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镇令

龙葵宝宝

首页 >> 我在古代当镇令 >> 我在古代当镇令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乌龙召唤:冷情妈咪老子是最强皇帝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精灵普及大唐,李二跪求一条龙!唐伯虎现代寻芳记奇门医圣在都市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退婚后,高冷女帝后悔了锦衣血途三国:无敌的我,却苟成了文官
我在古代当镇令 龙葵宝宝 - 我在古代当镇令全文阅读 - 我在古代当镇令txt下载 - 我在古代当镇令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56章 飞骑送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日头刚过晌午,石板路上就腾起热气。陈峰站在乐坊门口,看着街对面的“醉仙楼”,食客从门槛排到了街角,掌柜的扯着嗓子喊“楼上雅座满了”,几个汗流浃背的货郎急得直跺脚——他们赶时间送货,哪有功夫排队等座。

“要是能把菜送到他们船上、店里,生意肯定更好。”陈峰摸着下巴,忽然想起前世手机一点就送上门的外卖。这古代虽没有网络,却有腿脚麻利的伙计,镇不算大,骑着快马跑一趟,一刻钟足够了。

秦霜正让人往乐坊搬冰块,闻言笑了:“你是说让饭馆派人送菜?以前也有大户人家叫菜上门,可哪有专门干这个的。”陈峰眼睛亮了:“咱们来做这个专门的!成立个‘飞骑队’,各家饭馆都能托咱们送,收点跑腿钱,既方便了客人,又能让饭馆多做生意。”

他当即让人把醉仙楼的王掌柜、张记面馆的张婆都请来。王掌柜一听就拍大腿:“郡王这主意绝了!我那后厨天天菜做不完,就是客人等不及,要是能送上门,少说多赚三成!”张婆也点头:“我那小面馆坐不下几个人,有人愿送,我能多擀十斤面!”

消息传到街上,正排队的货郎们都嚷起来:“要是真能送,我天天订醉仙楼的红烧肉!”挑着担子的菜农也笑:“俺们在码头卸完货,能吃上热乎面,不用啃干馍了!”

觉得既然大家生活质量已经提升了上来,而且众多饭馆也天天爆满,何不成立个外卖团队,陈峰想了想,前世的记忆在古代好像就有这种模式了,说干就干。

陈峰让管家记下:“先找十个腿脚快的,再买十匹好马,这飞骑队,三天就得开起来!”

选骑手比想象中难。陈峰要的不仅是跑得快,还得认路、细心,不能送错了菜,更不能在路上偷吃。告示贴出去,来应征的倒有三十多个,大多是年轻力壮的后生,还有两个曾在驿站当过快递的驿卒。

头一个过关的是马六,以前在洛水码头撑船,水性好,腿脚更快,据说能追着顺水漂的木筏跑半里地。他试跑时,从醉仙楼取了两碟热菜,骑马到三里外的码头,菜汤都没洒出半滴,只用了一刻钟。

接着选了个叫小石头的少年,才十五岁,爹娘是开杂货铺的,镇里的大街小巷门儿清,谁家在哪个胡同,哪条路近,闭着眼都能说出来。“张记面馆的酸汤面要放双份醋,李大户家的闺女不吃葱姜。”小石头掰着手指头数,记性好得让陈峰都惊讶。

陈峰让人给骑手们做了统一的短褂,靛蓝色的,后背缝着个“飞”字,显眼得很。又给每人配了个藤编的食盒,分上下两层,每层都垫着棉絮保温,外面裹着防雨的油布。“这食盒得轻,又得结实,”陈峰拎着试了试,“菜不能凉,汤不能洒,这是规矩。”

开工前,陈峰特意教他们认“菜单”。他让人把各家饭馆的菜名写成小纸条,上面画着简单的记号:醉仙楼的红烧肉画个肉疙瘩,张记面馆的面画双筷子,不认字的骑手看着记号也能懂。“送完记得让客人在单子上画个押,回来好跟饭馆对账。”陈峰指着单子上的空格,“这就是你们的凭证,丢了可要扣钱。”

骑手们都紧张又兴奋。马六摸着新做的短褂,笑露出豁牙:“穿上这衣裳,骑着马送菜,比在码头扛大包体面多了!”小石头把食盒擦了又擦,连藤条缝里的灰都抠干净了:“俺一定送得又快又好!”

飞骑队开张那天,天刚亮就有人来订菜。码头的王老五头一个来,拍着桌子要两碟醉仙楼的卤鸡爪、一壶米酒,说要送给船上的弟兄。马六接过单子,揣进怀里,飞身上马,马蹄“嗒嗒”响着往醉仙楼去,引得街上的人都回头看。

辰时到午时,单子就没断过。小石头接了个急单:李秀才在书院讲学,要张记面馆的三碗阳春面,得在巳时三刻前送到,晚了就误了讲学。他骑着马抄近路,穿过两条窄巷,到面馆时张婆刚把面盛好,他用棉絮把碗裹紧,策马往书院跑,到门口时刚好听到书院的钟响,李秀才接过面,热得冒气,直夸:“这面送得比鸽子还准!”

最难的是送汤菜。醉仙楼的酸梅汤装在瓦罐里,马六送的时候特意把食盒垫得更厚,路过石板路的坑洼处就放慢速度,送到买主手里时,瓦罐还是烫的。买主是个坐月子的妇人,她男人感激得塞给马六两个铜钱,马六摆摆手:“郡王说了,只收跑腿钱,多一文都不要。”

也有出岔子的。一个叫狗剩的骑手,送菜时贪看乐坊门口的姑娘,不小心让马惊了,把一碟酱肘子摔在地上。他吓得脸都白了,赶紧跑回醉仙楼,自己掏钱赔了钱,再重新买了一份送去。陈峰知道了,没罚他,只说:“记着这次,送菜时眼里只能有马和路,别的啥都不能看。”狗剩红着眼圈点头,后来送菜再没出过岔子。

骑手们中午歇脚时,聚在飞骑队的院子里,互相看谁的单子多。马六的食盒里还留着块醉仙楼的酱牛肉,是王掌柜送的:“你们这飞骑队,比我雇的伙计还尽心!”小石头则炫耀着李秀才写的“快马送暖”字条,得意地说:“这可比赚钱体面!”

飞骑队的名气渐渐传开,镇上的饭馆都想加入。陈峰定了规矩:每家饭馆要先交十文钱的“入队费”,保证菜的分量和卫生;送一单收两文钱,饭钱由骑手代收,晚上跟饭馆对账;要是客人说菜凉了、洒了,饭馆得重做,骑手也要扣钱。

他让人在飞骑队的院子里挂了块木板,上面写着每日的“红黑榜”:马六送单最多,名字用红笔写;狗剩摔了菜,名字用黑笔写,旁边画个瓦罐。骑手们都卯着劲,谁也不愿上黑榜。

秦霜让人给骑手们做了新的遮阳帽,竹编的,能挡太阳,帽檐上还缝着块小布,写着“飞骑”二字。又在食盒里加了层隔板,能同时放三道菜,互不沾味。“天热了,”她对骑手们说,“送完菜回来,院里有凉茶,随便喝。”

傍晚对账时,王掌柜算着账直乐:“今天多卖了二十碟菜,除去跑腿钱,还多赚了一百文!”张婆也笑:“我那面馆的面,以前一天卖五十碗,现在能卖八十碗,多亏了这些后生!”

陈峰站在院子里,看着骑手们洗刷食盒,马在槽边悠闲地吃草,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他忽然觉得,这飞骑队送的不只是菜,更是把便利送到了家家户户,让赶时间的能吃上热饭,让行动不便的能尝上鲜,让开平镇的日子,过得更舒坦了些。

飞骑队红火了月余,秦霜的案头却堆起了厚厚的投诉信。最上面那封是布庄掌柜写的,墨迹被水洇得发皱,字里行间满是火气:“昨日马六送菜,马蹄惊了我的绸缎担子,一匹上等杭绸被踩出三个洞,损失惨重!”

往下翻,投诉更是五花八门。卖花的李婶说马粪溅脏了她的花筐,买主嫌晦气;教书先生抱怨骑手纵马过街,惊得学童们书都念不下去;最严重的是个推着独轮车的老汉,被急驰的马撞翻了车,一车青菜滚得满地都是,老汉的腿也擦破了皮。

“再这么下去,乐坊的名声都要被败坏了。”秦霜把信推给陈峰,窗外正传来骑手策马的“嗒嗒”声,惊飞了檐下的燕子。陈峰捏着信纸,指节泛白——他只想着快,却忘了这古代的街道窄,行人多,马匹根本跑不开。

正说着,王老五掀帘进来,裤腿上还沾着泥:“郡王,码头的老张被马蹭了一下,掉进水里,虽没大碍,却冻得直哆嗦。”他蹲在地上画着街道,“您看这街,最宽处也就能并排行两匹马,遇上挑担子的、推独轮车的,根本躲不开。”

陈峰忽然想起前世的外卖员骑电动车,在小巷里穿梭自如,哪用得着马。他猛地一拍大腿:“把马换成人力!让骑手们步行挑担,既灵活,又不会惊着人!”

秦霜愣住了:“步行?那送得慢了,菜不就凉了?”陈峰早有计较:“咱们镇的商业街不大,从东头到西头也就三里地,挑着担子快走,一刻钟照样能到。再把食盒改小点,用棉絮裹得更厚,保准菜是热的。”

消息传到飞骑队时,骑手们炸开了锅。马六第一个反对:“步行哪有骑马快?客人要是催得紧,咱们跑断腿也赶不及!”小石头也嘟着嘴:“马多体面,挑着担子像个货郎,多丢人。”

陈峰没动气,只让他们试试。他让人做了个竹编的担子,两头各挂一个食盒,食盒里垫着三层棉絮,还放了个小炭炉,能给汤菜保温。“你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试试从醉仙楼到码头要多久。”

马六憋着气挑担出发,起初觉得沉,走顺了倒也轻快。他专挑小巷走,避开人群,遇到挑担子的就侧身让,到码头时竟比骑马还快了两刻钟——原来以前骑马要绕开人群,反而耽误时间。更奇的是,食盒里的红烧肉还是热的,汤汁没洒出半点。

“咋样?”陈峰笑着递过毛巾,“步行虽慢了点,却稳当,还能抄近路。”他指着街上的人群,“你看他们见了马就躲,见了挑担子的却会主动让,这就是便利。”

骑手们服了。陈峰让人把马匹都牵去农具房,给农户们犁地用,换下来的马具改成担子上的肩带,垫着软布,挑着不磨肩。又给每人做了身新衣裳,还是靛蓝色,只是把后背的“飞”字改成了“快”字,看着更亲切。

新的“快脚队”成立那日,陈峰亲自给骑手们系紧肩带。马六的担子上挂着个小铜铃,走起来“叮铃铃”响,他笑着说:“这下不用喊,客人就知道我来了。”小石头则在担子上插了朵小野花,说是让食盒看着好看些。

步行送餐的头一日,趣事不少。马六挑着担子刚进巷口,卖花的李婶就笑着递过朵月季:“换了担子就是好,我这花再也不用沾马粪了。”他送完菜回来,李婶还塞了把香菜:“给醉仙楼的王掌柜,就说我送的。”

为了记路,小石头画了张“街道图”,用朱砂标着哪家饭馆在哪个路口,哪家大户的后门朝哪开。“张记面馆的酸汤面要从后门送,李秀才家得敲三声门。”他把图折成小块塞在怀里,比看账本还认真。

食盒也改得更巧了。陈峰让人在食盒侧面开了个小窗,能看见里面的菜名,不用打开就能核对。底部还安了个小抽屉,放着抹布和筷子,客人要是忘了备餐具,直接就能用。“细节最要紧,”陈峰教他们,“送菜时先敲门,进门喊‘客官,您订的菜到了’,放下菜要擦干净桌子,这才叫规矩。”

有次小石头给乐坊送菜,正遇上林燕她们训练。女护卫们看着他挑担的样子,笑得直不起腰:“小石头,你这担子比我们的枪还沉吧?”小石头把食盒往桌上一放,打开盖子:“你们闻闻,酸汤面还是热的!”林燕尝了一口,果然烫嘴,忍不住赞:“比骑马送得还好!”

最让人暖心的是送汤。有个独居的老奶奶订了碗张婆的热汤面,小石头送去时,见老人行动不便,特意帮她把面拌好,还添了些炭火。老人拉着他的手:“比我那远房孙子还贴心。”后来每次送菜,老人都要塞给他块糖,说是孙子捎来的。

换了步行送餐,投诉信渐渐没了。街上再也听不到惊马的嘶鸣,路面干净了,行人走得也舒坦。醉仙楼的王掌柜算着账,笑得合不拢嘴:“虽说送得慢了点,可客人比以前多了三成!昨天还有个绣娘,在阁楼里绣花,让小石头把菜送上去,边绣边吃,说比去店里自在。”

张婆的面馆也添了新规矩:给快脚队留着最烫的面,还备着解渴的酸梅汤。“这些后生辛苦,”她给小石头的食盒里多放了个卤蛋,“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比我们擀面还累。”

陈峰常在街上看快脚队送餐。马六挑着担子,在人群里穿梭自如,遇到小孩还会放慢脚步;小石头给商户送菜时,会顺便帮着看会儿摊子,让老板能歇口气。有次下大雨,骑手们用油布把食盒裹得严严实实,自己淋得像落汤鸡,送到客人手里的菜却一点没湿。

“你看,”陈峰对秦霜说,指着雨中送餐的骑手,“这比骑马时更有人情味。”秦霜望着那些在雨巷里穿梭的身影,忽然明白陈峰的用意——马是快,却隔了层,人步行,却能和街坊四邻打成一片,送的不仅是菜,更是份暖人心的亲近。

傍晚收工,快脚队的院子里热闹非凡。骑手们互相揉着酸痛的肩膀,分享着送餐时的趣事:哪家的孩子会给他们递水,哪家的掌柜会多给块点心。马六摸着磨出茧的肩膀,忽然笑了:“还是步行好,能听见街坊们跟我打招呼,比骑马时孤零零的强多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柠檬精老公的马甲掉了浪迹在诸天世界都穿书了,谁还走剧情重生之小小玩家七零穿越:最强军官的锦鲤妻侧妃每天都想逃跑三国:赵云师兄,简化技能就变强万古神帝飞天鱼无弹窗慕林先婚后爱,冰山傅总对她上瘾不从圣娱乐:让他当明星,他只想摆烂川军抗日,屠百万鬼子铸傲世强军穿书后,极品丈母娘她靠空间暴富重生1990:重新做人弥补妻女重生之冷面王爷的娇俏王妃吞噬神域陆太太复婚吧四合院之我是刘光齐原神:执行官可以疯批但你别变态
经典收藏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日月余晖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乱世才子三国之汉室再兴炮灰"攻"养成系统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汉官大唐好相公我助大唐盛世天下乌龙召唤:冷情妈咪利刃无声王爷深藏,妃不露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制霸大宋之奸臣传陛下,不能嫁公主抵债啊!三国之巅峰召唤什么时候更新红楼群芳谱最强终极兵王
最近更新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冰临谷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大楚武信君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清宫秘史十二章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世子凶猛:谁敢和我抢女人?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锦衣血诏云起惊鸿客明朝的名义笔架叉将军
我在古代当镇令 龙葵宝宝 - 我在古代当镇令txt下载 - 我在古代当镇令最新章节 - 我在古代当镇令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