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大前线,杨岳督师行辕(位于大同后方安全处)
咸熙五年,腊月二十四 ,左卫城破次日。
行辕内气氛凝重,但并未慌乱。杨岳须发皆白,身披重甲,正站在沙盘前,听取着各路汇报。
左卫城破、赵率教殉国的消息已经确认,老帅眼中闪过一丝痛楚,但随即被钢铁般的意志取代。
督师,左卫已失,虏酋阿济格正驱赶降兵和俘获的民夫清理缺口,其主力正在集结,兵锋直指我大同! 中军官语速急促地汇报。
慌什么! 杨岳沉声喝道,声音带着久经沙场的沉稳,左卫是块硬骨头,崩了皇太极几颗牙,也为我们争取了时间!
他手指迅速在沙盘上几点:
传令!
大同总兵徐永恩,着他立即率本部兵马一万,前出至聚落城(大同外围要塞),依托城防,建立第一道阻击阵地!
告诉他,步步为营,梯次抵抗,以迟滞、消耗敌军为要,不许浪战!
宣府镇副总兵张凤翼,着你率宣府骑兵五千,运动至虏酋侧翼,袭扰其粮道,打击其小股部队,让其不得安宁!
立即以八百里加急,向朝廷报信,言明左卫虽失,我军正层层设防,然虏势浩大,请朝廷速调昌平、保定援军,并催发蓟镇兵马,威胁虏酋侧后,使其不能全力西顾!
这一系列命令,展现了杨岳作为北疆统帅的老辣。
他并非坐以待毙,而是在利用空间换时间,构建纵深防御,并积极向朝廷求援,调动整个北方的力量。
那……陆督师那边? 幕僚低声问道。
杨岳目光扫向山西方向,眼神复杂:给陆文勉的信照发!
但不是求他救命,是告知他我军部署,请他依此前约定,令孙应元部看准时机,侧击呼应!
此子……其志非小,但眼下,唯有同舟共济!
杨岳很清楚,陆铮的支援是重要的助力,但绝不能是唯一的指望。他必须立足于自身和朝廷所能调动的力量。
……
三日后,北京,紫禁城,平台
左卫失守的消息如同惊雷,震动了整个北京城。平台之上,咸熙帝脸色煞白,群臣议论纷纷,恐慌情绪蔓延。
陛下!左卫乃大同屏障,今已失守,大同危矣!大同若失,则宣大防线洞开,京师震动!
臣请立刻调京营精锐,火速驰援! 兵部尚书王洽急声道。
不可! 立刻有大臣反对,京营兵力本就不足,还需卫戍京师!岂能轻动?
那难道坐视大同陷落吗?
应急令蓟镇、昌平、保定诸军速速驰援!
首辅李标压下争论,沉声道:陛下,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支持杨岳!臣以为,应立即下旨,擢升杨岳为太子太师,赐尚方剑,节制北疆所有援军,以示信任!
同时,急令昌平总兵赵光远、保定总兵刘国能各率本部精兵,即刻开赴大同受杨岳节制!
再令蓟镇严守之余,派出偏师,做出东线反击姿态,牵制虏兵!
这是一个相对务实的方案,调动了朝廷直接掌控的机动兵力,虽然数量可能不多,但代表了中枢的态度和支援。
咸熙帝强自镇定,准奏道:就依先生所言!告诉杨岳,朕与京师,做他的后盾!望他务必守住大同!
……
腊月二十八,山西,宁武关
孙应元几乎在同时接到了两份命令。一份来自陆铮,强调稳守山西,伺机策应,保存实力。
另一份来自杨岳,通报了最新的防线部署,并他依势而动,侧击呼应。
杨老帅这是把皮球踢还给我们了。 孙应元对副将苦笑道。
他明白杨岳的处境和意图,既需要他的力量,又不能(或不愿)直接指挥他。
将军,我们怎么办?是按兵不动,还是……
孙应元走到关墙边,望着东方。他能想象到大同外围此刻正爆发的激烈战斗。严格的将令和战场实际在他脑中激烈交锋。
督师让我们保存实力,没错。但若坐视大同外围被一步步蚕食,杨老帅被打垮,我们独守这宁武关还有何意义?
届时皇太极回过头来,我们一样要面对主力! 孙应元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我们不能干等着!
他转身下令:精选三千最精锐的骑兵,由我亲自带领!我们不出关与虏酋主力硬碰,但可以去打他的!
目标——阿济格部的后勤辎重队和分散在外围的小股营地!
杨老帅正面对敌,张凤翼将军在袭扰,我们就在另一处点火!让皇太极首尾难顾!
这是一种更灵活、更符合战场实际的战术响应,既避免了主力决战,又实实在在地支援了杨岳,执行了陆铮的核心意图。
……
汉中,川陕总督行辕
十日后(咸熙六年,正月初五)
当陆铮陆续收到来自杨岳、朝廷塘报以及孙应元的最新行动汇报时,他对北疆的局势有了更清晰、也更符合逻辑的认识。
杨老帅到底是沙场老将,并未自乱阵脚。朝廷……也总算做了点事情。 陆铮看着地图上标注的明军新防线和援军动向,微微点头。
孙应元的主动出击,虽然有些违背他的初衷,但在他看来,这是前线将领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正确微调,他并不会苛责。
我们的第一批物资和,到哪儿了? 他问史可法。
回督师,已进入山西境内,不日即可抵达大同。
好。传令龙安府和各地官仓,第二批物资加倍筹备!
同时,以川陕总督府名义,发文给甘肃侯世禄和延绥高万魁,告知他们宣大最新战况。
要求他们加强戒备,并向宣大方向施加压力,哪怕只是佯动,也要让皇太极感觉到西线的威胁从未消失!
陆铮知道,这场战争已经演变为一场消耗战和意志比拼。
他不再仅仅是救火队长,而是这场宏大战争中的一个重要参与者。
他的角色是提供稳定且强大的后勤支持、战略侧翼的威慑,以及在关键时刻投入决定性的生力军。
告诉前方将士,朝廷和杨老帅在努力,我们川陕,更不会后退半步!这北疆的天,塌不下来! 陆铮的声音坚定,带着一种与整个大明北疆命运休戚与共的决心。
战争的画卷,此刻才真正完整地铺开,各方力量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奋力挣扎,共同抵御着来自关外的巨大风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