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之墨色如血

苏幕遮202507

首页 >> 强汉之墨色如血 >> 强汉之墨色如血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南宋异闻录天下长安鹰视狼顾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卦妃天下老子是最强皇帝回到三国做皇帝:我刘禅称霸世界从绝地求生开始的抗日风云1200锦衣夜行
强汉之墨色如血 苏幕遮202507 - 强汉之墨色如血全文阅读 - 强汉之墨色如血txt下载 - 强汉之墨色如血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7章 肃贪安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相府深宵议政忙,增俸严法肃贪赃。

登闻鼓铸英雄骨,养廉银护赤子肠。

陇右平叛挥剑锐,宫前罪己感民惶。

暗行御史巡乡野,汉祚重兴雪映光。

丞相府的密室,在肇元三年仲冬的寒夜里,透着与外界截然不同的暖意。地上的炭盆烧得正旺,赤红的炭火时不时 “噼啪” 作响,溅起几点火星,将室内的光影晃得微微摇曳。密室的墙壁由厚重的青石砌成,上面挂着几幅泛黄的舆图,边角因常年翻阅已有些磨损,却依旧能清晰看到上面标注的山川河流与城镇关隘。

诸葛亮身着一袭素色锦袍,须发已有些斑白,却丝毫不减儒雅气度。他将一本厚厚的新任官员名册轻轻推至刘禅面前,手指在名册封面上轻轻点了点,声音沉稳而温和:“陛下请看,杜琼等三十六处空缺职位已尽数补全,此次擢拔的官员多是臣等微服巡查时发现的寒门子弟,他们品行端正,且熟悉民间疾苦,定能为百姓办实事。”

刘禅端坐于案前,玄色龙袍上的金线在烛火下泛着微光。他伸手拿起名册,指尖轻轻拂过泛黄的纸页,目光仔细扫过每一个名字与履历,时而微微点头,时而眉头轻蹙。片刻后,他将名册合上,放在案上,语气坚定地说道:“还不够。”

他顿了顿,指尖再次点过名册,眼神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朕要的是釜底抽薪,从根源上杜绝贪腐。传朕旨意:九品以上官员俸禄增加三成,县令以上官员俸禄加倍。另外,特设‘养廉银’,由皇家内帑直接发放,不得经过地方官府转手。”

站在一旁的董允闻言,脸色骤变,急忙上前一步,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与担忧:“陛下!国库虽经这几年休养生息有所充盈,可如此大规模增俸与设立养廉银,耗费实在巨大,长此以往,国库恐怕难以支撑啊...”

“难以支撑?” 刘禅截断董允的话,声音陡然提高几分,眼神中闪过一丝厉色,“朕看,是难以支撑贪官们无休止的贪墨!” 他说着,从案下取出一本厚厚的巴郡粮案账簿,重重摔在桌上,账簿散开,露出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你们看看这些蛀虫!岁俸不过二百石,竟能贪出万石家私!他们贪墨的钱财,比朕给官员增俸所需的费用,何止多了一倍?与其让钱财落入贪官之手,不如用在正途,让清廉的官员能安心为官,不为生计所困。”

董允拿起账簿,仔细翻阅着,越看脸色越凝重,嘴唇动了动,却再也说不出反驳的话。一直沉默不语的费祎这时忽然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顾虑:“陛下,臣并非反对增俸设养廉银,只是担忧,若只一味高薪,恐会养出一批只拿俸禄、不办实事的惰政官员,那反而会误了国事。”

“所以,才要配以严刑峻法,双管齐下。” 诸葛亮轻摇羽扇,缓缓开口,语气中透着深思熟虑,“臣已拟定新的《考功令》,规定每年年末对官员政绩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仅要剥夺俸禄,情节严重者还将罢官免职;考核优秀者,则给予重赏,或擢升官职,或增加俸禄。更妙的是...” 他说着,示意费祎展开墙上悬挂的舆图,手指在舆图上的各州位置轻轻划过,“陛下下令让各州互调监察使,每三年更换一任,如此一来,监察使与地方官员无长期利益纠葛,便不敢相互勾结结党营私,也能更好地发挥监察之职。”

烛火跳动,将几人的身影映在墙壁上,忽明忽暗。刘禅望向窗外,密室的窗户紧闭,却能隐约听到外面风雪呼啸的声音。雪夜里,依稀可见朱雀门上刚悬挂的登闻鼓轮廓,那鼓身由坚硬的檀木制成,表面涂着厚重的红漆,在月光下泛着暗沉的光泽。这登闻鼓是他亲手设计的 —— 鼓槌以阵亡将士的断矛熔铸而成,上面还能看到斑驳的锈迹与细小的凹痕,那是昔日战场厮杀的印记;鼓身则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抚恤条例,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雕琢,清晰可辨。他要让每一个前来击鼓鸣冤的百姓,都能清楚看到这些条例,知道朝廷没有忘记他们,更没有忘记那些为家国牺牲的将士。

***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京兆尹衙门前就已人头攒动,挤满了前来办事的百姓。老匠人郑五混在人群中,手里紧紧攥着一张刚领到的养老米凭,那纸张薄薄的,却仿佛有千斤重。他的手指因用力而微微颤抖,浑浊的眼睛里满是不敢置信 —— 纸上明明白白写着,他每月能从官仓领到三斗精米,这对于如今孤苦无依的他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郑五年轻时是个手艺精湛的木匠,靠着一双巧手,原本能让一家人过上安稳日子。可命运却对他格外苛刻,儿子早年应征入伍,战死在汉中战场上,连尸骨都没能找回来;不久后,年幼的孙子又被人贩子拐走,至今杳无音信;只剩下老妻卧病在床,常年靠汤药维持,家里的积蓄早就花光了,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郑老爹,您老放心!” 一个穿着青色小吏服饰的年轻人看到郑五犹豫不决的样子,连忙走上前,指着衙门前新设的 “慈幼局” 匾额,笑着解释道,“这慈幼局是陛下特意下令设立的,凡失去父母的孩童,都由官府负责抚养,不仅管吃管住,还会请先生教他们读书识字。您孙儿若是有下落,只要报给官府,我们定会全力寻找,一定帮您把孙儿找回来!”

郑五听着小吏的话,眼眶瞬间就红了,浑浊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哽咽着说道:“多谢... 多谢官爷,多谢陛下... 要是真能找回孙儿,我老婆子也能瞑目了...”

就在这时,人群忽然起了一阵骚动,原本拥挤的人群纷纷向两边退让,让出一条通道。只见一队身着黑色制服的铁卫,迈着整齐而沉重的步伐走来,他们手中押着十余名五花大绑的囚犯,铁链在地上拖曳,发出刺耳的 “哗啦” 声。为首的那个囚犯,身材高大,脸上一道狰狞的刀疤从额头延伸到下巴,正是平日里横行西市、无人敢惹的 “拐爷”。

监刑官手持一份罪状,走到衙门前的高台上,展开罪状,用洪亮的声音朗声宣读:“囚犯周三,绰号‘拐爷’,多年来在长安城内外拐卖孩童四十二人,致使数十家庭支离破碎,罪行累累,民愤极大!依陛下新颁律法,判枭首示众,其家属流放琼州,永世不得返回!”

话音刚落,刽子手便手持鬼头刀,大步走到 “拐爷” 面前。“拐爷” 此刻早已没了往日的嚣张气焰,双腿发软,浑身颤抖,嘴里不停哭喊着 “饶命”,可却无人理会。随着监刑官一声令下,刽子手手起刀落,“咔嚓” 一声,“拐爷” 的头颅应声落地,鲜血溅在雪地上,瞬间染红了一片。

郑五看着眼前这一幕,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悲痛,老泪纵横。他颤抖着从怀里摸出一块用粗面做的麦饼,小心翼翼地放在衙前的石狮下 —— 这是关中地区流传已久的古礼,百姓们用这种方式,献给那些为百姓做主、为民除害的青天。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远处疾驰而来,打破了现场的肃穆。一名身着信使服饰的男子,骑着一匹快马,满头大汗,脸上还沾着雪粒,他在衙门前翻身滚鞍下马,“噗通” 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因急促而有些沙哑:“八百里加急!陇西郡守杨驹抗旨拒查粮案,不仅不配合监察使工作,竟还私自杀害朝廷派去的监察使,公然谋反!”

巧的是,刘禅恰在此时乘銮驾巡城至此。銮驾由八匹骏马拉着,车身雕刻着精美的龙纹,周围簇拥着众多侍卫,气势威严。听到信使的禀报,刘禅脸上的神情瞬间变得冰冷,他冷笑一声,语气中满是杀意:“果然是狗急跳墙,竟敢公然对抗朝廷,杀害监察使!传朕旨意:着靖难军统领张翼率领部众即刻前往陇西平乱,若遇抵抗,格杀勿论!”

雪光映照在刘禅腰间悬挂的天子剑上,剑身上的血槽清晰可见,透着一股森然寒意。郑五看到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感动与敬佩,他猛地扑跪在地,声音哽咽却坚定地说道:“陛下!老朽愿捐出每月领到的养老米,作为大军的军粮!虽不多,却也是老朽的一片心意!”

郑五的话音刚落,周围的百姓纷纷响应,一个个跪倒在地,有的说要捐米,有的说要献帛,还有的年轻壮士表示愿意参军,随大军一同前往陇西平乱,场面十分感人。

张翼当夜便在长安城外的校场誓师出征。雪地里,跪满了前来送行的老兵,他们大多是在战场上负伤退役的将士,有的断了胳膊,有的少了腿,却依旧眼神坚定地望着即将出征的将士们。其中一个独臂老汉,手里捧着一坛浊酒,颤巍巍地走到张翼面前,将酒坛递了过去,声音沙哑地说道:“将军!这坛酒是咱用朝廷发放的首批抚恤银打的,您带上,让弟兄们在行军路上喝了暖身子!咱等着将军凯旋,等着朝廷平定叛乱,还天下一个太平!”

火把的光芒映照着张翼空荡的右袖 —— 他在早年的战役中失去了右臂,却依旧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成为了靖难军统领。张翼接过酒坛,没有多说什么,他仰起头,大口大口地饮着酒,辛辣的酒液顺着嘴角流下,浸湿了衣襟。饮完酒后,他将酒坛猛地摔在地上,“哐当” 一声,酒坛碎裂,酒水与陶片四溅。他拔出腰间的佩剑,高举过头顶,声音洪亮而激昂:“弟兄们!陛下英明,百姓拥护!为了这样的陛下,为了这样的百姓,这场平乱之战,我们必须打赢!值得再战一场!”

将士们纷纷举起手中的兵器,高声呐喊,声音响彻夜空,在雪夜里传得很远很远。

时光匆匆,转眼便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长安城内外都洋溢着节日的氛围,百姓们忙着扫尘、祭灶,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而在遥远的陇西,平乱之战也有了结果 —— 杨驹的头颅被悬挂在陇西城门上示众,标志着这场叛乱被成功平定。

此时的刘禅,正在未央宫的偏殿里召见一群特殊的客人 —— 十二名从各地慈幼局选送而来的孤儿。这些孩子最大的不过十岁,最小的只有五岁,他们都穿着崭新的棉袍,棉袍里絮着柔软的棉花,暖和又舒适。孩子们手里捧着《急就章》,怯生生地跟着宫中的先生习字,小脸上满是认真的神情,偶尔抬起头,好奇地打量着周围华丽的宫殿。

“嗯,念得很好,发音标准,也很有气势。” 刘禅走到一个领头的女童身边,看着她认真朗读的模样,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他亲手从旁边的托盘里拿起一朵精致的绒花,轻轻为女童簪在发髻上,柔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可知朕为何要设立慈幼局,将你们接到宫中抚养?”

女童抬起小脸,一双大眼睛清澈明亮,她看着刘禅,声音清脆地回答:“回陛下,奴婢叫灵儿。陛下曾对我们说,我们是汉家的苗苗,要好好读书,好好长大,将来长成栋梁之材,为汉家天下出力!”

灵儿的话音未落,忽有一名宦官神色慌张地从殿外跑进来,“噗通” 一声跪倒在地,声音急促地禀报:“陛下!不好了!前光禄大夫杨阜在圈禁之处吞金自尽,还留下了一封血书,血书中竟控诉陛下是‘兔死狗烹’,说陛下处置贪官是在排除异己!”

殿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原本轻松温馨的氛围瞬间消失不见。孩子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有些不知所措,纷纷停下了朗读,怯生生地看着刘禅。

刘禅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消失,他沉默良久,眼神复杂,有愤怒,有惋惜,也有一丝无奈。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对孩子们挥了挥手,声音尽量温和地说道:“都先下去吧,先生带你们去偏殿吃些点心。”

待孩子们和先生都离开后,殿内只剩下刘禅一人。他独自走出偏殿,来到昭烈庙前。昭烈庙内供奉着刘备的灵位,灵位前摆放着香炉与祭品,香烟袅袅。刘禅将那封血书从宦官手中接过,看了一眼上面刺眼的血迹与控诉的文字,随后毫不犹豫地将血书掷入旁边的焚帛炉中。火焰瞬间将血书吞噬,很快便化为灰烬,随着青烟飘散。

诸葛亮不知何时悄然而至,他站在刘禅身后,看着刘禅的背影,语气中带着几分安慰:“陛下不必自责,杨阜之死,是他自己执迷不悟,贪恋权位,与陛下无关。陛下处置贪官,是为了朝廷,为了百姓,并无过错。”

“相父,朕并非自责。” 刘禅转过身,望向诸葛亮,眼神中透着一种超乎年龄的成熟与坚定,“只是想起当年相父教导朕:清除腐肉,必然会见到鲜血,过程或许残酷,却不得不为之。可相父还说过,若只一味清除,而不懂得滋养新生,那么疮疤永远难以愈合,问题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朕如今推行新政,增俸设养廉银,设立慈幼局,便是想在清除贪腐之后,能让朝廷与百姓都能得到滋养,让天下能真正长治久安。”

说话间,雪又开始下了起来,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天空飘落,很快便覆盖了宫道上的车辙,将整个皇宫装点得一片洁白。

翌日清晨,长安各县的衙门前,同时贴出了用朱砂书写的告示,格外醒目。告示上不仅详细列出了新增 “养廉银” 的发放细则、《考功令》的实施章程,还有一份由刘禅亲自撰写的罪己诏。

一名青衫书生站在告示前,朗声诵读着《罪己诏》:“朕德薄,继位以来,未能及时察觉吏治腐败,致贪腐横行,忠良蒙冤,百姓受苦... 朕深感愧疚,特颁此罪己诏,向天下百姓谢罪。此后,朕定当自律己身,整顿吏治,推行新政,以安百姓,以固社稷...”

书生的朗读声吸引了众多百姓围观,当听到罪己诏的内容时,百姓们皆惊愕不已 —— 自古以来,只见过皇帝因天灾、兵祸等重大事件颁布罪己诏,向天地神灵谢罪,何曾有过皇帝因为肃贪这件事,向天下百姓自责谢罪的?

茶肆里的跛脚老汉也听到了《罪己诏》的内容,他想起自己战死沙场的儿子,想起这些年百姓们所受的苦难,又想到如今陛下为了百姓,不惜颁布罪己诏,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感动,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说道:“值了!能有这样心系百姓的君王,我儿死得值了!咱们老百姓终于有盼头了!”

满城飞雪中,朱雀门上的登闻鼓第一次被百姓撞响。击鼓的是一个中年妇人,她的丈夫在战场上牺牲,本应领到的抚恤银却被地方官员克扣,她多次申诉无果,如今听闻陛下设立登闻鼓,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前来。铁卫依照刘禅的旨意,为妇人撑开雨伞,遮挡着飘落的雪花,恭敬地将她送入宫门,面见陛下。

除夕夜的宫廷夜宴,与往年相比格外冷清。刘禅拒绝了宫廷乐舞的表演,只在暖阁中与诸葛亮对弈。暖阁内的炭盆烧得正旺,将室内烘得温暖如春。棋盘上,黑白棋子交错摆放,局势已然进入中盘,胜负难分。

刘禅手中捏着一枚黑子,沉吟片刻,忽然将棋子落下,随后从袖中取出一份密诏,递到诸葛亮面前,语气郑重地说道:“相父,朕欲设立暗行御史,秘密派遣一批精干官员作为暗行御史,负责暗中查探官员言行与政绩。此事还需相父相助。”

诸葛亮执子的手微微一顿,他抬起头,看着刘禅,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若有所思地说道:“陛下所言,莫非是效仿前朝绣衣直指的故事?”

“比绣衣直指更甚。” 刘禅落子铿然,眼神坚定地说道,“朕要这些暗行御史隐于市井之间,行走于乡野之中,暗中探查官员的言行举止与政绩功过,若遇到贪赃枉法、暴虐百姓的官员,无需禀报,可直接将其锁拿归案 —— 就像史阿他们那样,行事隐秘,却能精准打击贪官污吏。史阿!”

刘禅的话音刚落,暖阁的屋檐上忽然 “哗啦” 一声,坠下一个雪人。那雪人抖了抖身上的积雪,露出里面黑色的夜行衣,正是史阿。他单膝跪地,语气恭敬却带着几分急切:“臣在!陛下圣明!设立暗行御史,定能更好地监察官员,肃清吏治!但请陛下允许臣等协助暗行御史进行情报收集,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太平!”

刘禅与诸葛亮相视而笑。

诸葛亮忽然推枰起身,郑重一拜:“陛下已青出于蓝。”他取出虎符交还,“老臣请辞铁卫调度之职——暗行御史当由天子直领。”

更鼓声中,刘禅独自登临朱雀门。万家灯火次第亮起,映着雪地如星汉倒悬。他想起剑阁山洞里那些伤残老兵,想起郑五供奉的麦饼,想起女童簪花时的笑靥。

“陛下。”史阿如鬼魅现身,“查清了:杨驹背后还有条大鱼——匈奴之主假借前魏之名刺杀陛下。”

刘禅眼底寒光乍现:“很好。且让他们看看,朕的刀能不能斩到境外。”

雪停月出时,新铸的登闻鼓被月色镀上银辉。坊间悄悄流传:说那鼓槌夜里会自发嗡鸣,似无数英魂在守护这雪洗净的江山。

而真正的守护者,正将朱批丢进火盆。绢帛焦卷间可见“扶余”、“匈奴”等字化为灰烬——而立之年的帝王已望向更远的草原与沙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在异次元修复地球灵气字符的游戏直踏青云之巅北明不南渡斗罗:唐三带我加入武魂殿替身狂婿都穿书了,谁还走剧情崩原铁:观影二创降临一不小心把地球弄炸了怎么办神级小坏蛋游戏制作:论玩家为何又爱又恨两个人的聊天记录陆太太复婚吧血日降临:我靠宝箱升级庇护所透视牛医给勇者们添麻烦的勇者顶级Enigma的专属抑制剂太吾传人响当当登堂入室:邻居有点帅不从圣
经典收藏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乱世才子特种兵之至尊高手凰啼山河日月余晖三国开局就送大礼包重生唐末之祸乱天下虎啸三国最强大唐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田园大唐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秦时之七剑传人独治大明利刃无声大明最后一个大帝走进唐朝
最近更新开局:系统,你管这叫九子夺嫡?陛下,您的奏折上热门了!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消失的墨者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顶级带娃:我给朱元璋带大孙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古人的智慧三国之青龙镇世大明:朕即天意,手搓神话大军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沈少卿探案大明余晖中的守夜人考古学家在秦朝一人修真传始皇让我搞星际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顶级杀手穿越古代,开局杀疯了汉阙惊澜时空霸主:从宋末开始打造全球帝
强汉之墨色如血 苏幕遮202507 - 强汉之墨色如血txt下载 - 强汉之墨色如血最新章节 - 强汉之墨色如血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