳朴笃实,遵循道义,内心聪敏,对外宽厚,谦逊恭敬,让贤推功,身处困境而不回避,怯懦却有义勇,在朝中忘记个人得失。我与他友好,希望你们效仿他。

如果把上述这些道理加以引申,触类旁通,你们大概可以理解其中的一点意思。在使用钱财时,要先考虑家族的利益;在施舍时,要优先帮助那些急需的人;在出入时,要关心那些年老的人;在讨论问题时,要避免贬低他人;在做官时,要崇尚忠诚和节操;在选择朋友时,要注重实际的品德;在处世时,要警惕骄傲和放纵;在贫穷和低贱时,要谨慎,不要悲伤;在进退时,要考虑是否合适;在做事时,要反复思考。做到这些,我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青龙四年,皇帝下诏说:“想要得到有才智、有文章、谋虑深远、能够从远处看到近处、从模糊中看到清晰、筹划不落空、策略不徒劳、端庄谨慎、清静严肃、勤奋不懈、志向在公的人,不限年龄,不论贵贱,卿校以上的官员各举荐一人。”太尉司马懿推荐了王昶。正始年间,王昶转任徐州刺史,被封为武观亭侯,后升任征南将军,持节都督荆、豫诸军事。王昶认为国家有固定的军队,但战争没有固定的胜利;地形有固定的险要,但防守没有固定的形式。现在驻扎在宛城,距离襄阳三百多里,各军分散驻扎,船只停在宣池,一旦有紧急情况,无法相互支援。于是他上表请求将治所迁至新野,在二州训练水军,广泛开垦农田,仓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

嘉平初年,太傅司马懿在诛杀了曹爽之后,开始向大臣们询问治国的得失。王昶提出了五点治国策略:

第一,他主张要重视道德教育和学术研究,杜绝浮华之风,让国子监的学生进入太学深造,同时也要办好地方的学校。

第二,他主张要实行考试制度。考试就像是一把尺子,没有尺子就没办法准确地判断曲直,没有考核和升降制度,就不能准确地评价一个人的能力。

第三,他主张让官员们长期担任职务,如果他们有政绩,就提升他们的职位,赐予他们爵位。

第四,他主张要精简官职,给予官员们足够的俸禄,用廉洁和羞耻心来激励他们,不要让他们和百姓争利。

第五,他主张要杜绝奢侈浪费,提倡节俭。要让衣服有明确的等级标志,上下有明确的秩序,储存粮食和布匹,让百姓回归朴素的生活。

皇帝下诏书表扬了王昶的建议,并让他负责制定百官考核制度。王昶认为,虽然唐虞时期有升降官员的制度,但没有具体的考核办法。周朝的冢宰负责考核群吏的政绩并给予赏罚,但也没有具体的比较制度。由此可见,圣明的君主善于任用贤能之人,大致规定了升降官员的制度,把具体的事务交给高级官员去处理,而自己则总揽全局,所以官员的能力如何是可以知道的。他的主要观点就是这样。

嘉平二年,王昶上奏说:“孙权流放了贤臣,嫡庶之间发生了争执,我们可以趁机攻打吴、蜀。白帝、夷陵之间,黔、巫、秭归、房陵等地都在长江以北,当地的百姓和少数民族与新城郡接壤,我们可以偷袭并占领这些地方。”

于是,朝廷派遣新城太守州泰偷袭巫、秭归、房陵,荆州刺史王基前往夷陵,王昶则前往江陵。他们在两岸拉起竹索,搭起浮桥,渡过江去攻击敌人。敌人逃到南岸,从七条通道一起进攻。

于是,王昶命令弓弩手同时发射,敌人的大将施绩在夜里逃回了江陵城,王昶的军队追击并杀死了几百名敌人。王昶想把敌人引到平地上和他们决战,于是先派五支军队沿着大道撤退,让敌人看到后产生骄傲情绪。他们把缴获的铠甲、马匹、头颅等战利品在城周围展示,以激怒敌人,并设下伏兵等待敌人。施绩果然追击,王昶的军队和他交战并打败了他。

施绩逃走,王昶的军队斩杀了敌将钟离茂、许旻,缴获了敌人的铠甲、头颅、旗帜、战鼓、珍宝和武器等,然后凯旋而归。王基、州泰也都有战功。于是,朝廷提升王昶为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进封为京陵侯。

后来,毋丘俭、文钦作乱,王昶率军抵抗他们并立下战功,朝廷又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亭侯、关内侯,提升他的职位为骠骑将军。诸葛诞反叛时,王昶占据夹石,威胁江陵,使施绩、全熙无法东进。诸葛诞被杀后,皇帝下诏说:“从前孙膑辅佐赵国,直接进攻大梁。这次西边的军队迅速进攻,也是为了形成东征的态势。”

于是,朝廷增加王昶的食邑一千户,加上以前的四千七百户,提升他的职位为司空,持节、都督的职务仍然保留。甘露四年,王昶去世,谥号为穆侯。他的儿子王浑继承了他的爵位,咸熙年间担任越骑校尉。

据《晋书》记载,王浑从越骑校尉进入晋朝后,多次担任重要职务,平定吴国时立下战功,被封为江陵侯,官至司徒。王浑的儿子王济,字武子,有杰出的才能和美好的名声,担任过河南尹、太仆等职,早逝后被追赠为骠骑将军。王浑的弟弟王深,担任过冀州刺史。王深的弟弟王湛,字处冲,担任过汝南太守。王湛的儿子王承,字安期,担任过东海内史。王承的儿子王述,字怀祖,担任过尚书令、卫将军。王述的儿子王坦之,字文度,担任过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在王昶的儿子中,王湛最有道德和声誉,而王承也是当时的名士,王述和王坦之都在当时非常显赫,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从王湛以下的子孙的事迹,都记载在《晋阳秋》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神级小坏蛋给勇者们添麻烦的勇者综漫空间只有我知道剧情凡仙飘渺传修仙界的捡尸人先婚后爱,冰山傅总对她上瘾食梦貘手记都穿书了,谁还走剧情破产后,大佬千亿哄她领证貌美继室摆烂后,禁欲权臣他慌了还没穿越,我就有神级资质了?神级英雄最强帝尊在都市绝代武神重生之小小玩家血日降临:我靠宝箱升级庇护所生活达人在末世捡个飞碟送外卖重生1990:重新做人弥补妻女宇宙职业选手
经典收藏大明最后一个大帝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女国公种田一二事虎啸三国大唐:从攻略长公主开始田园大唐特种兵之至尊高手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王爷深藏,妃不露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殿下,请离开我的棺材陛下,不能嫁公主抵债啊!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带着淘宝去抗日蛇蝎太后之男色妖娆三国之武皇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时空手环:代号025
最近更新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唐代秘史清宫秘史十二章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史上最强县令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玉符传奇浴血山河大乾风云起苍穹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水浒之往事随风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道藏辑要
白话三国志 诗韵拾梦人 - 白话三国志txt下载 - 白话三国志最新章节 - 白话三国志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