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白芷立刻传信陆其琛和安湄:“重点查江南林氏旧族,及与漕帮往来密切之江南世家。漕运之货,恐非寻常军械,或是……人!”
安湄接到兄长预警,心中凛然。她立刻动用王府在江南的一些极为隐秘的旧关系,开始打听林文正家族后人的近况,以及江南各大世家与漕帮的关联。她行动极其小心,如同春风拂过湖面,不留痕迹。
然而,江南那边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几天后,安湄派往江南的心腹回报,之前还能接触到的一些林氏旁支族人,忽然变得讳莫如深,闭门谢客;而漕帮那几个异常活跃的堂口,也突然沉寂下来,仿佛之前的异动从未发生。
对方显然已经警觉,并且迅速切断了可能被追查的线索。
与此同时,西域幸存的侦缉队员传回消息,受伤的“右使”及其核心随从,在“沙蛇”外围势力的拼死掩护下,已逃离古城遗址,不知所踪。其逃离的方向,似乎正是朝着东方,朝着晟国与渊国的方向。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指向了江南,指向了那个已经沉寂多年的林氏家族。李余然站在巨大的疆域图前,目光锐利如刀。他意识到,与“沙蛇”的这场斗争,已经从朝堂暗斗、边境交锋,转向了一场跨越地域、追溯数十年前旧怨的更宏大博弈。
他下旨,以巡查漕运、体察民情为名,派遣一支由皇室宗亲、御史台和户部官员组成的钦差队伍,南下江南。这支队伍看似寻常,实则混杂了大量影卫和精干探员,他们的真正任务,是彻查林氏家族及江南与“沙蛇”可能存在的关联!
钦差队伍离京南下,旌旗招展,仪仗威严,看似一场寻常的皇家巡幸。然而,随行的影卫与密探早已如同水滴融入大海,先期潜入江南各地,开始不动声色地摸排林氏家族及其关联势力的底细。江南官场表面上一片恭迎圣驾的祥和,暗地里却因这突如其来的“巡查”而暗流涌动。
北境,陆其琛并未因目光转向江南而放松对西域和边境的监控。他判断,“沙蛇”在西域受创,右使潜逃,其组织短期内难以在边境再兴大风浪,但小规模的渗透与骚扰不可不防。他命令各部保持常态巡防,却将更多精力投向了南方的漕运线。他派出的那支精干小队已成功混入漕帮,正沿着运河悄然南下,追踪那批“特殊货物”的蛛丝马迹。同时,他故意放出一些北境军可能因西域局势紧张而进行秋季演武的风声,以此吸引各方视线,为江南的调查打掩护。
京城王府,安湄依旧保持着极致的低调。她知道,自己留在京城,既是稳定人心的象征,也可能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她更加勤勉地打理王府庶务,偶尔以王妃身份出席一些无法推脱的宫廷典礼,姿态温婉恭顺,绝口不提任何朝政时事。但在暗中,她与江南那位心腹的联系并未完全中断,只是变得更加隐秘和间接,仅通过几次看似寻常的南北货品往来,传递着最紧要的信息。
渊国,萧景宏对晟国钦差南下江南心知肚明。他乐见晟国内部继续深挖“沙蛇”根系,这有助于消除共同的威胁。他并未直接插手,而是命令渊国潜伏在江南的少数几个高级暗桩,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为晟国的秘密调查提供一些便利,比如分享一些关于江南世家大族之间隐秘关系的情报。这是一种风险极低的投资,却能加深与晟国,尤其是与陆其琛的合作关系。
“林文正……当年急流勇退,保全家族,其心智手段,非同一般。”他对着棋盘,似是自语,又似是对白芷言说,“其家族若真与‘沙蛇’有关,经营数十载,根基之深,恐非一次钦差巡查所能撼动。陛下此行,恐难竟全功,能敲山震虎,令其有所收敛,便属不易。”
他让白芷传信陆其琛:“江南水网密布,世家关系盘根错节,非北境铁骑所能及。尔所遣小队,当以探查为主,切勿轻举妄动,暴露行藏。重点在于查明那‘特殊货物’之真相,以及林氏与漕帮核心人物之关联。”
钦差队伍抵达江南重镇金陵,受到当地官员和世家豪族的热烈欢迎。接风宴席,觥筹交错,一派歌舞升平。然而,在这繁华表象之下,暗战已然开始。
影卫和密探们发现,林文正家族的嫡系后人如今大多散居各地,行事低调,主要产业也转向了书院、印社、书局等文雅行当,与漕运、商贸似乎并无太多直接关联。表面上看,几乎找不到任何与“沙蛇”有关的把柄。
但细查之下,疑点浮现:林家虽不直接经营漕运,但其家族旁支、门生故旧中,却有数人在漕帮各重要堂口担任师爷、账房等关键文职,对漕帮事务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而且,林家资助的几家书院,近年来吸纳了不少寒门学子,其中一些优秀者,已通过科举逐渐进入江南乃至京城的各级官府。
陆其琛派出的精锐小队,化名“江北来的药材商”,凭借过硬的水性和交际能力,在漕帮底层逐渐站稳脚跟。他们探听到,那批“特殊货物”极其神秘,由帮中几位长老亲自督办,连很多中层头目都不清楚具体是何物,只知道非常重要,要求绝对保密,并且预定在近期通过运河秘密北运。
就在小队试图进一步接触核心信息时,漕帮内部突然发生剧烈动荡!一名负责记录那批货物往来账目的老账房,竟在回家途中失足落水,溺毙河中!官府勘察后认定为意外,但小队成员却嗅到了浓重的灭口味道。
几乎同时,钦差行辕收到一封匿名密信,信中揭露了漕帮几位长老与林家某些旁支族人之间,存在多年来的秘密资金往来,并暗示那批“特殊货物”可能与“前朝秘宝”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