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墨色江南

首页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拒嫁天王老公大明第一吏平瑶乐红楼群芳谱老子是最强皇帝穿越大秦,以武止戈,横扫六合!卦妃天下父皇,冤枉呀,儿臣是奉旨造反乌龙召唤:冷情妈咪大宋将门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墨色江南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全文阅读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txt下载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备一册旧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朱元璋起身,负手而立:“东宫今日若真能用人唯实、立政唯器,那便让他将来亲理天下,又有何难?”

他回眸一笑:“朱标啊朱标,你越是自立,我越能放心。”

朱瀚斜倚于长案之侧,黄祁送上一封锦边诏书。

“赵文宽已准升户部主事,太子所荐,圣上不改一字。”

朱瀚微笑:“他如今懂了。”

“想让人信你,就得先让人信你用的‘人’。”

“用人用得正,用器用得准,不需再开口,就有人替他筑墙。”

黄祁小声问道:“那王爷,是否该再有所动?再助其一臂之力?”

朱瀚却摇头:“不动。”

“他今日立局、定人、建信,我若再出手,反倒破了‘自立’之势。”

“要他坐稳东宫,就必须让所有人看见——是他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

赵文宽已卸试职,身着新赐户部直服,欲辞谢太子。

朱标未设仪,仅邀他于小堂饮茶。

“赵文宽。”他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你今升户部,非因我一言之荐,而是你自己一笔一笔写出来的尺。”

“你可知,今日你之升,已动了多少旧人之心?”

赵文宽一震:“殿下,属下……惶恐。”

朱标却轻轻一笑:“惶恐不必,谨慎须有。”

“你今日虽立,但真正的难处,才要开始。”

他顿了顿,道:“往后若再设三试之职,我仍会荐你,但条件是:你不为我所用,只为器而署。”

赵文宽重重一揖:“殿下之训,属下终身不敢忘。”

而在太子妃顾清萍书室中,吴琼悄声道:“建德堂风渐成,殿下已然入权路正途。”

顾清萍放下笔,语气却带着几分隐忧:“但越成势,越需防‘近者’。”

吴琼一愣:“您指的是……”

顾清萍未言,只轻声道:“若有一日,朝中人不再将东宫视为‘主’,而视之为‘天’,那才是最大的险境。”

吴琼低首思索,良久叹道:“是我疏忽了。”

冬尽春回,雪化水流,太庙前已见第一株红梅初放,枝上寒意未褪,香却清绝。

朱标立于太庙后殿,身后不随礼官、不列侍从,唯他一人拈香而立。

香火正旺,他却闭目良久,心中无言。

片刻后,轻声低语:“父皇曾言,欲执天下之政,先须心无旁骛;可这世间,真有一日无扰的太子吗?”

身后,一人自阴影处现身,却未踏入香火之外,低声道:“若要真得一日无扰,只能日日不惧。”

朱标睁眼,转身,见是朱瀚,似早料到,淡然一笑。

“皇叔此来,可是也来劝我?”

朱瀚缓步入殿,负手道:“你今日已非当年在讲堂后背诗的稚儿,我劝你,也劝不动。”

“但我可来,给你讲一件旧事。”

朱标侧身相请:“请讲。”

朱瀚负手而立,眼神遥望庙外苍柏:

“当年你父皇初定天下,那时朝中人心未定,兵将未散,百官未归。有人劝他设太傅辅政,有人劝他分王建制,还有人劝他彻查功臣心腹。”

“你知道他最后怎么做的吗?”

朱标静静听着,不语。

朱瀚淡淡一笑:“他什么都没做。他只立了一道圣旨,把当年最让他猜忌的徐达升了三级。”

“因为他知道——猜忌,是最容易的,也是最无用的。”

“真正的帝王,从不靠猜忌夺权,只靠一个字——‘用’。”

朱标低头沉思,半晌才道:“皇叔是说……我不该疑人?”

朱瀚看了他一眼:“你不该只用你信的,也要学会让你不信的人,为你所用。”

“你若事事只依清流、只用‘器堂中人’,那真正的朝臣,会慢慢远你。”

朱标若有所思,道:“可是,我不想被人捧高,再被踩下。”

朱瀚轻声:“那你就要先学会,自己立得稳。”

他顿了一下,意味深长:

“朱标,真正危险的不是那些不信你的人,而是那些一开始就跪得太快的人。”

“他们要的,不是辅你;是借你——起势。”

朱标沉默。

片刻,他开口:“我明白了。”

“所以……皇叔今日,是来点我一盏灯?”

朱瀚一笑:“我点的不是灯,是影子。”

“你要知道,只有看清自己脚下的影,才不会被头顶的光迷了眼。”

次日,建德堂忽然有一封内示,传至翰林院:

“东宫设‘引礼参评’,凡前两月三案试议所涉举人、诸士,愿赴堂自述者,可于三日内自请议见。”

此举,等于给了那些未能进入三案正席的士子一次“自辩”之机。

也是朱标第一次,主动“收笔回锋”。

翰林院中,有人私语:“太子之举,乃是回收‘器堂之势’。”

“他要借此,重启与士林之桥。”

也有人冷笑:“不过是东宫知势太过,欲退几步,以避风声。”

而此刻,朱标正与顾清萍并坐于堂后,默读一封又一封士子所呈自述之词。

顾清萍轻声问道:“您真欲再设一问?”

朱标目光不移,声音平稳:

“器堂立的是法,三案讲的是人。”

“但若无心,器再精、人再准,终会走偏。”

他顿了顿,道:“我想看一看,这些被我‘遗漏’的人,是因器不称、才不及——还是我,误判了人心。”

顾清萍凝望他,许久才道:“您已经不只是太子。”

“您在做的,是‘执政者’该做的事。”

而东宫另设之“引礼堂”,三日内,共入二十七人。

皆为此前未中者,或名声被搁者。

朱标亲自问话七人,其余由建德堂评审官代议。

但正当第四日清晨,一道风声自左都御史口中传出:“有言:东宫私设引堂,意图外裁六部所议。”

朱元璋闻讯,未作声,只于御书房中端坐许久。

当晚,他密召朱瀚入宫。

“皇弟,”他开口时语气罕见平缓,“你那侄子,走得太急了些。”

朱瀚神色平常:“陛下,这不是‘急’,这是‘试’。”

“您既要他撑得起一朝风雨,就该让他,先学会在雨中张伞。”

朱元璋不语。

半晌,他忽然轻轻叹道:“你可还记得,先前你说——你不走远,你只走够。”

“现在看来,你走得,比我想得更远。”

朱瀚忽然一笑,目中带意:“皇兄,我之所走,止于他肩。”

“但他之所走,将至万民之心。”

朱元璋点头,望着窗外夜色,低声道:“朕倒真想看看,这小子……究竟能走多远。”

建德堂引礼评议第三日,天未亮,朱标便着素袍静候于西廊下。

他未携案,亦未携笔,只立于一方青石之上,望着晨光未起的天色。

顾清萍远远立于回廊后,不言不动,只静静望着他身影。她知道,朱标今日要问的,不再是“谁能做事”,而是“谁可托心”。

“吴琼。”朱标轻唤。

吴琼应声至侧:“殿下。”

“今日最后一人,是谁?”

吴琼低头呈上一卷简册:“名叫李从礼,庶出世家,本拟投吏部典役,因三案中人荐其‘利口’而弃之。”

“但此人曾随太常寺历三州校籍,又私修一卷《庶法存异略》,其言虽不中庙堂,却多解基层之困。”

朱标淡淡一笑:“‘不中庙堂’,却解民忧,正合我意。”

“传他进来。”

李从礼步入堂中,年不过三十,衣着素薄,面色不惊,跪拜如仪。

朱标不坐案,不高座,只请他于阶下石垫之上就席。

“李从礼。”朱标道,“你知自己为何在三案不录吗?”

李从礼顿首:“臣知。臣言多直,语涉律例边缘,且无门第托举。”

朱标一笑:“你倒是自知。”

“那你可知,为何今日却得我一面之召?”

李从礼略一凝,答道:“臣不知殿下所思,唯知臣之所写,虽不合权途,却皆出于实地实政。”

“臣愿为吏,不为名;愿校簿册,不问封赏。”

朱标沉默片刻,忽问:“若我使你入东宫典署,三月而不问你一语,你可愿留?”

李从礼眉目一展,拱手作揖:“愿留。”

“愿为殿下看账三月,理人三旬,不求职,不求禄,只愿求一事——实事可行,文书可用。”

朱标缓缓颔首。

黄昏,朱标独坐案前,命顾清萍查阅李从礼旧历,心中已然笃定。

而朱瀚那边,也于王府密厅召见一人。

此人名章楚安,曾任顺天府下吏,后因“口不择言”被贬,实则为一通判案卷中揭发上官舞弊,被众人排挤出职。

朱瀚立于图案之前,语气淡淡:

“章楚安,你可知太子东宫,近日设‘人事三案’?”

章楚安神色紧张:“草民……有所耳闻,不敢臆论。”

朱瀚看着他:“我不叫你来谈案,而是要你去见一人。”

“他叫李从礼,与你过往不相识,也无恩怨。”

“你们一样,都是‘不被主流用’的人。”

“但你若真心为政,则应知,‘不合权者’,不代表‘不合天下之用’。”

章楚安屏息:“王爷要我……”

朱瀚转身,语气极轻:

“我要你,帮他。”

“帮他立一册新法。”

“不是写给殿上的,是写给——将来你们能服务的那些‘百户、千户、民里吏’。”

“写一册真正能用的,‘州县吏事操典’。”

章楚安眼中陡然亮起光芒,顿首如山:“草民愿献命。”

三日后,李从礼果然留于东宫。

未入显职,只领“引礼外籍”,无名无俸,但得朱标亲手赐一简:

“事为实根,笔为政器。勿忧人议,但求可行。”

而就在他于旧库房内翻检册牍时,迎来章楚安。

二人初见,并无寒暄,唯对坐半晌后,各取旧案一宗,开始推演。

五日之中,不言权谋,不谈升迁,只对案如山、笔随卷动,草成初卷《吏事直解》。

建德堂后夜,顾清萍为朱标呈上初录的十七条案解,朱标看得极慢,却每行都批。

最后一页,他写下:

“此人之言,非‘应制’,乃‘立法’。”

“此册不可埋之典藏,应置之事局,入法议参本。”

顾清萍轻声道:“这是殿下亲授册录之外,首次为人开评议之门。”

“您不怕……朝中旧臣生疑?”

朱标淡淡一笑:

“我既开人事三案,便不求所有人都赞我。我只要,愿做事的人,有事可做。”

“我设的,不是‘清议’,是‘用人之局’。”

“能为用,能成事,便是我之人。”

而朝中,果然不久后便起波澜。

有言士上章:“太子所纳‘寒士’无名无学,恐混乱章制。”

也有内阁中人暗言:“东宫广用草民,不经六部荐举,疑有僭越之意。”

但朱元璋收到朝章后,只留下一句:

“东宫用人,朕自有法衡。勿再空言。”

短短九字,斩诸言如刀。

而在朱瀚王府,黄祁得报后道:“王爷,陛下如此护持太子,东宫之势已成。”

朱瀚却并不喜色,反而语重心长:

“越是风顺,越是波伏。”

“朱标如今可用‘小人’,可任‘庶才’,这是好事。”

“但他若因此而失去了‘旧臣之心’——那才是最大的破口。”

“叫人,备一册旧录。”

“我要亲自见一人。”

黄祁问:“何人?”

朱瀚微微一笑:

“左都御史,梁肃。”

承明门西侧,梁府朱漆门未启,一辆低调车舆悄然停驻门前,车中走下王府旧仆秦安,步入内院。

半个时辰后,梁肃缓步踏出书斋,手中执着一卷旧简,神情淡然,却眉目间添了一抹罕见的凝肃。

“他让你送这东西来,只说一句话?”

秦安拱手低头:“王爷只言一句:‘左相门前三子,不堪任事。’”

梁肃抬眸,盯着他片刻:“我这三人,都是从科举中荐上来,入阁前由你王爷亲荐者之一。”

“他今日却来打脸,是何用意?”

秦安不敢接话,只道:“王爷说:不为打脸,只为清面。”

梁肃一愣,随即冷笑一声,将简卷投入炉中,火起三丈。

“去告诉朱瀚——东宫不来取我这局,我也不入他的戏。”

“但我会自己看,看他朱标——能不能用得起我梁肃弃下的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总裁令,头号鲜妻休想逃四合院之我是刘光齐明星前女友报复我原神:执行官可以疯批但你别变态字符的游戏都摆烂了,谁还管那贞节牌坊九阳生死变读心救全家,我拿稳神棍人设末世降临:我的异能sss级魅惑侧妃每天都想逃跑修仙界的捡尸人嫌我累赘分家,哥嫂肠子都悔青了我有修真界绿卡宇宙职业选手霸道首席嗜宠妻陆太太复婚吧神王令体坛之召唤猛将我为了少主威严欺负下老婆没错吧真千金修仙内卷回归后飒爆了
经典收藏最强大唐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日月余晖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大明最后一个大帝大唐好相公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田园大唐楚毅本纪之猛将无双最强终极兵王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回到大汉打天下汉官晋风制霸大宋之奸臣传乱世黑马南北乱世我种田虎啸三国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三侠五义,开局反派小王爷
最近更新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大明辽国公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历史中的酒馆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英烈传奇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岂独无故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墨色江南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txt下载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最新章节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