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首页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三国:天子刘协,添加好友就变强北宋穿越指南盛唐华章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锦衣血途巅峰之路:开局一间食肆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大秦:始皇帝,我真不吃软饭啊!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我老婆大宗师,这谁不躺平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 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文阅读 - 中国野史大甩卖txt下载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2章 绛侯周勃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编席吹箫出寒门,追随沛公起风云。

攻城先登战功赫,厚重少文刘邦论。

诛吕安刘护汉室,北军左袒定乾坤。

汗流浃背辞相位,狱吏方知尊与卑。

列位,这一章讲一个西汉开国元勋的传奇人物——这人是刘邦临终前断言“安刘氏者必勃也”的绛侯周勃。

话说秦朝末年,泗水郡沛县的西头,住着一户姓周的人家。这家主人便是周勃,那时的他,是个靠手艺糊口的穷小子。周家祖上本是河南原阳人,因躲避战乱迁到沛县,到周勃这一辈,早已家道中落,只剩几间漏风的土坯房,雨天都用锅碗瓢盆接雨水,外面大雨屋里小雨,外面雨停了屋里雨还是在下。

周勃生得魁梧,身长八尺有余,肩宽背厚,双手能提百斤重物,可空有一身力气,却没个谋生的好营生。平日里,他靠编织“蚕箔”过活——就是养蚕用的竹篾架子,一天编不了几个,换的粟米刚够填肚子。赶上有人家办丧事,他还得帮人家吹箫,挣些零碎钱。沛县一带的习俗,办丧事要请人吹箫,奏《薤露》《蒿里》这样的哀曲,周勃虽不善言辞,吹箫的技艺却练得娴熟,箫声呜咽时,能把送葬的人都听得落泪。

那时的天下,已隐隐透着乱世的苗头。秦始皇刚死,秦二世胡亥昏庸,赵高当道,赋税徭役沉重。街头巷尾,常有流民路过,说些“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反了”“楚军破了几座县城”的消息。

秦二世元年九月,沛县县令想跟着反秦,又怕百姓不附,便想请流亡在外的刘邦回来主持大局。谁料刘邦一回来,就联合沛县父老杀了县令,自称“沛公”,竖起反秦大旗。消息传到周勃耳中时,他正在院子里编蚕箔,他看着街头涌来涌去的人群,听着“跟着沛公反秦,有饭吃、有衣穿”的喊声,突然扔下竹篾,大步流星往刘邦的大营走去。

营门口的士兵拦住他:“你是谁?来做什么?”周勃挺起胸膛:“我叫周勃,沛县人,来投沛公,想跟着他杀秦兵!”恰好刘邦从营里出来,见他身材魁梧,便笑着说:“好汉子!既来投我,就留下吧,跟着我打仗,亏待不了你!”

就这一句话,周勃的人生彻底改了方向。他脱下粗布衣裳,换上简陋的铠甲,拿起一把锈迹斑斑的环首刀,成了刘邦麾下最普通的一名士兵。

古来成大事者,多有过人之处,周勃没读过书,不懂兵法谋略,可他敢打敢冲,不怕死。刚投刘邦时,他只是个“中涓”(负责侍从护卫的小官),可每次打仗,他都不要命似的往前冲,显露出过人的勇武。

刘邦率军攻打胡陵、方与两县时,秦军据城死守,汉军攻了半天也没攻下来。周勃看着城上的箭雨,对身边的士兵说:“这样不是办法,我先登城,你们跟着我!”话音刚落,他就扛起云梯,踩着泥泞往城下冲。城上的秦军见有人冲过来,纷纷扔石头、浇滚油,周勃的左臂被滚油烫伤,皮肉都翻了起来,疼得他牙咧嘴,可他没停,反而加快脚步,把云梯靠在城墙上,一手抓着云梯,飞快的攀爬,翻身跳上了城头。

城上的秦军见他冲上来,马上围上来。周勃毫无惧色,环首刀舞得虎虎生风,一刀砍倒一个秦军士兵,鲜血溅了他一脸。后面的汉军跟着涌上来,很快就攻破了城池。战后刘邦拍着他的肩膀说:“周勃,你真是条好汉!这一仗,你头功!”当即赐他“五大夫”爵位——这是秦朝军功爵制中的第九级,对一个普通士兵来说,已是天大的荣耀。

此后,周勃跟着刘邦转战各地,攻蒙县、取虞县、破东阿、击濮阳,每一场仗都冲在最前面。司马迁在《史记》里写他这段经历,连用了三个“先登”、三个“最”——“先登”是率先登城,“最”是战功第一,可见他有多勇猛。

公元前207年,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率军西进入关,目标是秦朝的都城咸阳,秦军精锐都在关中,每一座城池都像铜墙铁壁。攻打长社县时,秦军在城上布置了弓弩手,箭雨密得能挡住阳光。周勃见汉军攻不上去,便对刘邦说:“沛公,我带一队人从侧面的小路上山,绕到城后偷袭,您在正面吸引秦军注意力!”刘邦点头同意。

周勃带着几十名士兵,趁着夜色,沿着陡峭的山路往上爬。山路湿滑,好几个人摔了下去,他自己也磕破了膝盖,可他没回头,硬是带着人绕到了城后。城后的秦军防备薄弱,周勃一声令下,士兵们突然冲出来,杀了秦军一个措手不及。正面的汉军趁机攻城,很快就拿下了长社。

此后,周勃又率军攻破颍阳、缑氏,切断了黄河渡口,阻止秦军援兵西进。在蓝田之战中,他遇到了秦朝最后的精锐——蓝田秦军。这支军队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汉军打了几次都败了,士气低落。周勃看着士兵们垂头丧气的样子,站在阵前大声说:“兄弟们,咸阳就在前面,攻破蓝田,咱们就能灭秦!秦兵也是人,他们也怕死,咱们再冲一次,一定能赢!”

他亲自带队冲锋,手里的环首刀砍得卷了刃,身上的铠甲被鲜血染透,却依旧往前冲。汉军士兵被他的勇气感染,也纷纷呐喊着冲上去。这场仗打了整整一天一夜,汉军终于打败了蓝田秦军,打通了通往咸阳的道路。

公元前207年十月,刘邦率军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捧着玉玺投降,秦朝灭亡。那一刻,周勃站在咸阳宫前,看着巍峨的宫殿,想起自己当年在沛县织箔吹箫的日子,恍如隔世。

秦朝灭了,可天下并未太平。项羽率领四十万大军进入咸阳,杀了秦王子婴,烧了咸阳宫,还自封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要去偏远的巴蜀、汉中之地。周勃跟着刘邦来到汉中。

刘邦是个野心很大的人,他不想只做个汉王,他想争夺天下。韩信向他提出“还定三秦”的计策,刘邦大喜,当即决定率军东出。周勃被拜为“将军”,跟着韩信一起攻打三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

攻打槐里县时,章邯的军队据城死守,汉军攻了三天都没攻下来。周勃仔细观察地形,发现槐里县城墙西侧有一处缺口,是之前打仗时留下的,只是被秦军用沙袋堵上了。他对韩信说:“韩将军,我带一队人夜里去挖开缺口,您在正面攻城,咱们里应外合!”韩信同意了。

当天夜里,周勃带着几百名士兵,悄悄摸到城墙西侧,用铁锹挖沙袋。秦军的哨兵听到动静,大喊起来,箭雨立刻射了过来。周勃让士兵们用盾牌挡住箭雨,继续挖。很快,缺口被挖开了,周勃带着士兵冲了进去,杀向秦军的大营。秦军没想到汉军会从这里冲进来,顿时乱了阵脚。正面的韩信趁机攻城,很快就拿下了槐里。

此后,周勃跟着韩信平定三秦,又率军东出,与项羽的楚军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争霸。彭城之战中,刘邦被项羽打得大败,几十万大军死伤惨重,连父亲刘太公和妻子吕雉都被楚军俘虏。汉军士兵四处逃散,很多将领都投降了项羽。周勃却没逃,他带着自己的部队,在混乱中找到了刘邦,保护着他往荥阳方向撤退。

路上,刘邦又累又怕,对周勃说:“周勃,现在楚军追得紧,你要是想走,我不怪你。”周勃握着刀,坚定地说:“沛公,我既然跟着您,就不会走。就算只剩我一个人,我也跟随着您!”刘邦听了,眼眶都红了——乱世之中,这样的忠诚比黄金还珍贵。

后来,刘邦在荥阳稳住阵脚,与项羽对峙。周勃奉命驻守敖仓——这里是汉军的粮草重地,项羽多次派人来攻,都被周勃打退。有一次,楚军夜里偷袭敖仓,周勃亲自率军反击,从夜里打到天亮,杀了楚军数千人,保住了粮草。刘邦得知后,特意派人去慰问他:“周勃,有你守敖仓,我放心呀!”

公元前202年,刘邦联合韩信、彭越等诸侯,在垓下将项羽的楚军团团围住。周勃率军负责攻打楚军的西侧,他亲自擂鼓助威,汉军士兵士气大振,奋勇杀敌。项羽的楚军节节败退,最终项羽在乌江自刎,楚军全军覆没。

楚汉争霸结束后,刘邦在定陶称帝,建立汉朝,史称“汉高祖”。大封功臣时,刘邦念及周勃多年来的战功——从沛县起兵到灭秦,从还定三秦到灭楚,他打了无数仗,身上的伤疤不计其数,便下诏封周勃为“绛侯”,食邑八千一百八十户。

册封那天,周勃穿着崭新的侯服,站在皇宫大殿上。刘邦走下龙椅,亲手为他整理官服,说:“周勃,你跟着我征战八年,每次打仗都冲在最前面,从没有退缩过。这个绛侯,你受得!”周勃跪下接印,声音依旧憨厚:“臣周勃,谢陛下!臣此生,定当忠于大汉,忠于陛下!”

汉朝建立后,天下初定,可北方的匈奴却成了心腹大患。匈奴冒顿单于统一了蒙古草原,兵力强盛,常常南下侵扰汉朝边境。公元前201年,韩王信(不是韩信)被刘邦派去镇守代郡,抵御匈奴。可韩王信贪生怕死,竟投降了匈奴,还带着匈奴骑兵南下,一路烧杀抢掠,代郡、雁门一带的百姓苦不堪言。

刘邦大怒,亲自率领三十二万大军北上征讨。周勃以“将军”之职随军出征,他的任务是攻打韩王信的军队,阻断匈奴的援军。

在代郡的霍人县,周勃遇到了韩王信的军队。韩王信的士兵大多是投降的汉军,战斗力不强,可他们熟悉地形,又有匈奴骑兵帮忙,打仗很狡猾。周勃没有跟他们硬碰,而是派探子摸清他们的营地位置,夜里率军偷袭。韩王信的军队毫无防备,被打得大败,霍人县也被汉军收复。

随后,周勃率军北上,在武泉县以北遇到了匈奴的骑兵。匈奴人身穿皮甲,骑着快马,拿着弯刀,冲过来的时候像一阵狂风。汉军士兵从没见过这么凶猛的骑兵,有些害怕。周勃却不慌不忙,让士兵们列成“方阵”——前排的士兵拿着长戟,挡住匈奴骑兵的冲击;后排的士兵拿着弓箭,射杀冲过来的匈奴人。他自己骑着马,在阵前指挥,看到有匈奴人冲进来,就挥刀砍过去。

这场仗打了一天一夜,汉军终于打败了匈奴骑兵,斩杀了数千人,还俘虏了匈奴的一名将领。匈奴人见汉军不好惹,只好撤兵。周勃率军追击,又收复了铜鞮、晋阳等城池,把韩王信的残余势力赶得无影无踪。

战后,刘邦论功行赏,认为周勃在这次北征中功劳最大,便下诏任命他为“太尉”——这是汉朝最高的军事长官,掌管全国的军队。周勃心里既激动又沉重:“陛下把百万大军交给我,我定要守住大汉的边疆!”

此后几年,周勃多次率军北上,抵御匈奴的侵扰。他打仗不贪功,却总能守住关键阵地,像一块磐石一样,稳稳地挡在匈奴南下的路上。匈奴人听说周勃率军,都不敢轻易南下——他们知道,这个汉朝太尉,是真的不好惹。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病重。临终前,他把几个亲信大臣们叫到身边,说:“我死之后,吕氏可能会专权,你们要小心。但我相信,能安定刘氏江山的,一定是周勃!”说完,刘邦就去世了,太子刘盈即位,史称“汉惠帝”。

汉惠帝年幼,性格懦弱,朝政大权渐渐落到了吕后手里。吕后是个心狠手辣的女人,她先杀了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又开始分封吕氏子弟为王侯——她封自己的侄子吕禄为“赵王”,掌管北军;封吕产为“梁王”,掌管南军;还封了十几个吕氏子弟为列侯,把持朝政。

周勃虽然是太尉,却被吕后剥夺了军权——他连北军的营门都进不去,更别说指挥军队了。丞相陈平也被架空,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主。周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刘邦临终前说“安刘氏者必勃也”,现在刘氏江山要被吕氏夺走了,他怎么能对得起刘邦的托付?可他知道,吕氏子弟把持着军权和朝政,贸然行动,只会白白送死。

有一次,周勃去见陈平,两个人在陈平家里密谈。灯光下,他们的脸都很凝重。陈平说:“周勃,吕后现在势大,咱们不能硬来。吕禄非常信任他的好友郦寄,咱们或许可以从郦寄入手,让他劝吕禄交出兵权。”周勃点点头:“陈平,你说得对。我现在虽然没权,但北军的士兵大多是我当年带过的,他们心里还是向着刘氏的。只要能拿到北军的兵权,我就能保住刘氏江山。”

从那以后,周勃开始“忍辱负重”——他不再过问朝政,每天在家里喝酒、下棋,装作一副不问世事的样子。吕后派人去监视他,看到他每天都很悠闲,也就放松了警惕。可暗地里,周勃一直在联系旧部,等待时机。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重。她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便召见吕禄、吕产,对他们说:“我死之后,你们一定要守住军权,不要离开军营,也不要去送葬,免得被大臣们算计。记住,一定要保住吕氏的地位!”说完,吕后就去世了。

吕后一死,吕禄、吕产就开始策划谋反——他们想杀了周勃、陈平这些大臣,废掉汉少帝(汉惠帝死后,吕后立的傀儡皇帝),自己当皇帝。消息传到周勃耳朵里,他知道,时机到了。

吕后死后,吕禄、吕产把持着北军和南军,气焰嚣张。他们派亲信监视周勃和陈平,还准备在宫里发动政变。周勃知道,必须尽快夺取军权,否则就来不及了。

他找到陈平,两个人商量出一个计策:先劫持郦寄的父亲郦商,然后让郦寄去劝吕禄交出兵权。郦寄是吕禄最信任的人,吕禄很可能会听他的话。

郦寄果然被说动了,他去见吕禄,说:“吕禄,你是赵王,却掌管着北军,大臣们都有意见。现在吕后死了,天下人心不稳,你不如交出北军的兵权,回到赵国去,这样既能保住自己的爵位,又能让大臣们放心,不是很好吗?”吕禄有些犹豫,郦寄又说:“咱们是好朋友,我还能骗你吗?你要是不信,可以问问吕产和其他吕氏子弟。”

吕产和其他吕氏子弟也拿不定主意,有人说应该交出兵权,有人说不能交。吕禄想了几天,最终还是相信了郦寄的话——他觉得,只要交出兵权,就能安安稳稳地当赵王,没必要冒险谋反。于是,他解下北军的印绶,交给了郦寄,让他转交给周勃。

周勃拿到印绶,心里又激动又紧张。他拿着印绶,快步走向北军大营。营门的士兵拦住他,他举起印绶,大声说:“我是太尉周勃,奉诏统领北军!你们看清楚,这是北军的印绶!”士兵们一看印绶是真的,赶紧让他进去。

周勃走进北军的校场,看着几万士兵——这些士兵大多是他当年带过的,很多人都认识他。他站在高台上,大声说:“军士们,你们都是大汉的士兵,是刘氏的子民!现在吕氏想谋反,想夺走刘氏的江山,你们愿意跟着吕氏,还是跟着刘氏?想跟着吕氏的,露出右胳膊;想跟着刘氏的,露出左胳膊!”

话音刚落,士兵们纷纷露出左胳膊——校场上一片“愿随太尉,拥护刘氏”的喊声,那声音震得营寨的旗帜都在飘动。周勃看着眼前的场景,眼眶湿润了——他知道,刘邦的托付,他没有辜负。

控制了北军后,周勃又派朱虚侯刘章(刘邦的孙子)去监视南军,防止吕产发动政变。吕产不知道吕禄已经交出了北军的兵权,还带着人去未央宫,想发动政变。刘章带着一千名北军士兵,在未央宫前拦住了吕产。

吕产的手下拿着兵器,想冲过去,刘章大喝一声:“吕产谋反,诛杀反贼者有赏!”然后带头冲上去,一刀砍中吕产的肩膀。吕产吓得想跑,刘章追上去,又一刀,把吕产砍死在郎中令的府衙里。

吕产一死,吕氏集团就垮了。周勃下令:“吕氏子弟,无论老少,一律逮捕,敢反抗者,格杀勿论!”很快,吕禄、吕媭(吕后的妹妹)等吕氏子弟都被抓了起来,被处死的有几十人。困扰汉朝多年的“吕氏之乱”,终于被周勃平定了。

平定吕氏后,周勃和陈平商量,觉得汉少帝是吕后立的傀儡,不是刘氏的正统,便决定迎立代王刘恒(刘邦的第四子)为帝。刘恒接到消息后,不敢轻易来长安——他怕这是个圈套。周勃亲自去代郡迎接刘恒,手里捧着皇帝的玉玺,对他说:“臣周勃,恭迎陛下回宫。吕氏已诛,刘氏江山得以保全,恳请陛下登基,重振大汉!”

刘恒见周勃态度诚恳,又看到长安的局势已经稳定,便跟着周勃回到长安,登基称帝,史称“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论功行赏——周勃平定吕氏,迎立皇帝,功劳最大,被任命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陈平为左丞相,辅助周勃。此时的周勃,可谓“位极人臣”——他既是最高军事长官(太尉),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右丞相),权倾朝野。

可周勃是个武将,为人正直,不会官场的弯弯绕,他木讷少言,不会说奉承话,也不懂如何讨好汉文帝。有一次,汉文帝上朝,问周勃:“周丞相,天下一年判多少案子?”周勃愣了一下,说:“臣不知道。”汉文帝又问:“天下一年的粮食收入和支出,有多少?”周勃又摇摇头:“臣也不知道。”他站在那里,脸涨得通红,很是尴尬。

汉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陛下,判案子的事,有廷尉负责;粮食的事,有治粟内史负责。您要是想知道这些,应该问他们。我们做丞相的,主要是辅佐陛下,治理天下,让百官各司其职。”汉文帝点点头,笑着说:“陈丞相说得对。”

退朝后,周勃对陈平说:“陈平,你怎么不早告诉我这些?害得我在陛下面前出丑。”陈平笑着说:“周勃,你是太尉,懂军事;我是丞相,懂行政。咱们各有所长,以后多商量就是了。”周勃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自己确实不适合做丞相。

没过多久,有个叫袁盎的大臣找到周勃,对他说:“丞相,您诛诸吕、立代王,功劳太大了,威震天下。现在您拿着丰厚的赏赐,坐在丞相的高位上,陛下心里难免会有猜忌。功高震主,自古以来都是灾祸的根源——您没看见韩信、彭越的下场吗?您不如主动辞掉丞相,回到封地,这样既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也能让陛下放心。”

周勃听了,心里一震——袁盎的话虽然难听,却是实话。他想了几天,终于下定决心。第二天上朝时,他对汉文帝说:“陛下,臣是个武将,不懂丞相的职责,这些日子以来,没帮陛下做什么事。臣恳请陛下允许臣辞掉丞相之职,回到封地。”

汉文帝早就想收回周勃的权力,只是不好意思开口。见周勃主动辞职,他心里很高兴,却故意挽留了几句,然后就答应了。周勃交出相印,心里反而轻松了——他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尔虞我诈的朝堂,回到封地过安稳日子了。

可世事无常,一年后,左丞相陈平病逝,汉文帝找不到合适的人做丞相,又想起了周勃——他觉得周勃忠诚可靠,虽然不懂行政,但有威望,能镇住百官。于是,汉文帝又下诏,任命周勃为丞相。

周勃没办法,只好再次回到长安,担任丞相。可他知道,汉文帝对他的猜忌并没有消失——这次任命,不过是汉文帝的权宜之计。果然,没过多久,汉文帝就找了个借口,让周勃离开长安。

公元前177年,汉文帝对大臣们说:“现在很多列侯都住在长安,不在自己的封地,这样既不方便治理封地,也浪费朝廷的粮食。不如让列侯们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丞相是列侯之首,就先从丞相开始吧。”

周勃心里明白,这是汉文帝想赶他走。他没有反对,只是平静地说:“陛下说得对,臣愿意带头回到封地。”于是,他再次辞掉丞相之职,带着家人,离开了长安,回到了自己的封地——绛地(今山西侯马)。

回到绛地后,周勃每天都提心吊胆——他知道汉文帝猜忌他,也知道朝廷里有很多人嫉妒他的功劳,想害他。每当河东郡守、郡尉来绛县巡视,他都以为是来抓他的,便赶紧披上盔甲,让家里的仆人拿着兵器,站在院子里迎接。他想:“我当年统领百万大军,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现在却像个惊弓之鸟,真是可笑。”

可他的担心,最终还是成了现实。公元前176年,有人向汉文帝告发周勃——说他身披盔甲,家里藏着兵器,想谋反。汉文帝早就想除掉周勃,接到告发后,立刻下令,让廷尉逮捕周勃,严加审讯。

廷尉的人很快就到了绛地,把周勃抓了起来,押回长安,关在牢里。牢里的狱吏见周勃是前丞相,却落了难,便故意欺负他——让他干脏活累活,还对他大声呵斥。周勃是个武将,一辈子受人尊敬,哪里受过这种委屈?可如今身陷囹圄,俗话说,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他只能默默地忍受。

有一天,狱吏又来欺负他,周勃实在忍不住了,对狱吏说:“我是绛侯,曾是大汉的太尉、丞相,你们不能这么对我!”狱吏冷笑一声:“绛侯?现在你是阶下囚,在这牢里,我就是老大!你要是识相,就给我些好处,我或许能帮你一把。”

周勃这才明白,牢里的规矩和战场上不一样——战场上靠勇气,牢里靠钱财。他想起自己还有些黄金,便对狱吏说:“我有五百两黄金,如果你能帮我,这些黄金都给你。”狱吏见了黄金,态度立刻变了,笑着说:“绛侯,您别着急。小人给您出个主意——您的儿子周胜不是娶了公主(汉文帝的女儿)吗?您可以让公主为您作证,证明您没有谋反。另外,您还可以找薄太后的弟弟薄昭帮忙——薄太后说话,陛下肯定会听。”

周勃恍然大悟,赶紧让家人去联系公主,让公主在汉文帝面前说情。同时,他又把自己当年得到的赏赐,都送给了薄昭。薄昭收到礼物后,就去见薄太后,对她说:“太后,周勃是冤枉的啊!他当年统领北军,手握重兵,都没有谋反;现在他在绛地,只是个普通的列侯,怎么会谋反呢?这肯定是有人诬告他!”

薄太后听了,很生气——她知道周勃是个忠臣,当年要是没有周勃,刘氏江山早就没了。第二天,汉文帝来给薄太后请安时,薄太后拿起头上的头巾,扔在汉文帝面前,说:“你这个皇帝,怎么这么糊涂!绛侯当年在北军大营,拿着皇帝的玉玺,要是想谋反,早就反了,还用等到现在?你怎么能听别人的诬告,把他关在牢里!”

汉文帝被薄太后骂得满脸通红,赶紧说:“母后息怒,儿臣知道错了,这就下令赦免周勃。”说完,他立刻派人去监狱,释放了周勃,还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周勃走出监狱时,头发都白了很多,身体也不如以前硬朗了。他看着长安的天空,长叹一声:“我这辈子,统领过百万大军,打过无数胜仗,以为自己什么都不怕,可直到今天,我才知道狱吏的厉害啊!”

周勃被赦免后,只想赶紧离开长安,当年面对战场上的枪林箭雨他没怕,可如今他真的怕了,怕了朝堂上的尔虞我诈,怕了汉文帝的猜忌。他向汉文帝请求,回到绛地养老,汉文帝答应了。

回到绛地后,周勃彻底放下了权力和名利——他不再关心朝政,种种花,养养鸟,安心的养起老来。

他的儿子周亚夫(后来成为汉朝名将,平定了“七国之乱”)问他:“父亲,您为什么现在不关心朝政了?”周勃摸了摸周亚夫的头,说:“亚夫,打仗靠勇气,做人靠谨慎。我当年靠勇气打了天下,可也差点因为功高震主丢了性命。现在陛下让我在这里养老,我已经很满足了。你有一定要记住——既要忠于国家,也要保护好自己。”

公元前169年,周勃病重。临终前,他把家人叫到身边,说:“我死之后,不要厚葬,就穿一身普通的衣服,把我葬在高祖皇帝的陵墓旁边——我这辈子,跟着高祖打天下,高祖信任我,提拔我,死了,我也要陪着他。”说完,他就闭上了眼睛,享年六十六岁。

汉文帝听说周勃去世的消息,很伤心——他知道,周勃是个忠臣,虽然他曾经猜忌过周勃,但周勃的功劳,他永远忘不了。汉文帝下令,追谥周勃为“武侯”(“武”是对武将的最高评价,意为“刚强直理、威强敌德”),还派大臣去绛地祭奠他。

司马迁在《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对周勃的评价极高:“绛侯周勃始为布衣时,鄙朴人也,才能不过凡庸。及从高祖定天下,在将相位,诸吕欲作乱,勃匡国家难,复之乎正。虽伊尹、周公,何以加哉!”意思是说,周勃出身贫寒,才能也不算出众,可他跟着刘邦打天下,在吕氏作乱时保住了刘氏江山,这样的功劳,就算是商朝的伊尹、周朝的周公,也比不上他。

班固在《汉书》中,也称赞周勃:“周勃之勋,高于伊尹、周公。”虽然有些夸张,却也说明了周勃在西汉历史上的地位——他是最忠诚、最可靠的臣子,是西汉江山的“定盘星”。

周勃不是天生的英雄——他出身贫寒,靠织箔吹箫糊口;他没读过书,不懂兵法谋略;他木讷少言,不会说奉承话。可他有最珍贵的品质——勇敢和忠诚。刘邦需要他的时候,他冲在前面打仗,不怕死;吕氏作乱的时候,他忍辱负重,等待时机,最终保住了刘氏江山;汉文帝猜忌他的时候,他选择退让,不争权夺利。他就像一块磐石,稳稳地支撑住了西汉的江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乱世枭臣重生之小小玩家宠妻狂魔:快穿之男神宠上身娱乐:让他当明星,他只想摆烂最强帝尊在都市还没穿越,我就有神级资质了?浪迹在诸天世界顶级Enigma的专属抑制剂吞噬神域星际:最强机甲师食梦貘手记总裁令,头号鲜妻休想逃原神:我南宫问雅,摸谁谁傻慕林跪在老婆女儿坟墓前哭,重生八三北明不南渡福妻嫁到给勇者们添麻烦的勇者透视牛医转乾坤之凡缘世
经典收藏红楼群芳谱乱世才子大唐:属于我的贞观盛世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殿下,请离开我的棺材独治大明我在汉末当后浪汉官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女国公种田一二事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三国懒人大明最后一个大帝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续命大明朝NBA万界主教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大宋风云制霸大宋之奸臣传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
最近更新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三藏还俗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衣冠谋冢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真理铁拳岂独无故靖康前夜:帝业重光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玉符传奇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 中国野史大甩卖txt下载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 - 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