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海运司若继续隶属于工造司,一则工造司事务繁杂,难以专注于海运发展;
二则海运涉及船舶建造、港口修缮、航线规划、水师训练等四大要务,需协调太政、军务、少府等多个衙署,工造司权限不足,难以统筹全局。因此,独立设司,势在必行。”
蒙恬看得极为认真,尤其是看到“水军训练”与“巩固海防”四字时,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待看完章程,他沉吟道:“公主所言极是。一统之后,海防尤为重要。如今楚国虽陷入粮荒,无力北上,但南方蛮夷众多,若不加以防备,恐生祸端。
组建水军,确有必要。只是,海运司独立后,官员如何任免?经费从何而来?水军的编制与指挥权又该如何划分?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正是今日要商议的核心。”赢无忧点头,将目光投向冯去疾,语气恭敬,“冯相掌管全国政务,对此事想必有更深的考量,不知您意下如何?”
冯去疾捻着颌下的长须,沉吟片刻,缓缓道:“公主的谋划确实深远,老夫大体赞同。一统之后,百废待兴,设立海运司,确能为大秦的发展助力。只是新设司署,需与其他各司协调好关系,尤其是与工造司的权责划分,必须清晰明确,避免日后出现推诿扯皮之事。此外,新设司署的官员编制、俸禄等级,也需符合朝廷规制,不可随意而定。”
公孙般一直沉默地看着章程,此时也开口道:“回诸位大人,海运司独立后,船舶建造与港口修缮仍是核心事务。下官以为,工造司可继续承担船舶建造的任务,但需设立专门的造船署,受海运司与工造司双重管辖;港口修缮则可交由将作监负责,所需物资由少府统筹调配。如此一来,既能保证事务的专业性,又能避免权责交叉。”
众人听闻此言,皆点头赞同。赢无忧见状,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浅笑,随即将目光投向蒙恬和莫离,语气温和地问道:“蒙将军、莫司长,你们对公孙大人所提之议有何看法呢?若是海运司能够独立出来,工造司的利益,我定会向父王上奏陈情,恳请父王给予适当的补偿。毕竟,海运事业若能蓬勃发展,对于工造司而言,亦是一桩美事。”
蒙恬本就赢无忧的提议毫无疑虑,此刻听赢无忧如此说,自然是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而莫离心中原本尚存的些许顾虑,也在赢无忧那和颜悦色的态度影响下,消散了大半。如今再听到赢无忧亲口许下的承诺,他心中最后的一丝担忧也荡然无存,彻底放下心来。
只见莫离霍然起身,双手抱拳,向着赢无忧躬身施礼,朗声道:“公主殿下,公孙大人的提议确实甚为妥当。只要能够明晰工造司与海运司各自的职责与权力范围,微臣必定会全力以赴,支持海运司独立之事。况且,此事关系到大秦的长远发展,微臣岂敢因个人的喜好或厌恶而贻误如此重要的大事呢?”
言罢,莫离直起身子,脸上流露出对赢无忧的由衷钦佩之情,其崇敬之意,在此刻可谓是表露无遗。
得到了众人的支持,赢无忧心中松了一口气。接下来,众人围绕着海运司的架构设置、官员任免、经费预算等具体事宜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经过两个多时辰的反复磋商,终于敲定了初步方案:
一、海运司独立后,位列十二司之后,为第十三司,设郎中一人,俸禄二千石,统领全司事务;下设四署,分别为船舶署、港口署、航线署、水师署,各设署长一人,俸禄千石,副署长一人,俸禄六百石。
二、海运司主要官员由各司推荐,经国策相、太政相、军务相共同考核后,奏请秦王任命。其中,水师署署长需从军中选拔资深将领担任,由军务相提名。
三、海运司的经费由少府专项拨付,第一年预算为黄金百万斤,用于港口建设、船舶建造、人员俸禄等开支;后续每年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四、海运司的日常政务由太政相总领协调,船舶建造、港口修缮等事务由工造司、将作监配合执行,水师训练、海防部署等事务由军务相分管指导。
方案确定后,冯去疾站起身来,沉声道:“既然诸位都已达成共识,那么三日后的大朝会上,老夫将率先附议公主的奏请,力保此事顺利通过。一统大业,指日可待,我等当为大王分忧,为大秦谋福。”
蒙恬也随之起身,朗声道:“军务相衙署定当全力支持海运司的筹建工作,水师的选拔与训练,末将会亲自督办。若有蛮夷敢犯我大秦海疆,末将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正午时分,议事结束。众人起身告辞,赢无忧送至衙署门口。此时,天空中飘起了细密的雪花,落在众人的肩头与官帽上,瞬间融化。赢无忧望着远处银装素裹的咸阳宫,宫墙在白雪的映衬下更显巍峨庄严。她轻轻呼出一口气,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第一步已经成功,接下来的三日,便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接下来的两日,赢无忧闭门不出,将自己关在书房中,精心完善那份即将呈给秦王的奏章。她查阅了大量的典籍,包括《尚书·禹贡》中关于九州贡道的记载,以及齐国、吴国、越国等沿海诸侯国的海贸旧制,结合大秦的地理环境与一统后的实际需求,对海运司的架构、职能、预算等细节进行了反复推敲与修改。
她还特意找来曾在齐国沿海任职的老吏,详细询问了当地的港口情况、潮汐规律、海上航线等信息,并将这些内容融入到奏章之中。为了让秦王更直观地了解海运的规划,她还请公孙般制作了一幅详细的沿海地图,标注了拟定的港口选址、航线走向以及水师的布防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