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最终还是决定去北海“赴宴”。
倒不是他心胸有多宽广,实在是被那水泥迷宫憋得够呛,再加上那包“将军宴限定版”辣条的后劲太大——他吃完一口想两口,吃完两口想火锅,满脑子都是那红油翻滚的画面,连梦里都在涮毛肚。
“主公,此去凶险,那华雄诡计多端,恐是鸿门宴啊!”沮授苦口婆心地劝谏。
田丰更是直接:“主公乃三军统帅,岂可轻入虎穴?华雄此举,分明是戏耍于您!”
袁绍摸着胡子,眼神飘忽:“咳咳,本将军岂是贪图口腹之欲之人?此去……乃是探查敌情,观其虚实!若华雄真有诚意化干戈为玉帛,于我大军亦是好事。若其有诈,哼,我正好当面斥其无信于天下!”
众谋士:“……” 您说这话的时候,能别老瞟那包已经空了的辣条包装吗?
于是,袁大将军点了颜良、文丑(刚从迷宫出来,还有点晕头转向)以及张合、高览四员大将,外加郭图、逢纪两位“贴心”谋士,带着五百精锐护卫,打着“友好交流”的旗号,怀着复杂(主要是馋)的心情,朝着北海进发。
一路上,袁绍算是开了眼。
原本预想中的穷山恶水、边塞荒凉半点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平整宽阔的“水泥官道”,路上“东风物流”的驮队、车队络绎不绝,旗帜上的辣椒图案格外醒目。沿途所见村落,房屋多是灰扑扑的水泥搭建,虽不华丽,却显得整齐坚固。田地里庄稼长势喜人,更有不少穿着统一“幽州工装”的百姓在兴修水利(用的自然是水泥)。甚至还能看到一些小孩边跳着奇怪的舞步(巴扎嘿),边啃着红油油的条状物(辣条)……
“这……这幽州,何时变得如此……富庶?”袁绍有些难以置信。跟他想象中那个苦寒之地完全不同啊!
郭图凑趣道:“定是华雄搜刮民脂民膏,虚饰繁华!外强中干尔!”
逢纪也点头:“正是,正是!表面光鲜罢了!”
然而,当他们抵达北海城下时,连郭图和逢纪都闭上了嘴。
只见一座完全由灰色水泥浇筑而成的巨大城池矗立在渤海之滨,城墙高厚,棱角分明,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城门口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各种口音的商贩吆喝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味道——海风的咸腥、水泥的尘灰,以及……那该死的、无处不在的麻辣火锅香!
“末将文丑,愿为先锋,先登此城!”文丑一看这水泥城,想起迷宫里的憋屈,顿时怒从心头起,抱拳请战。
袁绍还没来得及说话,城门大开,一队人马迎了出来。为首者,正是穿着一身骚包亮银色“幽州牧限定版”水泥盔甲(其实是刷了银漆)的张承。
“哎呀呀!本初兄!盼星星盼月亮,可把您给盼来了!”张承热情洋溢地跳下马(动作略显浮夸),上来就要给袁绍一个拥抱。
袁绍下意识地后退半步,保持大将军的威严,矜持地点点头:“华将军,久违了。” 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往张承身后瞟——那里跟着郭嘉、贾诩、太史慈、赵云等人,个个精神饱满,衣着光鲜,尤其是郭嘉,居然裹着一件一看就价值不菲的雪白貂裘,手里还假模假式地晃着把羽扇(贾诩送的)。
“本初兄一路辛苦!快请快请!城里都备好了!”张承仿佛没看见袁绍的矜持,亲热地拉着他的胳膊就往城里走。
一进北海城,袁绍和他的随从们更是眼花缭乱。
街道是水泥铺就,平整得能照出人影。两旁店铺林立,招牌五花八门:“巴扎嘿辣条总店”、“北海水泥皂直销处”、“幽州羊毛衫工厂店”、“夫余皮毛专卖”、“高句丽泡菜坊”……甚至还有一家“东风物流快递点”,门口排着长队。
更夸张的是,街上的百姓个个面色红润,衣着整洁(多是羊毛衫),看到张承的队伍,不仅不害怕,反而纷纷笑着打招呼:
“华将军好!”
“主公,今天超市辣条打折,别忘了去抢啊!”
“将军,俺家新装了水泥地暖,可暖和了,您有空来坐坐!”
张承也笑嘻嘻地回应:“好好好!大家都好!老王头,你家那火锅底料留点给我!”
“放心吧李婶,打折辣条管够!”
袁绍:“……” 这特么是军阀和百姓?这分明是街坊邻居唠嗑呢!
颜良文丑等武将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物资充沛的景象,再想想自家军队在迷宫外啃干粮的惨状,心里很不是滋味。郭图逢纪则绞尽脑汁想着如何贬低这一切,却发现词穷——这北海城,看起来确实……挺像那么回事儿啊!
张承直接把袁绍一行人带到了新建成的“北海国宾馆”——一座完全由水泥构建,却雕梁画栋(也是水泥雕的)、极尽奢华的巨大建筑。门口甚至立着两个威武的水泥狮子(张承恶趣味,让王铁柱照着他手机里存的照片雕的)。
进入大厅,更是亮瞎眼。光滑如镜的水晶地面(其实是高纯度水泥抛光),需要脱鞋才能上(张承美其名曰“保持卫生”);墙壁上挂着巨幅“水泥浮雕画”,内容是《幽州军民巴扎嘿大联欢》;穹顶悬挂着巨大的、用无数小辣椒串成的“吊灯”(不亮,纯装饰);连侍者都穿着特制的、印着“北海欢迎您”和辣椒图案的修身“水泥灰”制服。
“来,本初兄,各位,这边请!宴会厅在这边!”张承熟门熟路地引着路。
推开沉重的(水泥包铜)大门,一股更加浓郁、更加霸道的麻辣鲜香如同实质般扑面而来!饶是袁绍有了心理准备,也被这味道冲得一个趔趄。
只见足以容纳数百人的巨大宴会厅内,没有传统的案几坐席,而是摆着几十张巨大的圆桌!每张桌子中间,都嵌着一口咕嘟咕嘟翻滚着的红油火锅!桌子旁边,是带着靠背的“水泥椅”(铺了软垫)。
桌子上,早已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食材:薄如蝉翼的羊肉卷、鲜嫩的毛肚、脆爽的黄喉、各种鱼丸虾滑、碧绿的青菜、嫩白的豆腐、透明的粉丝……还有用小碟分装的各种蘸料!每张桌子旁边,还站着一名笑容可掬的“火锅助理”,负责讲解和帮忙涮菜。
而在大厅最前方,还有一个临时搭建的舞台,上面一群穿着清凉(相对三国时代)、身姿曼妙的舞女正在……跳着魔性的巴扎嘿!伴奏的音乐也是那种让人忍不住想抖腿的调调。
“这……这成何体统!”袁绍身后的逢纪忍不住低声斥道。
张承耳朵尖,立刻接话:“哎,这位先生此言差矣!此乃我幽州特色‘巴扎嘿迎宾舞’,表达我们最热烈的欢迎!来,各位别客气,随便坐!就当在自己家一样!”
袁绍看着这前所未见的宴会场面,闻着那勾魂摄魄的香味,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他努力维持着大将军的威严,在主桌首位坐下。颜良文丑等人也依次落座,个个正襟危坐,眼神却忍不住往火锅里瞟。
“来!首先,让我们共同举杯,欢迎袁大将军和各位河北英豪,莅临我北海指导工作!”张承端起一杯斟满的“英雄血”,站起身,声音洪亮。
幽州众文武齐刷刷起身举杯,气势十足。
袁绍无奈,也只好端起酒杯。一杯“英雄血”下肚,那醇厚凛冽又带着果香的滋味,让他微微眯起了眼。
“好了!废话不多说!开涮!”张承大手一挥,自己先夹起一筷子羊肉,在红汤里涮了几下,蘸了蘸油碟,塞进嘴里,发出满足的叹息,“呜……爽!”
有了主公带头,幽州这边立刻热闹起来,觥筹交错,涮菜声、谈笑声、巴扎嘿音乐声混成一片。
袁绍这边却有些放不开。颜良文丑看着那红彤彤的汤底,有点不敢下筷。郭图逢纪则皱着眉头,研究着该怎么用那两根小木棍(筷子)。
张承见状,亲自示范:“本初兄,看,这样……夹住,涮几下,蘸点料……尝尝!”他给袁绍夹了一筷子涮好的毛肚。
袁绍犹豫了一下,终究没能抵挡住诱惑,学着样子放入口中。
下一刻,那脆嫩弹牙的口感,混合着麻辣鲜香的滋味在口中爆开,瞬间征服了他的味蕾!什么大将军的威严,什么四世三公的体面,在这一刻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唔……此物……甚妙!”袁绍含糊地赞了一句,手下筷子不停了。
颜良文丑见主公都开动了,也忍不住尝试起来。这一尝,可就停不下来了!羊肉鲜嫩,毛肚爽脆,虾滑q弹……每一种食材在红汤里洗礼后,都焕发出惊人的美味!再加上那越喝越上头的“英雄血”……
很快,袁绍这桌也彻底放下了矜持,加入了抢菜大军。颜良和文丑为了最后一片雪花羊肉差点打起来,还是张承赶紧让“火锅助理”又加了两盘才平息“争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越发“融洽”。张承搂着袁绍的肩膀,大着舌头说:“本、本初兄!你看……咱们打打杀杀多没意思!不如……合作!你中原缺啥?盐铁?布匹?水泥?辣条?我都有!你拿粮食、金银来换!咱们一起发财,多好!”
袁绍也被灌得有点晕,闻言下意识点头:“贤弟所言……甚是有理!只是……天子诏令……”
“嗐!曹阿瞒那点心思谁不知道?”张承一摆手,“他那就是嫉妒!嫉妒我在北边吃香喝辣!本初兄,你可是四世三公,名门望族!怎么能被他当枪使?咱们强强联合,先把曹操收拾了,然后……嘿嘿,天下还不是咱们说了算?”
袁绍被这“大饼”画得有点心动,尤其是看着眼前这富得流油的北海城,再想想自家军队的窘境……
郭嘉适时地端着酒杯过来,优雅地敬了袁绍一杯,淡淡道:“袁公,我家主公虽行事跳脱,然其心向汉室,其政惠民。北疆安定,商路畅通,于天下,于袁公,皆有利无害。何必妄动刀兵,徒耗国力?”
贾诩则不知何时凑到郭图、逢纪身边,低声说着什么“幽州愿以成本价供应军械”、“可协助袁公训练骑兵”之类的话,听得郭图逢纪眼睛发亮,连连点头。
这一顿“火锅宴”,从中午一直吃到华灯初上。袁绍一行人吃得满嘴流油,喝得晕晕乎乎,看什么都觉得顺眼。连那魔性的巴扎嘿歌舞,此刻在他们看来,也带上了几分“异域风情”的吸引力。
最终,袁绍是被颜良文丑搀扶着,打着饱嗝,带着一肚子火锅和一脑子“合作共赢”的模糊想法,离开北海城的。张承还“贴心”地给每人准备了一份“伴手礼”——一大箱各种口味的辣条和几坛“英雄血”。
看着袁绍队伍远去的背影,张承脸上的醉意瞬间消失,得意地挑了挑眉:“搞定!一顿火锅,省了十万兵!”
郭嘉微笑道:“主公,袁绍虽暂时被稳住,然其麾下非止一人,其心难测。仍需加紧备战。”
贾诩阴恻恻地道:“可令细作将今日袁绍在宴上失态(抢菜、跟着哼巴扎嘿调子)之事,稍加渲染,传回河北。”
张承对贾诩竖起大拇指:“高!实在是高!杀人诛心啊!”
他回头望了一眼灯火通明、飘荡着麻辣香气的北海城,满足地叹了口气。
“唉,无敌,是多么寂寞……子义,走,回去接着涮!刚才光顾着忽悠袁本初了,我都没吃饱!”
太史慈:“……主公,您刚才吃了至少五盘羊肉,三盘毛肚……”
张承:“那叫战术性进食!是为了迷惑敌人!现在敌人走了,该补偿我自己了!快,让人再切十盘雪花肥牛!”
郭嘉、贾诩看着自家主公那理直气壮的样子,再次无奈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