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高丽征兵,他先是介绍了背景:“如今,高丽内部的社会改革与经济重建已初显成,。民政院的报告显示,绝大多数的普通高丽百姓,因摆脱了东瀛的残酷殖民统治,生活得到改善,在我们民政院实施的认祖归宗政策下,已初步认同自己为‘九州之民’,对我们机关的拥护度和认同感显着提升,而且民间对东瀛的仇恨情绪依然高昂。”
海军司令林启文率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在高丽征兵,理论上可以缓解我们部分兵员压力,也能利用其对东瀛的仇恨。但是,如何确保这支部队的绝对忠诚和可靠性,是首要问题。 战场上,任何不可靠的因素都可能酿成大祸。”
不过空军司令林志远提供了另一个视角:“我们在高丽修建的几个主要机场周边,经常能看到成群的高丽青年围观我们的战机和地勤作业,与他们交流得知,他们之中很多人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穿上和我们一样的军装,拿起武器,向曾经奴役、迫害他们的东瀛人复仇,东瀛殖民时期在高丽犯下的罪行,确实是罄竹难书。这种仇恨,如果引导得当,可以转化为强大的战斗力。”
陆军司令徐广林沉稳的说道1:“兵员素质、训练水平、语言沟通、指挥体系……都是实际问题。但如果能解决忠诚问题,组建一支熟悉当地环境,且战斗意志坚定的高丽部队,对后续作战,尤其是可能在东瀛本土遇到的复杂巷战和山地战,或许能起到特殊作用。”
众人的目光再次投向陆绍远。
陆绍远思考片刻,做出了指示:“可以尝试组建一个试点性的‘高丽志愿军团’,规模先控制在两个师五万人的框架内。”他明确了原则:
“第一,最高指挥官,以及团级以上主官、参谋骨干,必须由我们经验丰富的军官出任。”
“第二,副职以及营、连级军官,可以从高丽当地表现优异、背景可靠、且对我们高度认同的青年中择优选拔、严格培训后担任。”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每个连级及以上的基层单位,必须配备至少一名由我们派出的‘思想教导员’(,负责部队的思想教育、士气鼓舞和忠诚保障工作,确保这支部队的枪口永远对准敌人,心向着九州。”
“第四,待遇必须与我九州国防军主力部队完全一致,从军饷、伙食、被装到伤亡抚恤,绝不能有任何差别,要让他们清清楚楚地看到、感受到,我们视他们为九州之名,是与他们一同复仇的伙伴,而绝非像鬼子那样,将他们视为可以随意消耗的炮灰!”
这个方案考虑周全,既大胆尝试,又设置了充分的安全阀,得到了委员们的一致赞同。
会议进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议题。
这个议题由陆绍远亲自提出。
“还有一件重要事项,”陆绍远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是关于我们军队的名称。如今,我们的军队早已不再局限于南方一隅,我们的将士足迹遍布脚下这片古老土地的山河湖海,从雪域高原到南海岛礁,从西部戈壁到东方列岛,继续沿用‘南方军’这个称谓,已显得不合时宜,也无法涵盖我们军队所肩负保卫整个九州的神圣使命。”
他环视四位上将,说出了那个早已在心中酝酿已久的名字:“所以,我提议,自即日起,将‘南方军’正式更名为——‘九州国防军’!”
“国防军?”
这个名字一出,李岩、林启文、林志远、徐广林四人眼中几乎同时闪过一道精光,随即都露出了了然的神情。
他们作为军队的绝对高层,对于近期柳城政治空气中涌动的暗流早已心知肚明,那个新成立的“九州先锋党”筹备委员会的运作,以及少帅连日来的布局,无不指向一个明确的未来——一个全新的、完整的国家政权即将诞生。
“南方军”更像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带有地域性和革命色彩的武装力量称谓。
而“九州国防军”,则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民族国家常备武装力量的名称!这个名字的变更,绝不仅仅是换个称呼那么简单,它清晰地预示着,这支军队即将完成其历史使命的转变,从一个打天下的革命武装,转变为一个护卫新生共和国、扞卫九州国疆域与主权的国防力量,这是为即将到来的“另起炉灶”,奠定最坚实的武力基石!
“我完全赞同!”李岩第一个表态,语气激动,“‘九州国防军’,名正言顺,气魄宏大,正合我军当下之使命与未来之地位!”
“这个名字好!”林启文重重一拍桌子。
林志远和徐广林也纷纷出声支持,脸上都带着见证历史的激动与自豪。
“好!”陆绍远站起身,一锤定音。
“既然诸位委员一致同意,那么此事就此定下,李总长,会后立即以军事委员会名义,起草并颁发 《关于更改全军部队命名及统一标识的通令》 ,自通令下达之日起,全军各级单位、各类文件、对外宣传,均统一使用‘九州国防军’称谓!我们要让‘九州国防军’的威名,响彻世界!”
“是!”李岩肃然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