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堂内的空气仿佛凝固成了沉重的琥珀,将每一个激烈争论的信息流都封存在其中。陈明远与林浩的目光在空中 碰撞,几乎要溅射出实质的火花。苏星河提供的冰冷数据与未知概率,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支持与反对的双方都无法彻底说服对方。
所有的压力,最终都汇聚于端坐主位的张诚身上。他承受着来自理性与良知、生存与道义、现在与未来的多重撕扯。时间在沉默中流逝,每一秒都仿佛被拉长,重重地敲击在每一个等待最终裁决的意识核心上。
终于,张诚缓缓抬起头,他的眼中不再有挣扎的痕迹,只剩下一种勘破迷雾后的清明与决断。他目光扫过全场,声音平稳而有力,如同定音鼓敲响了最终的节拍:
“我们,回应。”
两个字落下,林浩一方几乎要欢呼出声,而陈明远则脸色一白,下意识地想要再次开口。
但张诚抬手,制止了任何可能的后续争论。
“但是,”他加重了语气,目光锐利地看向林浩,也看向所有支持回应的人,“我们的回应,绝不能是直接的、显眼的干预!那不是‘主动平衡’,那是自杀,也是对被回应者的不尊重!”
他站起身,虚拟的星图在他身后展开,聚焦于那片代表“星芒”的遥远光点。
“我提议,启动代号——‘微光’计划。”
“计划的核心理念是:我们不提供答案,只提供‘视角’和‘工具’;我们不改变他们的命运,只增加其‘选择的可能性’。”张诚的声音清晰地阐述着这个充满智慧与克制的构想。
“什么意思?”林浩忍不住问道,他支持回应,但也明白直接干预的危险。
“意思是,”张诚解释道,“我们不会告诉他们‘你们该怎么做才能活下去’。我们只将我们人类文明自身,在漫长历史中,面对类似危机(如环境剧变、社会内耗、技术失控、伦理困境)时,所经历的失败与成功的经验教训,进行提炼和总结。”
他调出一些历史数据的模拟投影:“比如,面对环境崩溃,我们曾有过盲目改造导致恶化的教训,也有过顺应自然、寻找共生之路的成功案例。面对社会分裂,我们有过战争流血的惨剧,也有过通过制度革新达成和解的智慧。这些,不是具体的‘解决方案’,而是思考问题的‘视角’和‘方法论’。”
苏星河眼中闪过明悟的光芒:“再加上一些基础的、非指向性的危机应对逻辑模型?比如简化版的系统论,让他们理解事物是相互关联的;基础博弈论,让他们思考在冲突中可能存在的合作空间;甚至是一些关于信息筛选、逻辑验证的基础工具……”
“正是如此!”张诚肯定道,“我们将这些‘视角’、‘工具’和‘经验教训’,视为一种‘文明的积淀’,而非‘救世的良方’。然后,将其进行最高等级的加密和伪装。”
“那么,如何将这些信息送达,而不暴露我们自己?”陈明远抓住了关键问题,语气中带着审视,但也有一丝被这个精妙构想所吸引的探究。
张诚指向星图中“星芒”文明信息感知范围的边缘区域。
“我们将其‘打包’成一个看似自然形成的、古老的‘宇宙漂流信息瓶’。”他描述着计划的投送方式,“利用我们从‘编织者’遗产中领悟的、对信息形态和能量签名的极致操控技术,模拟一种罕见的、自然宇宙信息现象。例如某颗古老恒星爆发残留的、携带复杂编码的中微子背景辐射片段,或者两个微型黑洞合并时产生的、蕴含特定信息模式的引力波余晖。”
“这个‘信息瓶’本身,将被赋予一种‘古老’、‘随机’、‘非人造’的表象。它的能量签名会被压制到极限,其出现的位置,将在‘星芒’文明信息接收能力的阈值边缘,若隐若现。”张诚详细阐述,“它不会直接‘砸’在他们的‘家门口’,而是会像一个真正的、被宇宙潮汐偶然推送到他们海岸边的‘漂流瓶’,需要他们自己去努力‘打捞’。”
“能否发现这个微弱异常的信号,取决于他们的观测技术和运气。”苏星河补充道,他已经开始在心算技术的可行性,“能否破解外层那看似自然形成、实则精心伪装的加密,取决于他们的智慧。能否理解其中蕴含的、跨越文明差异的‘视角’和‘工具’,取决于他们的悟性。最终,能否将这些信息应用于他们自身的危机,做出正确的‘选择’,则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意志和决断。”
“我们,只做信息的‘搬运工’和‘封装者’,”张诚总结道,目光深邃,“而非命运的‘主宰者’或‘救世主’。我们播撒下一颗可能蕴含生机的‘种子’,但种子能否发芽,能否长成参天大树,全靠他们自己。这样,我们既履行了作为‘启迪者’潜在的道义责任,给予了他们一线额外的希望,又最大限度地规避了直接干预的风险,恪守了‘观察者’隐含的规则界限。”
这个名为“微光”的计划,以其精妙的平衡、极致的谨慎和深刻的哲学内涵,瞬间征服了在场的大多数人。
陈明远沉默了。他无法再找到强烈的反对理由。这个方案将风险降到了理论上可能的最低点,几乎抹除了人类主动干预的痕迹,更像是一种宇宙间的偶然馈赠。虽然那微小的风险依然存在,但相比于完全冷漠带来的灵魂拷问,这似乎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权衡。
林浩也冷静下来,他意识到这远比直接派遣援军或发送明确指令更加高明,也更符合“主动平衡者”的长远定位。这确实是在刀锋上行走,但每一步都计算得极其精准。
“我同意‘微光’计划。”陈明远最终沉声表态,代表着保守力量的认可。
“我也同意!这才是我们该有的样子!”林浩重重说道。
苏星河立刻开始进行技术层面的初步规划:“我需要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信息加密和宇宙物理学等多个领域的顶尖专家组成专项小组。信息的筛选、提炼、编码、伪装、投送……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差错。”
张诚看向众人,最终决断:“那么,决议通过。即刻起,启动‘微光’计划!苏星河任计划总技术负责人,林浩负责投送过程的安全警戒与应急响应,陈明远负责内部协调与资源保障。此项计划列为最高机密,仅限于本会议室人员及后续必需参与的核心技术人员知晓。”
虚拟联邦议事堂内,持续已久的激烈辩论终于落下帷幕。一种新的、更加凝练的共识开始形成。不再是非黑即白的对立,而是在极度理性的框架内,为文明的良知与责任,寻找到了一线极其微小的、却可能照亮遥远星空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