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的尾声,长安城内外已是一片银装素裹,凛冽的寒风卷着细碎的雪沫,敲打着未央宫高耸的殿宇。然而,比这冬日更显肃穆凝重的,是德阳殿内即将颁布的一道非同寻常的诏令。
天子刘协端坐于龙椅之上,冕旒下的目光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扫过下方济济一堂的文武臣工。经历了江淮失地的阵痛与凉州大定的喜悦,朝臣们已然习惯了这位少年天子时而雷厉风行、时而深谋远虑的执政风格。
“年关将至,去岁纷扰,今岁初定。然逆臣未枭,天下未安,朕心难懈。”刘协清朗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为砥砺心志,专思破敌强国之策,朕决意自即日起,未来三月之内,乃至明年(公元194年)三月春耕之前,若非关乎社稷存亡、军国倾覆之大事,一概政务,皆不得扰朕清修。”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起了一阵细微的骚动。天子要“清修”三个月? 不理常规朝政了!一些老成持重之臣如司徒王允、太尉杨彪,眉头微蹙,下意识地便想出列劝谏。然而,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他们想起了天子登基以来的种种“先例”——从当初的军事集训,到后来长期与郭嘉、贾诩等少数心腹于暖阁密议军国大事,劝谏……似乎效果寥寥。
这位陛下,显然并非耽于享乐之辈,其行事每每看似出格,背后却总有深意。数次事实证明,最终结果往往利大于弊。更何况,如今朝廷框架已稳,各司其职,或许……真到了放手锻炼臣属之时?
王允与杨彪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与一丝释然。王允轻咳一声,率先出列,象征性地躬身道:“陛下勤政爱民,心系天下,臣等感佩。然则,朝政千头万绪,陛下骤然放权五月,恐生懈怠……”
杨彪亦附和道:“王司徒所言甚是,还望陛下三思……”
刘协摆了摆手,语气温和却带着终结讨论的决断:“二公之心,朕知之。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朕意已决,非怠政,实乃谋远。朝中诸事,朕已有安排。”
他目光转向文臣班列中的鲁肃与侍立一旁的诸葛亮,以及武将行列前列的荀攸、郭嘉,朗声道:
“即日起,朝中一应大小政务,由杨彪、王允,大司农鲁肃,及诸葛亮共同处置!杨公、王公德高望重,经验丰富,总揽全局;子敬精于内政,统筹钱粮;孔明随朕日久,参赞机要,才智卓绝,正当历练。望尔等同心协力,遇事共议,若有分歧,可由贾诩转交于朕,子敬、孔明需悉心辅佐,不得有误!”
鲁肃与诸葛亮闻言,立刻出列,深深一揖,声音带着激动与郑重:“臣等领旨,必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诸葛亮更是心潮澎湃,他知道,这不仅是信任,更是一场至关重要的实践考核。
“军中一应事务,”刘协继续道,“暂由军师祭酒郭嘉、荀攸决策!奉孝善奇谋,公达晓军事,你二人当精诚合作,稳守现有防线,监控二袁动向,无重大军情及战略转向,无需请示。然,需与文若(荀彧,镇守泰山方向)等前线大将保持密切联络,确保军令畅通。”
郭嘉与荀攸亦肃然领命。
待朝会散去,
刘协的传来贾诩:“文和,朕予你暗中观察之权。朝堂军政,若有异动,或杨公、王公、子敬、奉孝、公达、孔明等人意见难以协调,你可介入,若彼等意见达成一致,汝可视情况,便宜行事!朕要的,是朝局稳定,政令通达!”
贾诩躬身,声音低沉:“臣领旨,必不负陛下所托。”
一连串的人事安排,如同精准的齿轮咬合,将未来三个月的帝国运转框架搭建完毕。既有杨彪、王允这样的老臣坐镇,平衡各方,又有鲁肃、诸葛亮这等实干新锐处理具体政务,更有郭嘉、荀攸的黄金组合执掌军务,最后还有贾诩这把“暗刃”负责查漏补缺与最终仲裁。这套班子,堪称眼下朝廷所能拿出的最优配置。
接着,刘协又下达了几条具体指令:
“着贾诩协调糜芳,自本月起,蜂窝煤月销量增至六十万块,洛阳纸月销量增至两万张!今冬严寒,蜂窝煤正当其用,需保障供应,亦可充实国库。纸张产量有限,维持稀缺,其利自显。”
“敕令陈到,加强宫中及诸位重臣府邸护卫,尤其需确保荀攸、郭嘉、鲁肃、诸葛亮等人身家安全,不得有失!典韦及其麾下近卫,随朕行动。”
“擢升赵云为羽林卫中郎将,接替皇甫嵩将军,总领宫禁宿卫!皇甫老将军年事已高,为国操劳一生,当安心荣养。” 这道命令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伤,刘协深知历史轨迹,皇甫嵩寿数将尽,他希望这位老将能得享最后的安宁。赵云沉稳忠勇,正是接替此重任的不二人选。
“赵云原部两万精锐,暂划归马超节制,即日开赴河内郡驻防!袁绍虽四面受敌,然其势犹存,威胁远大于困守淮泗的袁术,需猛将精兵震慑。马超骁勇,正可当此任!”
“另,传令各方,若寻得名医华佗踪迹,速速报于朕知!”
一道道命令清晰明确,涉及内政、军事、经济、安保,方方面面皆已考虑到。殿内群臣,纵有心思各异者,见安排如此周密,也大多放下了疑虑。王允、杨彪等人见大势已定,且自身权柄并未削弱,反而更有发挥空间,那点劝谏之心也就彻底息了。毕竟,这位天子“不朝”也不是头一遭,只要帝国机器能照常运转,且看这三个月后,又能有何等惊人之举吧。
数日后,一切安排妥当。
在一个天色未明的清晨,一队约千人的精锐兵马,护卫着一辆看似普通的马车,悄无声息地离开了长安城,直奔郊外一处早已戒严的皇家工坊。这千余人,皆是从羽林军中百里挑一的悍卒,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其剽悍之气与严整军容,丝毫不逊于高顺麾下那支名震天下的陷阵营。而护卫在马车旁的巨汉典韦,更是如同门神般,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压迫感。
马车内,刘协换上了一身简便的深衣,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的光芒。他面前摊开着厚厚一叠亲手绘制的图纸,上面是各种奇特的机械结构与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