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科技园区东北角,一栋原本用作仓储和测试的二层小楼被整体清空,周围拉起了临时警戒线。穿着不同工装的人员进进出出,各种贴着精密仪器易碎防潮标签的木箱和设备堆放在门口的空地上,电钻声、敲击声、工程师们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一派繁忙景象。
吴坤叉着腰,站在小楼入口处,手里捏着一份厚厚的装修规范手册,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身边站着项目总工老谢,一个在洁净车间和实验室建设方面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
老谢,你确定这单子上没写错?吴坤用手册拍打着手心,指着眼前正在施工的门厅,就这进门的地儿,搞三道风淋室?还要不同洁净等级?我这进的不是实验室,是太上老君的炼丹房吧?
老谢扶了扶安全帽,嘿嘿一笑:吴总,林总亲自定的标准,错不了。这还只是入门级。您往里看——
吴坤顺着老谢指的方向看去,工人们正在铺设特殊的防静电地板,墙面和天花板包裹着厚厚的金属屏蔽层,几名工程师正在小心翼翼地安装一套复杂的气体管道系统,不同颜色的管道代表着不同的气体——高纯氩气、氢气、氮气,甚至还有一条标着特殊警告标识的管道。
看见没,老谢如数家珍,那些气体管道,对接头的密封性要求是宇航级的,漏率指标严得变态。还有这屏蔽层,是为了隔绝外部电磁干扰,保证里面那些精密分析仪器的数据准头。这地板,下面还铺了减震层,要求能过滤掉附近马路车辆经过带来的微震动。
吴坤咂咂嘴,走上前,用手指敲了敲那冰冷的金属管道,又跺了跺脚底下颇有弹性的地板,摇头感叹:好家伙,我算是开了眼了。咱们那芯片车间,千级、百级洁净度我觉得已经够龟毛了,跟这儿一比,简直成了粗放式养殖场!这哪是搞材料研发,这分明是伺候一屋子瓷器祖宗。
老谢被他的比喻逗乐了:吴总,话糙理不糙。林总说了,咱们要搞的是颠覆性的东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实验室的环境,就是地基里的钢筋,一点马虎不得。就那个,他指着远处一个正在安装的、像是个超大号冰箱的设备,那个是手套箱,内部要维持露点低于零下七十度,比沙漠还干燥几百倍!为啥?就怕一丁点水汽影响了材料的性能测试。
零下七十度?吴坤瞪大了眼睛,这进去还得穿棉袄?
人不用进去,操作通过手套进行。老谢解释道,里面是超高纯惰性气体环境,确保材料制备和测试过程中不被氧化。这还只是基础配置,里面还有高温烧结炉、球磨机、x射线衍射仪、电化学工作站……哪一台都不是善茬,对环境要求一个比一个高。
两人穿过正在施工的走廊,来到一个已经初具雏形的实验室。这里的墙面全部采用不锈钢板覆盖,地面是特殊的环氧自流平,墙角都是圆弧形设计,避免积灰。
这里是核心合成区,老谢指着房间中央一个巨大的通风橱说,所有的材料合成操作都要在这里进行。看到顶上的FFU高效过滤单元了吗?这个区域的洁净度要达到10级,就是每立方英尺空气中大于0.5微米的颗粒不能超过10个。
吴坤仰头看着天花板上密密麻麻的过滤单元,忍不住吹了个口哨:好家伙,这比医院的手术室还要干净一百倍啊!
可不是嘛,老谢点头,就为了这个洁净度,光是空调净化系统我们就重新设计了三遍。而且您看那边——他指向墙上一排复杂的监控仪表,温度要控制在22±0.5摄氏度,湿度45%±5%,24小时不间断监控。稍有偏差,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吴坤走到一个正在安装的实验台前,用手摸了摸台面:这是什么材质?感觉不像一般的不锈钢。
您眼力真好,老谢赞许地说,这是特种不锈钢,表面经过特殊处理,耐腐蚀、防静电。就这一张实验台,造价就顶得上一辆中级轿车。
我的乖乖,吴坤连连摇头,我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要单独给这个实验室立项审批了。这哪里是在装修,简直是在造航天飞机啊!
两人正说着,林烨和陈薇从外面走了进来。林烨看着初具雏形的实验室,眼神中带着审视和期待。
怎么样,老吴,进度能跟上吗?林烨问道。
吴坤转过身,把手里的规范手册递过去,苦笑道:林总,您这可真是给我出了个难题。我这辈子盖过厂房,搞过生产线,就没弄过这么的实验室。这要求,比特么医院的无菌手术室还苛刻!光是这套气体循环和净化系统,造价就顶得上我们一条普通生产线了。
陈薇在一旁微笑道:吴总,这可是我们未来的能源心脏研发中心,投入是必须的。人才引进那边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实验室这边可不能拖后腿。
放心,薇薇总,我老吴什么时候掉过链子?吴坤拍了拍胸脯,就是感慨一下,咱们星火这次真是要玩一票大的。这门槛设得这么高,我都开始好奇,将来能从这里头走出个什么惊世骇俗的玩意儿了。
林烨走到正在安装的手套箱前,隔着观察窗看着里面复杂的机械手臂和气氛管道,沉声道:走出去的,必须是能打破现有格局的东西。老吴,这里的一切标准,只能提高,不能降低。我们要做的,是开创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没有现成的路可以走,每一步都必须稳扎稳打。
他回头看向吴坤和老谢,语气郑重:实验室是科研的战场,环境就是我们的武器。武器不精良,仗就没法打。我知道要求高,难度大,但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吴坤收起了之前的调侃,神色也变得认真起来:明白了,林总。您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是对我老吴的信任。您放心,我亲自盯在这里,保证按质按量,按时把这炼丹房...哦不,把这尖端材料研究院,给您弄得妥妥当当!别说防尘防震防干扰,就是您要求防外星人,我也想办法给它加上去!
这话把众人都逗笑了,紧张严肃的气氛缓和了不少。
这时,一个年轻的工程师跑过来向老谢汇报:谢工,三号实验室的接地电阻测试结果出来了,0.8欧姆,还是达不到要求的0.5欧姆。
老谢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怎么回事?不是已经换过接地材料了吗?
地质条件比预想的复杂,地下水位太高了。工程师为难地说。
吴坤插话问道:这个接地电阻为什么要要求这么高?普通实验室有个4欧姆不就够用了?
吴总,这您就有所不知了。老谢解释道,我们这里有些仪器,比如高分辨透射电镜,对微电流干扰极其敏感。接地电阻过大,就会引入噪声,影响成像质量。这就好比...好比您想要听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却站在一个锣鼓喧天的舞台上,那还能听得见吗?
这么夸张?吴坤咋舌,那现在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只能做深井接地了。老谢叹了口气,打二十米深的地井,用降阻剂,虽然成本要高不少,但是必须得做。
吴坤毫不犹豫地挥手,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省。老谢,你就按最高标准来,不用考虑预算问题。
林烨赞许地点点头:没错,我们要建的不是一个普通的实验室,而是要打造一个能够在材料科学领域与国际顶尖机构竞争的研发平台。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我们未来能否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
陈薇补充道:吴总,人力资源部那边已经初步确定了第一批入职的研发人员名单,其中包括三位在国际上都很有影响力的材料学家。要是实验室条件达不到要求,我们可没法向这些专家交代啊。
明白明白,吴坤连连点头,我这就加派人手,二十四小时轮班施工,保证在专家到位前,把所有设备调试到位。
众人又巡视了几个正在装修的实验室。在电化学测试区,工人们正在安装一套复杂的循环水冷却系统;在材料表征区,工程师们在调试一台刚刚到货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在安全监控室,一整面墙上布满了各种监控屏幕,实时显示着各区域的温湿度、洁净度、气体浓度等参数。
这简直就是一个高科技堡垒啊。吴坤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禁感叹道,我现在终于理解为什么要单独建这栋楼了。就这些设备运行起来的能耗,估计都能赶上半个园区了。
所以我们在楼顶安装了光伏发电系统,老谢指着天花板说,虽然不能完全自给自足,但至少可以缓解一部分用电压力。而且所有的通风系统都配备了热回收装置,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
林烨满意地环视着正在成形的实验室:很好,就是要这样,既要保证研发需求,也要考虑可持续性。我们要建的不仅是一个实验室,更是一个标杆,一个展示星火科技理念的窗口。
离开实验室的时候,吴坤特意落后几步,对老谢低声交代:老谢,刚才林总的话你也听到了,这个实验室关系到公司的未来。你给我盯紧点,特别是那些进口设备安装的时候,一定要让厂家派最好的工程师过来。需要加钱的地方就直接打报告,我特批。
您放心吴总,老谢郑重地点头,我干这行二十多年,经手过的实验室也不少,但像星火这样投入这么大、要求这么高的,还是头一回。这是要干大事的架势啊!
没错,吴坤望着实验室大门上刚刚挂上的星火尖端材料研究院的牌子,目光坚定,我们就是要干一票大的。让那些看不起我们的人瞧瞧,什么叫做真正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