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玄桢记 >> 玄桢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国民千金灵剑尊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锦衣血途我老婆大宗师,这谁不躺平北宋穿越指南大明第一吏我在神话三国当仁君宋医国士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78章 血书叩阙救边荒,募得忠勇守四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卷首语

《大吴史?忠义传》载:“德佑十四年十二月初七,石迁案甫结,内阁仍有臣议南迁 —— 户部侍郎李默(李谟旧党,前次密信案漏网者)奏‘九边兵疲,军饷匮竭,募兵必耗国帑,不若暂迁南都以避’。时兵部侍郎谢渊自大同卫归,携边民血书入阙,跪伏午门,恳请‘募边民丁壮补军,死守神京,勿弃宗庙’。帝萧桓闻之,召入御书房,渊呈血书,且揭李默私吞募兵粮款、通胡商谋利事,殿争至暮,帝终纳其议。”

《玄夜卫档?奏议录》补:“渊所携血书,凡廿三页,皆边地粗麻纸,血痕含边地特有的草木灰(边民止血所用),指印大小不一,有老有少 —— 玄夜卫勘验,确为大同、宣府卫边民真血所书。又查李默,德佑十四年十月至十一月,借‘募兵预备粮’之名,私吞江南漕粮二万石,转售胡商,得银一万五千两,藏于其城郊私仓,此节入《李默贪腐案勘卷》,存诏狱署东库第二十五柜。”

血书染纸叩宫墙,哭请君王守故疆。

奸吏私吞军饷去,忠臣力谏募兵忙。

午门雪落心犹热,御殿言切志更刚。

莫弃边民同死战,且凭热血固宗祧。

血书叩阙救边荒,募得忠勇守四方。

贪吏伏诛民心快,贤臣定策国威扬。

雪融塞北春将至,风暖江南岁渐长。

莫忘当年纾难日,一腔热血护朝堂。

十二月初七的雪,比前几日更密了些,神京的午门广场上,积雪已没过脚踝。谢渊裹着件半旧的棉袍,怀里揣着沉甸甸的血书,站在广场的寒风中,指尖因用力而泛白 —— 这血书是他从大同卫带回的,昨日在卫所,边民们围着他,用咬破的手指,一笔一划写就,老妪王阿婆的指印还带着颤,孩童小石头的血字虽歪歪扭扭,却写得极重,纸页都被戳破了几处。

“谢侍郎,” 玄夜卫卒周冲跟在他身后,声音压得很低,“周指挥使刚传信,李默在御书房外游说内阁,说您‘裹挟边民,意在邀功’,让陛下别见您。” 谢渊的眉头皱得更紧,他早知道李默是李谟旧党,前次石迁案中,李默虽未直接涉案,却总在暗处阻挠主战 —— 这次私吞募兵粮款,更是把算盘打到了边民头上。

他摸出怀里的血书,纸页上的血痕已干涸,却仍像带着温度,烫得他手心发疼。“见不见,我都要闯,” 谢渊的声音很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边民们说‘愿随官军守土,哪怕吃草根’,我不能让他们的血白流,更不能让李默这样的蛀虫,毁了大吴的根基。”

御书房内,李默正捧着户部账册,对着萧桓躬身道:“陛下,谢侍郎欲募边民为兵,看似可行,实则隐患无穷 —— 边民未经训练,恐难御敌;且募兵需粮饷,户部现存粮仅够京营三月之用,若再拨给边民,神京必陷粮荒。” 他身后的理刑院主事孙谦(李默同党)立刻附和:“李侍郎所言极是!谢侍郎刚从大同卫归,恐是被边民缠扰,才动了‘募兵’之念,非万全之策。”

萧桓坐在龙椅上,手指捏着案上的血书 —— 那是谢渊方才让小太监递进来的,他还没来得及看,就被李默打断。“边民的血书,” 萧桓的声音很淡,“李侍郎看过吗?上面写‘愿捐粮捐丁,只求陛下不弃’,若真如你所说,边民何以有此决心?” 李默心里 “咯噔” 一下,他没见过血书,却仍强辩:“陛下,此血书恐是谢侍郎伪造,意在胁迫陛下 —— 边民愚昧,怎会主动请缨赴死?”

正说着,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小太监进来禀报:“陛下,谢侍郎跪伏午门,说‘若陛下不纳血书,便跪死在广场上’!” 萧桓猛地抬头,看向李默:“你说谢侍郎胁迫朕?可他连殿都没进,只敢在午门跪着 —— 倒是你,句句阻拦,莫非有什么私心?” 李默的额头渗出汗,慌忙躬身:“臣... 臣只为社稷,绝无私心!”

午门的雪,落在谢渊的肩上,积了薄薄一层。他跪在冰冷的金砖上,膝盖早已麻木,却仍把血书紧紧抱在怀里,像抱着边民们的命。广场上的玄夜卫卒都低着头,没人敢劝 —— 他们都知道,谢侍郎这次是铁了心,要为边民争一个 “不被抛弃” 的承诺。

“谢侍郎,” 守门校尉张勇凑过来,声音带着为难,“李侍郎传话说,您若再不退,就要按‘擅闯宫门’论处了。” 谢渊抬起头,脸上的雪融化成水,顺着脸颊往下流:“张校尉,你去过大同卫吗?我见过那里的百姓,瓦剌来的时候,他们抱着孩子往城楼上冲,说‘宁愿死在自家土地上,也不逃’—— 这血书,是他们用命写的,我不能退。”

张勇的脸涨得通红,他想起三年前在大同卫戍边,边民送他的热汤,突然转身对身后的兵卒说:“都把刀收起来!谢侍郎是为了大吴,谁也不许拦!”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 —— 周显率玄夜卫卒赶来,黑色的袍角扫过积雪,他翻身下马,走到谢渊身边:“谢侍郎,陛下召你进殿,我陪你去。”

御书房的烛火,在谢渊的脸上投下跳动的光影。他捧着血书,一步步走上丹墀,膝盖上的雪水在金砖上留下湿痕。“陛下,” 谢渊躬身,将血书举过头顶,“此乃大同、宣府卫边民的血书,共廿三页,每页都有边民的指印 —— 老妪王阿婆,其子死在宣府卫,她愿捐出家中仅存的三石粮;孩童小石头,父亲战死狼山,他说‘要跟谢侍郎杀胡虏’。”

萧桓接过血书,指尖刚触到纸页,就被上面的粗糙质感刺了一下 —— 这是边地特有的粗麻纸,比京中用纸厚硬,血痕干了后,像在纸上结了层痂。他翻开第一页,“勿弃边民” 四个字刺得眼睛生疼,指印很小,像是孩童的;再翻一页,“愿守神京” 旁边,有个模糊的掌印,掌纹里还嵌着城砖碎屑,想来是写血书时,手刚从城墙上磨破。

“李默,” 萧桓的声音很沉,“你说血书是伪造的,可这纸、这血、这指印里的碎屑,怎么伪造?” 李默的脸瞬间惨白,却仍强撑着:“陛下,就算血书是真,边民也不可募 —— 他们未经训练,只会拖累官军!” 谢渊突然开口:“陛下,臣愿担保!边民常年在边关,熟悉地形,且个个恨胡虏入骨,稍加训练,便是劲旅!且臣查到,李侍郎说‘军饷匮竭’,实则是他私吞了江南漕粮二万石,转售胡商,得银一万五千两!”

李默的身子猛地一震,指着谢渊:“你... 你血口喷人!” 谢渊从袖中掏出一卷纸,是玄夜卫查获的胡商账册,“陛下,此乃胡商阿里的账册,上面写‘德佑十四年十一月,购大吴漕粮二万石,银一万五千两,卖家李侍郎’—— 玄夜卫已验过,账册上的‘李’字,与李默的笔迹一致!” 周显也躬身道:“启奏陛下,玄夜卫已在李默城郊私仓查获粮袋百余,皆印‘江南漕粮’火漆,与账册所载吻合。”

萧桓看着账册,又看向李默,目光像冰一样冷:“李默,你还有什么要狡辩的?你私吞募兵粮款,通胡商谋利,还敢在朕面前说‘为社稷’—— 你这是为你自己!” 李默 “扑通” 跪在地上,泪水混着鼻涕流下来:“陛下... 臣是一时糊涂... 臣愿把银子都捐出来,求陛下饶命!” 孙谦也跟着跪:“陛下,李侍郎是被胡商蒙蔽,求陛下从轻发落!”

谢渊却摇头:“陛下,李默不止贪腐 —— 玄夜卫密报,他与李谟旧党残余张成(已伏诛)有往来,张成死前供认,李默曾许诺‘若迁南都,便保他掌户部粮科’!此人留不得,否则必成后患!” 萧桓沉默片刻,突然起身:“周显,将李默、孙谦押入诏狱,彻查其党羽!谢渊,你继续说募兵之策,朕听着。”

谢渊松了口气,继续奏道:“陛下,臣请设‘边民募兵司’,由玄夜卫监督,凡边民愿从军者,每人每日发粮二升,家属免次年赋税;再从江南私仓(李默等贪官所藏)调粮五万石,充作军饷,既不用耗国库,又能安抚边民。” 他顿了顿,又道:“臣还请陛下下旨,将李默贪腐之事布告九边,让边民知道,陛下绝不容忍贪官,绝不弃他们!”

萧桓点头,目光落在血书上:“你说得对,边民如此忠诚,朕若弃他们,何以为君?传朕旨意,设‘边民募兵司’,谢渊任司使,周显派玄夜卫卒协助监督粮款;李默、孙谦斩立决,曝首江南漕粮码头,以儆效尤!” 谢渊捧着血书,突然跪伏在地:“陛下圣明!边民若知陛下之意,必奋勇杀敌!”

殿外的雪还在下,却仿佛没那么冷了。萧桓走到谢渊身边,亲手扶起他:“谢侍郎,大吴的边关,就拜托你了。这血书,朕会藏在太庙,让后世子孙都知道,大吴的江山,是边民和忠臣一起守住的。”

十二月初九的清晨,神京的朱雀大街上,百姓们围在告示牌前,看着李默贪腐伏诛、设 “边民募兵司” 的旨意,欢呼声响彻街道。王三从大同卫赶来,手里捧着边民捐的粮袋,见到谢渊时,激动得说不出话:“谢侍郎... 边民们听说陛下要募兵,都来报名了,老的少的,都想杀胡虏!”

谢渊接过粮袋,袋子上还沾着边地的泥土,他想起血书上的指印,突然觉得眼眶发热:“王将军,咱们一定要守住神京,守住这些百姓。” 玄夜卫卒正在张贴募兵告示,上面写着 “边民从军,粮饷从优,家属免赋”,百姓们围过来,有的当场就报名,说 “愿跟谢侍郎杀胡虏”。

李默、孙谦被押赴刑场时,百姓们扔过来的石头、烂菜叶砸在他们身上,骂声此起彼伏。谢渊站在人群里,看着两颗头颅落地,心里却没有快意 —— 若不是这些贪官,边民不会流血,忠将不会牺牲。他转身往 “边民募兵司” 去,那里还有很多事要做,募兵、训练、调粮,每一件都关乎大吴的安危。

“边民募兵司” 的衙署里,谢渊正和周显核对粮款。周显把玄夜卫查获的李默私银账册放在桌上:“谢侍郎,李默的一万五千两银子,加上其他贪官的赃款,共三万两,可充作募兵的军饷;江南私仓的五万石粮,也已在路上,月底就能到。” 谢渊点头,又拿出边民报名册:“已有五千边民报名,王三将军会负责训练,下个月就能派往大同卫。”

突然,小吏进来禀报:“谢侍郎,大同卫的王阿婆来了,说要给您送东西。” 谢渊立刻起身,迎出门外 —— 王阿婆拄着拐杖,手里捧着个布包,里面是件棉袄:“谢侍郎,这是老身连夜缝的,天儿冷,你穿着暖和。” 谢渊接过棉袄,布料粗糙,却带着暖意,他想起血书上王阿婆的指印,突然躬身道:“阿婆,谢谢您。”

王阿婆却摇头:“该谢的是陛下,是您 —— 若不是你们,老身早就成了瓦剌的刀下鬼了。” 她指着远处的长城,“老身的儿子死在宣府卫,现在老身的孙子也报名从军了,他说要像他爹一样,守好咱们的土地。” 谢渊看着王阿婆的背影,心里默念:阿婆,您放心,我们不会让您失望。

十二月廿的清晨,第一批募兵的边民在大同卫集结。王三穿着新的甲胄,站在演武场上,看着五千边民整齐列队,虽然他们的武器简陋,有的甚至只有一把菜刀,却个个眼神坚定。“弟兄们,” 王三的声音很沉,“陛下没有弃我们,谢侍郎没有弃我们,咱们要守住大同卫,守住大吴的边关,为死去的亲人报仇!”

边民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得雪都往下落。谢渊站在城楼上,看着这一幕,突然想起陈烈的血书,想起岳峰的护心镜,想起那些为守土而死的忠魂 —— 他们的血没有白流,大吴的边关,终于有了新的希望。周显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杯热酒:“谢侍郎,瓦剌闻知咱们募兵,已经退到漠北了,短期内不会来了。”

谢渊接过酒,喝了一口,暖意从喉咙传到心里:“这只是开始,咱们还要训练更多的边民,让九边都安稳下来。” 他看向远处的雪山,那里是瓦剌的方向,“总有一天,咱们要把胡虏赶出大吴的土地,让边民们能安心种地,不再受战火之苦。”

德佑十五年正月初一的清晨,萧桓亲自到太庙,将边民血书藏在岳峰血书旁边。太庙的烛火跳动着,映得两封血书格外醒目 —— 一封是忠将的誓言,一封是边民的期盼,都是大吴最珍贵的东西。“岳将军,陈将军,” 萧桓对着灵位躬身,“朕没有弃边民,没有弃宗庙,大吴的边关,正在好起来。”

谢渊和周显站在殿外,看着雪后的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太庙的琉璃瓦上,泛着金色的光。“谢侍郎,” 周显的声音很轻,“新的一年,咱们还要查贪官,练新兵,守边关。” 谢渊点头,目光落在远处的神京城,百姓们正在贴春联,放鞭炮,一片祥和的景象 —— 这是他们用热血和忠诚换来的安宁,必须守住。

边民们的欢呼声从城外传来,他们正在庆祝新年,也在庆祝大吴的新生。谢渊想起血书上的 “勿弃边民”,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 只要君臣同心,官民同心,大吴就永远不会倒。

片尾

德佑十五年正月,谢渊募边民两万余人,分驻大同、宣府、居庸三卫,经王三训练后,皆成劲旅;玄夜卫彻查李默党羽,共擒获户部、理刑院官员十余人,皆伏诛,江南漕粮私仓尽充军饷,九边军粮匮竭之困遂解。

瓦剌左贤王闻知大吴募兵两万,且贪官尽除,军容复振,遂率部退至漠北深处,三年内再不敢犯大吴边境。边民们在大同卫为谢渊立 “生祠”,祠内供奉边民血书复本,往来百姓皆焚香祭拜,称 “谢侍郎是边民的救星”。

萧桓于正月十五下旨,改 “边民募兵司” 为 “九边募兵总署”,谢渊任总署使,总掌九边募兵之事;又命玄夜卫在九边设 “粮款监督署”,严防贪官私吞,确保边民军饷足额发放。神京内外,一片安定,百姓们终于过上了没有战火的新年。

卷尾

《大吴史?兵志》载:“德佑十四年十二月,谢渊携边民血书闯宫,谏帝募边民死守,帝纳之,设‘边民募兵司’,渊任司使。次年正月,募边民两万余,分驻九边,军容大振。李默、孙谦等贪腐官员伏诛,曝首各地,九边吏治遂清。”

《玄夜卫档?募兵录》补:“边民募兵之制,自德佑十四年始,历永熙、元兴数朝不废。边民从军者,皆获‘忠勇军’称号,家属免赋三年,军饷由玄夜卫专管,无复贪腐之事。德佑十五年秋,帝萧桓亲赴大同卫阅军,见边民军队列整齐,士气高昂,叹曰:‘此乃大吴之根本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都摆烂了,谁还管那贞节牌坊顾道长生吴胜与思梨爱情之旅末世降临:我的异能sss级魅惑我就是能力多点你们慌啥员工比老板还有钱给勇者们添麻烦的勇者震惊!疯批摄政王的发妻竟然是我乱世枭臣带着空间超市去种田捡个飞碟送外卖三国:赵云师兄,简化技能就变强穿书后,极品丈母娘她靠空间暴富北明不南渡霸道首席嗜宠妻她想咸鱼躺,非逼她造反网游:我召唤的骷髅全是位面之子?医武狂兵乾坤塔上门女婿叶辰
经典收藏大唐:开局摆地摊卖面膜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战神薛仁贵,大唐第一猛将寒门第一才子唐哀帝,中兴大唐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魏虎穿越水浒收好汉穿越女频反派:手握十万大军的我笑疯了我们家的小静静将军夫人,请吃回头爷!冷王的金牌宠妃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楚毅本纪之猛将无双独治大明三国之巅峰召唤什么时候更新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王爷深藏,妃不露
最近更新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清宫秘史十二章穿越古代异界争霸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真理铁拳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岂独无故明朝的名义大唐躺平王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锦衣血诏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笔架叉将军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