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特遣队带着从“方舟”数据库拷贝的海量基础理论数据和记录安全返回磐石基地。赵刚和韩冰等人的归来,不仅带来了至关重要的情报,也带回了那几具封存的“星灵”遗骸样本——这对于理解远古文明和“缚能矩阵”至关重要。
基地的研究力量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投入运转。李明团队将“方舟”理论、“盖亚”碎片信息、“清道夫”逆向工程以及铁林镇技术进行交叉比对和融合,试图找到技术突破的奇点。
李德林则带领工匠们,依据新的理论,开始尝试制造更精密的设备。第一个成果是基于“方舟”能量感应原理改良的“龙脉监测阵列”。这套阵列能更精确地监控“龙脉”苏醒进度和“缚能矩阵”的稳定性,误差范围缩小了数个数量级,为基地的决策提供了更可靠的数据支撑。
与此同时,苏婉儿起草的、经过精心措辞的通讯,也成功发送至“大风堡”和“溪谷地”。通讯中并未提及“虚空低语”等过于骇人的概念,但着重强调了存在远超“铁爪蜘蛛”(清道夫)的、可能进行星球级“净化”的未知威胁,并提出了基于技术共享和联合防御的“星火盟约”升级版。
起初,两个据点的高层反应激烈,充满了怀疑和恐惧。但在磐石基地持续提供的、部分经过验证的技术支持(如改进的通讯技术和简易能量探测器)以及韩冰亲身讲述的、关于“银色魅影”和远古遗迹的见闻后,他们的态度开始转变。
生存的本能压过了猜忌。尤其是在一次小股“清道夫”侦察单位同时对三个据点外围进行渗透,被联合预警网络提前发现并协同击退后,“星火盟约”的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强。资源共享渠道进一步拓宽,联合训练和战术研讨也开始提上日程。
一股微弱但真实的联合力量,正在废土之上悄然凝聚。
基地内部,陈远在与“盖亚”碎片的深度共鸣中,也有了新的发现。他不再试图引导“龙脉”,而是像学生一样,耐心感受着“缚能矩阵”那复杂而精妙的能量编织结构。他发现,这矩阵并非死物,其核心似乎与“盖亚”意志,或者说星球本身的生命意识有着某种深层次的链接。矩阵在束缚“龙脉”的同时,似乎也在从“龙脉”中汲取极其微量的能量,维持着自身的运转和对星球基本生命活动的支持。
“它……像是一个活着的封印。”陈远将自己的感受分享给李明,“它在保护,也在维系。‘星灵’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与生命和能量共鸣的境界。”
这个发现为“修复或优化矩阵”提供了新的思路——或许不需要强行改变矩阵结构,而是帮助它更好地与当前的星球状态协调,减少内耗,提升封印效率?
就在基地上下为那一线生机全力奋斗时,岚的监控系统再次捕捉到了异常。
这一次,并非来自星空,而是来自海洋。
在遥远的东海岸方向,监测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持续了数分钟的、超大规模的能量爆发!能量特征混乱而庞大,混杂着类似“收割者”的冰冷、某种灼热的毁灭性能量,以及……一丝极其微弱、却让陈远感到熟悉的、属于“盖亚”的悲鸣!
“怎么回事?”陈远冲到指挥台前。
“能量爆发点位于旧时代某个沿海大型城市废墟,现已平息。但残留能量读数显示……那里可能发生了一场……我们无法理解层级的战斗。”岚的声音带着罕见的凝重,“检测到‘收割者’主力舰级别的能量残留,以及……另一种未知的、同样强大的能量签名。”
未知的强大能量?与“收割者”发生了战斗?
陈远的心猛地一沉。难道除了“观察者”、“银色魅影”,还有第四股强大的势力介入?
“能分析出那股未知能量的性质吗?”他急问。
“数据过于残缺……但其能量表现模式,与数据库中存在0.8%的微弱关联……”岚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确认,“关联对象:‘星灵’。”
星灵?!
陈远瞳孔骤缩。难道还有“星灵”存活着?还是在某个角落,启动了某种远古的防御机制?
无论答案是什么,一个明确的信息传递了过来:这场关乎星球命运的棋局,参与者比他们想象的更多,水,也比他们想象的更深。
他立刻下令:“加强对东海岸方向的监测!尝试与‘星火盟约’的盟友沟通,看他们是否监测到类似情况!”
新的变数出现了。危机四伏的汪洋之上,似乎掀起了新的波澜。
星火虽微,已在废土上点燃联合的火焰;而深海的惊雷,则预示着更广阔的舞台上,新的角色已然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