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春祭宴席上的刺杀,于始皇而言,不过是他此生经历的无数明枪暗箭中的又一抹血色。
他早已坦然面对生死,甚至能从其中品味出几分无趣的挣扎。
可这一次,当他疾步冲向大殿西册兵器架时准备去取兵刃,那双执过太阿剑、握过霸王戟的手,竟在微微发颤。
烟雾缭绕中,竟有个绯红身影先他一步抓住了那柄蟠龙铜锏。
四尺长的铜锏在她手中沉重得几乎举不起来,整个人都在发抖,却依然拼尽全力持起。
在二人视线交错的刹那,始皇清楚地看见她眼底翻涌的惊惧,可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眸中,更有一种不要命的决绝。
她几乎是闭着眼将铜锏往前刺去——这般螳臂当车的莽撞,让他想起多年前自己在邯郸街巷与无赖拼命的场景,那时的自己命运未卜,却更无所畏惧。
眼前这兵器架上的铜锏,还是荆轲之事后他亲自下令更换的。四棱无刃,通体雕着繁复云纹,与其说是兵器,不如说是礼器。
当初换上时,赵高还谄笑着称赞陛下圣明,说这般重器纵被歹人取得也难伤人。可现在……
“陛下!”李斯的嘶喊与赵高的尖嗓同时在浓烟中炸响。
始皇忽然觉得荒唐——自荆轲图穷匕见,高渐离筑中灌铅,禁军改制了三回,殿前搜身添了五道规程,结果竟让个舞姬在众目睽睽之下逼得他如此狼狈。
他真的不怕死。
咸阳宫九重阶陛,每寸都浸着六国遗族的诅咒。
活着有时比死更无趣,日日听着“万岁”的颂唱,仿佛真能千秋万载地熬下去。
但在看见阿绾颤抖着举起铜锏的瞬间,一种陌生的恐惧攥紧了他的心脏。
这孩子根本不知道,铜锏这等钝器若非击中要害根本杀不了人。
好在刺客前冲的势头太猛,自己撞上了锏尖。
他抢步上前将阿绾扯到身后时,掠过掌心的腕骨纤细得惊人——这小女子怎么瘦得像是从未吃饱过?他那个总爱偷吃蜜饯的九公主阴蔓,手腕都要比她圆润两圈。
指节有一搭没一搭地敲着漆案,声响不大,却像重锤般砸在姜嬿心上。
此刻,她披散着头发跪在寝殿内,涕泪糊了满脸,却不敢高声,哆哆嗦嗦颤声一五一十地交代她知道的过往:
那行刺的舞者名叫燕离,据说是百越人,因家乡遭灾,才流落至咸阳,想凭一身舞艺谋个教习的活计。可他年过三十,又是男子,本来很难在舞乐行当立足。幸而身形清瘦,只比寻常女子略高半分,稍作装扮,混入舞姬之中,竟无人能识破。
半年前,他寻到明樾台,姜嬿起初并未将他放在眼里,只让他在杂物房里随意舞了一段。谁知即便未施粉黛,他眉眼间的流转竟也摄人心魄。
姜嬿当即将他留下,聘为舞师。
这半年来,燕离编舞尽心,教习也严,明樾台因而添了不少新舞,生意愈发红火。
若不是始皇几番下诏封馆,她的进项本可更多。
此番应召入宫献舞,姜嬿原也指望凭借燕离所编新舞博得青睐,明樾台可以夜夜客满,风光更胜从前。
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燕离竟敢在御前行刺。
春祭前三日,姜嬿便领着众舞姬住进了宫中的金苑。一来是为与宫中女子合练方便,二来也是怕舞蹈编排外泄,盼着此番能一鸣惊人。她这回确是下了血本,请遍咸阳相熟的绣坊,连夜赶制新裙。金线绣成的飞燕点缀在薄纱裙摆上,既不失飘逸,又无半分艳俗,隐隐透着仙气。
燕离带着舞姬与宫女们反复排练,务求万无一失。他自个儿几乎没合过眼,挨个纠正动作,生怕有人踏错节拍。姜嬿瞧他这般辛苦,心里过意不去,特地熬了红枣羹给他送去。
燕离手也巧,亲自为每个舞姬梳妆打扮。他是领舞,发髻梳得比旁人更高,更显雍容。为防舞动时发髻散塌,他特意去市集寻来贵重的草纸,里头裹着黑色碎布,垫在发髻中,既显发量丰盈,又能牢牢定住形状。
姜嬿起初嫌草纸价高,劝他改用便宜些的小牛皮。可燕离说,草纸浸湿后能与麻绳、碎布融为一体,塑形更稳。后来他在市集偶遇百越同乡,买到了家乡产的草纸,价钱便宜不少。姜嬿便不再多言——只要此舞能惊艳四座,明樾台声名大振,还愁日后没有滚滚财源?
宴席之上,献舞初起时一切如常。
燕离云袖翻飞,足尖点地时如蜻蜓掠水,折腰回旋时若柳枝扶风。满座官吏渐渐看得痴了,恍惚间真以为九天神女降临凡尘。但见他右手长袖如流云般拂过始皇案前,见陛下并未显露愠色,便又将左袖轻扬,雪白绸缎在空中划出圆满的弧。
恰在此时,他左手看似随意地掠向头顶——那束得一丝不苟的高髻应声散落。青丝如瀑泻下的刹那,藏在发髻中的草纸团随着甩袖的动作疾射而出,不偏不倚落在御案前。只听“嘭”的一声闷响,那纸团竟迸射出一团刺鼻的黑烟,瞬间弥漫开来。
未等众人从这突如其来的惊变中回神,燕离直直扑向了御座方向!
始皇反应极快,抬脚猛踹身前紫檀案几。
沉重的木案带着未尽的酒馔砰然撞上燕离胸膛,将他狠狠掼倒在地。
这一挡一撞间,近前的几位大臣才骇然看清——那舞姬纤纤素手间,竟紧握着一柄寒光凛冽的青铜短匕!
“匕首!他手中有匕首!”
不知是谁嘶声惊叫,瞬间勾起满座对当年荆轲旧事的恐惧。当年,荆轲那匕首上可涂满了剧毒,见血封喉。
殿内当即乱作一团,文臣武将纷纷仓皇离席,杯盘倾倒声、惊叫声不绝于耳。
燕离虽被击倒,动作却未停滞。
他顺势翻滚,左手自腰间迅疾摸出三四个纸包,奋力向四周掷去。纸包触地即裂,浓浊的黑烟伴着刺鼻气味轰然腾起,顷刻间吞噬了大半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