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三国志

诗韵拾梦人

首页 >> 白话三国志 >> 白话三国志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炼巅峰雄霸天下之三国曹髦新传刀尖上的大唐退婚后,高冷女帝后悔了拒嫁天王老公人在大宋,无法无天长生界厂公威武大明:史上最狠暴君晋末风云录
白话三国志 诗韵拾梦人 - 白话三国志全文阅读 - 白话三国志txt下载 - 白话三国志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26章 毋丘俭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毋丘俭,字仲恭,是河东闻喜人。他的父亲毋丘兴,在黄初年间担任武威太守,讨伐叛军,安抚百姓,开通了河西走廊,名声仅次于金城太守苏则。他讨伐贼人张进以及平定叛乱的胡人有功,被封为高阳乡侯。(魏名臣奏载雍州刺史张既表说:“河西遥远,战乱持续很久,武威是诸郡道路的咽喉要道,加上百姓和夷族混居,多次发生兵乱。毋丘兴到任后,对内安抚官吏百姓,对外安抚羌族和胡族,最终使他们归附,为官府效力。黄华、张进当初图谋叛乱,煽动左右,毋丘兴志气忠烈,面临危难毫不退缩,为将士和百姓胡人陈说祸福,说着说着就流下了眼泪。当时男女百姓上万人,都深受感动,头发散乱,发誓要拼命。不久他率领精兵逼迫张掖,救出了领太守杜通、西海太守张睦。张掖的番和、骊靬两县的官吏百姓以及郡里的胡族都抛弃邪恶投奔毋丘兴,毋丘兴都安抚他们,让他们尽力种田。毋丘兴每到一处,都尽心尽力,实在是国家的好官吏。殿下即位后,关心国家大事,只要有丝毫的好处,必定会给予奖赏。我根据圣旨,陈述这些事情。”)

毋丘俭承袭了父亲的爵位,担任平原侯文学。明帝即位后,他担任尚书郎,升任羽林监。因为是东宫的旧臣,很受亲近和优待。他出任洛阳典农。当时朝廷征用农民修建宫室,毋丘俭上疏说:“我认为天下最紧迫要消除的是两个贼寇,最紧迫要做的事情是解决百姓的衣食问题。如果两个贼寇不消灭,百姓饥寒交迫,即使修建了华丽的宫殿,也没有什么好处。”他被升任荆州刺史。

青龙年间,皇帝计划讨伐辽东,因为毋丘俭有才干和谋略,调任他为幽州刺史,加封度辽将军,持节,担任护乌丸校尉。他率领幽州的军队到达襄平,在辽隧驻扎。右北平乌丸单于寇娄敦、辽西乌丸都督率众王护留等人,过去跟随袁尚投奔辽东的,率领五千多人投降。寇娄敦派遣弟弟阿罗盘等人到朝廷朝贡,朝廷封他们的首领二十多人为侯、王,赐给他们不同等级的车马和丝绸。公孙渊迎战毋丘俭,结果不利,毋丘俭就退回去了。第二年,皇帝派遣太尉司马懿统领中军和毋丘俭等几万人讨伐公孙渊,平定了辽东。毋丘俭因功被提升为安邑侯,食邑三千九百户。

正始年间,毋丘俭因为高句丽多次侵犯和背叛,率领几万步兵和骑兵从玄菟出发,分几路讨伐他们。高句丽王宫率领两万步兵和骑兵,在沸流水上进军,在梁口大战,宫连续被打败,逃跑了。毋丘俭于是用绳子拴住马,把车吊起来,登上丸都,屠杀高句丽的都城,斩获首级和俘虏以千计。高句丽有个叫得来的沛者(官名),多次劝谏宫,宫不听他的话。得来叹息说:“我马上就能看到这个地方将要长满蓬蒿。”于是绝食而死,全国的人都认为他很贤德。毋丘俭命令各军不要破坏他的坟墓,不要砍伐那里的树木,抓到了他的妻子儿女,也都释放了。宫独自带着妻子儿女逃窜。毋丘俭率领军队返回。六年以后,又征讨他们,宫就逃到买沟。毋丘俭派遣玄菟太守王颀追击他,(《世语》记载:王颀,字孔硕,是东莱人。晋朝永嘉年间的着名盗贼王弥,是王颀的孙子。)越过沃沮一千多里,到达肃慎氏南界,在那里刻石记功,在丸都山上刻字,在不耐城上铭刻。总共诛杀和接纳了八千多人,论功行赏,被封侯的有一百多人。他还穿山引水灌溉,百姓得到了好处。

他被提升为左将军,持节监督豫州的军事事务,担任豫州刺史,后来转任镇南将军。诸葛诞在东关与他作战,结果不利,于是命令诸葛诞和毋丘俭对换。诸葛诞担任镇南将军,都督豫州。毋丘俭担任镇东将军,都督扬州。吴国的太傅诸葛恪包围了合肥新城,毋丘俭和文钦抵御他,太尉司马孚统领中军东进解围,诸葛恪撤退了。

起初,毋丘俭与夏侯玄、李丰等人关系密切,交情深厚。扬州刺史、前将军文钦是曹爽的同乡,他为人骁勇果敢、粗犷豪迈,屡立战功。文钦有个习惯,喜欢夸大自己的战果和俘虏数量,以此来邀功请赏。但他的这种行为多次没有得到批准,因此心中怨恨与日俱增。毋丘俭用计策厚待文钦,两人情谊融洽,文钦也对毋丘俭感恩戴德,全心全意地投靠他。

正元二年正月,天空中出现了一颗数十丈长的彗星,横贯西北天空,起源于吴、楚的分野。毋丘俭和文钦看到后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上天赐予他们的吉祥之兆。于是,他们假造了太后的诏书,罗列大将军司马景王(司马师)的罪状,将这份诏书传遍各个郡国,随后起兵造反。他们强迫威胁淮南的将领、守军以及其他各处的屯兵,还有大小官吏和百姓,全部进入寿春城。他们在城西筑起高台,歃血为盟,发誓要共同起兵反抗。接着,他们安排老弱病残的人守城,而毋丘俭和文钦亲自率领五六万军队渡过淮河,向西一直到达项地。毋丘俭坚守阵地,文钦则在外面担任流动的骑兵,负责侦查和袭击敌军。

他们上表陈述司马师的罪状,内容如下:

“已故的相国司马懿,一生都在辅佐魏室,忠心耿耿。先帝明皇帝将国家大事托付给他,司马懿竭尽全力,为国家的安定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原本计划消灭曹魏的两个主要敌人,安定天下。为此,他开始分配军粮,准备同时发起攻击。然而,他不幸去世了。齐王认为司马懿有辅佐自己的大功,于是让司马师继承父亲的事业,承担起国家的大事。但司马师年轻气盛,却以生病为由推脱责任,坐拥强大的军队,却没有尽到臣子的本分。朝中的大臣们纷纷指责他,有志之士也对他嗤之以鼻,他的这些行为天下皆知,这是他的第一大罪状。

司马懿制定了消灭敌人的计划,准备好了军粮,确定了进攻的日期。作为大臣,司马师应当为国家解除危难;作为人子,他应当继承父亲的遗愿。然而,父亲刚刚去世,他就停止了行动。从臣子的角度看,他不忠诚;从儿子的角度看,他不孝顺。这是他的第二大罪状。

敌人撤退时经过东关,司马师擅自发动军队,三路兵马同时进攻,结果却损失惨重,多年的军事成果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导致敌人再次入侵,天下陷入动荡,百姓死伤无数,流离失所。这是他的第三大罪状。

敌人倾全国之力,号称五十万大军,向寿春进发,企图直捣洛阳。幸亏太尉司马孚和我们共同商议,决定封锁险要之地,避免与敌军正面交锋,而是坚守新城。淮南的将士们奋勇杀敌,日夜坚守阵地,历经百日苦战,死伤无数。自魏国建立军队以来,还没有过如此艰难的战斗。然而,司马师却一意孤行,不考虑封赏将士,独揽大权,对军务不闻不问。这是他的第四大罪状。

前中书令李丰等人,因为司马师没有臣子的气节,想要商议罢免他的职位。司马师得知后,将李丰请来,当晚就将其勒死,尸体被装进棺材。李丰等人作为大臣,是帝王的心腹,却被司马师擅自处死,死得毫无罪名。这说明司马师有目无君主之心。这是他的第五大罪状。

司马懿曾多次称赞齐王是一个合格的君主,君臣之间的关系已经确定。齐王侍奉司马懿十五年,原本打算归还政权。司马懿巡视武库时,齐王下诏询问禁军的情况,司马师却擅自做主,废黜了齐王,并且罗织罪名。司马孚是司马师的叔父,性格仁慈孝顺,他追送齐王,悲痛欲绝。然而,司马师却心怀残忍,不顾大义。这是他的第六大罪状。

已故的光禄大夫张缉,无端被杀,他的妻子儿女也被牵连,甚至连母亲和皇后都受到牵连。司马师逼迫恐吓至尊,强行催促驱赶,当时所有人都感到悲痛和惊愕。然而,司马师却为此庆祝,反而感到高兴。这是他的第七大罪状。

陛下即位后,聪明神武,凡事都经过圣心考虑,想要推崇节俭,天下百姓听说后,无不欢欣鼓舞。然而,司马师却不思悔改,不恢复臣子的礼仪,反而征兵募士,破坏宫内设施,列侯们只能自我防卫。陛下即位后,他一次也没有朝觐。陛下想要亲自去司马师的住处探望他的病情,却被他拒绝,不让他进去。他不遵守法度。这是他的第八大罪状。

最近,领军许允本应担任镇北将军,他用厨房的钱赏赐士兵,却被司马师上奏朝廷,加以惩罚。虽然说许允被流放,但在路上却被饿死。天下百姓听说后,无不感到悲伤。这是他的第九大罪状。

三方的守军,一夜之间全部被撤换,他大量选拔精兵,来保卫自己。五营的领兵,空缺不补,他大量搬运武器装备,充实自己的营地。天下百姓都知道这件事,人人都心怀怨恨,谣言四起,使天下人对他产生怀疑。这是他的第十大罪状。

他大量减少守军,占据高官厚禄,使边境空虚,想要独揽大权,以实现他的邪恶野心。他招募屯田的士兵,给予他们丰厚的奖赏,阻碍军队的正常行动,破坏旧有的法律制度。他将各地的藩王和公爵聚集在邺城,想要将他们全部杀死,然后一举废黜君主。上天不会助长邪恶,使他的阴谋无法得逞。这是他的第十一大罪状。

我们的先人一直跟随太祖武皇帝征战四方,讨伐凶恶的敌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后来,他们又与高祖文皇帝一起接受了汉朝的禅让,开创了大魏的基业,就像尧舜禅让一样。我们与安丰护军郑翼、庐江护军吕宣、太守张休、淮南太守丁尊、督守合肥护军王休等人商议,都认为我们世代蒙受皇恩,历经千年风雨,一直想要尽忠报国,以保全社稷和君主的安危为己任。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即使烧死妻子儿女,吞炭毁容,我们也死而无憾。

按照司马师的罪状,应该处以极刑,以彰显他的邪恶。按照《春秋》的礼法,一个人如果有一代行善,那么他的子孙十代都可以得到宽恕。司马懿有大功,天下人都知道。按照古代的礼法,应该废黜司马师的侯爵,让他回到自己的府邸。他的弟弟司马昭,忠诚正直,宽厚明智,乐于行善,喜欢结交贤士,有高尚的品德,对国家忠诚,与司马师不同。我们愿意以死担保,他可以代替司马师辅佐圣上。太尉司马孚,忠诚孝顺,谨慎小心,应该得到皇上的亲近和宠爱,让他担任保傅。护军散骑常侍望,忠诚公正,尽职尽责,有迎接圣驾的功劳,可以担任中领军。

《春秋》的礼法讲究大义灭亲,所以周公杀死了自己的弟弟,石碏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季友毒死了自己的哥哥。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也是为了保全家族。鲧被杀而禹被任用,这是圣人的典故,古今都传颂。希望陛下将我们的奏章交给朝堂上的大臣们共同商议。如果我们的建议合理,就让司马师辞去职位,让贤能的人来代替他,停止战争,恢复和平,就像三皇五帝时代一样。那么,天下就会恢复安宁。

如果司马师仗着自己的权势和军队,不肯自动退位,那么我们将率领我们的军队,日夜兼程,随时听从陛下的命令。我们今天上奏,只是希望大魏能够永存,陛下能够实现自己的意愿,远离灭亡的危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天下能够统一。让忠臣义士们不愧于三皇五帝的教诲。我们担心一旦战争爆发,天下就会陷入混乱。我们已经上奏,将三征及州郡国典农的事务移交给其他官员,让他们安抚各自的部下,不得轻举妄动。我们已经将这些情况详细地上报给陛下,希望陛下能够爱惜自己的身体,明察秋毫,以安定天下。

司马师专权跋扈,赏罚由他自己决定。听说我们起兵后,他一定会下诏书禁止交通,使我们的信使无法通行,擅自再次征调军队,进行抓捕。这些诏书都是司马师伪造的,不是陛下的诏书,各地官员都不得执行。我们距离陛下较远,担心文书无法全部传达,所以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赏罚,以方便行事,等事情结束后再详细上报。

大将军司马师统领内外军队去讨伐他们。另外,他派遣诸葛诞指挥豫州的军队从安风津出发,准备进攻寿春;又派遣征东将军胡遵指挥青州和徐州的军队驻扎在谯县和宋县之间,切断了他们返回的道路。大将军自己驻扎在汝阳,派遣监军王基督指挥前锋的军队占据南顿等待敌人。他命令各军都坚守阵地,不要轻易与敌人交战。

毋丘俭和文钦进不能战斗,退又担心寿春被袭击,无法回去,他们无计可施,不知道该怎么办。淮南的将士们,家都在北方,军心涣散,投降的人接连不断,只有淮南新归附的农民还愿意为他们效力。

大将军派遣兖州刺史邓艾指挥泰山的军队一万余人到达乐嘉,故意示弱来引诱敌人。大将军随后也亲自赶到。文钦不知道这是计策,果然在夜里前来偷袭邓艾的军队。不巧天亮了,他看到司马师的大军兵马强盛,于是只好退回去了。(《魏氏春秋》记载:文钦的次子文俶,小名鸯,年纪还小,但勇力过人。他对文钦说:“趁着他们还没有安定下来,攻击他们可以打败他们。”于是他们分成两队,夜里夹攻司马师的军队。文俶率领壮士先到,大声呼喊大将军,军中一片混乱。文钦没有按时赶到。等到天亮,文俶退回去了,文钦也只好回去。《魏末传》记载:殿中有个叫尹大目的人,小时候是曹氏家的奴隶,经常侍奉在皇帝身边,大将军带着他一起行动。尹大目知道大将军已经出发了,就请求说:“文钦本来是您的心腹,只是被人误导罢了,而且他是天子的同乡。我过去被文钦信任,请求让我去追上他,劝说他,让他和您恢复友好关系。”大将军同意他去。尹大目独自一人骑着大马,穿着铠甲,追赶文钦,远远地和他说话。尹大目心里实际上是想让曹氏安定,但他却故意说:“您何必这么辛苦,难道不能再忍耐几天吗?”他想让文钦明白他的意思。但文钦却一点也没有明白,反而更加严厉地骂尹大目:“你是先帝的家人,却不念报恩,反而和司马师作乱;你不怕上天,上天不会保佑你!”说着就张弓搭箭,想射尹大目。尹大目流着泪说:“世事败坏了,你好好努力吧。”)

大将军派遣骁勇的骑兵追击,大败他们,文钦逃跑了。这一天,毋丘俭听说文钦战败,非常害怕,连夜逃跑,军队溃散。等到到达慎县时,左右的士兵逐渐离开毋丘俭,只剩下他的小弟弟秀和孙子重藏在水边的草丛中。安风津都尉部下的百姓张属走过去射死了毋丘俭,把他的首级送到京都。张属被封为侯。秀和重逃到了吴国。那些被毋丘俭和文钦胁迫的将士们都投降了。(文钦给郭淮写信说:“大将军司马昭和太傅司马懿都接受了先帝的顾命,登上床握住手臂,把天下托付给他们,这是远近都知道的。后来因为权势和利益,就断绝了他们的祭祀,以及他们的亲信和党羽,都是当时的俊杰,真是令人痛心,怎么办呢?您和大司马司马懿有深厚的恩情,情义坚定,像金石一样,这个时候,我想您一定更加痛苦,难以忍受。王太尉因为司马懿专权,暗中想起兵,但最终没有成功,反而被诛杀,还牵连了楚王,我想您一定非常后悔。太傅司马懿去世后,他的儿子司马师继承了父亲的事业,肆意地暴虐,一天比一天厉害,放逐君主,杀死皇后,残害忠良,包藏祸心,竟然篡位弑君。这都能忍受,还有什么不能忍受的呢?我因为名分和大义,侍奉君主有节操,忠诚和愤恨从内心发出,忘记了睡觉和吃饭,没有什么舍不得的。正好毋丘俭从父亲那里得到书信,传达了您的意思,尽到了侍奉君主的道义,想要振奋起来,像太公一样,只是需要东方的呼应。听到这个消息,我怎么能不激动呢?因此,我不顾妻子儿女的痛苦,立即和毋丘俭率领三万多人的义军,向西奔赴京师,想要扶持王室,扫除奸邪叛逆,踮起脚来向西望,却得不到消息,鲁望高子,不足以比喻这种急切的心情。当仁不让,何况是拯救君主的危难,考虑到道路遥远艰难,所以没有约定时间。然而同舟共济,安危与共,祸患已经相连,不是言语所能解释的,这是您所明白的。我们共同侍奉曹氏,积累信任于魏朝,行路的人都知道。然而在朝的士人,贪图利益,苟且偷生,这是烈士所耻辱的,您所轻视的,连商人都不忍心做的事,何况是当权的士人呢?军队驻扎在项地,小人在闰月十六日另外进军,在乐嘉城讨伐司马师,司马师的军队很快就崩溃了,我们所斩杀的,不再计算,只是应该长驱直入,直接到达京师,然而流言蜚语先到了,毋丘俭不再详细考虑,反而认为小人弄错了,各军就瓦解了。毋丘俭回去,追寻解释,已经来不及了。小人回到项地,又遇到王基等十二军,追寻毋丘俭,进军讨伐他,立即攻克,所向披靡,后来没有后援怎么办?孤军在梁昌,进退两难,回到寿春,寿春又走了,狼狈不堪,再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归顺大吴,借兵乞食,像伍员一样。不如做仆人,怎么能让人心情愉快,为君主报仇,让曹氏稍微享受祭祀,这也是大国所希望的。希望您不要让程婴、杵臼在前代独享盛名,而让大魏没有鹰扬之士吗?现在大吴崇尚大义,深深同情。然而我在国家中地位很高,和远方的人势同水火,每天都想一起起兵,瓜分中国,不愿意独自占有。您一定想共同忍耐,胸怀大志,应该扩大势力,恐怕秦川的军队不能单独起兵。现在的计划,应该委屈自己,伸张正义,把命运寄托于归汉,东西一起起兵,才能打败司马师的党羽。仔细考虑我的话,如果我的计划可以采纳,应该让汉军制定时间,让天下人考察,和周公、召公一样分封,以此来托付儿孙。这不是小事,大丈夫宁愿孤独,所以向远方表达忠诚,希望得到好的回应。”当时郭淮已经去世,文钦不知道,所以有这封信。《世语》记载:毋丘俭被杀时,他的同党有七百多人,侍御史杜友审理这个案子,只举出十个首犯,其余的都释放了。杜友,字季子,是东郡人,在晋朝担任冀州刺史、河南尹。他的儿子杜默,字世玄,担任过吏部郎,卫尉。)

毋丘俭的儿子毋丘甸担任治书侍御史。在毋丘俭起兵之前,毋丘甸就已经察觉到父亲的计划,于是带着家属逃到了新安的灵山上。然而,最终他们还是被司马师的军队找到并攻破,毋丘俭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都被诛杀。(《世语》记载:毋丘甸,字子邦,在京城很有名。齐王被废时,毋丘甸对毋丘俭说:“父亲您肩负着国家的重要职责,国家动荡却安然自守,将会受到天下人的指责。”毋丘俭认同他的观点。大将军司马师很讨厌毋丘甸的为人。等到毋丘俭起兵时,司马师问毋丘甸在哪里,得知他不来,认为他没有能力。毋丘俭起兵时,派遣四个儿子到吴国。太康年间,吴国被平定后,毋丘甸的兄弟们都回到了中原。毋丘甸的弟弟毋丘宗,字子仁,继承了毋丘俭的风骨,后来担任了零陵太守。毋丘宗的儿子毋丘奥,担任巴东监军、益州刺史。)

历史学家习凿齿评价说:毋丘俭因为感激明帝的托付,所以才发动了这次叛乱。君子认为,毋丘俭虽然没有成功,但可以说是忠臣了。他尽心尽力地去追求正义,这是他自己能做到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时运。如果自己没有遇到合适的时机,成功又怎么可能必然呢?忘记自我,不自我保证一定成功,这才是真正的忠诚。古人说:“死者复生,生者不愧。”毋丘俭可以说是无愧于心的。

文钦在战败后逃到了吴国。吴国封他为都护、假节、镇北大将军、幽州牧、谯侯。(文钦投降吴国时上表说:“我生不逢时,一直隶属于魏国,两次与上天失之交臂。虽然我身处偏僻之地,但我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走。司马师逆天行事,废黜并害死了两位君主,他的罪行比夏桀、商辛、赵高、王莽还要恶劣。我们家几代都受到魏国的恩惠,我就像乌鸟一样,怀着愤懑的心情,想要为国家尽忠。我与毋丘俭、郭淮等人一起起兵,共同讨伐司马师,清除奸邪,这是我作为一个臣子的真诚愿望。但我的智谋浅薄,无法施展,进退两难,悲痛万分。我退而反思,觉得自己无法帮助魏国,深感愧疚,不知道该如何自处。我冒昧地遵循古人的道义,决定归顺贵国,希望借助天威,能够实现我的一点愿望。即使在战场上死去,我也无怨无悔。现在我率领部下,归顺圣明的教化,我为自己的苟且偷生感到羞愧,这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谨将我所受的魏国使持节、前将军、山桑侯的印绶奉还。面对这份奏表,我感到惶恐不安,等待着惩罚。”

《魏书》记载:文钦,字仲若,是谯郡人。他的父亲文稷,在建安年间担任骑兵将领,以勇猛着称。文钦从小就以名将之子的身份,以勇武闻名。魏讽反叛时,文钦因为与魏讽有牵连而被捕入狱,被打了几百下,本应处死,但因为文稷的关系,曹操赦免了他。太和年间,文钦担任五营校督,后来出任牙门将。他性格刚烈、暴躁、无礼,对上级傲慢无礼,不遵守官府的法律,因此多次被弹劾,明帝也压制他。后来他又被任命为淮南牙门将,转任庐江太守、鹰扬将军。王凌弹劾文钦贪婪残暴,不适合镇守边疆,请求免去他的官职并治罪,因此文钦被召回。曹爽因为文钦是同乡,厚待他,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后来又派他回到庐江,加封为冠军将军,比以前更加受宠。文钦因此更加骄傲,喜欢自夸,以勇猛自居,在军队中也赢得了一些虚名。曹爽被杀后,文钦被提升为前将军以安抚他,后来又接替诸葛诞担任扬州刺史。自从曹爽被杀后,文钦一直心怀恐惧,与诸葛诞关系恶劣,不与他共谋。等到诸葛诞被免职,毋丘俭接任后,他们才暗中勾结。战败后,文钦日夜兼程逃跑,追兵没有追上,他最终逃到了吴国,孙峻厚待他。)

尽管文钦流亡到了吴国,但他仍然不能谦卑地对待他人。吴国的大将吕据、朱异等人都讨厌他,只有孙峻经常在他身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从遇见云韵开始灵气复苏最强帝尊在都市凡仙飘渺传吴胜与思梨爱情之旅生活达人在末世愚弟奥丁神王令捡个飞碟送外卖娱乐:让他当明星,他只想摆烂替假千金下乡?搬空渣爹家嫁疯批吞噬神域貌美继室摆烂后,禁欲权臣他慌了最后一个发丘天官后代都穿书了,谁还走剧情先婚后爱,冰山傅总对她上瘾体坛之召唤猛将跪在老婆女儿坟墓前哭,重生八三侧妃每天都想逃跑宠妻狂魔:快穿之男神宠上身浪迹在诸天世界
经典收藏大唐:属于我的贞观盛世重生唐末之祸乱天下利刃无声NBA万界主教大明最后一个大帝凰啼山河制霸大宋之奸臣传我在汉末当后浪续命大明朝三国之飞将再世亮剑:一亿碎片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超神狂兵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南北乱世我种田独治大明三侠五义,开局反派小王爷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七煞侍魂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
最近更新世子凶猛:谁敢和我抢女人?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明朝的名义大乾风云起苍穹冰临谷大楚武信君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穿越古代异界争霸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铜镜约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铁骑红颜:大秦霸业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
白话三国志 诗韵拾梦人 - 白话三国志txt下载 - 白话三国志最新章节 - 白话三国志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