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玄桢记 >> 玄桢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鹰视狼顾殿下,请离开我的棺材父皇,冤枉呀,儿臣是奉旨造反凤逆天下北月篇陪葬傻驸马,竟是绝代军神我家动物园通大唐,爆宠小兕子亮剑之重霄王承柱三国:我,神谋鬼算李伯川巅峰之路:开局一间食肆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77章 驿路奸徒改信章 妄图乱国害忠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卷首语

《大吴史?刑法志》载:“德佑十四年十一月廿七,大同卫守将王三遣驿骑递捷报,称‘瓦剌左贤王部粮尽,兵卒逃散者三分之一,可趁势反击’。驿骑行至居庸关驿,为理刑院旧吏石迁(李谟余党,前次弹劾案脱逃)截获,迁私改密信为‘瓦剌集兵五万,已至大同卫城下,城破在即’,复伪盖‘居庸关驿验’火漆,递至神京。时内阁初见信,皆惊,议暂调宣府卫兵驰援;唯兵部侍郎谢渊疑其伪,请下玄夜卫勘验,殿争半日。”

《玄夜卫档?奸佞录》补:“迁脱逃后,匿于居庸关驿吏刘六(李谟旧僚,理刑院革职后充驿卒)宅中,得刘六援引,伪充‘玄夜卫书吏’,掌居庸关驿‘密信勘验’虚职。其篡改密信时,用理刑院特供松烟墨,与边军常用的桐烟墨色泽迥异;又因慌乱,未仿王三笔迹‘竖笔带钩’之特点,且骑缝章‘大同卫左营’印文歪斜 —— 玄夜卫文勘房验视时,即察此三异,入《石迁截改密信案勘卷》,存诏狱署东库第二十二柜。”

驿路藏奸改捷章,墨痕偏露伪心肠。

真书报捷言兵弱,假信传危说敌强。

殿内群臣惊失色,帐前孤将辨虚妄。

终凭铁证擒宵小,莫让忠魂再受创。

驿路奸徒改信章,妄图乱国害忠良。

墨痕露伪凭君辨,铁证如山使贼亡。

密制新颁防暗箭,边烽重燃护边疆。

莫教宵小再兴浪,且守河山固国殇。

十一月廿七的寒雾,把居庸关驿的青砖裹得发潮。石迁缩在驿署西侧的耳房里,指尖反复摩挲着腰间的假 “玄夜卫书吏” 牌 —— 这牌子是刘六昨日用旧木刻的,边缘还没打磨光滑,硌得他掌心发疼。他刚从刘六那里得知,大同卫的驿骑今日会过居庸关,递的是 “边军密信”,心里的鬼火突然烧了起来:前次弹劾主战派不成,反差点被抓,若这次能搅乱朝局,让陛下疑谢渊、王三 “谎报军情”,李谟旧部说不定能趁机再起。

“石哥,” 刘六端着碗热汤进来,汤面上飘着两片菜叶,“驿骑快到了,按咱们说的,你去‘验信’,我在门外把风 —— 记住,只改核心句,别露破绽。” 石迁接过汤,却没喝,目光落在桌上的墨锭上:那是他从刘六处拿来的理刑院松烟墨,色深而滞,与边军常用的桐烟墨截然不同。“我知道,” 他声音压得很低,喉间发紧,“改‘敌弱’为‘敌强’,再把‘可反击’改成‘请驰援’,这样内阁必慌,谢渊的‘主战策’就没人信了。”

刘六点头,又从怀里掏出块火漆:“这是仿‘居庸关驿验’的火漆,你改完信,重新封缄 —— 驿骑急着赶路,不会细查。” 石迁捏着火漆,指尖的汗把漆皮浸软了些,突然想起李谟临死前的话:“若事败,需借边事乱朝局,方能死灰复燃。” 他深吸一口气,把汤碗推到一边:“来了叫我。”

驿骑赵小五勒住马时,居庸关驿的铃铛刚响过午时。他怀里的密信被体温焐得发暖,那是王三将军亲手交给他的,反复叮嘱 “此信关乎九边安危,不得延误,不得经他人手”。可刚进驿署,就有个穿玄夜卫黑袍的人迎上来,腰间挂着 “书吏” 牌,面无表情地说:“边军密信需验火漆、查骑缝章,随我来。”

赵小五愣了愣 —— 往日边军密信只需驿丞核对姓名,从不要 “玄夜卫书吏” 验看。“这位官爷,” 他按住怀里的信,“王将军说,此信直递兵部谢侍郎,不得转手。” 那人突然沉下脸,手按在腰间的刀鞘上:“玄夜卫奉诏监边驿密信,你敢抗命?” 旁边的驿卒刘六立刻上前打圆场:“小五,这是新规矩,快交信吧,别误了军情。”

赵小五心里犯嘀咕,却不敢违逆 “玄夜卫” 的名头 —— 前几日宣府卫失守,玄夜卫查得紧,谁也不敢触霉头。他慢吞吞地掏出密信,那人接过时,指尖不经意地碰了碰他的手,冰凉的,像块铁。“你在门外等,验完就还你。” 那人转身进了耳房,门 “吱呀” 一声关紧,把寒风和赵小五的目光都挡在了外面。

石迁关上门,立刻把密信铺在桌上。信纸是大同卫特供的粗麻纸,边缘印着 “大同卫左营” 的暗纹,骑缝章 “大同卫左营” 鲜红醒目 —— 王三做事果然缜密。他掏出小刀,小心翼翼地挑开火漆,展开信纸,王三的笔迹跃然纸上:“瓦剌左贤王部自宣府卫退去后,粮道被我军截断,十日来未得粒米,兵卒逃散者约三千,余众皆疲,可遣宣府卫兵五千,与大同卫合兵反击,必能逐敌出塞。”

“好个王三!” 石迁咬着牙,心里又恨又急 —— 若这信递到神京,谢渊必借 “反击” 之名巩固兵权,李谟旧部更无出头之日。他迅速研开松烟墨,拿起笔,却迟迟不敢落 —— 王三的笔迹有个特点,竖笔末尾带钩,横笔收尾略顿,他怕仿不像。可耳房外传来刘六的催促:“快!驿骑要急着走!”

石迁心一横,蘸满墨,把 “瓦剌左贤王部粮尽,兵卒逃散者三分之一,可趁势反击” 划掉,改成 “瓦剌集兵五万,已至大同卫城下,城破在即,乞速调宣府卫兵驰援”。改完后,他又怕墨色太新,用茶水轻轻洒在纸页上,想让墨色发旧;再把骑缝章往旁边挪了挪,用手指按出歪斜的印痕 —— 他以为这样就天衣无缝,却没注意到,松烟墨的黑中带青,与原信桐烟墨的黑中带褐,在光线下判若两人。

赵小五接过密信时,总觉得哪里不对 —— 信封的边角比之前软了些,火漆的光泽也发暗。可刘六在旁边催:“快走吧,再晚就赶不上今晚的宿驿了。” 他没时间细想,翻身上马,马鞭一扬,马蹄踏过驿署的积雪,往神京方向去了。他没看见,耳房的门悄悄开了条缝,石迁正盯着他的背影,嘴角勾出一丝冷笑。

“成了?” 刘六凑过来,声音里带着兴奋。石迁点头,把用过的笔和墨藏进床底:“改得很像,没人会发现。等内阁信了这信,调宣府卫兵走,大同卫就剩王三那点人,瓦剌再攻,必破 —— 到时候,谢渊、王三就是‘误国’之罪!” 刘六突然压低声音:“可玄夜卫的周指挥使,听说最善查伪信,要是被他发现...”

“怕什么?” 石迁打断他,手指敲了敲腰间的假牌,“咱们有‘玄夜卫书吏’的身份,就算查,也先怀疑驿丞,轮不到咱们。再说,理刑院还有咱们的人,真出事,他们会帮着遮掩。” 话虽这么说,他的后背却还是凉了 —— 前次弹劾案的阴影还在,玄夜卫的刀光,他这辈子都忘不了。

十一月廿九的清晨,密信递到兵部时,谢渊正在看大同卫的粮册。驿骑赵小五喘着粗气,把信递给他:“谢侍郎,王将军的急信,路上经居庸关驿验过。” 谢渊接过信,指尖刚触到信封,就皱起了眉 —— 他上个月去过居庸关驿,知道那里的火漆是暗红的,可这封信的火漆偏黑;再看信封边角,有明显的水渍,像是被人刻意处理过。

他拆开信,展开信纸的瞬间,瞳孔猛地一缩 —— 王三的笔迹他认得,去年狼山之战,王三的战报他看了不下十遍,竖笔带钩的特点很明显,可这信里的 “瓦剌”“驰援” 等字,竖笔却直挺挺的,毫无钩痕。更可疑的是墨色:边军缺墨,常用便宜的桐烟墨,色褐而淡,可这信的墨色黑中带青,是理刑院才用的松烟墨 —— 王三在大同卫,哪来的理刑院墨?

“小五,” 谢渊的声音很沉,压过了窗外的风声,“居庸关驿验信的是谁?是驿丞,还是其他人?” 赵小五愣了愣,回忆道:“是个穿玄夜卫黑袍的书吏,腰间挂着‘书吏’牌,还说‘奉诏监密信’。” 谢渊心里 “咯噔” 一下 —— 玄夜卫从未派书吏去居庸关驿验信,这必是假的!

他立刻起身,抓起信往御书房去:“备马!这信有问题,得请陛下让玄夜卫勘验!”

御书房里,内阁首辅李东阳正捧着密信,声音发颤:“陛下,大同卫危在旦夕!瓦剌五万兵压境,若不调宣府卫兵驰援,城必破!” 旁边的户部尚书(新接任者)也附和:“宣府卫刚平复,兵卒虽疲,却也是唯一能调的兵力 —— 再晚,就来不及了!”

萧桓坐在龙椅上,手指捏着密信,目光落在 “城破在即” 四个字上,心像被什么东西揪着。他想起陈烈的血书,想起宣府卫的惨状,若大同卫再破,九边就真的完了。“谢渊呢?” 他突然问,“兵部怎么说?” 话音刚落,谢渊就闯了进来,甲叶碰撞声震得殿内烛火晃了晃:“陛下!此信是假的!王三绝不会写这样的信!”

李东阳立刻转头瞪他:“谢侍郎怎知是假的?驿骑亲递,还有居庸关驿的火漆,难道是假的?” 谢渊把信递到萧桓面前,指着 “瓦剌” 二字:“陛下,王三的笔迹竖笔带钩,可这信的竖笔无钩;边军只用桐烟墨,这信却是松烟墨;还有火漆,居庸关驿的火漆是暗红,这信的火漆是黑的 —— 此信必被人篡改过!”

萧桓凑近一看,果然如谢渊所说 —— 他去年见过王三的手谕,笔迹特点记得清楚。“周显!” 他高声喊,“传玄夜卫指挥使周显,带文勘房的人来!”

周显带着玄夜卫文勘房的主事张启进殿时,御书房的气氛已经剑拔弩张。李东阳仍坚持 “信为真”,说谢渊 “恐调兵影响主战策,故意疑信”;谢渊则据理力争,要等勘验结果再议。张启接过密信,从怀里掏出三样东西:一是 “墨色比对册”,二是 “笔迹档案”,三是 “火漆样本”,在案上一一铺开。

“陛下,” 张启的声音很稳,手指点在信上,“此信墨色黑中带青,与理刑院松烟墨一致,而大同卫桐烟墨样本色褐,二者差异明显;再看笔迹,王三的‘王’字末笔惯于左挑,此信‘王’字末笔却右顿,与档案中王三笔迹不符;至于火漆,居庸关驿火漆含朱砂三成,此信火漆不含朱砂,反含松脂 —— 是仿造的火漆。”

李东阳的脸瞬间白了,捧着密信的手晃了晃:“这... 这怎么可能?居庸关驿怎会有人敢改密信?” 周显突然开口:“启奏陛下,据玄夜卫密报,前次弹劾案脱逃的李谟余党石迁,近日匿于居庸关驿附近,且理刑院革职吏刘六,现充居庸关驿卒 —— 臣疑是二人勾结,篡改密信。”

萧桓的目光骤然变冷,把密信扔在案上:“传朕旨意!周显率玄夜卫卒,即刻赴居庸关驿捕石迁、刘六!谢渊,你暂掌兵部,严查密信传递流程,若有其他内奸,一并揪出!”

居庸关驿的耳房里,石迁正和刘六喝酒。桌上摆着两碟小菜,一壶劣酒,刘六正眉飞色舞地说:“听说神京那边已经慌了,内阁都议着调宣府卫兵呢 —— 石哥,咱们这步棋走对了!” 石迁端着酒杯,却没喝,心里总觉得不安 —— 玄夜卫的动作一向快,若真查起来,他们未必能躲得过。

突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驿卒的惊叫:“玄夜卫来了!” 石迁手里的酒杯 “当啷” 掉在地上,酒洒了一地。“快!从后门逃!” 刘六拉着他往后门跑,可刚到门口,就看见玄夜卫卒举着刀,堵住了去路 —— 周显站在最前面,黑色的袍角扫过积雪,目光像冰一样落在石迁身上。

“石迁,” 周显的声音很沉,“你篡改边军密信,还想逃?” 石迁突然从怀里掏出匕首,对着刘六的脖子:“别过来!再过来,我杀了他!” 刘六吓得脸都绿了,挣扎着喊:“石迁!你疯了!是你拉我入伙的!” 周显冷笑一声,抬手一挥,玄夜卫卒甩出铁链,缠住石迁的手腕,匕首 “当啷” 掉在地上。

被押进驿署正房时,石迁看见张启正在勘验他藏在床底的墨和笔。“这松烟墨,是理刑院的吧?” 张启拿起墨锭,对着光看了看,“墨底还有‘理刑院制’的小字 —— 石迁,你还有什么要狡辩的?” 石迁瘫坐在椅子上,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话来 —— 证据确凿,他再怎么辩,也没用了。

十一月卅的廷议,太和殿里弥漫着杀气。石迁、刘六被押在阶下,背后插着 “内奸” 的斩标。萧桓坐在龙椅上,手里捏着张启的勘验报告,声音平静却带着威严:“石迁,你篡改密信,意图扰乱军心,让瓦剌趁机破大同卫,说!是谁指使你的?还有多少李谟旧党在朝中?”

石迁趴在地上,头贴着金砖,泪水混着鼻涕流下来:“陛下... 是李谟旧部张成(前镇刑司主事,脱逃)指使的... 他说... 说改了密信,能让陛下疑谢渊、王三,然后... 然后他们再联络瓦剌,里应外合... 朝中还有理刑院主事孙谦、户部主事李默... 都是咱们的人...”

谢渊突然出列,甲叶碰撞声震得金砖发颤:“陛下!这些人藏在朝中,就是定时炸弹!臣请旨,让玄夜卫彻查理刑院、户部,凡与李谟旧部有牵连者,一律拘审!” 周显也躬身道:“臣愿领命!玄夜卫已掌握张成等人的藏身之处,只要陛下准奏,三日之内必擒获!”

萧桓点头,目光扫过阶下的官员 —— 他知道,李谟余党不除,大吴永无宁日。“准奏!周显,你率玄夜卫彻查,谢渊,你协助内阁稳定朝政,不得再让内奸有机可乘!”

十二月初二的清晨,玄夜卫卒在神京城郊的破庙里,抓获了张成等五名李谟旧党。他们正密谋着 “待瓦剌攻大同卫,就在神京制造混乱”,却没想到玄夜卫来得这么快。押回诏狱时,张成还想狡辩,可当周显拿出石迁的供词,还有他们与瓦剌的密信时,他终于瘫软在地。

同日,谢渊在兵部拟定《边军密信传递新制》,奏请陛下:“边军密信需用‘双骑缝章’(边军印 + 玄夜卫印),驿验时需两名驿丞同在场,墨色统一用桐烟墨,且每封密信附‘笔迹暗号’—— 王三的‘三’字加一点,谢渊的‘渊’字竖笔带圈,以防篡改。” 萧桓准奏,还特意加了一条:“玄夜卫文勘房每日需核对边军密信笔迹、墨色,有误者即刻报朕。”

石迁、刘六、张成等人被斩的那天,神京百姓自发围在刑场外,看着三颗头颅落地,欢呼声响彻街道。王三从大同卫递来新的密信,这次用了 “双骑缝章”,还附了 “笔迹暗号”,信中写:“瓦剌已因粮尽退去,大同卫安稳,谢侍郎明察秋毫,救了满城百姓。”

谢渊拿着密信,站在兵部的窗前,看着远处的长城。雪又开始下了,却比之前暖了些 —— 内奸已除,密信制度已完善,九边安稳,他终于能松口气了。他想起陈烈的血书,想起宣府卫的忠魂,心里默念:陈将军,您放心,我们不会让您白白牺牲,大吴的边关,我们会守得牢牢的。

片尾

德佑十四年十二月初五,萧桓下旨斩石迁、刘六、张成等八人,曝首九边,以儆效尤;同时命玄夜卫继续清查李谟余党,凡涉案者,无论官阶高低,一律严惩。谢渊推行的《边军密信传递新制》在九边推行后,再无密信被篡改之事,边军情报传递愈发顺畅。

大同卫守将王三得知内奸伏法,密信真相大白,率部在岳峰祠祭拜,将石迁的供词烧在香炉里:“岳将军、陈将军,内奸除了,大同卫安稳了,你们可以放心了。” 香炉里的烟顺着风飘向远方,像在回应他的话。

瓦剌左贤王闻知内奸被擒,大吴边军防备更严,且自己粮尽兵疲,遂率部退至漠北,短期内再不敢犯大吴边境。九边的烽燧燃起了平安火,一串接一串,从大同卫连到宣府卫,像给长城系了条红绸,那是大吴的安宁,是忠魂的守护,在寒冬里,温暖了整片土地。

卷尾

《大吴史?刑法志》载:“德佑十四年十二月初五,石迁、刘六、张成等八人,以‘截改边军密信、通敌乱政’罪斩于市,曝首九边。帝命玄夜卫彻查李谟余党,至十二月末,共擒获三十余人,皆伏诛,李谟余党遂灭。”

《玄夜卫档?驿传录》补:“密信篡改案后,玄夜卫设‘边驿监查司’,专司边军密信勘验,每驿派驻玄夜卫卒两名,与驿丞同掌验信之权;又定‘墨色、笔迹、火漆、暗号’四验之法,边军密信伪造、篡改之事遂绝。德佑十五年春,九边安定,帝萧桓亲赴大同卫巡查,赐王三‘忠勇校尉’称号,赏边军卒冬衣各一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阴阳先生嫌我累赘分家,哥嫂肠子都悔青了修仙界的捡尸人食梦貘手记最后一个发丘天官后代我家的厕所通异界乱世枭臣斗罗:唐三带我加入武魂殿快穿:谁家白月光摁着男主亲转乾坤之凡缘世我的谍战岁月福妻嫁到行走的正能量武炼巅峰重生之冷面王爷的娇俏王妃乾坤塔跪在老婆女儿坟墓前哭,重生八三侧妃每天都想逃跑凡仙飘渺传都穿书了,谁还走剧情
经典收藏王爷深藏,妃不露三国之巅峰召唤什么时候更新回到大汉打天下汉官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利刃无声田园大唐朕实在太难了穿越1840年到美洲建立大明帝大唐最强路人甲三国:季汉大都督,有妻蔡琰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最强终极兵王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唐哀帝,中兴大唐殿下,请离开我的棺材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凰啼山河日月余晖
最近更新真理铁拳史上最强县令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大明辽国公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浴血山河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靖康前夜:帝业重光清宫秘史十二章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大乾风云起苍穹穿越之原始之路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