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镇令

龙葵宝宝

首页 >> 我在古代当镇令 >> 我在古代当镇令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三国之我是正经人晋末风云录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妖孽九皇子红楼群芳谱步步生莲刀尖上的大唐雄霸天下之三国曹髦新传神级英雄奇门医圣在都市
我在古代当镇令 龙葵宝宝 - 我在古代当镇令全文阅读 - 我在古代当镇令txt下载 - 我在古代当镇令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55章 开平乐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暮春的开平镇,洛水两岸的柳絮已经飘尽,陈峰众人从乌龙岭回到了开平镇,陈峰勒住马缰,在镇中心的十字街口停下,这里是开平最繁华的所在,东头是鱼市,西头是布庄,南来北往的商贩都要在此歇脚,吆喝声能从辰时传到亥时。

“就这儿了。”陈峰指着街角那处闲置的宅院,院墙虽有些斑驳,门楣上却还留着“聚贤楼”的残字。“以前是家酒楼,后来掌柜的迁去青崖城,空了快半年。”身边的管家连忙回话,手里的账簿翻得哗哗响,“占地三亩,有前后两进,后院还有口井,盖起来省事。”

秦霜让人推开院门,青砖铺就的天井里长了些杂草,正房的窗棂积着灰,却能看出木料是上好的楠木。“前院改大厅,后院隔成小间。”陈峰踩着门槛往里走,脚步带起的尘土在光柱里翻滚,“你看这梁架够高,能装楼上雅座,楼下摆散桌,正好。”

他想起在现代的的KtV,忽然觉得这古代的酒楼格局竟有些相似。“得让客人能自己唱,也能听别人唱。”陈峰对秦霜笑,“就叫‘乐坊’吧,既雅致,又让人知道是听曲儿的地方。”秦霜摸着窗棂上的雕花:“还得请些乐师,备些乐器,总不能让客人空着嗓子唱。”

消息传到街上时,商贩们都围过来看热闹。卖胭脂的张婆踮着脚往里瞅:“郡王这是要开戏楼?”王老五扛着渔网刚从码头回来,闻言接话:“我看不像,戏楼得有戏台,这院里空荡荡的。”陈峰听见了,笑着扬声:“比戏楼自在,谁都能上去唱两句,唱得好还有赏!”

这话让人群炸开了锅。有擅长唱山歌的渔姑,有会吹笛的货郎,都盼着乐坊早日开张。陈峰让人先把院墙推倒一半,改成雕花的木栅栏,能让街上的人看见院里的动静:“就得让他们看着,越热闹越好。”

动工的头件事是拆墙。前院和正房之间的隔墙被拆得干干净净,露出粗壮的梁柱。陈峰让人在梁柱上包了层竹编,再糊上掺了麻筋的黄泥,既能隔音,又显得古朴。“大厅得宽敞,”他用脚步丈量,“摆八张方桌,中间留块空地当‘歌台’,谁想唱就上去。”

后院被隔成六个小间,每间都有丈许见方。工匠们在隔间的墙上嵌了层中空的竹管,管里塞着晒干的芦花——这是陈峰想的隔音法子,能让隔间互不打扰。“小间得雅致些,”秦霜让人在墙上挂些字画,都是镇上书生们的手笔,“摆张圆桌,几把软椅,再放张小几搁乐器。”

最费心思的是“传声”。陈峰让人在歌台上方装了个木质的穹顶,像倒扣的斗笠,弧度经过反复测算,能让声音顺着穹顶扩散到大厅每个角落。“这样不用扯着嗓子喊,坐在角落也能听清。”他站在歌台中央试了试,说话的声音果然比平时清亮,连墙角的工匠都抬头看他。

小间里则在梁上悬了面薄铜镜,镜面抛光得能照见人影。“对着镜子唱,能看见自己的模样,”陈峰笑着解释,“就像对着水里的影子,倒有几分趣味。”乐师老李摸着铜镜,啧啧称奇:“郡王这法子稀奇,怕是京城的戏楼都没有。”

门窗也改得特别。大厅的门换成两扇推拉的格栅门,雕着洛水的波纹,推开时“吱呀”轻响,不扰人听曲。小间的窗则糊着半透明的云母纸,既能透进光,又看不见里面的人,透着股朦胧的意趣。“客人在里面唱,外面只能听见隐约的声,想知道唱得如何,就得进去坐坐。”陈峰对管家说,眼里藏着生意经。

地面铺的是从青崖城运来的青石板,被石匠打磨得光滑,却特意留了些细小的纹路。“这样洒了酒也不滑,”陈峰用脚蹭了蹭,“还能吸些声音,不至于太吵。”墙角摆着几个大瓷缸,里面装满干燥的锯末,也是为了吸收杂音,让乐声更清透。

完工那日,陈峰带着秦霜细看。大厅的穹顶在油灯下泛着暖光,歌台的木地板擦得发亮,小间的云母纸透着月光,像蒙了层薄雾。乐师老李带着徒弟来试音,一把琵琶弹得珠落玉盘,在大厅里回荡时,竟有了些空谷回响的意境。“成了!”老李放下琵琶,“这地方,唱啥都好听!”

乐坊的灵魂在乐器。陈峰让人搜罗了各式家伙:三弦、琵琶、笛子、箫,甚至还有渔姑们常用的竹板。他特别让人做了些“简谱”,用数字标着音高,贴在乐器旁:“不认谱的也能照着弹,简单些才好。”

乐师们是从各地选的好手。有会弹琵琶的李婶,她的琵琶是用旧船板改的,音色浑厚;有吹笛的小马,能把洛水的渔歌吹得跟真的一样;还有个瞎眼的张老汉,弹得一手好三弦,年轻时走南闯北,会唱的曲儿能从开春数到冬雪。

“得有新曲子。”陈峰对乐师们说,“光唱老调子不够,得编些新歌,唱咱们开平的事——运河开了多少里,春捕收了多少鱼,火枪营练得多神气。”张老汉摸着三弦的弦轴:“俺试试,把这些事编进小调里,保准听着亲切。”

头支新编的曲子叫《洛水谣》,讲的是陈峰带人挖运河的事。李婶的琵琶起头,小马的笛子跟上,张老汉唱得字正腔圆:“春分挖河泥,夏至水满渠,船载千石粮,百姓笑嘻嘻……”刚在大厅试唱,就引得工匠们跟着哼,连秦霜都记熟了调子。

除了乐器,还得有“酒食”。陈峰让镇上的酒楼派人驻场,备些清淡的小菜:卤豆干、炸河虾、腌萝卜,都是下酒的好菜。酒是新酿的米酒,装在粗陶碗里,温得微烫,喝起来不烈,正适合听曲儿的时候慢慢抿。“不能太贵,”陈峰定了规矩,“平民百姓也能进来坐坐,一碟豆干一碗酒,听一下午曲儿。”

开张前一日,秦霜让人在木栅栏外挂了块黑漆牌匾,上书“开平乐坊”四个金字,是她亲手写的,笔力娟秀却透着劲。又在门口摆了两盆刚开的石榴花,红艳艳的,把灰扑扑的街角都点亮了。路过的人都停下看,问什么时候开张,管事的笑着回:“明日辰时,开门迎客!”

试营业那天,天刚亮就有人候在门口。头一个进来的是王老五,他特意换了身新衣裳,手里还攥着两文钱,一进门就嚷嚷:“给俺来碟炸河虾,再来碗米酒!”陈峰笑着让他坐,还多送了碟卤豆干。

辰时刚过,乐坊就坐满了人。大厅里,李婶的琵琶弹起《洛水谣》,张老汉刚唱两句,就有渔姑跟着合。唱到“春捕收鱼三百担”时,几个渔民拍着桌子叫好,把碗里的米酒都晃洒了。

小间里也热闹。西田村的教书先生带着几个学生,点了支《诗经》里的古曲,小马用笛子伴奏,先生摇头晃脑地唱,学生们听得入神。隔壁间,女护卫队的林燕和苏媚正学着弹三弦,弦没调准,弹得“吱吱呀呀”,却笑得前仰后合。

最出奇的是个卖菜的老汉,平时只会吆喝,竟上台唱了段砍柴歌。他的嗓子沙哑,却透着股山野的劲,唱到“砍得柴来换米粮,养得娃子高过墙”时,满厅的人都鼓掌,陈峰让人送了他一坛米酒,老汉乐得胡子都翘起来了。

乐师们渐渐摸出了门道。客人点得多的曲子,就反复弹;有人想自己唱,就赶紧伴奏;甚至有货郎想唱自己编的《叫卖调》,老李也乐呵呵地给他伴奏。秦霜坐在角落的雅座里,看着眼前的景象,对陈峰说:“比我想的还热闹,倒真像个百姓能放松的地方。”

午后,来了群穿绫罗的商人,想包个小间。管事的领着他们去了最里面的隔间,刚坐下,就听见隔壁传来爽朗的笑——是林燕她们在学唱山歌,声音透过芦花墙传过来,带着股鲜活的劲。商人们愣了愣,竟没嫌吵,反而说:“这才有意思,比听那些死板的戏文强。”

傍晚收工时,账房先生核了账,竟赚了五十多文,还不算送出去的豆干和米酒。陈峰看着账本,忽然发现来的客人三教九流都有:有穿补丁衣裳的渔民,有长衫马褂的商人,甚至还有背着书包的学生,大家坐在一起,听着同一支曲子,喝着同一种酒,倒没了平时的隔阂。

关门前,王老五喝得微醺,红着脸说:“郡王,俺也想唱一段!”陈峰让他上台,他清了清嗓子,唱了段渔民的号子,虽不成调,却透着股乘风破浪的勇,满厅的人都跟着他的调子拍手,连乐师们都停下乐器,笑着听。

送走最后一个客人,陈峰站在空荡荡的大厅里,月光透过格栅门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影。乐师们收拾着乐器,管事的在清点碗碟,空气里还飘着米酒和炸河虾的香。他忽然觉得,总感觉差点什么...

秦霜走过来,递给她一块刚从灶上取的热糕:“累了吧?尝尝。”陈峰咬了一口,糯米的甜混着枣泥的香,嗯?好吃,好吃...”

夫人我总感觉差点意思。

秦霜看着陈峰说道:差点意思?那...

“没有美女啊,有美女才能促进消费呢...”

我们在等等,如果生意不好的话再说,此时秦霜吃了一口热糕说道。

乐坊开张半月,生意虽红火,陈峰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傍晚坐在雅座里,看大厅里客人喝酒听曲,渔姑唱的山歌虽质朴,货郎吹的笛子虽悠扬,却少了几分能让人眼前一亮的艳色。

“你看那秦楼楚馆,为何总能聚起人气?”陈峰跟秦霜闲聊,指尖敲着桌面,“除了曲子,总有些标致姑娘撑场面。咱们的乐坊要想更热闹,也得添些会唱会跳的女先生。”

秦霜正给琵琶换弦,闻言抬眼:“你是想请些乐伎?”她放下弦轴,“可良家女子哪肯抛头露面,风尘女子又怕污了乐坊的名声。”陈峰早有主意:“从贫苦人家选,教她们唱曲跳舞,管吃管住,给月钱,绝不逼迫做别的,愿意来的自然会来。”

消息传出去三日,还真有不少人来打听。有父母双亡的孤女,有被夫家休弃的妇人,都想寻条活路。陈峰让秦霜亲自挑选,不要容貌最出挑的,要眼神清亮、身段灵动的。

头个选上的是苏婉儿,才十六岁,爹娘在春汛里被冲走了,她跪在乐坊门口,手里攥着半块干粮:“俺会唱采茶歌,学东西快,求郡王给口饭吃。”秦霜让她唱两句,嗓音脆得像山涧的泉水,当即就留下了。

接着又选了五个姑娘,最大的二十,最小的十四。陈峰让人在后院收拾出两间厢房,铺了新稻草,给每人做了身月白的襦裙。请了镇上最会唱曲的李嬷嬷来教,从吐字发音到身段步法,每日卯时练到未时,姑娘们学得认真,额头上的汗从不停歇。

李嬷嬷教的是些雅俗共赏的曲子,有讲牛郎织女的《鹊桥仙》,有唱洛水风光的《浣溪沙》,都配着简单的舞步。苏婉儿学得最快,身段也软,一个“卧鱼”的姿势,能引得窗外偷看的学徒们红了脸。

几天后,姑娘们第一次登台。苏婉儿领唱《鹊桥仙》,五个姑娘伴舞,月白的裙摆在烛火下翻飞,像一群落进凡间的白鹤。大厅里的客人都看呆了,连喝酒的动作都停了,直到曲子唱完,才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

陈峰坐在雅座里,看着台下拍红了巴掌的客人,知道这步走对了。秦霜递过茶盏:“现在倒是像模像样了,只是……”她瞥了眼那些直勾勾盯着台上的男人,“得立个规矩,不许客人骚扰姑娘们。”

第二日,乐坊就立了块木牌:“女先生只唱曲伴舞,客人不得强求陪酒,违者逐出乐坊,永不准入。”陈峰还让林燕带四个女护卫在乐坊值守,谁要是敢动手动脚,立刻拿下。

有了姑娘们撑场,乐坊的生意越发红火。不仅平民百姓常来,连青崖城的商人都特意赶来看。苏婉儿她们渐渐有了名气,有人特意点她们的曲子,陈峰按规矩给姑娘们发赏钱,苏婉儿把钱攒起来,说要给爹娘修座衣冠冢。

傍晚打烊时,陈峰看着姑娘们在后院卸妆,互相嬉笑着比谁今天得了最多喝彩,忽然觉得乐坊这下才算真的活了。秦霜走过来,手里拿着件新做的披帛:“给婉儿的,她今日唱得最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血日降临:我靠宝箱升级庇护所重生之小小玩家震惊!疯批摄政王的发妻竟然是我武炼巅峰跪在老婆女儿坟墓前哭,重生八三修仙:开局获得一双鹰瞳体坛之召唤猛将慕林四合院之我是刘光齐他看见你的声音穿书后,极品丈母娘她靠空间暴富绝代武神川军抗日,屠百万鬼子铸傲世强军游戏制作:论玩家为何又爱又恨重生之冷面王爷的娇俏王妃陆总,楼下那对龙凤胎很像你都摆烂了,谁还管那贞节牌坊转乾坤之凡缘世修仙界的捡尸人从遇见云韵开始灵气复苏
经典收藏大唐:从攻略长公主开始乱世黑马朕实在太难了独治大明时空手环:代号025王爷深藏,妃不露三国之武皇三国开局就送大礼包超神狂兵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大明最后一个大帝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田园大唐称皇
最近更新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唐代秘史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大周第一婿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英烈传奇铁骑红颜:大秦霸业穿越古代异界争霸高门庶子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靖康前夜:帝业重光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大唐躺平王浴血山河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我在古代当镇令 龙葵宝宝 - 我在古代当镇令txt下载 - 我在古代当镇令最新章节 - 我在古代当镇令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