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岸那场短暂而剧烈的能量爆发,如同在平静(至少表面如此)的湖面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虽然爆发很快平息,但其残留的能量印记和背后可能代表的含义,让磐石基地乃至整个“星火盟约”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动。
“星灵”的能量签名?与“收割者”主力舰级别的存在发生了冲突?
这消息太过惊人,以至于陈远在第一时间下令严格封锁,仅限于最高核心层知晓,以免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错误决策。
“能确定是存活的‘星灵’,还是某种自动化防御系统吗?”李明盯着岚分析出的残缺数据,眉头紧锁。0.8%的关联度实在太低,充满了不确定性。
“无法确定。能量签名过于模糊,且混合了多种干扰。”岚回答,“但可以确认,冲突的另一方确实是‘收割者’,能量特征匹配度超过99%。”
“沿海区域……旧时代的大型城市废墟……”周毅在地图上标记着位置,“那里是人口极度密集区,灾变后也是变异体和辐射的重灾区,我们几乎没有任何那里的情报。”
“需要派人去侦察吗?”赵刚跃跃欲试,尽管他知道这个任务必然九死一生。
陈远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派侦察队风险极大,且不说沿途的未知危险,光是可能遭遇“收割者”或那未知的“星灵”相关存在,就足以让任何队伍有去无回。但不去探查,就等于蒙上眼睛,对可能改变局势的重大事件一无所知。
“暂时不派地面队伍。”陈远最终做出决定,“风险不可控。岚,调动我们所有能覆盖该区域的卫星和远程探测手段,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监控,重点扫描能量残留和任何异常活动。同时,尝试通过‘星火盟约’的渠道,看沿海区域是否还有我们不知道的幸存者据点,或许他们能看到或听到什么。”
命令下达,基地的远程探测力量开始向东方倾斜。
几天后,来自“大风堡”的一条加密信息,似乎间接印证了沿海的异动。信息中提到,他们位于东部边境的哨站,在能量爆发当晚,观测到了东方海平面方向出现了“极不寻常的、持续数分钟的、如同极光般的多彩霞光”,随后是轻微的地面震动。由于距离太过遥远,他们并未检测到能量读数,只将其视为一次异常的天文或地质现象。
“极光般的多彩霞光”?这描述与能量爆发的景象颇为吻合。
就在基地试图从碎片信息中拼凑真相时,岚的监控有了新的发现。
“首领,在东海岸爆发点以南约三百公里处,检测到持续的、低强度的能量信号。信号特征……与‘方舟’数据库记录的‘星灵’非战斗造物能量签名存在3.7%的相似度,但更加微弱和……不稳定。”
非战斗造物?难道是某种设施或者……幸存者?
这个发现让陈远改变了主意。
“组建一支精锐海上侦察小队。”陈远下令,“规模要小,装备最好的潜行和生存设备。任务不是交战,是确认信号源,收集情报,然后立刻返回。”
海上侦察的风险同样巨大,废土时代的海洋充满了比陆地更诡异的变异生物和不可预测的危险。但相比于直接深入可能爆发过神级战斗的沿海废墟,从相对外围的海域接近信号源,风险相对可控一些。
就在海上侦察队紧张筹备之时,陈远自己则再次将意识沉入“盖亚”碎片。他试图通过星球本源的连接,去感受东方那片海域,感受那场爆发留下的“余韵”。
他的意识跨越千山万水,触碰到了那片焦灼的土地和动荡的海洋。他感受到了“收割者”留下的、如同跗骨之蛆的冰冷与死寂,也感受到了那股未知的、带着苍凉与决绝的爆发性能量残留。而在那爆发点的更南方,他确实隐约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如同风中残烛般的……生命波动?那波动带着与“星灵”遗骸相似的频率,却更加鲜活,也更加脆弱。
他猛地睁开眼。
那里……可能真的有“星灵”幸存者!或者至少,是承载着“星灵”遗产的存在!
这个消息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但也带来了更深的忧虑。幸存者状态如何?是敌是友?他们为何与“收割者”交战?
“通知海上侦察队,任务优先级提升至最高。行动代号……‘寻踪’。”陈远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无论答案是希望还是更深的绝望,他们都必须去面对。深海的惊雷已经炸响,没有人能再置身事外。
东海的迷雾中隐藏着远古的回响,文明的寻踪者即将启航,驶向未知的风暴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