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我才是猫大王啊

首页 >>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三国:无敌的我,却苟成了文官醉枕江山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回到三国做皇帝:我刘禅称霸世界我老婆大宗师,这谁不躺平陪葬傻驸马,竟是绝代军神人在大宋,无法无天三国之我是正经人凤逆天下北月篇国士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我才是猫大王啊 -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全文阅读 -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txt下载 -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87章 踏雪不拾,信已上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北岭仓的木栅门吱呀作响,郑玿裹着羊皮大氅跨出门槛时,晨雾正顺着山梁往下淌。

他怀里的监守印硌得胸口发疼,却比从前揣着私印时踏实——那枚刻着\"郑氏监守\"的铜印,此刻正端端正正压在《北岭仓存粮清册》上,印底\"民授\"二字在晨光里泛着暖黄。

\"校尉!\"巡仓的戍卒小伍抱着长戈跑过来,哈出的白气在眉梢凝成薄霜,\"您昨日说的晨课,弟兄们都在演武场候着了。\"

郑玿摸了摸腰间的牛皮囊,里面装着抄得工工整整的《账政十诫》。

前日夜里他翻遍父亲留下的旧账册,又蹲在灶前听老伙夫讲当年私开仓门被百姓唾骂的旧事,才在烛下一字一句誊出这十条:\"量粮必对三单兑票须见原人霉变不报者同罪\"......最末一条他写得最用力,墨汁渗进纸背:\"守仓者,先守心。\"

演武场的积雪被士卒们踩出片空地,二十几个甲胄未卸的汉子缩着脖子跺脚。

郑玿走到点将石前,靴底碾过半片冻硬的胡饼——是断角羊镇老妇昨日塞给他的,说\"守仓的官儿得垫垫肚子\"。

\"今日起,每日卯时三刻。\"他展开手中纸卷,声音混着北风撞进士卒耳里,\"不念《孙子兵法》,不念《军律十二条》,只念这《账政十诫》。\"

场中响起抽气声。

有个络腮胡的老兵搓着冻红的手往前挪:\"校尉,咱是戍卒,守的是仓门,念这些算粮的规矩做甚?\"

郑玿没接话,伸手从牛皮囊里摸出个布包。

解开时,二十几双眼睛都直了——是那日他跪接监守印时,从袖中滑出的焦黑名录残页。\"十年前,我偷开仓门放粮。\"他指尖抚过残页上的血渍,\"旧主说我坏了规矩,撕碎名录烧了半本,血是我抢纸时蹭的。\"

老兵的喉结动了动,其他士卒也都静了。

郑玿将残页举高,晨雾里能看清上面\"郑玿 试职监守\"几个半焦的字:\"那时我以为守仓就是守粮,粮在人在。

可百姓指着我脊梁骨骂'郑家的官儿',没人记得仓里的粮是他们交的税。\"

他突然将残页揉成一团,狠狠砸向演武场边的界石。

纸团撞在石上散开,焦黑的碎屑簌簌落进雪堆:\"现在这印是百姓擦净推选石给的,这规矩是百姓用胡饼和刻刀立的。\"他拍了拍怀里的铜印,\"你们每日念的不是字,是——\"

\"是信!\"

声音从演武场后传来。

周稚裹着靛青棉袍挤进来,发间的木簪沾着墨渍——显然是从火政塾一路跑过来的。

她怀里抱着半摞刻版,边角还沾着新鲜的松烟墨:\"昨日听戍卒说郑监守要立晨课,我让学徒连夜刻了《戍边账语》。\"她抽出最上面一本,封皮是粗麻纸,用朱笔写着\"量粮三验:一验斗,二验秤,三验仓底漏\"。

郑玿接过小册,指尖触到纸页上未干的墨:\"这是......\"

\"百姓要的不是官查账,是自己会看账。\"周稚喘着气,鼻尖冻得通红,\"火政塾今早就派人去十镇,挨家挨户送这小册。

断角羊镇的张大娘说,她孙子能认半页字,正好教她看兑粮票。\"

演武场突然起了风,卷着周稚的话往山梁上跑。

郑玿望着她发梢扬起的墨点,忽然想起前日在仓房看见的《悬账监守誓词》——最上面那行\"我非主,乃守\",此刻正被风吹得翻卷,像面小旗。

\"都围过来!\"老兵突然吼了一嗓子,他抢过小册翻到第二页,\"'兑票五步:验印、对名、核数、画押、存根',咱念!\"

二十几个粗嗓门跟着吼起来,震得场边的老槐树抖落一串雪。

郑玿望着他们冻红的手指点着字,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眼——那双眼不是看他,是看身后堆得冒尖的粮囤,看囤边歪歪扭扭刻着\"百姓粮\"的木牌。

\"赵统领!您看这!\"

喊声从十里外的柳树镇传来。

赵弘踩着结霜的田埂跑过去时,裤脚沾了半腿冰碴。

石墙根下围了七八个百姓,中间立着块半人高的青石板,上面密密麻麻刻着字:\"张大牛 二月三 兑粟五斗 票号017王二婶 二月五 领种三升 票号021\"......

\"前日火政塾的小娘子送来账语册,咱就合计着刻在石头上。\"蹲在石板前的老汉用草绳捆着破棉袄,指甲缝里还沾着泥,\"往后谁领了粮,谁没领,都刻在这儿,邻里之间对一对,比等官来查快当!\"

赵弘蹲下身,指尖抚过\"票号017\"那道刻痕——深浅不一,显然是用各家的菜刀、锥子刻的。

他摸出怀里的羊皮本,唰唰记着:\"柳树镇 账语石 自发 刻痕二十三条\"。

归民算的学徒举着炭笔在旁速写,石板上的字被拓进本子里,旁边还画着蹲在地上刻字的小娃娃。

\"赵统领不劝劝?\"有个年轻后生挠着头,\"咱刻这石头,是不是逾矩了?\"

赵弘合上本子,抬头时看见远处山梁上飘着面小红旗——是火政塾的学徒在往另一户送账语册。\"逾甚矩?\"他笑了,露出两颗虎牙,\"当年你们跟着刘使君从幽州往南逃,饿了啃树皮都没抢过粮,现在自己立规矩守粮,这叫......\"他想了想,在本子上重重写下\"民立\"二字,\"这叫信长在百姓骨头里了。\"

金城的夜来得早。

李息靠在情报处的窗台上,望着对面朱漆大门里进进出出的人影——那是豪族崔家的别院,今日已第三拨人往北边去了。

他指尖敲着案上的《悬账监守十禁》抄本,烛火在\"受一钱私馈,即失监守之格\"那行字上跳了跳。

\"柳先生到了。\"亲兵掀开棉帘,裹进一阵寒气。

柳文琮抱着个桐木匣,发间沾着雪:\"您要的东西,照着北岭仓的推选石拓了印,十禁的字是用仓前老槐树的炭写的。\"

李息打开匣子,里面躺着封未署名的信,压着块拓有\"民授\"二字的陶片。

他将信塞进牛皮袋,递给亲兵:\"送到北岭戍卒副将家里,子时前要到。\"

次日晌午,北岭仓前的空地上冒起青烟。

副将举着块金锭站在火盆前,身后跟着七八个戍卒。\"昨夜有人送了这劳什子!\"他吼着将金锭扔进火里,火星子溅到他甲胄上,\"还说'郑监守旧日里受过崔家恩惠'!\"他弯腰捡起脚边的纸页,正是《悬账监守十禁》,\"可咱守的是推选石上的印,是百姓刻在石头上的账!\"

围观的百姓哄然叫好,有个小娃娃举着账语册喊:\"叔叔说得对!

我奶奶说,守仓的官儿要是收了钱,石上的账就脏了!\"

郑玿站在仓楼上望着这一幕,怀里的清册被攥得发皱。

他翻到\"霉变粟种\"那页,忽然听见山脚下传来驼铃声——是商队到了,打头的驼峰上坐着周稚,怀里抱着个粗布口袋。

\"郑监守!\"周稚仰着头喊,风掀起她的棉袍下摆,\"我在火政塾翻到本旧农书,说霉变的粟种要是及时翻晒......\"她的话被风卷走了半截,可郑玿看见她从口袋里掏出把粟米,在阳光下筛了筛——有些颗粒泛着灰,有些却金黄金黄的。

他摸了摸怀里的监守印,转身往仓房走。

今日要把霉变粟种的记录再对一遍,明日去断角羊镇,得跟百姓商量商量......他脚步顿了顿,望着周稚手里的粟米在风里打着转,突然想起老伙夫说的话:\"粮要晒,信也要晒,见了日头才扎实。\"

仓房里飘着新翻晒的粟香,周稚的声音从背后传来:\"郑监守,我想明日在仓前讲《信为何要晒》......\"

郑玿回头时,看见她正把那把粟米分成两堆,一堆摊在窗台上,一堆收进瓦罐。

阳光透过窗纸照在粟米上,泛灰的那堆里,有几粒正悄悄裂开,露出里面新鲜的白。

北岭仓前的老槐树下,周稚的靛青棉袍被风卷起一角,露出内里缀着的火政塾暗纹。

她将瓦罐里的粟米倒在粗布上,指尖拨弄着两粒——一粒金亮如蜜,一粒灰褐霉斑:\"这是前日从仓底掏的。\"

围观的百姓踮着脚,断角羊镇的张大娘挤到最前,眯眼瞅着:\"小娘子,这霉的还能救不?\"

\"能。\"周稚捞起灰粟,在掌心搓了搓,霉粉簌簌落进雪堆,\"去年秋粮入仓时,有户人家的粟晒了七日,颗粒都支棱着;有户只晒三日,潮气闷在壳里......\"她突然提高声音,指节叩在老槐树干上,\"就像这树,根扎得浅的,风一刮就倒;根扎得深的,雪压弯了腰,开春还能抽新芽。\"

人群里传来抽鼻子的声音。

演武场的戍卒们挤进来,络腮胡老兵捧着《账政十诫》抄本,冻红的手指点着:\"昨日念到'霉变不报者同罪',我夜里翻来覆去想——咱守的不是粮,是百姓的指望。\"

周稚的眼睛亮了,她从怀里掏出块油布,展开是半本发黑的农书:\"这是火政塾在旧书堆里翻到的,写着'粟晒三法:晨摊薄,午翻匀,暮收半'。\"她抓起灰粟撒向雪地,\"今日就试!

晒足三日,若能筛出七成好粮,往后每仓都立晒粮场;若晒坏了......\"她扯下木簪,发辫垂落肩头,\"我就剃了这头发,在仓前跪三日。\"

\"使不得!\"张大娘忙去扶她胳膊,\"我家那口破瓦缸,存粮总爱捂出白毛,原是没晒透的缘故。\"有个戴斗笠的老农挤上来,从怀里摸出块碎陶片:\"我记着二十年前,郡里来个好官,教我们在房檐下搭竹架晒粮......\"他的声音突然哽住,\"后来那官被污了贪粮,竹架也被拆了。\"

郑玿不知何时站到了老槐树下。

他解下羊皮大氅搭在旁边石墩上,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青布短褐——这是前日断角羊镇的妇人连夜赶制的\"监守服\",领口绣着株小苗,说是\"粮苗要晒,官心也要晒\"。

\"今日起,北岭仓前的空地就是晒粮场。\"他弯腰抓起把雪,在掌心团成球,\"三百石新粮,就铺在这雪地上。\"他望向络腮胡老兵,\"你带十个人,每两个时辰翻一次;周娘子带火政塾的,记好温度时辰;张大娘......\"他转向老妇人,\"您带百姓来监工,觉得晒得不够就喊停。\"

人群炸开了。

有汉子跑回镇里扛来竹耙,小娃娃举着树枝当翻粮棍,连巡仓的戍卒都解了甲胄,露出精壮的脊背。

郑玿望着雪地上渐渐铺开的金浪,忽然看见昨日被揉碎的名录残页——不知谁用糨糊粘好了,贴在老槐树干上,\"郑玿 试职监守\"的字迹在雪光里泛着暖黄。

第三日辰时三刻,晒粮场上起了薄雾。

郑玿蹲在雪堆旁,竹耙挑起的粟米簌簌落下,金亮的占了大半。

张大娘捏着粒粟咬开,白生生的米心渗着甜:\"能吃!

能下种!\"她突然蹲在雪地里哭起来,肩头抖得像筛糠,\"当年断角羊镇闹春旱,我们求着要晒粮,里正说'晒坏了算谁的',把晒场锁得铁紧......\"她抬起满是皱纹的脸,\"如今他们倒为信晒粮,这世道......\"

消息像长了翅膀。

李息的情报鸽扑棱着落在金城案头时,陈子元正对着地图划红圈——西进的路线要过十三道险关,他原计划用三个月铺账政,此刻却盯着鸽腿上的纸条发怔:\"民立账石刻二十镇,晒粮场开七处,百姓自推监守十九人。\"

\"先生。\"黄琬捧着茶盏进来,茶烟模糊了他鬓角的白发,\"北地来报,崔家前日往河西送了三车金器,都被戍卒当街熔了。\"

陈子元放下茶盏,指节叩在\"玉门关\"三个字上:\"信已不在文书。\"他抬头时眼里有光,\"在百姓手心。\"

案头的《西进账政接管预案》被风掀开,露出第一页:\"凡设悬账处,必立推选石;凡立推选石,必由百姓选监守。\"他提笔在\"选监守\"旁加了行小字:\"监守非官,乃百姓眼。\"

\"传周稚。\"他将预案递给黄琬,\"火政塾的学徒分三批西进,每镇留一个,教百姓识账、刻石、晒粮。\"又翻到最后一页,\"郑玿带旧部跟队,他那些戍卒念过《账政十诫》,知道'守仓先守心'。\"

数日后,陈子元的马队踏雪西行。

北岭仓前的老槐树下,郑玿带着二十几个戍卒列队,每人肩头都扛着袋新晒干的粟米——袋角绣着无角羊纹,是断角羊镇的妇人连夜绣的,说\"羊没角,心不扎人\"。

\"末将郑玿,愿为西进扛粮。\"他声音不大,却撞得雪粒子簌簌落。

陈子元翻身下马,伸手接过最前面那袋。

粟米的清香混着雪气钻进鼻腔,他摸了摸袋角的羊纹,想起前日李息呈的《西陲信录》——首页画着块推选石,石上\"郑玿\"二字被百姓刻得极深,旁边注着:\"民选监守,信自石出。\"

\"走。\"他将粮袋往肩上一压,分量比想象中沉,却沉得踏实。

郑玿没说话,默默跟上,皮靴踩在雪地上,与他的脚印叠成一行。

风卷着雪粒子往西边刮,沿途的村口渐渐露出青石板的轮廓——有的立在老井旁,有的嵌在碾盘边,石上的刻痕还新着,被雪一映,像撒了把星星。

\"先生,前面是柳树镇。\"亲兵策马过来,\"百姓说,他们的推选石刻好了。\"

陈子元抬头,雪幕中果然有块青石板立着,最上面刻着\"民选监守\"四个大字,下面密密麻麻的名字里,\"郑玿\"二字排在第三行,被刻得方方正正。

他又紧了紧肩上的粮袋,雪粒子扑在脸上生疼,心里却热得发烫——这一路西行,不知要经过多少块推选石,每块石头里,都藏着百姓捧出来的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跪在老婆女儿坟墓前哭,重生八三嫁死人?她随军一夜怀双宝了末世降临:我的异能sss级魅惑转乾坤之凡缘世庶女当家日常字符的游戏读心救全家,我拿稳神棍人设九阳生死变快穿:多胎笨蛋美人气哭绝嗣大佬女主她恶毒且万人迷2华语金曲肆虐,pdd反向抽烟带着空间超市去种田我见过很多神豪,他们都叫我神豪吞噬神域上门女婿叶辰豪门第一少奶奶网游:我召唤的骷髅全是位面之子?震惊!疯批摄政王的发妻竟然是我原神:执行官可以疯批但你别变态太吾传人响当当
经典收藏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大唐好相公日月余晖续命大明朝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重生唐末之祸乱天下大唐:开局摆地摊卖面膜乌龙召唤:冷情妈咪将军夫人,请吃回头爷!大宋风云独治大明时空手环:代号025炮灰"攻"养成系统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三国之汉室再兴田园大唐大明最后一个大帝三侠五义,开局反派小王爷天下长安
最近更新笔架叉将军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衣冠谋冢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岂独无故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历史中的酒馆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北宋第一狠人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大明辽国公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真理铁拳道藏辑要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我才是猫大王啊 -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txt下载 -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最新章节 -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